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五年级音乐下册(五线谱)第5课京韵《京调》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人音版五年级音乐下册(五线谱)第5课京韵《京调》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4-08-10 15:43: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学人音版五年级下册《京调》 教学设计
课题 京调 课时 第一课时
课型 欣赏课 教具 多媒体、配套音响素材、京剧打击乐器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过欣赏乐曲笛子与乐队演奏的《京调》,感受和体验京剧的韵味,培养学生对国粹京剧艺术的兴趣与喜爱。 过程与方法: 通过京剧表演视频欣赏、“锣鼓经”演奏、主题对比聆听及主题旋律哼唱和模拟奏等不同方式初步感知戏曲艺术---京剧和乐曲的戏曲曲调风格,感受京剧艺术的魅力。 知识与技能: 能听辨《京调》旋律取材于京剧唱段《苏三起解》中的片段,并能听出乐曲《京调两个不同主题节奏、情绪的特点,能随着音乐主题的发展用不同的方式表现并了解乐曲的曲式结构。
教材分析 《京调》是一首采用京剧音乐素材写成的民族管弦乐曲,由上海民族乐团作曲家顾冠仁编曲。乐曲是根据京剧音乐中典型音调如西皮原板和流水板等音调缀成。乐曲为带再现的三段体结构。在实际演奏时,曲中的第一、第二段重复一次,形成ABABA的结构。乐曲一开始采用京剧中“过门”的音调为引子,由乐队合奏。接着呈现第一部分的主题音乐,是由清脆明亮的曲笛吹出的京剧曲牌,给人以明朗轻松之感。过门乐句之后进入中段,由曲笛吹出了新的模仿唱腔的曲调,这一舒展的曲调与第一部分主体音乐哪种活跃欢快的旋律形成了对比。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再现。乐曲结尾处速度减慢,曲笛吹奏散板的京剧唱腔,全曲告终。乐曲虽然短小,手法简洁,但构思别具一格,富有京剧的韵味,使人充分领略了京剧所特有的情调。
重点难点 1.能听辨《京调》旋律取材于京剧唱段《苏三起解》中的片段,并能听辨出乐曲《京调两个主题乐段在节奏、情绪上的特点并用不同方式表现。 2.能运用肢体动作表达对主题音乐变换的体验,并听辨出乐曲的曲式结构。
教学流程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达标意图 教学 用具 二次 备课
开 始 部 分 导入新课 看一看 1.故事导入 将京剧《苏三起解》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带入视频欣赏《苏三起解》,这段表演属于哪种艺术形式?(京剧旦角) 2.再听《苏三起解》 老师换上戏服范唱,同学们模唱 《苏三起解》唱段欣赏,提前为后面的聆听做铺垫,并激发学生兴趣。 课件视频
展 开 部 分 听一听 唱一唱 听一听 演一演 拍一拍 1.初听器乐曲 老师今天还带来了一首器乐曲,请聆听并思考这首曲子有没有我们熟悉的旋律?完整聆听乐曲 (有!部分旋律和《苏三起解》旋律相似) 2.分段聆听 (1)聆听A乐段, a.聆听A乐段,出示A主题乐谱。请问A乐段主奏乐器是什么? (笛子—竹笛) b.介绍笛子的演奏方式 c.跟老师模唱A主题,将《苏三起解》歌词代入。 d.A乐段音乐体验 随着A乐段,男生模拟吹笛子,女生模唱并表演。 e.A乐段情绪是欢快还是抒情的?节奏是紧密还是舒展的? (情绪是欢快的,节奏是紧密的) (2)聆听B乐段 a.聆听B乐段,出示B主题乐谱,思考A乐段和B乐段有什么区别? (风格不同,A乐段根据京剧《苏三起解》改编属于京剧风格,B乐段属于民族乐曲风格。) b.再听B乐段,请问B乐段主奏乐器是否还是笛子? (也是竹笛主奏) c.B乐段音乐体验 随着B乐段,女生模拟吹笛子,男生模唱并表演。 d.B乐段情绪是欢快还是抒情的? 节奏是紧密还是舒展的? (3)给乐曲起名字 这首乐曲有两个主题组成,分别是京剧风格和民族乐曲风格,请大家给它起个名字吧,越简单越好哦! (京调) (4)锣鼓经 a.做游戏 念法 2/4 ||:仓才 台才| 仓才 台才:|| 仓:双手捶腿 才:双手拍掌 台:左手拍腿 认识京剧伴奏乐器单皮鼓、小锣、小钹,介绍给同学们认识,并试试用它们来给我们伴奏。 b.介绍锣鼓经及作用 我们刚才做的游戏就是京剧的一种伴奏形式——锣鼓经,请记住它的作用是以烘托紧张、抒情等不同的情绪和气氛。 c.聆听下段音乐,思考A乐段和B乐段是直接连起来的还是有什么连接的? (用锣鼓经连接) (5)感受A主题再现时的不同 a.提问:A乐段第三次出现时与 前两次有区别,请对比聆听,发生 了什么变化?(第三次加入了锣鼓 经) b.提问:还记得“锣鼓经”的作 用是什么吗?(烘托气氛)为什么在 这里加入了锣鼓经?(将乐曲情绪推 向了高潮) 3.再听全曲 要求:将全班分为三个小组,分别代 表A乐段、B乐段、锣鼓经。请听到 本小组所代表的主题旋律时做出相 应动作表现该乐段。 (此环节同时另请一位同学在黑板 上记录乐曲的发展,了解乐曲曲式结构。) 播放笛子与乐队演奏《京调》视频。 要求:随着乐队的演奏一起用肢体动作模拟A、B及锣鼓经,表现出乐曲中不同的音乐主题旋律。 了解京剧音乐特点,初步感知乐曲旋律特点,为后面聆听作铺垫, 引导学生通过听、唱、演等多种形式感受音乐特点,熟记乐曲不同的主题旋律,培养学生音乐感知力、表现力。 通过对比听辨的方式,了解乐曲音乐创作特点。 丰富学生戏曲知识,了解锣鼓经。 运用讲述、聆听、律动等形式,感受了解京剧伴奏“锣鼓经”的艺术特点。 通过对比聆听让学生深入的关注音乐,通过实践体验感受到“锣鼓经”的作用。 整体感知乐曲结构特点,培养学生自主探索音乐能力。 课件 视屏 多媒体 课件图片
拓展部分 听京歌《说唱脸谱》,男生做生角亮相动作,女生做旦角亮相动作,一起跟老师走圆场。 从视觉上感受乐曲,丰富音乐学习形式。 视频
结束部分 评价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我们欣赏了器乐曲《京调》,知道了器乐曲《京调》是根据《苏三起解》中的唱段《苏三离了洪洞县》改编,认识了京剧的伴奏乐器,还用京剧伴奏乐器进行了演奏,希望同学们在课后多去了解京剧,将国粹京剧发扬、传承下去。 通过小结、评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继续本课学习内容。
板 书 设 计 京调 笛子与乐队 情 绪 节 奏 A 欢 快 紧 密 B 抒 情 舒 展 引子 A ○ B ○ A ○ B ○ A 尾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