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蝌蚪找妈妈 教学设计(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1.小蝌蚪找妈妈 教学设计(2课时)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8-10 10:48: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认识“塘、脑”等 15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教”,会写“两、哪”等 10 个字,会写“看见、哪里”等 8 个词语。
能联系生活实际和结合上下文理解趋向动词“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等的用法,能用“露着、披着”等动词分别说一句话。
了解青蛙一生的变化,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懂得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能正确、规范地书写 10 个生字,能听写课后 12 个词语。
理解趋向动词“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等的用法,能用相关动词说话。
能借助图片、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说清楚蝌蚪成长的过程。
教学难点
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动探索的精神,增强阅读科学童话的兴趣。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朗读法、情境教学法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动物头饰、相关图片
五、教学课时
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有趣的谜语,“小黑鱼,滑溜溜,圆圆脑袋长尾巴,池塘里面游啊游。”(学生思考并猜测)谜底就是小蝌蚪。
(课件出示小蝌蚪的生动图片)大家看,这就是可爱的小蝌蚪。谁来说说小蝌蚪的样子?(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长长的尾巴)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个关于小蝌蚪找妈妈的精彩故事。(板书课题:小蝌蚪找妈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或向同学、老师请教。
同桌互相读课文,认真倾听,互相纠正读音。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都遇到了谁?
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板书:鲤鱼、乌龟、青蛙。
(三)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课件出示生字词,学生自由认读。
池塘 脑袋 灰黑色 教 捕食 欢迎 阿姨 宽嘴巴 乌龟 头顶 披着 鼓着
指名读,正音。重点指导多音字“教”在文中的读音,“教”在“教他们捕食”中读“jiāo”,举例“教唱歌、教写字”,另一个读音“jiào”,如“教室、教育”。
小组合作学习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加一加:塘(土 + 唐) 脑(月 + 垴) 灰(火 + 一) 捕(扌 + 甫) 迎(辶 + 卬)
换一换:披(波 - 氵 + 扌) 孩(该 - 讠 + 子) 跳(桃 - 木 + 足)
猜字谜:“一只黑狗,不叫不吼。”(默) “一口吃掉多半截。”(名)
编儿歌:“日”字戴帽子(冒),“目”字靠边走(眼)。
课件出示生字的书写笔顺,教师重点指导“宽、孩、跳”三个字的写法。
“宽”:宝盖头要写得宽一些,下面的“草字头”和“见”要写得紧凑,第十笔是竖弯钩。
“孩”: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第七笔是撇,不是撇折。
“跳”:左窄右宽,注意右边部分的笔顺,第十一笔是竖弯钩,不是斜钩。
学生先描红,再临写。教师巡视指导,强调书写姿势,纠正错误坐姿和握笔姿势。对于书写规范、美观的学生进行表扬,将优秀作品展示在黑板上供大家学习。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学习第一自然段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小蝌蚪长什么样?
(课件出示句子: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大大的”“黑灰色的”“长长的”等词语体会小蝌蚪的可爱。
让学生一边做动作一边读,感受小蝌蚪的快活。
指导朗读,强调“大大的”“黑灰色的”“长长的”等词语要重读,读出小蝌蚪的可爱和快活。
学习第二自然段
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发生了什么变化?(长出了两条后腿)
(课件出示句子:他们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就迎上去,问:“鲤鱼阿姨,我们的妈妈在哪里?”鲤鱼妈妈说:“你们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你们到那边去找吧!”)引导学生理解“迎上去”的意思,通过动作演示让学生明白“迎上去”是面对面地主动上前。
分角色朗读小蝌蚪和鲤鱼妈妈的对话,指导学生读出小蝌蚪的礼貌和急切,鲤鱼妈妈的亲切。
让学生想象自己就是小蝌蚪,会怎样向鲤鱼阿姨询问妈妈的下落。
学习第三自然段
小蝌蚪听了鲤鱼妈妈的话,继续游哇游,过了几天,又发生了什么变化?(长出了两条前腿)
(课件出示句子:他们看见一只乌龟摆动着四条腿在水里游,连忙追上去,叫着:“妈妈,妈妈!”乌龟笑着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你们到那边去找吧!”)通过动作演示理解“追上去”,体会小蝌蚪着急的心情。
分角色朗读小蝌蚪和乌龟的对话,注意读出小蝌蚪的急切和乌龟的和蔼。
小组讨论:为什么小蝌蚪会把乌龟错认成妈妈?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很多生字,还知道了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身体发生了变化,遇到了鲤鱼妈妈和乌龟。那小蝌蚪最后能找到妈妈吗?我们下节课继续探索。
布置作业:
抄写本课生字词,每个写三遍。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前三个自然段,给家长讲讲小蝌蚪的变化。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课件出示生字词,开火车认读,巩固生字读音。
回忆上节课的内容,找学生说一说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了谁,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
(二)继续学习课文
学习第四自然段
(课件出示课文内容和青蛙的图片)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尾巴变短了。他们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说一说青蛙的样子。
抓住“蹲着”“披着”“露着”“鼓着”等词语,感受青蛙的外形特点。
指导朗读,通过重读这些词语,读出对青蛙的赞美之情。
让学生模仿青蛙的动作,体会动词的准确运用。
学习第五自然段
(课件出示相关句子)小蝌蚪游过去,叫着:“妈妈,妈妈!”青蛙妈妈低头一看,笑着说:“好孩子,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快跳上来吧!”他们后腿一蹬,向前一跳,蹦到了荷叶上。
理解“游过去”,体会小蝌蚪找到妈妈后的激动和喜悦。
分角色朗读小蝌蚪和青蛙妈妈的对话,注意读出小蝌蚪的喜悦和青蛙妈妈的慈爱。
请学生上台表演这一段的情景,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学习第六自然段
(教师深情讲述)小青蛙跟着妈妈,天天去捉害虫。
(播放青蛙捉害虫的视频)让学生了解青蛙是益虫,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回顾小蝌蚪找妈妈的整个过程,结合板书,让学生说一说小蝌蚪是怎样一步步变成青蛙的。
(课件再次出示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图片)教师边演示边讲解,帮助学生更加清晰地了解变态发育的过程。
小组讨论: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表现出了怎样的精神?
学生汇报交流,教师总结: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不怕困难,坚持不懈,遇到问题主动探索,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拓展延伸: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在成长过程中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如蚕宝宝变成飞蛾,毛毛虫变成蝴蝶等)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复述故事
分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读出不同角色的语气和情感。
让学生戴上头饰,上台表演课本剧,评选出最佳表演小组和个人。
引导学生根据图片和关键词,同桌之间互相复述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五)指导书写,完成练习
指导书写“哪、顶、睛、肚、皮、孩、跳”这 7 个生字,重点强调“皮”的笔顺是横钩、撇、竖、横撇、捺,“跳”的右边部分是“兆”,笔顺是撇、点、提、竖弯钩、撇、点。
完成课后练习题,如仿写句子、根据课文内容填空等,巩固所学知识。
(六)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小蝌蚪找妈妈》这篇有趣的课文,了解了小蝌蚪变成青蛙的神奇过程,感受到了小蝌蚪勇敢探索的精神。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也能像小蝌蚪一样,勇敢面对困难,不断探索,努力成长。
布置作业:
把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爸爸妈妈听,并请他们评价。
画一幅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图,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下节课展示。
七.教学反思
在《小蝌蚪找妈妈》的教学中,有一些收获,也存在一些不足。
收获方面,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如谜语导入、动作演示、分角色朗读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了课文内容和生字词。同时,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不同角色的情感,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
然而,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对个别学生的关注度不够,没有充分照顾到他们的学习进度。在时间把控上不够精准,导致某些教学环节过于仓促,拓展部分没有充分展开。
未来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关注全体学生,合理安排教学时间,让教学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