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华新实验中学2024年下学期期末考试
A.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一国两制”
9.实践每推进一步,理论创新和理论武装也必然向前推进一步。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标
初二历史试卷
志性成就,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
考武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A.邓小平理论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C·科学发展观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思想
一、选择题(16个小题,每题3分,共48分)》
10.2024年4月10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京会见马英九一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两岸同胞同
1.作为现代化国家,立国就应该确立国家的根本大法,但新中国成立之初,尚不具备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属中华民族,血脉相连。”马英九表示:“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共同政治基础。
的条件,因此不得不采取一种变通方法。这段话中的”变通方法”是指
“前文提及的“九二共识”指的是
A.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A.和平统一、一国两制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C.实现两岸“三通”D.共同传承中华文化
C.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确立了以法治国的方针
11.某同学聚焦“国之重器”这一主题,制作了下面的学习卡片。这印证了我国
2.一则新闻报道中写道:“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辽宁舰(2012年正式服役》
山东舰(2019年入列)
福建舰(2022年下水)
材料中的“消息”指的是
A.抗日战争的胜利B.解放战争的胜利C.海南岛获得解放D.西藏和平解放
3.下列哪一语句反映的是我国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取得的建设成就
A.“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B.“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C.“包干到户生产忙,喜看稻菽千重浪”D.“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栋房”
4.并非所有史料都能客观公正地反映历史,这就要求我们学会辨别史料真伪。根据所学知识,判断1958-1961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辽宁舰”前
“山东舰”是中国第一艘完全自主
年期间,中国出现的真实场景应是
“福建舰”是中国完全自主设计建
身是苏联海军的瓦良格号,由中
设计、自主建造、自主配套的中国
A.“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
造的首艘弹射型航空母舰。
国海军继续建造改进。
国产航空母舰。
B.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
A.己实现国防现代化
C.良田荒,薯叶枯,青壮炼钢去,童叟田间忙
B.国防科技进步显著C.积极开展多边外交D.军事力量世界第
D.没有翅膀要飞天,不坐飞机坐火箭,莫说指标能实现,白云也能摘几片
1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后,捍卫国际公平正义的力量得到巨大加强。就像阿尔巴尼亚等国代表所说:
“任何重大国际问题,如果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参与都是无法解决的。”这表明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
5.1979年10月《人民日报》的子报一一《市场报》正式创刊,它是中国改革开放后诞生的第一份经济类报
纸。1980年,《人民日报》改版,开辟了《经济简讯》等新栏目,经济新闻成为报道重点,篇幅和数量不断
位
增加。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有利于中国开展全方位外交B.有利于塑造国际政治新秩序
A.国企改革取得显著成效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C.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D.经济特区的建立
C.加速了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D.使中国形成多层次开放格局
13.“中国的经验第一条就是自力更生为主。我们很多东西是靠自己搞出来的…这样,就可以振奋起整个国
6.有学者认为,1840年以来,中国经历了被迫融入世界、主动融入世界、与世界相互影响和相互适应三个阶
家奋发图强的精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科技成就中,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段。其中“与世界相互影响和相互适应”阶段始于
A.加入世界贸易组织B.创办经济特区C.开放沿海港口城市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A.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爆炸成功
B.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7.1986年,当山东省某国有纺织厂破产时,数百名纺织女工在厂门口哭成一片。而1995年同城的另一国有C。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D.成功掌握载人航天技术
14.《邓小平文选》第二卷载述:“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光明日报》刊登了一篇文章,一下子引起那么大的反
纺织厂宣布破产时,大会现场则响起一片掌声。这一变迁反映了
应,说是‘砍旗',这倒进一步引起我的兴趣和注意。不要小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争论,这场争议
A.市场经济观念逐渐成为社会共识
B.对外开放推动了个体经济的发展
的意义大了。”这表明当时
C.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增强企业活力
A.全党已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
B.“左”倾错误思想束缚了国家发展
8.它构筑了现代中国既大又强的国家结构特征,不但符合我国国情,而且是我国在国家建构过程中形成的重要
D.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已深入贯彻
制度的遗产,在理论上至少具备“大一统”“民族自决”和“地方自治”三个源流。它是
C.国家已根本否定了“文化大革命”
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