《渴望春天》
【教材分析】《渴望春天》是一首深受全世界少年儿童喜爱的歌曲。其音乐语言朴素、简约,富有变现力。旋律线主要由大调式主和弦分解构成,突出了清新、明朗的音乐格调,使歌曲洋溢着青春的气息;歌曲为拍子,轻快活泼,表现了儿童们渴望鲜花开放、小鸟歌唱的春天快快到来的心情;曲式结构简单、紧凑;音乐素材的运用简要而富有表现力,第一、第四乐句采用同一材料加以变化,第三乐句则运用变化音、离调和音程大跳等手段推动乐句的发展,为典型的起承转合句式,从而使整首歌曲既有变化又有统一,在结构上给人简练、完整的快感。歌曲表达了人们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心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变音记号和倚音,学习临时变化音和倚音的唱法。体会拍子活泼轻快的特点和强弱规律,了解弱起小节。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初步了解作品的结构,在反复聆听、歌唱《渴望春天》的过程中,感受歌曲明朗、愉快的情绪。引导学生能够用甜美、圆润而有弹性的声音、轻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渴望春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用轻快、甜美的声音演唱歌曲《渴望春天》,在演唱中感受拍子活泼、跳跃的特点,自如地表达歌曲的意境。
【教学重点】
1.让学生初步了解作品的结构,在反复聆听、歌唱《渴望春天》的过程中,感受歌曲明朗、愉快的情绪。
2.引导学生能够用甜美、圆润而有弹性的声音、轻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渴望春天》。
【教学难点】
1.认识变音记号和倚音,学习临时变化音和倚音的唱法。体会6/8拍子活泼轻快的特点和强弱规律,了解弱起小节。
2.尝试用声音、速度、力度的变化表现赞美春天、渴望春天的心情。
【教学准备】钢琴、大歌单、莫扎特照片、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感受——春(情境创设)
1、师生问好,谈话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春天来了,冰雪融化,万物复苏,田野里开满了金黄色的油菜花,美丽极了!你们还知道哪
些描写春天的词语或句子吗?
生:春暖花开、万紫千红……
2、练声曲
① 用“la”默唱歌曲第三乐句。
师:同学们说的真美,周老师忍不住想唱一句了:“我多么渴望春天,让我们一起歌唱!”让我们一起用la来
把这条动听的旋律模唱一遍。师范唱。
生:慢速听琴演唱
②用对比法,唱准变化音。
师:周老师最喜欢这条旋律的这两个#记号和6/8拍这种摇曳的感觉,如果去掉#记号旋律就不美了,不信你
们来听。(师范唱没有#记号的旋律)
生:没有原来的旋律美。
师:所以我们在演唱的时候要注意这两个地方的变化音。
③再次演唱(慢速)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从文学的角度,运用说的情景导入,营造春的氛围,帮助学生自然地走近春天,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自己置身在春的怀抱中,为后面的歌曲欣赏作了情感铺垫。 运用对比法,突破本课的难点:变化音的演唱)
二、体验——春(歌唱《渴望春天》)
1、故事导入、介绍莫扎特。
师:你们不要以为刚才这条旋律是周老师写的,那可是周老师最崇拜的一个作曲家写的,他3岁就显露出音乐天赋,5岁就能娴熟地演奏钢琴并作曲,6岁就周游欧洲各国举行巡回演出,他就是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
出示莫扎特图像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引起学生对莫扎特及其作品的好奇。以及对莫扎特的敬意,做好情感的铺垫,激发学生学习演唱歌曲《渴望春天》的热情。)
2、初听歌曲,回答问题。
师: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莫扎特作曲的歌曲——《渴望春天》。请同学们听歌曲,回答三个问题(板书):①歌曲的情绪:
A、热烈激动
B、明朗愉快
C、低沉忧伤
②歌曲的拍号:
A、
B、
③歌曲描述了什么样的画面?
生:回答
(设计意图:在听赏的同时提出问题,请全体学生参与思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复听歌曲,随音乐摇一摇,感受6/8拍的节奏特点和强弱规律。
生听音乐跟老师摇一摇。
4、再次复听歌曲,分析歌曲结构。
师:让我们再来把歌曲听一遍,看看歌曲分几个乐句?
生:分4个乐句
(设计意图:以听为主来分析歌曲,提高学生的音乐记忆能力,为更好的演唱歌曲服务。)
4、用“la”模唱歌曲,解决重难点。
A、用la跟琴把歌曲完整的模唱一遍,唱出你们对春天的热爱。师引导学生观察歌曲的第一小节和最后一小
节,讲解弱起小节。
B、唱不准的地方,单独练唱,强调倚音的演唱。
C、完整用la演唱。
5、分组读歌词。
师:同学们的歌声真美,周老师都迫不及待的想听你们演唱歌曲了,但是在这之前,我们先来分组比赛有
感情的朗读歌词,看哪个组最能读出对春天的渴望。
生:分组朗读歌词
师:同学们读的真有感情,让我们给他加上旋律,一起来唱一唱。
6、演唱歌曲。
A、跟琴慢速演唱歌曲。
B、唱错的地方反复演唱。
C、按原速演唱。
D、故事激励、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师:这首歌曲作于1791年,当时的莫扎特己疾病缠身,贫困交加,可令人惊叹的是这首歌曲中没有丝毫伤感和绝望,整个旋律清新欢快,充满天真和童趣,足以看出作曲家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生活态度。我们已经学会了这首歌曲,那么我们应该怎样速度、力度、情绪来演唱这首歌曲呢?
生:回答
师:我们在演唱第三乐句的时候应该运用什么样的力度呢?是渐强还是强?你们听老师唱一唱,看用哪一种合适?师用两种力度范唱。
生:我觉得用渐强比较合适,有那种对春天强烈的渴望感。
师:让我们用这种力度试着唱一唱。
生:演唱
(设计意图: 进一步结合莫扎特的人生之路,体会他如阳光般灿烂、如春天般和煦的作品风格,缅怀一代音乐大师,使学生了解到莫扎特晚期的生活,并对这位坚强乐观的大师肃然起敬,对他的作品产生更强烈的兴趣。
1、师范唱加入衬词,请生听老师在哪里加入了衬词。(沙沙、啦啦、哈哈)
生:回答,练唱。
2、播放录音,全班加衬词演唱。
3、一小组同学唱衬词,其他同学演唱歌曲。合唱表现歌曲。
(设计意图:通过在每一乐句的后面加入“沙沙、啦啦、哈哈”的衬词,丰富歌曲春天的音乐形象,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歌曲情境的感受,从而能更好的演唱歌曲。)
四、小结
师:莫扎特还创作了很多耳熟能祥的乐曲,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无限热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钢琴独奏曲《土耳其进行曲》(生在音乐声中下课)
(设计意图:让学生欣赏莫扎特不同创作风格的作品,激发学生对莫扎特作品的兴趣,在课后能自主地去了解莫扎特。)
【教学反思】
《渴望春天》是一首深受少年儿童喜欢的歌曲,本课在课程教学时也正值春天,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的情景创设尤为重要,现将我这堂课总结的有以下几点收获:
首先,创设语言环境,导入自然,让学生置身于春的氛围中。教学各环节环环相扣,每一环节的设计都很明确。学生自然走入春天并学习《渴望春天》,在学唱过程中,并能够用甜美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在尝试用声音、速度、力度的变化表现赞美春天、渴望春天的心情。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感受作品情绪,设计拓展部分在歌曲中加入了“沙沙、啦啦、哈哈”的衬词,丰富歌曲春天的音乐形象,让学生的演唱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其次,由于每个学生不同,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反应也会不同,有的会超出教师的预想,而有的却达不到教
师设定的目标,这些是教师预料不到的,例如:我在上课的时候发现学生在一字多音的地方,唱的不是很好,很容易唱错。但是又由于时间的原因,我只能跟他们指出来,简单的练唱一下,没有采用各种方法去巩固,所以导致最后还是有个别的地方没有唱好。因此,教师应时刻以“学生为主体,”以事先设计教学构思为基础,但不受其局限,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善于观察学生,了解学生,并能及时对教学环节进行调整,选择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只有这样真正从学生出发为学生量身订做的一节课,才算是真正成功的一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