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避免革命的改革 课件41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避免革命的改革 课件41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1-08 10:12: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1张PPT。彼得一世(彼得大帝)
1672.5.30~1725.2.8
俄国沙皇  彼得一世,即彼得大帝,俄国沙皇(1682~1725).他在位期间,积极向西方学习,兴办工场,振兴贸易;改革军制,建立正规的陆海军;加强中央集权,同时积极对外扩张,取得波罗的海出海口;营建新都圣彼得堡。他的统治为近代俄国的发展打下了基础。1721年改国号为俄罗斯帝国。
  从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英国、美国、法国建立并巩固了资产阶级政权。三国在完成历史转折的过程中,都采用了暴力革命的手段。
  沙皇俄国在欧美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却仍然封闭保守,民穷国弱,远远落后于欧美诸国。野蛮的封建农奴制度阻碍着俄国社会的前进。
  19世纪中叶,振兴国家的强烈愿望,促使沙俄进行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后进的俄国终于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第14课 避免革命的改革(俄国1861年改革)第三单元 近代社会的发展与终结  此图描绘了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前,地主向农奴收欠租的情景。从图中可以看到,农民破旧的茅草房间;一位交不起租的妇女正跪在地上,乞求地主稍微宽限些时日。冷酷的地主毫不理睬她的乞求,指着农妇身后的那头耕牛,准备让人将牛拉走。俄国盛行封建农奴制【课前复习】 1、17、18世纪是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
①请你举出三个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
②三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2、工业革命最早发生在哪个国家?英国、美国、法国 都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英国帆船与汽船的较量
自上而下解放农奴
近代化的沉重步伐——改革的原因——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实质——改革的作用 第14课 避免革命的改革 (俄国1861年改革)【自主探究】 请同学们根据下面的自学提纲自主学习:俄国1861年改革的原因是什么?
2. 1861年改革的改革者、目的分别是什么?
3. 1861年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实质是什么?
4. 1861年改革有哪些影响?
①根本原因: ________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
的发展.
②直接原因: 俄国在________中失败激化了社会矛盾. 积极作用:
消极作用:19世纪中期俄国与西方经济比较什么因素导致俄国的发展滞缓?什么因素导致俄国的发展滞缓?贫困不堪的俄国农奴
17—18世纪,正
当西欧国家开始走上
资本主义道路的时侯,俄国仍固守封建的农
奴制度。农奴没有人
身自由,可以被买卖,没有土地和财产。俄国农奴制是15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上半叶,俄国以奴役制为主要形式的地主或国家剥削农民的主要经济和法律制度。
17世纪中叶颁布的《法律大全》,正式确立了农奴制。
19世纪中期俄国45℅以上的人口是农奴。
了解农奴制——1649《法律大全》地主有权无限期地追捕逃亡农民。
地主有权在领地内对农民进行判决、鞭笞、拷问和给他们带上镣铐、锁链。
地主破产时,其债务由农民来偿还。
地主有权干涉农民财产、婚姻等家庭事务
地主有权交换、赠送和买卖农民。
农民连同妻子儿女和财产都属于领主所有。农奴的人身、财产都属领主所有为什么说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自由劳动力------
市场------
原料--------
资金--------
技术--------缺乏人民购买力低,国内市场狭小,
国际竞争力弱,国际市场也狭小缺乏充足原料来源,且为西欧原料供应地经济水平低,投入工业的资金不充足技术水平低,处于手工工场阶段英国铁甲舰俄国在战争中使用
的帆船克里木战争 (新旧文明的较量)) “克里木战争的特点就是一个采用原始生产形式的民族对几个拥有现代生产的民族进行绝望的搏斗。”
---恩格斯
思考:1、帆船与汽船分别代表哪个国家?“帆船与汽船”的较量结果如何?此结果出现的原因是什么?俄国——英法——固守封建农奴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完成工业革命,技术
先进 俄国在克里木战争中失败的
根本原因:克里木战争后俄国国内矛盾进一步加剧
由于战争,国内劳动力、生产工具和耕畜大为减少。征集新兵使国民经济丧失劳动力10%以上。
商品进出口锐减。
农业和工业生产受到严重的破坏。而地主对农民的残暴压迫和勒索有增无减。
1853--1856年的克里木战争把农民运动推向更大的高潮。
①根本原因: _________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落后的封建农奴制②直接原因: 俄国在___________中失败激化了社会矛盾. 克里木战争 1.探究结果,请回答:俄国1861年改革的原因是什么? 1858年---1860年,俄国共
发生近290次农民起义,它表明一个严峻现实,沙皇专制统治的基石---农奴制正面临灭顶之灾。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认识到“与其等待农民自下而上的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两种可能革命改革2.1861年改革的改革者、目的分别是什么? ①改革者:_______________ ②根本目的: _________________。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为巩固统治,缓和阶级矛盾,增强
国家实力,避免人民革命的发生。体验历史历史剧之一——
亚历山大二世:众爱卿,近些年世界局势变化很大,我们已经落伍了;国内农奴起义更是风起云涌,我决定废除农奴制度,给农奴自由和土地,大家有意见吗?
大臣甲:陛下,万万不可,祖宗之法不能变呀!农奴自由了谁给我们耕地!谁交粮食给我们啊!
大臣乙:是啊!老祖宗的基业不能毁于我们手里呀!农奴自由了,还有谁纳税给我们维持军队啊!
亚历山大二世:(把法令给众大臣传阅)请你们相信,为了保护地主的利益,凡是能做的一切都做到了。
众大臣:(笑逐言开)陛下英明! “请你们相信,为了保护地主的利益,凡是能做的一切都做到了。”
——亚历山大二世
沙皇的这段话说明了什么? 说明改革是在
维护_______利益的前提下进行的。
改革是为了巩固_____的专制统治。
地主阶级沙皇3.请看课文74页 “自上而下解放农奴”一目的内容,回答: 1861年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实质分别是什么?⑴主要内容:
改革是沙皇政府和地主勾结起来对农民进行的双重敲诈与掠夺。①农奴获得人身自由;(政治上)
②还能通过赎买的方式获得一块“份地”;(经济上)
③获得解放后的农民仍归“村社”管理。(组织上)⑵实质:4.请看课文74页“近代化的沉重步伐”一目的内容,思考回答: 1861年改革的影响是什么?① 积极作用: 缓解了社会矛盾,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对实现近代化起积极作用。②消极作用:经济:农民背上了沉重的经济包袱;
政治:沙皇专制制度没有发生本质性改变。 影响:材料一:19世纪60~70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 这些数据材料给我们提供了哪些历史信息?说明了什么问题?材料二:据统计,1860-1890年,俄国的生铁产量增加了2倍,钢产量和棉纺织业都增加了3倍,而煤炭产量增加超过了19倍,石油产量增加了200多倍.在此期间,俄国整个工业产量增加了6倍,铁路线增长了35倍多合作探究19世纪60年代后俄国资本主义工业发展明显加快;
说明了1861年农奴制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
道路。原因:改革增加了自由劳动力,扩大了国内市场
政府制定促进工业发展的政策
两次工业革命先后进行表现:19世纪后期,主要工业部门完成从手工工场向机器工厂的过渡
石油、机器制造等新的工业部门迅速崛起,
工业产量迅速增长什么是近代化?什么是俄国近代化?①以近代工业和科学技术为推动力
②实现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的大转变
③它包括经济的工业化,政治的民主化、法制化,思想的理性化、科学化,社会的城市化。
俄国的近代化:指俄国由封建农奴制向资本主义工业社会的大转变。它启动于1861年的俄国农奴制改革概念呈现历史剧之二——
旁白:(变法三年后)1861年改革结果到底如何呢?本剧组记者带着这个问题采访了一家农奴家庭。
记者;您好!请问改革三年来你们的收入增加了吗?
农奴甲:没有!我们一家收入都用来还贷款了,才还了一小部分,至今仍一贫如洗
记者:你们自由了,不是可以去城里打工吗?
农奴乙:村社不允许,我还是偷偷跑出去的呢!
旁白:据资料显示,宣言和法令公布后,农民暴动和起义仅1861——1863年就发生了2000次
列宁:农奴获得自由的同时已经被剥削的一干二净了。想一想1、结合历史剧之二想一想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是否消除了地主与农奴之间的矛盾?2、改革能否促进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提示 从消费能力、劳动力、社会制度等方面回答。没有,农民仍没有真正摆脱受地主剥削奴役的地位不能促进资本主义发展:1、农民仍一贫如洗,没有购买能力 2、农民没有真正获得自由,资本主义发展急需劳动力问题没有根本解决 3、改革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直接影响了资本主义发展速度。 沉重步伐”表现为俄国近代化的速度缓慢,它的经济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也比不上美国、德国等新兴的国家。而它“沉重”的原因则是因为改革保存了大量的封建残余,直接影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速度。★“沉重步伐”体现在什么地方?为什么“沉重”?合作探究:俄国1861年改革是由地主阶级实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为什么说这是一次是资产阶级改革?想一想,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一次相同性质的改革是什么? 因为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障碍(劳动力),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1898年戊戌变法(提示:资产阶级改革的任务是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障碍)学习方法归类请你谈谈如何学习改革类的历史事件。方法提示:
1.为什么改革?(原因或背景)
2.如何改革?(改革措施)
3.改革结果如何?(历史作用)归纳总结: 想一想,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俄国
1861年
改革原因改革者目的内容实质性质影响亚历山大二世为巩固统治,缓和阶级矛盾,增强
国家实力,避免人民革命的发生。是沙皇和地主勾结起来对农民进行的双重敲诈与掠夺。沙皇领导的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①农奴获得人身自由;
②还能通过赎买的方式获得一块“份地”;
③获得解放后的农民仍归“村社”管理。废除了农奴制,缓解了社会矛盾,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对实现近代化起积极作用。但是农民背上了沉重的经济包袱;沙皇专制制度没有发生本质性的改变。 农奴制严重阻碍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读史明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会有一些落后的规章制度束缚我们前进的步伐,只有改革,不断的改革,才能摆脱束缚,获得成功。
改革要顺应历史的潮流。
改革要有坚强的决心和勇气。
改革要有切实可行的措施…….★20世纪70年代末,发生于我国的重大转折指什么?并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回答最积极!1.19世纪中期造成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A.农民的富有,不愿从事工业生产
B.国家处于分裂中.
C.外国的侵略.统治者无暇顾及经济的发展
D.农奴制的阻碍
2.关于俄国1861年改革,下列表述哪一项不正确:
A.改革的目的是巩固统治,缓和阶级矛盾
B.它是沙皇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C.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D.它是一场彻底的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DD【当堂训练】3.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彼得大帝改革 B.伊凡四世称俄国沙皇 C.1861年改革 D.俄罗斯帝国建立
4.俄国1861 年改革没有改变:
A.封建生产关系 B.俄国社会性质
C.农奴的法律地位 D.沙皇的专制统治
5.1861年,俄国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主要目的是
A.维护沙皇的统治 B.解放农奴
C.增加对外扩张的力量 D.发展资本主义 CDA3.亚历山大二世实行改革的目的是: A.发展资本主义 B.解放农奴 C.保护贵族地主利益 D.将农奴变为自由的劳动力 4.俄国走上资本主义的道路始于: A、手工工场的出现 B、十月革命 C、1861年改革 D、彼得一世改革5.19世纪中期,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途径是
A.资产阶级革命   B.资产阶级改革
C.统一战争     D.民族解放运动
6.19世纪中期,俄国废除农奴制已势在必行。请回答:
(1)是谁在维护什么人的前提下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2)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改革?
(3)农奴制的废除在俄国历史上地位如何?
(4)产生了怎样的进步作用?
(5)这次改革的不彻底性是什么?B亚历山大二世;维护贵族和地主利益沙皇进行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农奴制的废除是俄国历史的重大转折  俄国工业生产迅速增长,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小结:
亚历山大二世根据俄国社会现实,立足国情进行改革,维护了地主阶级的利益,缓和了社会矛盾;虽然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但却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促进了俄国社会的发展。最早完成了工业革命封建落后封建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农奴制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 资产阶级、新贵族亚历山大二世(自下而上)(自上而下)暴力斗争(革命1640-1688)废除农奴制(改革1861)君主立宪制沙皇专制制度没有本质性改变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改革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废除农奴制,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率先开始工业革命沙俄的近代化步伐依然沉重而缓慢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来解放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
材料二:农民这样获得一定数量的土地为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地主领地上现存的秩序应维持到应有的准备工作完成,新办法开始实行时为止。
           --《解放农奴宣言》
(1)结合材料一,分析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原因是什么?
 (2)据材料二,改革后俄国农民的地位有了怎样的变化? 
 (3)从材料一、二分析这场改革实质和局限。
1.俄国废除农奴制是一次(   )。
 A.农奴兴起的“自下而上”的改革
 B.资产阶级兴起的“自下而上”的改革
 C.沙皇进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
 D.资产阶级与沙皇联合进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
2.1825年,俄国“十二月党人”发动武装起义,号召(   )。
 ①建立农民政权 ②用革命手段废除农奴制
 ③推翻沙皇统治 ④改变工资制度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3.史学界普遍认为: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得出这一认识的主要依据是(   )。
 A.改革使俄国摆脱了民族危机 B.改革使农奴无偿获得了土地
 C.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D.改革废除了沙皇统治C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