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曹冲称象 教学设计(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4曹冲称象 教学设计(2课时)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8-10 13:53: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曹冲称象
一、教学目标
认识“曹、称”等14个生字,会写“称、柱”等10个字,会写“一同、柱子”等11个词语。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重点学习第四自然段,借助课后题的排序,能说出曹冲称象的过程。
讨论交流“为什么曹冲称象的办法好”,感受曹冲的聪明才智,学习曹冲善于观察,乐于动脑,大胆表达的品质。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能想出更多称象的好办法。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识字、写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办法和步骤。
理解曹冲称象办法的巧妙之处。
难点:
体会“才、到底”等词语表达的意思。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想出其他称象的办法。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笑容满面地出示一则生动有趣的谜语:“耳朵像扇子,鼻子像钩子,大腿像柱子,尾巴像辫子。”(打一动物)话音刚落,学生们的目光瞬间被吸引,纷纷陷入思考,小手举得高高,迫不及待地想要回答。
当学生们猜出是大象后,教师巧妙地通过多媒体展示出大象活灵活现的图片或精彩的视频,引导学生们全神贯注地观察大象的外形特征。接着,教师充满好奇地提问:“孩子们,大象如此庞大,你们是不是特别想知道它到底有多重呢?在古代的时候,要称出大象这样的庞然大物的重量,那可绝非易事。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一个精彩的故事——《曹冲称象》。”(教师一边说,一边在黑板上工工整整地写下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课文,学生们聚精会神地倾听,边听边开动小脑筋思考: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扣人心弦的故事呢?
学生们怀揣着满满的期待,自由朗读课文。教师提出明确而具体的要求:要把字音读得准确无误,把句子读得通顺流畅,一旦遇到不认识的字,要借助拼音多读上几遍,争取把课文读得既正确又流利。
同桌之间展开亲密无间的合作朗读,你读给我听,我读给你听,彼此认真倾听,互相纠正读音和断句,共同进步。
教师指名让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学生则竖起小耳朵,认真倾听,不仅要评价朗读同学的读音是否准确、断句是否恰当,还要留意语气和情感是否表达得恰到好处。
朗读结束后,学生们陷入深深的思考,积极交流:这篇课文主要讲了谁称象的故事?(曹冲)
(三)识字教学
教师通过精心制作的课件,展示出生字词,如“曹、称、员、根、柱、议、论、重、杆、秤、砍、线、止、量”等。这些生字词仿佛一颗颗璀璨的星星,吸引着学生们的目光。
学生们充满自信地自由认读,教师则在一旁仔细倾听,及时为读错的学生进行正音。
为了让学生们更加牢固地掌握这些生字词,教师组织了丰富多彩的读词活动,如充满激情的开火车读、团结协作的小组读、气势磅礴的齐读等,让每一个学生都沉浸在学习的欢乐海洋中。
识字方法交流环节,学生们如同一个个小探险家,积极分享自己的发现:
有的学生运用加一加的方法,巧妙地记住了“曹”(日+曲)、“柱”(木+主)、“论”(讠+仑)等生字。
有的学生通过换一换的方式,轻松地分辨了“秤”(和“称”换偏旁)、“杆”(和“竿”换偏旁)等生字的细微差别。
还有的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发现“员”字在“员工、队员”等常见词语中频繁出现,从而加深了对“员”字的记忆。
教师更是别出心裁地展示了“止”字的甲骨文,让学生们仿佛穿越时空,看到了“止”字最初的模样。原来,它像人的脚,本义是脚,后来逐渐引申为停止的意思。
为了增加识字的趣味性,教师还精心设计了有趣的识字游戏:
摘苹果游戏:教师将生字写在一个个红彤彤的苹果卡片上,然后把这些卡片挂满了一棵虚拟的大树。学生们只要读对一个生字,就能兴高采烈地摘下一个苹果,享受学习带来的甜蜜成果。
送信游戏:教师将生字卡片巧妙地分发给部分学生,让他们充当小小的邮递员,将生字准确无误地送给对应的拼音朋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不仅巩固了生字的读音,还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
(四)指导书写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称、柱、底、杆、秤、做、岁、站、船、然”这 10 个生字,如同展示了 10 件精美的艺术品。
引导学生们像小侦探一样,仔细观察这些生字的字形结构,大胆地说一说在书写时需要特别留意的地方。
教师着重对“称、底、船”这三个字的写法进行了详细而生动的指导:
对于“称”字,教师形象地比喻道:“同学们,你们看,‘称’字就像一个左右并肩作战的好伙伴。左边部分窄一些,右边部分宽一些,就像右边的‘尔’字要给左边的小伙伴留出足够的空间。而且,‘尔’字要写得紧凑,撇要像一把利剑,舒展而有力。”
讲解“底”字时,教师耐心地说:“‘底’字是一个半包围结构的字,就像一个温暖的小房子。‘氐’字的横就像是房子的大梁,一定要写得长长的,稳稳地托住上面的部分,最后那一点可千万不能忘记,它就像房子的一颗小钉子,虽然小却至关重要。”
书写“船”字时,教师提醒道:“孩子们,‘船’字就像一艘在大海中航行的小船。左边的舟字旁就像船的身体,横可千万不要写出头哦,不然船就会漏水啦。右边的几字要写得扁扁的,就像船的甲板,这样小船才能稳稳地前行。”
学生们先全神贯注地进行描红,初步感受生字的笔画和结构,然后再小心翼翼地临写。教师在学生书写过程中,如同一位贴心的向导,不停地巡视指导,时刻强调正确的书写姿势和握笔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师精心挑选出部分学生的书写作品,进行展示。首先,让学生们自己进行自我评价,说一说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地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然后,邀请其他同学进行互评,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最后,教师进行总评,对学生们的努力和进步给予充分的肯定,同时指出存在的不足之处。学生们根据评价意见,再次认真书写,力求让每一个字都像一颗闪耀的星星。
(五)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学生们带着新的思考和感悟,再次满怀热情地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开动脑筋思考: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分别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场景和情节?
小组内展开了热烈而有序的讨论交流,学生们各抒己见,分享自己的想法和发现。教师则如同一位智慧的引路人,在各小组之间穿梭巡视,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确保讨论的方向正确,氛围热烈。
全班汇报交流的时刻到了,学生们踊跃发言,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进行了简洁明了的总结和板书:
第一自然段:曹操带领儿子和官员们一同观赏大象。
第二自然段:大象展现出又高又大的雄伟身姿。
第三自然段:官员们绞尽脑汁提出称象的办法。
第四自然段:曹冲独具匠心地提出称象的妙招。
第五自然段:按照曹冲的巧妙办法成功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六)课堂小结
临近下课,教师充满期待地引导学生们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丰富内容:“亲爱的同学们,在这节课中,我们不仅结识了许多生字朋友,还初步了解了《曹冲称象》这个精彩的故事。那聪明的曹冲到底想出了怎样精妙绝伦的办法来称象呢?让我们带着这份好奇和期待,在下节课中继续探索。”
布置课后作业:
认真抄写生字词,要求书写规范、工整、美观,就像在书写一件艺术品。
回家后,把这篇课文声情并茂地读给家长听,然后用自己的话,绘声绘色地给家长说一说课文讲述的故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教师手持精心准备的生字卡片,如同魔术师一般,让学生们通过开火车的方式认读生字。学生们的目光紧紧跟随卡片,小脑袋飞速运转,积极应对挑战。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精彩内容,充满期待地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同走进了《曹冲称象》的故事。谁能告诉老师,这篇课文主要写了谁称象?官员们又想出了什么样的办法来称象呢?”
(二)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学习第一自然段
教师指名让一位声音洪亮的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学生则边听边思考:曹操和官员们眼中的大象究竟是怎样的模样?
教师巧妙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出大象栩栩如生的图片,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描写大象样子的生动句子,深入理解“又高又大”这个词语的丰富内涵。
教师亲自示范朗读,引导学生注意语气和语调,要读出大象的高大威猛,让听众仿佛能亲眼看到那头巨大的大象。
学习第二自然段
学生们带着浓厚的兴趣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同时用手中的铅笔,认真地画出描写大象外形的精彩句子。
教师出示关键句子:“这头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然后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说一说这句话分别把大象的身子和腿比作了什么,深刻体会大象的庞大无比。
教师进一步启发学生拓展想象:“孩子们,大象的耳朵像什么?鼻子又像什么呢?”学生们纷纷举手,给出了一个个充满创意的答案。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特别强调“又高又大、一堵墙、四根柱子”等关键词语,要读出大象的巨大和雄伟,让朗读仿佛是一幅生动的画卷,展现出大象的壮观。
学习第三自然段
教师指名让一位表情丰富的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其他学生则边听边思考:官员们究竟提出了怎样独特的称象办法?
学生们积极汇报,教师在黑板上简洁明了地板书:造大秤。
教师组织学生展开热烈的讨论:官员们提出的这个办法真的可行吗?为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关键语句“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让学生们设身处地地体会官员办法的不可行之处。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要读出官员们的无奈和曹操的不满之情,让朗读仿佛是一场精彩的表演,传达出人物的真实情感。
学习第四自然段
学生们静下心来,默读第四自然段,用手中的铅笔,认真地画出曹冲称象的巧妙办法。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们在小组内畅所欲言,交流曹冲称象的具体步骤,然后用自己生动的语言说一说。
小组代表们充满自信地向全班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相机板书:赶象上船——在船舷上做记号——把大象赶上岸,装石头——称石头的重量。
教师巧妙地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曹冲称象的全过程,让学生们仿佛身临其境,亲眼目睹了这一智慧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原理。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为什么要在船舷上做记号?石头为什么要装到船下沉的位置为止?通过思考和讨论,加深学生对曹冲称象办法的理解。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要读出曹冲的聪明才智和自信满满,让朗读仿佛是一首激昂的赞歌,赞美曹冲的智慧。
学习第五自然段
教师带领全班学生齐读第五自然段,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曹冲的办法最终是否成功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果然”一词,让学生们体会到曹冲办法的显著成效和巨大成功。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要读出惊喜和赞叹的情感,让朗读仿佛是一阵热烈的掌声,为曹冲的成功喝彩。
(三)总结全文,拓展思维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整篇课文,充满期待地提问:“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回顾这篇精彩的课文。你们能说一说,为什么曹冲称象的办法如此出色呢?”
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交流,各抒己见。教师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然后进行全面而深入的总结:曹冲的办法不仅避免了制造巨大的秤,还巧妙地保护了大象,更重要的是能够准确无误地称出大象的重量,实在是一个精妙绝伦的好办法。
教师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假如你就是聪明的曹冲,还能想出其他别出心裁的称象办法吗?”
学生们陷入沉思,然后在小组内展开热烈的交流。小组代表们纷纷汇报自己小组的奇思妙想,全班同学共同评议,思维的火花在教室里绽放。
教师对学生们的想法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赞扬学生们的创新思维和大胆想象,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自己的独特价值和无限潜力。
(四)复述故事,积累语言
教师巧妙地引导学生根据黑板上的板书,同桌之间亲密合作,互相复述曹冲称象的精彩过程。在复述过程中,学生们可以互相补充,互相纠正,共同提高。
教师指名让学生站起来复述,其他学生则认真倾听,从内容的完整性、语言的准确性、表达的流畅性等方面进行评价。
教师鼓励学生们大胆创新,加上丰富的动作和生动的表情,再次复述这个故事,让故事更加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
四、教学反思
在教学《曹冲称象》这篇课文时,我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在识字教学中,运用多种识字方法,激发了学生的识字兴趣。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思考和讨论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曹冲的聪明才智。但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学生的回答,评价不够及时和准确;在拓展思维环节,部分学生的想法还不够开阔。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对学生的评价和引导,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