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同步练习(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0课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同步练习(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8-10 14:14: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转型和发展,以下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
①辛亥革命的爆发 ②五四运动的爆发
③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 1921年8月20日,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下创办的第一份全国性工人报刊《劳动周刊》问世,其刊载章十分简明扼要,语言通俗易懂,并冠之以口语化的标题,如《我们工人就活该死么》《反是工人倒霉》等。该报刊旨在(  )
A.激发民族抗争意识觉醒 B.鼓舞工人阶级参与革命
C.宣传反帝反封建的思想 D.培养青少年的劳动意识
3.下表呈现了蔡元培的主要事迹。这说明他(  )
时间 活动
1892年 经殿试中进士,被点为翰林院庶吉士
1904年 组织建立光复会
1912年 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
1916年 担任北京大学校长
A.用民主科学改造封建思想 B.革命活动受阶级立场制约
C.以教育救国作为毕生追求 D.报国方式受国内时势变化
4.据统计,1899—1918年,中国国内出现了多篇《共产党宣言》的译文,译者主要采用片译、段译和摘译等方式进行翻译;翻译的内容也被夹杂在社会进化论、改良主义、三民主义等社会思潮中传播。这一现象说明当时(  )
A.文学革命方兴未艾 B.国人尚未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
C.新民主主义革命思想兴起 D.阶级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
5.表1所示为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对自身革命角色的历史判断。这一历史判断的演变表明中国共产党(  )
表1
时间 概况
1921年 做工人运动的“指导者”,发挥对工人运动的技术指导功能
1922年 做革命联合战线中的“合作者”“监督者”
1923年 国民党是国民革命的“领袖”,共产党是在这个“领袖”领导下的“同盟者”
A.开辟了中用特色革命新道路 B.放弃了民主革命领导权
C.顺应了民主革命发展的形势 D.逐步确立了其奋斗目标
6. “个人主义”是五四时期最重要的思潮之一、和“民主”“科学”构成三足鼎立的态势,但“个人主义”随后遇冷且慢慢销声匿迹。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青年追求个人幸福和个性解放 B.民主与科学思想影响深远
C.传统伦理和国家危难双重作用 D.各思想流派呈现融合趋势
7.1921年2月,蔡和森写信给陈独秀,讨论马克思学说与中国无产阶级的关系时称:“西方大工业国的无产阶级常常受其资本家的贿买、笼络而不自觉……此所以社会革命不发生于资本集中、工业极盛、殖民地极富之英、美、法,而发生于殖民地极少、工业落后之农业国俄罗斯也。”他意在强调(  )
A.社会革命不会发生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B.无产阶级受资本家笼络而失去革命动力
C.中国已经具备了进行无产阶级革命的客观条件
D.俄国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不适合中国国情
8.1919年5月,由于巴黎和会的召开,中国掀起了以“外争国权,内惩国贼”为口号的五四运动,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猛醒,开始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这说明五四运动(  )
A.加剧了中西文明的冲突 B.重新反思西方文明的优劣
C.受到一战与十月革命影响 D.以民族文化来反对外来文化
9.1920年冬,李大钊派张国焘、邓中夏等到北京长辛店筹办劳动补习学校,次年初学校正式成立,听课的是工人及其子弟。教员在向工人传授知识的过程中,经常宣讲“劳工神圣”的道理,工 人们称劳动补习学校为“工友之家”。该学校的创办(  )
A.意在提升工人的劳动技能 B.适应了工业革命发展需要
C.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响应了中共一大中心任务
10.1922年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正式成立,组织贩卖便宜的布匹与日用品,为工人兑换银元,以抵制不法商人操纵物价、货币,盘剥工人,高度重视工人的经济利益与消费生活。合作社成立的主要目的是(  )
A.提高工人的政治觉悟 B.适应国民革命开展的需要
C.助推工人运动的开展 D.争取更加广泛的群众基础
11.1922年1月,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参加了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召开的远东人民大会。根据该大会决议,中国共产党“确定了反对帝国主义是应该立刻开始的主要行动”。这(  )
A.有利于国共合作的实现 B.推动了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C.开辟了中国革命新道路 D.重申了中国共产党一大的纲领
12.五四运动后,梁启超将“中华民族”的概念扩大为所有民族的共同体;孙中山致信海外国民党同志:自北京学生发生五四运动以来,一般爱国青年,无不以革新思想,抒发言论。国内各界舆论,一致同倡。各种新出版物,纷纷应时而出,社会遂蒙绝大之影响。据此可知(  )
A.五四运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B.国民党积极响应五四运动
C.出版界对舆论思想有较大的影响力
D.五四运动推动了思想启蒙
13.1922年,中国共产党人参与创办了上海大学,其中社会学系最为著名。其教学内容有:社会哲学、科学社会主义、社会运动史、外国语、法学通论、中外政治史等。以下对该高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背景: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B.课程:开始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探索
C.地位: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标志
D.意义: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发展
14.下表为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几次重要会议及其通过的主要决议。由此可知,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  )
召开时间 会议名称 主要决议
1921年 中共一大 推翻资产阶级政权
1923年 中共三大 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1927年 八七会议 开展土地革命,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
A.主张革命道路从城市转向农村 B.打开了中国革命事业的新局面
C.对中国国情认识渐趋科学理性 D.坚持建立和巩固革命统一战线
15.据统计,6 月 3 日以后,五四运动已波及全国 20 多个省的 100 多个城市, 青年学生、知识分子、工人阶级、工商业者等几乎所有的城市居民都不同程度 地被卷入五四运动的浪潮,这说明五四运动(  )
A.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是反帝反封建的运动 D.促进了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16.某学者认为,五四运动之后,社会改造运动变成了一个主流,人们不是从顶层设计,不是从政党政治来讨论中国的命运和改革,而是从社会基层改造的角度来理解中国,把中国当作一个新的改革的对象。该学者意在强调五四运动(  )
A.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觉悟
C.促进了民主革命性质的转变 D.奠定了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二、非选择题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8年,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在演讲中喊出了“劳工神圣”的口号,“劳工神圣”思潮很快在中国兴起。五四运动中的“六三”大罢工及随之不断发动的罢工运动被视为“劳动运动的曙光”。五四知识分子将初步接受的“资本家”“剥削”“剩余价值”“阶级争斗”等概念,运用到对劳工界的社会调查中,以具体事例、详实数据呈现劳工的生存状况,并尝试用马克思主义学说进行解释。
——摘编自熊秋良《“寻找无产者”:五四知识分子的一项社会调查》
材料二 钱杏邨调查南京胶皮车夫的状况后认为,车夫“每天就做那非人生活至‘力竭声嘶’也不能供养一家……只给那吃人不出血的资本家弄资产”。包惠僧调查武汉工人状况后提出,要使工人不受资本家的支配,第一,“非先有阶级底觉悟不可,要如何使佢(他)们发生阶级的觉悟?那么,惟有劳工教育四字”;第二,“要打破资本主义,就要阶级争斗,劳工必先有强固的团结”。
——据《劳动界》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五四知识分子开展劳工调查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五四知识分子开展劳工调查的意义。
18.五四运动是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近年来对五四运动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和细化,一些热点问题引起学者们的关注,取得很多新的研究成果,形成不少新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观点一:五四精神是一种不屈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
观点二:五四运动后知识分子关于救国方略有三种观点:一是学术救国、科学救国、教育救国;二是走俄国式革命道路;三是走政治改良道路。
(1)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原则,试以五四运动的史实说明五四精神的具体表现。
(2)道路抉择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中国共产党代表人民利益最终选择了哪一条道路?选择的理由是什么?
(3)在中华民族努力实现伟大复兴的今天,五四运动可以给我们哪些启示?
19.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五四运动前,传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零星的,绝大部分是转译自日本学者研究社会主义的著作。五四运动后,马克思原著的引进和翻译出版受到重视,各种期刊大量、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李大钊等在北京成立了“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陈独秀等在上海发起成立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毛泽东等在长沙成立了“新民学会”。同时,一批先进知识分子深入工人,用通俗语言向工人传播马克思主义。
——摘编自石仲泉、鞫俊俊《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摇》
材料二
目录
第一编中国共产党的创立(1921年7月—1923年6月)
第二编党在大革命时期(1923年6月—1927年7月)
第4章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
……
第7章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和大革命的失败
第三编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8月—1937年7月)
第8章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
第9章井冈山的斗争和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提出
……
第12章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的胜利
——摘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1921—1949)》
(1) 根据材料一,概括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传播的表现。
(2) 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述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发展历程。(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至少涉及三个史实。)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2.【答案】B
3.【答案】D
4.【答案】B
5.【答案】C
6.【答案】C
7.【答案】C
8.【答案】C
9.【答案】C
10.【答案】C
11.【答案】A
12.【答案】D
13.【答案】D
14.【答案】C
15.【答案】A
16.【答案】B
17.【答案】(1)新文化运动开展;十月革命的胜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工人运动持续发展,彰显了工人阶级的力量;知识分子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等等。
(2)有利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正确认识当时中国国情;有利于促进工人的教育和进一步觉醒;为后来中国革命找到依靠力量和斗争的正确途径奠定了基础;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中共成立提供了条件等等。
18.【答案】(1)反对巴黎和会将德国侵占中国山东的权益转给日本;“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工人罢工、商人罢市;迫使北洋军阀政府拒签和约等。
(2)俄国式革命道路。理由:实践证明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走资本主义道路是行不通的。
(3)发扬爱国(民主、科学)精神;继承传统文化、善于学习外来文化;学习先进理论并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19.【答案】(1)表现:引进和翻译出版原著(马克思原著的引进和翻译出版受到重视); 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或者各种期刊大量、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 成立研究会和学会(成立各种组织或团体); 深入到工人群众中(先进知识分子用通俗语言向工人传播马克思主义)。
(2)过程:中共二大,提出民主革命纲领,第一次从国情出发制定纲领; 中共三大,通过关于国共合作的决议,推动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国民革命失败后,用武装起义来反抗国民党统治;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 遵义会议召开,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