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常见的碱 同步练习
、选择题
下列物质间能反应,但没有明显现象的是( )
A.氢氧化铁和稀硫酸 B.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
C.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 D.氢氧化钠溶液和硝酸钡溶液
下列物质敞口放置在空气中,溶质发生变质且溶液质量增加的是( )
A.石灰水 B.氢氧化钠溶液
C.浓盐酸 D.浓硫酸
下列对露置在空气中已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样品进行的相关实验中,实验现象及结论不合理的是( )
A.取一定量溶液样品,滴入稀盐酸,立即有大量气体产生
B.向溶液样品中加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至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可除去样品中的杂质
C.取少量溶液样品,滴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D.取一定量溶液样品,滴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不能证明原样品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
下列关于酸或碱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浓硫酸和固体氢氧化钠都有吸水性,因此都可以用来干燥二氧化碳、氧气等气体
B.浓盐酸有挥发性,故不可敞口放置,未及时盖上瓶塞的浓盐酸溶液的pH值会减小
C.浓硫酸有很强的腐蚀性,不小心沾到皮肤上可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D.氢氧化钙是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还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下列选项中可以确定某物质属于碱的是( )
A.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B.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
C.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
D.能跟酸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水
实验室有一瓶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对于该溶液变质情况的探究,下列实验设计合理且结论正确的是( )
A.取样,在溶液中加入少量的稀盐酸,若无气泡产生,则可证明该溶液没有变质
B.取样,在溶液中滴加酚酞,若溶液呈红色,则可证明该溶液没有变质
C.取样,在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若有气泡产生,则可证明该溶液已变质
D.取样,在溶液中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可证明溶液已完全变质
如图所示,广口瓶中盛有气体X胶头滴管中盛有液体Y,若挤压胶头滴管使液体滴入瓶中,振荡,一段时间后可见小气球a膨胀鼓起.下表中各组物质不出现上述现象的是( )
X Y
A CO Ca(OH)2
B CO2 NaOH
C HCl Ba(OH)2
D SO2 NaOH
A.A B.B C.C D.D
向一定质量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0%的Na2CO3溶液。反应过程中加入的Na2CO3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或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中oa段表示生成气体的过程 B.b点溶液中溶质有2种
C.c点溶液的pH>7 D.x值为106.0
小科在研究碱的化学性质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五组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丙组和戊组实验能观察到相同现象
B.甲组实验能观察到无色变成红色,可推出氢氧化铜也能使指示剂变色
C.乙组实验无明显现象,说明两者不能发生反应
D.丁组实验产生蓝色絮状沉淀,说明碱都能和含铜离子的溶液发生反应
下列图象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合理的是( )
A.向一定量稀HCl、BaCl2 混合溶液中滴入Na2CO3 溶液
B.向一定量的MnO2 固体中加入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
C.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滴入 NaOH 溶液
D.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
、填空题
盛装氢氧化钠的试剂瓶必须密封,否则会变质,其原因是: (用文字解释);在上述溶液加入氯化钙溶液有白色的沉淀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选择下列物质的序号填空:①纯碱 ②熟石灰 ③石灰石 ④稀硫酸 ⑤苛性钠固体
(1)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
(2)通常用于某些气体的干燥剂的是 。
前不久在黎巴嫩首都贝鲁特港口区发生硝酸铵引起的大型爆炸事件,现场升起蘑菇云。硝酸铵是一种铵盐,极易溶于水,溶解时吸收大量热。能与强碱反应,主要用作肥料及工业用和军用炸药。硝酸铵与烧碱反应的反应方程式为: NH4NO3+NaOH=NaNO3+NH3↑+X。
(1)X的化学式为 ;
(2)硝酸铵用做肥料时,要避免与 (选填“酸”或“碱”)性物质混用,否则会降低肥效。
、实验探究题
初中科学课上,同学们利用下列实验探究碱的化学性质:
(1)B实验的现象为 。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废液倒入同一只废液缸中,最后发现废液浑浊并显红色.
(2)【提出问题】废液中含有什么物质?
【假设猜想】通过分析上述实验,同学们猜想:废液中除酚酞和水外一定含有 。
老师问:废液中还可能有什么物质?某同学脱口而出:废液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他的说法正确吗?同学们认为不准确,理由是: 。于是引发了热烈讨论,下面是大家的发言:
学生甲 还可能有Ca(OH)2、NaOH 学生丙 还可能有Ca(OH)2、CaCl2
学生乙 还可能有NaOH、Na2CO3 学生丁 还可能有Na2CO3
… …
【查阅资料】CaCl2+Na2CO3=CaCO3↓+2NaCl
(3)【实验验证】同学们对可能含有的物质进行确定,取一定量的废液过滤,向滤液中逐滴加入氯化钙溶液,根据反应现象绘制了如图所示的示意图。
①【结论解释】分析图象数据得出可能含有的物质中,一定含有 。
②【拓展提高】那么是否含有氢氧化钠呢?请你帮他写出判断的方法: 。
、解答题
某锥形瓶内盛有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100g ,向其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锥形 瓶内溶液质量m1与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m2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
(1)反应至A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有 。
(2)反应至B点时,所加入的NaOH溶液的质量是 克。
(3)求C点时,锥形瓶内溶液中NaCl的质量。
1.4常见的碱 同步练习答案解析
、选择题
B
【解析】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若两种物质相互交换成分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则能发生化学反应,若没有沉淀、气体生成,则反应发生时现象不明显。
A.氢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会观察到氢氧化铁溶解,溶液变黄,能够发生化学反应,但有明显现象,故选项错误;
B、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能够发生化学反应,且没有明显现象,故选项正确;
C、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相互交换成分没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不能发生反应,故选项错误;
D、氢氧化钠溶液和硝酸钡溶液相互交换成分没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不能发生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B
B
【解析】根据氢氧化钙、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及浓盐酸的挥发性、浓硫酸的吸水性分析。
A. 石灰水敞口放置在空气中,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溶液质量减小 ,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溶液敞口放置,会与二氧化碳反应,变质而质量增加 ,符合题意;
C、浓盐酸敞口放置会挥发出氯化氢使溶液质量减小,不符合题意;
D、浓硫酸敞口放置会吸水溶液质量增加,但发生的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B。
A
【解析】(1)酸先与碱反应,然后再与盐反应;
(2)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
(3)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氯化钠;
(4)碳酸钠的水溶液呈碱性。A.取一定量溶液样品,滴入稀盐酸,稀盐酸先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无明显变化;待氢氧化钠完全反应后,才会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因此反应开始时不会有气体产生,故A错误符合题意;
B.向溶液样品中加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至恰好完全反应,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经过过滤,可除去样品中的碳酸钠,故B正确不会题意;
C.取少量溶液样品,滴入氯化钡溶液,碳酸钠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和氯化钠,有白色沉淀生成,故C正确不合题意;
D.取一定量溶液样品,滴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由于有氢氧化钠生成,且碳酸钠本身就显碱性,因此向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不能证明原样品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D
【解析】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非金属氧化物反应,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和强腐蚀性,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氢氧化钙能与酸反应。
A.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所以不能用氢氧化钠固体干燥二氧化碳气体,A说法错误;
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敞口放置时,因为氯化氢的挥发,造成酸性减弱,pH会增大,B说法错误;
C.浓硫酸有很强的腐蚀性,不小心沾到皮肤上可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的碳酸氢钠溶液,C说法错误;
D. 氢氧化钙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能与土壤中的酸性物质反应,所以氢氧化钙是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还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D说法正确。
故选:D。
C
【解析】根据碱的定义进行分析判断即可。碳酸钠虽然是盐,但是它的盐溶液显弱碱性,既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也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故A.B错误;
碱是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故C正确;
金属氧化物能跟酸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合物,故D错误。
故选C。
C
【解析】根据氢氧化钠变质是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和氢氧化钠都呈碱性,碳酸钠与盐酸反应有气泡产生分析。
A.加入少量稀盐酸,稀盐酸若被氢氧化钠全部消耗,则即使含有碳酸钠也不会观察到气泡产生,所以不能证明是否变质,不符合题意;
B、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溶液都呈碱性,都能使酚酞变红,不符合题意;
C、加过量稀盐酸,若变质,则碳酸钠会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观察到有气泡产生,符合题意;
D、 在溶液中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 只能证明氢氧化钠变质,因没有验证溶液中是否还有氢氧化钠,不能证明完全变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C。
A
【解析】根据气球变大需装置内压强变小,由各气体是否与溶液反应判断装置内压强的变化分析。
挤压胶头滴管使液体滴入瓶中,一段时间后可见小气球a膨胀鼓起,说明瓶内压强减小;
A.CO与氢氧化钙不反应,装置内压强无明显变化,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使装置内压强减小,不符合题意;
C、氯化氢与氢氧化钡能发生反应,可使装置内压强减小,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能反应,可使装置内压强减小,不符合题意;
故选A.
B
【解析】根据 向一定质量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0%的Na2CO3溶液,碳酸钠先与盐酸反应,然后再与氯化钙反应,结合方程式计算分析。
向一定质量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0%的Na2CO3溶液,碳酸钠先与盐酸反应,然后再与氯化钙反应;
A. 图中oa段表示生成气体的过程 ,不符合题意;
B、 b点为氯化钙、盐酸恰好与碳酸钠反应完全,溶液中溶质只有氯化钠一种,符合题意;
C、 c点为碳酸钠过量,溶液的pH>7 ,不符合题意;
D、 x值为恰好完全反应时所用碳酸钠溶液的质量,
设产生2.2克二氧化碳所用碳酸钠溶液质量为x,产生5.0克沉淀所用碳酸钠溶液质量为y
Na2CO3 --CO2 Na2CO3 --- CaCO3
106 44 106 100
10.0%x 2.2g 10.0% y 5.0g
106:44= 10.0%x:2.2g 106:100= 10.0%y:5.0g
x=53g y=53
所以图中X值为106.0,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A
【解析】根据碱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即可。A.丙组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能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能够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戊组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能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也能够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故A正确;
B.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变成红色;但是氢氧化铜不溶于水,不能使指示剂变色,故B错误;
C.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能生氯化钠和水,无明显现象,故C错误;
D.丁组实验产生蓝色絮状沉淀,但是碱溶液才能和含铜离子的溶液发生反应,而不是碱,故D错误。
故选A.
C
【解析】(1)注意沉淀生成的时间,是否从实验开始就有沉淀生成;
(2)在化学反应中,催化剂的质量在反应前后没有变化;
(3)酸溶液的pH<7,碱溶液的pH>7,注意pH的变化趋势;
(4)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注意溶剂减少对溶质的影响。
A.向一定量稀HCl、BaCl2 混合溶液中滴入Na2CO3 溶液,碳酸钠先与稀盐酸反应,然后再与氯化钡反应,因此生成的碳酸钡沉淀不是从反应开始就有的,故A错误;
B.向一定量的MnO2 固体中加入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它的质量会保持不变,故B错误;
C.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滴入NaOH溶液,由于酸碱发生中和反应,所以溶液的pH会逐渐增大,故C正确;
D.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氧化钙会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由于溶剂水的减少,饱和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会析出,使溶液的质量减小,故D错误。
故选C。
、填空题
氢氧化钠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Na2CO3+CaCl2=CaCO3↓+2NaCl
【解析】根据碱、盐的化学性质及化学方程式书写注意事项即可.化学方程式是初中重要的化学用语之一,是中考的必考点,所以必须反复训练,熟练掌握。
解:氢氧化钠必须密封保存,这是因为氢氧化钠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氢氧化钠溶液变质后生成的杂质是碳酸钠。
氯化钙溶液和Na2CO3溶液混合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Cl2=CaCO3↓+2NaCl。
故答案为:氢氧化钠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Na2CO3+CaCl2=CaCO3↓+2NaCl
(1)2
(2)5
【解析】(1)根据氢氧化钙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分析;
(2)根据氢氧化钠的易潮解性分析。
(1)氢氧化钙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2)苛性钠为氢氧化钠俗称,易潮解,可用于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故答案为: ②;⑤ 。
(1)H2O
(2)碱
【解析】(1)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分析;
(2)根据铵盐与碱能反应产生氨气分析。
(1)由反应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原子种类和个数为:氮2、氢5、氧4、钠1,反应后为:氮2、氢3、氧3、钠1,由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可知,X化学式为H2O 。
(2)硝酸铵能与碱性物质反应产生氨气,降低肥效,所以需避免与碱性物质混用。
故答案为:(1) H2O ;(2)碱。
、实验探究题
(1)塑料瓶变瘪
(2)氯化钠、碳酸钙;碳酸钠和氢氧化钙也能使酚酞变红
(3)碳酸钠;滴加氯化钙溶液至不再出现沉淀时,若酚酞仍然显红色,则有氢氧化钠,若酚酞红色褪去,则无氢氧化钠
【解析】(1)NaOH溶液吸CO2收生成Na2CO3和H2O;(2)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而使溶液变浑浊;(3)猜想假设:盐酸与氢氧化钠能反应生成氯化钠,故一定含有氯化钠,酚酞呈红色,说明溶液呈碱性;结论解释:根据图象,加入氯化钙产生沉淀,说明一定含有碳酸钠,有碳酸钠则不能含有氢氧化钙和氯化钙;拓展提高:根据氢氧化钠呈碱性且氢氧化钠不与氯化钙反应进行分析解答.
(1)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使塑料瓶的气体减少,从而使瓶内气压变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塑料瓶变瘪;(2)废液浑浊是因为碳酸钠溶液与石灰水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了氯化钠,氯化钠不再于其他物质反应.溶液呈现红色,说明溶液呈碱性,呈碱性的物质除了氢氧化钠,还有氢氧化钙和碳酸钠;(3)①根据图象,加入氯化钙产生沉淀,说明一定含有碳酸钠,有碳酸钠则不能含有氢氧化钙和氯化钙;②所得的混合液中含有酚酞,加入氯化钙的时候,氯化钙只与碳酸钠反应产生白色沉淀,若沉淀后溶液的颜色呈红色,则含有氢氧化钠,若溶液是无色,则不含有氢氧化钠,故填:由于本身混有酚酞,所以可以观察沉淀后溶液的颜色,若溶液变红,则含有氢氧化钠,若溶液不变色,则不含氢氧化钠.
、解答题
(1)NaCl、 CuCl2 、HCl
(2)40
(3)C点时氯化铜也刚好完全反应,共消耗氢氧化钠溶液质量200克,由钠元素质量守恒可知,反应的氢氧化钠中钠元素质量即为生成氯化钠中钠元素质量,则生成氯化钠质量为.
【解析】(1)根据向盛有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100g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先与盐酸反应,然后再与氯化铜反应分析;
(2)根据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时反应后溶液质量即为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溶液质量和分析;
(3)根据反应的氢氧化钠中钠元素质量即为生成氯化钠中钠元素质量分析。
(1)向盛有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100g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先与盐酸反应,然后再与氯化铜反应,反应至A点时,部分盐酸发生反应,溶液中溶质有NaCl、 CuCl2 、HCl;
(2)反应至B点时,盐酸刚好完全反应,溶液增加质量即为 所加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则所加入的NaOH溶液的质量是40g;
(3)C点时氯化铜也刚好完全反应,共消耗氢氧化钠溶液质量200克,由钠元素质量守恒可知,反应的氢氧化钠中钠元素质量即为生成氯化钠中钠元素质量,则生成氯化钠质量为.
故答案为:(1)NaCl、 CuCl2 、HCl ;(2)40;(3)29.25g.
第 1 页(共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