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文中重点实、虚词及文言句式。
思维发展与提升:理解作者观点及借古讽今的意图,学习对比论证的方法。
审美鉴赏与创造:分析文章引论—本论—结论的精妙构思,体会文章情调迂回、时而昂扬时而悲怆的情感。
文化传承与理解:明白“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的道理,在反复诵读中理解欧阳修对国家强烈的责任意识及文中警句对人生的启示。
《伶官传序》
文言知识巩固
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2、契丹与吾约为兄弟
3、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4、及凯旋而纳之
5、负而前驱
6、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7、何其衰也
8、抑本其成败之迹
9、举天下豪杰
10、莫能与之争
(一)、词语积累
1、函梁君臣之首
2、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
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4、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二)、词类活用
1、此三者,吾遗恨也
2、盛以锦囊
3、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4、告以成功
5、为天下笑
6、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7、智勇多困于所溺
(三)、特殊句式
整体感知
《伶官传序》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结合课文注释,把握关键字词,注意圈点勾画,梳理结构,按“论点、论据、结论、推论”找出文章关键句。
一、梳理文脉
论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论据:庄宗得天下与失天下
结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推论: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解读文本
第三段作者是如何来写庄宗“得天下”与“失天下”的?梳理出作者的论证思路。
提示:在公元908年、913年、923年、926年这几年里,在李存勖身上分别发生了什么事?(找课文中的话来概括)
时间 年龄 事 件
908年 23 受三矢,继遗命
912年
27
系燕父子以组(灭燕)
923年
38
函梁君臣之首(灭梁立国)
926年
41
身死国灭
后唐庄宗李存勖大事年表
908年 23岁
继遗命
912年 27岁灭燕
923年 38岁
灭梁
926年 41岁
身死国灭
落
15年方盛
3年而衰
后唐庄宗李存勖
盛衰折线图
起
扬
抑
赞
叹
从这些数字里你看出了什么?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盛赞庄宗的成功
感叹庄宗的失败
鲜明的对比
反问:否定这一说法
设问:肯定“自于人”
寓结论于疑问之中,引人深思
引用经典进行论证
得出结论:与开篇的论点相互照应
解读文本
论点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论据
后唐庄宗得天下与失天下史实
论证
例
庄宗受命
庄宗失国
议
盛: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衰: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结论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推论
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诵读文章时,我们能感受到作者情感的起伏流动,这就是古代散文家和鉴赏家常讲的“文气”。文气贯注,作品就有了生命力和感染力。下面我们就来把握一下作者贯注在文章中的思想情感。
二、把握文气
呜呼
可谓
壮哉
何其
衰也
岂独伶人也哉
赞
惋
叹
叹
文章由叹起,以叹终,中间插入“赞”一节,是否协调?
没有盛与衰的起落抑扬的对比,不足以震慑人心,不足以成为在世与后世君主的前车之鉴。
重点研读
《伶官传序》
文章开篇就明确:“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联系全文,说说欧阳修认为李存勖身死国灭有哪些“人事”方面的原因?
探究迅速衰亡的原因: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满招损,谦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贪图享乐
不能居安思危
宠幸伶人
偏听偏信
骄傲自满
放松警惕
麻痹大意
唐庄宗勇而善战……然其克敌之后,幸一日之安,沉湎声色之虞,宦官、伶人交乱其政,府库之积,罄于耳目之奉,民怨兵怒,国有土崩之势而不知也。一时功臣,皆武夫倔起,未有识安危之几者。
——苏辙《栾城集》
思考: 在一百多年后的北宋中叶,作者重新提这件史实,有何意义?
明确:文章总结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后失天下的历史教训,阐明了国家盛衰取决于人事的道理。欧阳修写《伶官传》并冠以短序,是为了告诫北宋统治者吸取后唐庄宗李存勖宠信伶人而身死国灭的历史教训,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让历史的悲剧不再重演!
主 旨
探究
北宋王朝建立后,随着土地和财富的高度集中,北宋的统治集团日益腐化。由于北方少数民族的不断进犯,民族矛盾也日益尖锐。面对这种形势,北宋王朝不力求振作,对不断进犯的契丹、西夏妥协退让、屈辱求和。每年都向契丹纳银20万两,绢30万匹;向西夏纳银10万两,绢10万匹,茶3万斤。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欧阳修想通过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兴亡史进行讽谏。
北宋地图
拓展延伸
《伶官传序》
李存勖作为一代君主在中国历史上是很具有代表性的。你还知道哪些君主是像他一样因为这些“人事”的原因而导致国家衰落甚至灭亡的?
拓展延伸(一)
吴王夫差也曾励精图治,仅用3年便打败越王勾践,为父报仇。但复仇之后,他宠幸美女西施,大起楼台宫室;偏信奸佞伯嚭,枉杀忠臣伍员;最终,被卧薪尝胆的勾践打败,自刎身亡。
唐玄宗也曾励精图治,开创了大唐王朝的开元盛世;但此后他宠信宦官高力士,沉迷美人杨贵妃,任用奸相李林甫、杨国忠。他们为了巩固本身权位,任用胡人担任节度使,终于导致了持续八年的安史之乱……
一
二
拓展延伸
《兴亡论》
庄宗:
秦朝:
六国:
项羽:
北宋:
学生:
忧劳则兴,逸豫则亡
仁政则兴,暴政则亡
抗秦则兴,赂秦则亡
重贤则兴,寡谋则亡
思危则兴,苟安则亡
自律勤奋则成,放纵懒惰则败
欧阳修写此文有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含蓄地批评北宋当时朝政,以讽谏北宋统治者不要忘记历史教训。
一篇好文章常给人多角度的启示,虽然你我皆非君王,但此文对于你我为学处事仍有现实意义,请谈谈你的理解。
拓展延伸(二)
满招损,谦得益:
如今,人类进入了知识爆炸的时代,现有知识的更新速度不断加快,任何人都必须不断学习,更新知识。自满就意味着固步自封,就意味着落后和无知。
一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富足的时代,生活的安乐往往会让我们失去奋斗的方向,丧失前进的动力。逸豫,即使不能亡身,最终也可能误身。森林中的鹿群,如果没有狼群的追逐也会病弱退化,最终走向衰败。
因此,我们要有忧患意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不能忘记!
二
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当今社会,可供我们享用的物质和精神产品越来越多,但是诱惑也越来越多,比如说“手机”“网络”和“游戏”等。 “手机”“网络”和“游戏”本身没有错,它们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捷和快乐,但如果沉溺其中,忘记了我们的职责本分,忘记了我们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我们就可能一生平庸,碌碌无为;就可能于家、成为负担,于国成为蛀虫!
三
以史为鉴 成人成才
请从“逸豫可以亡身”和“智勇多困于所溺”中任选一则,以《“_____”之我见》为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
提示:可以从国家写到个人。
课后练笔
明清时期著名文学品评家王永彬在《围炉夜话》中说道:
饱暖人所共羡,然使享一生饱暖,而气昏志惰,岂足有为?
饥寒人所不甘,然必带几分饥寒,则神紧骨坚,乃能任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