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密★启用前
科目:地理
(试题卷)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答字笔将自己的姓名、
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将条形码横贴任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
粘贴处”。
2. 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铅笔把答题卡上
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
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 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
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
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
作答的答案无效。
4. 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
一并交回。
.姓 名
.准考证号
{#{QQABIQQS0UwggCQgAkpTAACAZB4gqCQQUQ224oCCggsAQQsJkIAhELAcgCEQAgVGCxPEuAAEYoLAwIBZQFIBFFI A=B}A#}A=}#}
机密★启用前 (2024年 7月 23日 11:00—12:15前)
言蹊七月联考暨 2025届高考摸底考试
地 理 试 题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 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清楚,同时
.用 2B 铅笔将考号准确填涂在“考号”栏目内。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
.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 16小题,每小题 3分,共 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 1 示意两个地理信息坐标轴,分别表达了横纵坐标地理信息之间的相关关系。据
此完成 1~2 题。
(.a.) (.b.)
图 1
.1. 下列哪个最可能是以上(.a.)图中 X 轴的标注
A. 对外开放程度 B. 生活消费水平
C. 科技发展水平 D. 资源丰富程度
.2. 下列哪些可能是以上(.b.)图中 X 轴的标注
① 海水温度 ② 海水蒸发量
③ 海洋降水量 ④ 入海径流量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QQABIQQS0UwggCQgAkpTAACAZB4gqCQQUQ224oCCggsAQQsJkIAhELAcgCEQAgVGCxPEuAAEYoLAwIBZQFIBFFI A=B}A#}A=}#}
科学有序推进煤炭资源型地区低碳转型,是中国经济社会平稳运行和高质量发展的
重要支撑。在地理因子探测分析采用地理探测器方法,可以定量解析不同因子对山西省县
域碳排放的影响(.其中,因子探测值 q代表此因子与碳排放强度的正相关性.)。图 2为 2000、
2012、2017 山西省碳排放空间分布图,图 3 为因子探测 q 值。据此完成 3~5 题。
图 2
图 3
.3. 从 2000 年到 2017 年,与图 3 所示总体变化最相关的是
A. 煤矿开采 B. 产业转移 C. 政策调整 D. 工业结构
.4. 由上图,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 晋中地区造成碳排放空间分异的主导驱动因子是城镇化率
B. 从空间分布看,山西省县域碳排放呈现出东西两侧低、中间高的特征
C. 与自然环境因子相较,社会经济因子对山西省县域碳排放影响更明显
D. 工业能源强度对晋北地区碳排放空间分异的解释力最强
.5. 随着我国 2024~2025 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的实施,下面说法不合理的是
A. 钢铁产能产量加强调控 B. 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提升
C. 存量建筑暂时性保留 D. 石化化工行业技术更新
{#{QQABIQQS0UwggCQgAkpTAACAZB4gqCQQUQ224oCCggsAQQsJkIAhELAcgCEQAgVGCxPEuAAEYoLAwIBZQFIBFFI A=B}A#}A=}#}
新疆阿克苏地区温宿县托木尔大峡谷红白相间的“盐山”奇峰兀立、千姿百态,拥
有丹霞、雅丹、岩盐喀斯特、盐丘底辟构造等地质地貌景观,如图 4 所示,堪称新疆“活
的地质演变史博物馆”。其中,盐丘底辟构造是由于岩盐和石膏向上流动并挤入围岩,使
上覆岩层发生拱曲隆起而形成的一种构造,如图 5 所示,具有重要的油气地质意义。据此
完成 6~8 题。
图 4 图 5
.6. 温宿峡谷地貌景观受到的外力作用形式有
A. 风力侵蚀、冰川侵蚀 B. 风力侵蚀、流水侵蚀
C. 流水侵蚀、冰川侵蚀 D. 海浪侵蚀、流水侵蚀
.7. 盐丘形成的过程依次是
A. 构造运动—沉积作用—挤压上浮—重力作用
B. 构造运动—挤压上浮—沉积作用—重力作用
C. 沉积作用—构造运动—挤压上浮—重力作用
D. 沉积作用—挤压上浮—重力作用—构造运动
.8. 关于温宿大峡谷盐丘底辟构造油气富集的原因错误的是
A. 盐层塑性好,封闭油气避免泄露
B. 围岩受力变形闭塞,气密性和液密性好
C. 构造运动发育背斜,利于油气聚集
D. 地质构造环境稳定,利于油气发育
汉水,也称为汉江,起源于秦岭山脉的南部,并在武汉市汇入长江。在明代之前,
汉水在流经大别山时,在山的南北两侧都有分支流入长江。其中,汉水的南支曾是汉水下
游的主要河道。后来,从排沙口到郭师口之间的一段河道发生了自然的裁弯取直现象,如
图 6 所示,这导致了汉水南支的水流和泥沙输送受到影响,并最终消亡,形成了现在所见
的河道布局。据此完成 9~11 题。
图 6
{#{QQABIQSQ0UwggCQgAkpTAACAZB4gqCQQUQ224oCCggsAQQsJkIAhELAcgCEQAgVGCxPEuAAEYoLAwIBZQFIBFFI A=B}A#}A=}#}
.9. 排沙口到郭师口河段发生裁弯取直最可能的季节是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10. 排沙口到郭师口河段裁弯取直后对其下游河段的影响描述正确的是
A. 水污染减轻 B. 防洪压力增加 C. 流量减少 D. 含沙量减少
11. 下列关于汉水南支消亡的主要原因推断正确的是
A. 长江输入大量泥沙淤积 B. 汉水北支溯源侵蚀加强
C. 长江的顶托作用加强 D. 汉水北支河槽加深
渭北旱塬是典型的黄土高原沟壑区,长期大面积种植苹果,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
和生态效益。但多年苹果种植导致了土壤干层和硝态氮累计,严重制约了农业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渭北旱塬苹果园普遍改种玉米等粮食作物,有效缓解了该地土壤干燥化现象。图
7(.a.)示意苹果园改种粮食作物前后土壤水分变化情况,图 7(.b.)示意改种前后土壤硝态氮
含量变化情况。据此完成 12~14 题。
(.a.) (.b.)
图 7
12. 渭北旱塬出现土壤干燥化的原因可能是
① 该地土层深厚,地下水埋藏深
② 该地降水较少,对深层土壤水难以有效补充
③ 苹果树消耗特定深度的土壤水分严重
④ 作物结构复杂,土壤水分消耗量大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QQABIQQS0UwggCQgAkpTAACAZB4gqCQQUQ224oCCggsAQQsJkIAhELAcgCEQAgVGCxPEuAAEYoLAwIBZQFIBFFI A=B}A#}A=}#}
13. 根据渭北旱塬苹果园改种粮食作物前后土壤水分变化情况,推测 M、N 与改种前、
后曲线的对应关系
A. M 为改种前,因为苹果树根系深,对深层土壤水分消耗大
B. M 为改种后,因为玉米种植需水量多,对表层土壤水分消耗大
C. N 为改种前,因为苹果树种植面积广,对表层土壤水分消耗大
D. N 为改种后,因为玉米根系发达,对深层土壤水分消耗大
14. 渭北旱塬苹果园改种粮食作物后,土壤硝态氮垂直方向发生明显变化,对该现象解
释合理的是
A. 改种后,表层土壤水分增多,淋溶作用强
B. 改种后,粮食作物对表层土壤硝态氮消耗量增加
C. 改种后,防风固沙能力减弱,侵蚀作用强
D. 改种后,保持水土能力减弱,水土流失严重
城市中产阶级化,通常也被称作“城市绅士化”,是一个涉及城市社会、经济和文
化结构变迁的过程。中产阶级或更高收入水平的居民迁入传统上由较低收入群体居住的城
市区域,导致这些区域的社会结构和居住环境发生变化。在中国,城市中产阶级化现象同
样存在,尤其是在一些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地。这一过程通常与城市更新、旧区
改造和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紧密相关。据此完成 15~16 题。
15. 下列关于中产阶级化现象的主要内容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高收入者取代低收入者 B. 社区物质条件的改善
C. 社区特性的发展趋于停滞 D. 逐步由市中心向郊区扩展与蔓延
16. 在城市绅士化较晚的中国,下列哪项不可能是城市发展中后期的特征
A. 以大规模城市更新为契机
B. 以中高挡封闭式社区为表象
C. 仍表现出“大混居,小聚居”的特点
D. 房价和租金上升,社会分层和不平等加剧
{#{QQABIQQS0UwggCQgAkpTAACAZB4gqCQQUQ224oCCggsAQQsJkIAhELAcgCEQAgVGCxPEuAAEYoLAwIBZQFIBFFI A=B}A#}A=}#}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3小题,共 52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 分.)
材料一
茶树喜酸怕碱、喜光怕晒、喜温怕寒、喜湿怕涝。陕西省泾阳县地处秦岭以北,
其周边一些地区地势险峻;泾河流经境内,水体呈弱碱性。自古岭北不植茶,而南
方大地却盛产茶叶,泾阳先民通过加工湖南安化种植的低价黑毛茶,生产出了被誉
为“丝路黑金”的泾阳茯茶。明清时期,地势险峻的地方主要靠牲口运输茯茶,泾
阳茯茶顺着古丝绸之路与草原民族进行贸易,对稳定边疆以及联通西域各地文化具
有重要作用。
材料二
明清时期黑茶运输路线示意图(.图 8.),泾阳县及其周边等高线地形图(.图 9.)。
图 8 图 9
材料三
“一带一路”倡议实施 11 周年,实现了“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
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陕西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是沟通内陆与丝绸之
路的交通枢纽。2018 年,泾阳县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成立泾阳茯茶研发中心,
为泾阳茯茶产业发展提供了科技保障。同时,泾阳茯茶各企业借助中国茶业经济年
会和中国—中亚峰会等机遇,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合作关系并实现贸易零
关税,与港商合资组建公司并将产品出口海外……现在,泾阳茯茶已成为联结“一
带一路”的友谊茶。
(.1.) 说明陕西泾阳种植茶树的不利条件。(.3 分.)
(.2.) 推测明清时期黑茶运输路线中选用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自然原因。(.3 分.)
(.3.) 分析明清时期黑茶运输路线建立的意义。(.4 分.)
(.4.) 分析“一带一路”倡议为泾阳茯茶产业发展带来的机遇。(.4 分.)
{#{QQABIQQS0UwggCQgAkpTAACAZB4gqCQQUQ224oCCggsAQQsJkIAhELAcgCEQAgVGCxPEuAAEYoLAwIBZQFIBFFI A=B}A#}A=}#}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 分.)
材料一
南澳岛(.116°56′—117°09′E,23°23′—23°29′N.)位于我国广东省汕头
市南澳县,地处于高雄、厦门、香港三大港口的中心点,背靠汕头经济特区,素有
“潮汕屏障、闽粤咽喉”之称。南澳岛北濒柘林湾,南濒南海,海岸线曲折,港湾
众多。南澳岛分为后宅镇、云澳镇和深澳镇。
材料二
通过卫星遥感影像技术结合实地勘察,科学研究人员分析了 1976—2021 年间
南澳岛海岸线总长度较 1976 年共增长了 11.06 千米。海岸线一般分为自然岸线和人
工岸线,其中云澳镇人工岸线稀少。
材料三
1976—2021 年南澳岛海岸带变化区域分布图(.图 10.),1976—2021 年南澳岛海
岸线变迁强度统计图(.图 11.)。
图 10 图 11
(.1.) 描述 1976—2021 年南澳岛海岸线变化区域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6 分.)
(.2.) 推测云澳镇海岸线变迁强度在 2013—2017 年出现较大幅度下降的原因。(.6 分.)
(.3.) 简述自 1976 年以来,南澳岛海岸线变化可能带来的影响。(.4 分.)
(.4.) .2017—2021 年,随着“蓝色海湾”整治行动的开展,大规模的违规建筑物被拆
(.1.) 除,海岸线在长度和曲折程度上均发生变化。结合这次行动,请你为南澳岛的
(.1.) 海岸带管理提供建议。(.4 分.)
{#{QQABIQQS0UwggCQgAkpTAACAZB4gqCQQUQ224oCCggsAQQsJkIAhELAcgCEQAgVGCxPEuAAEYoLAwIBZQFIBFFI A=B}A#}A=}#}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 分.)
材料一
北半球西风带冬季南移,受青藏高原阻挡,海拔 4000 米以下西风气流产生分
支,形成南北两支绕行气流。北支气流从青藏高原北侧绕流后转为西北气流,部分
经我国东北、华北地区流向太平洋,另一部分南下与南支绕行气流于四川盆地东部
汇合,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形成辐合带,如图 12 所示。位于青藏高原东侧的四川盆地,
因空气短缺,低压较低,风速极小空气稳定而形成“死水区”,多云雾天气。
材料二
南北支绕行气流呈显著负相关,其强弱变化用绕流指数表示。绕行气流的强弱
变化极大地影响着我国大部地区的冬季气候。图 13 为 1979-2019 年西风绕流指数变
化与我国南方地区冬季降水、气温距平值变化示意(.正值表示绕流增强、降水偏多、
气温偏高,负值表示绕流减弱、降水偏少、气温偏低.)。
图 12
图 13
(.1.) 说明西风气流受青藏高原阻挡形成的南北支气流绕行前后的性质变化。(.2 分.)
(.2.) 从地形对西风气流的阻挡、分流和绕行作用,说明四川盆地“死水区”云雾天
(.1.) 气的形成过程。(.8 分.)
(.3.) 说明 1979—2019 年南北支绕行气流强弱变化对我国南方冬季气候的影响,并分
(.1.) 析原因。(.8 分.)
{#{QQABIQSQ0UwggCQgAkpTAACAZB4gqCQQUQ224oCCggsAQQsJkIAhELAcgCEQAgVGCxPEuAAEYoLAwIBZQFIBFFI A=B}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