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一、 选择题
1. (2022南通海安实验中学期中)汉景帝时,朝廷把秦时17岁傅籍,即男子正式成为征发徭役对象的制度,改为20岁始傅籍;诏令诸侯王丧葬,包括开掘墓坊、修治陵墓及送葬等事,征用民役不得超过300人。这些做法( )
A. 消除了秦朝制度的影响 B. 促进了小农经济的产生
C. 践行了“与民休息”政策 D. 削弱了诸侯割据势力
2. (2024扬州学测模拟)秦汉以来,儒家思想发生了嬗变,趋向于功利、皇权、等级、秩序,大大迎合了统治者的口味。这使得( )
A. 皇权至上确立 B. 儒学获得尊崇
C. 等级社会出现 D. 民众抛弃儒学
3. (2024泰州期末)汉初在西部沿袭秦朝的郡县体制,却在东部地区分封同姓王国(如下图所示)。实行这样的治理方式源于( )
A. 借鉴秦朝兴亡的经验教训 B. 分封制优于郡县制的认识
C. 儒学独尊的主流意识形态 D. 继承西周的分封政治传统
4. (2023南通通州期末)公元前110年,汉武帝令郡国将应缴纳的贡品及运输费用一并折价交给均输官,由其在价低的地方采购物资,除一部分用作官需等目的外,其余的转运到价贵的地方出卖。汉武帝推行此政策旨在( )
A. 增加政府收入 B. 减轻农民负担
C. 促进商业发展 D. 打击地主豪强
5. (2024扬州期末)汉武帝实行盐铁专卖后,大批商人失去营利途径,只能“以末致财,用本守之”,甚至弃商返本。这反映出盐铁官营政策( )
A. 实现了“与民休息” B. 阻碍了商品经济发展
C. 解决了王国问题 D. 强化了君主专制集权
6. (2022无锡江阴期末)《东观汉记》载:“光武闵伤前代权臣太盛,外戚与政,上浊明主,下危臣子,后族阴、郭之家不过九卿,亲属荣位不能及许、史、王氏(指名门望族)之半耳。”由此可见,光武帝由前代兴衰得出的教训是( )
A. 警惕外戚干政 B. 完善君主专制体制
C. 分散中枢机构权力 D. 削弱地方豪强特权
7. (2024南京期末)东汉画像石题材内容包罗万象,技法娴熟老练,艺术水平空前。右下图所示为东汉制车轮画像石,该画像石可以研究当时( )
A. 诸侯势力不断膨胀
B. 中华文化广泛传播
C. 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D. 百姓生活水平较高 制车轮画像石
8. “它成书于战国至西汉间,是中医学理论的经典,它所包括的《灵枢》和《素问》是不可分割的姊妹篇,它为中医学理论发展奠定了基础。”材料中的“它”是( )
A. 《黄帝内经》 B. 《伤寒杂病论》
C. 《齐民要术》 D. 《本草纲目》
9.★ (2024泰州期末)《九章算术》中的“方田”讲述田亩面积的计算方法,“衰分”讨论按比例分配赋税与徭役,“商功”解决筑城、开渠等土木工程中所遇到的各种体积计算问题,“均输”解决赋役的合理负担问题。据材料可知,《九章算术》( )
A. 阐述五行相克相生的理念 B. 聚焦商品交换活动的方式
C. 介绍近代西方的数学知识 D. 注重解决社会的实际需要
10. 司马迁立下“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志向,写出不朽名著——《史记》;霍去病抱着“匈奴未灭,无以家为”的斗志,转战万里,屡立战功;张骞凭借“凿空”的勇气,历经坎坷,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他们都体现了( )
A. 顽固的忠君意识 B. 昂扬进取的精神
C. 强烈的功利思想 D. 浓厚的宗法观念
二、 非选择题
11. (2022徐州七中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元鼎元年(公元前116年),张骞再次出使西域,西汉与乌孙联姻成功。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西汉设立酒泉、武威两郡,并移民实边……元封三年(公元前108 年),从骠侯赵破奴带属国骑兵及郡兵数万攻姑师、楼兰,破姑师国,俘虏楼兰王……在河西开设四郡,肃清东西交通的大道后,西汉便开始在西域的中心地带屯田,确立经营西域的根据地。
——郭丽《西汉时期的西域开发及其民族关系》
材料二 一方面,中原地区的丝绸、漆器等物品大量地行销到西域,成为西域人民的生活用品。另一方面,西域诸国的特产物品,如各种皮毛制品和葡萄、胡桃、石榴等水果,还有著名的汗血马及其他珍禽异兽,都先后传入中原内地。
——韩兆琦、赵国华《秦汉史十五讲》
(1) 据材料一,列举汉武帝经营西域的策略。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武帝经营西域的重大意义。
1. C 解析:据材料“把秦时17岁傅籍……改为20岁始傅籍”“征用民役不得超过300人”可知,汉景帝时期的这些做法减轻了人民的徭役负担,践行了“与民休息”政策,C项正确;汉朝仍然受到秦朝制度的影响,排除A项;小农经济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产生,排除B项;材料中的政策主要是为了减轻人民的负担,未涉及削弱诸侯势力的相关信息,排除D项。
2. B 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儒家思想演变的内容迎合了统治者的需要,由此使得儒学受到统治者的重视,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B项正确;皇权至上的确立是在秦朝,排除A项;等级社会在儒家思想嬗变之前就已出现,排除C项;材料并未表明儒学被民众抛弃,排除D项。
3. 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高祖刘邦认为秦朝灭亡的重要原因是没有分封子弟,导致中央政府孤立之败,因此,其在东部地区分封同姓王国,而在西部则实行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体制,A项正确;郡县制更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排除B项;汉武帝时期确立了儒学独尊地位,排除C项;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继承西周的分封政治传统”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
4. 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描述的是汉武帝实行的均输平准政策,它有利于抑制商人垄断市场,从而增加政府收入,A项正确;均输平准政策与减轻农民负担无关,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政府在推行均输平准政策中赚取差价,获得财政收入,而不是促进商业发展,排除C项;均输平准政策打击的是富商大贾囤积居奇、垄断市场的行为,并未打击地主豪强,排除D项。
5. B 解析:据材料可知,汉武帝实行盐铁专卖后,大批商人的经营活动受到影响,甚至弃商返本,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商品经济发展,B项正确;汉初实行“与民休息”政策,汉武帝继位后,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排除A项;汉武帝颁布“推恩令”,成功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排除C项;材料强调盐铁专卖影响商业发展,“强化了君主专制”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
6. A 解析:材料“光武闵伤前代权臣太盛……亲属荣位不能及许……之半耳”反映出汉光武帝吸取前代外戚干政的教训,对外戚的地位进行了一定的限制,故A项正确;材料未强调完善君主专制体制、分散中枢机构权力、削弱地方豪强的特权,排除B、C、D三项。
7. C 解析:据材料可知,东汉制车轮画像石描绘了多人制作车轮的场景,反映了当时手工业的发展情况,这可以用于研究当时的经济发展概况,C项正确;该画像石未描绘当时诸侯的生活状况,排除A项;材料只是当时生产活动的一个缩影,不能说明中华文化的传播,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百姓的生产活动,并未体现百姓的生活水平较高,排除D项。
8. A 解析:据材料“成书于战国至西汉间,是中医学理论的经典”“为中医学理论发展奠定了基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书是《黄帝内经》,故A项正确;《伤寒杂病论》是东汉时期的医书,故B项错误;《齐民要术》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农书,故C项错误;《本草纲目》是明朝时期的医书,故D项错误。
9. D 解析:据材料“《九章算术》中的‘方田’讲述田亩面积的计算方法,‘衰分’讨论按比例分配赋税与徭役,‘商功’解决筑城、开渠等土木工程中所遇到的各种体积计算问题,‘均输’解决赋役的合理负担问题”可知,《九章算术》密切结合社会实际需要,注重解决社会的实际问题,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五行相克相生的理念,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商品交换的方式,排除B项;《九章算术》介绍的是古代中国的数学知识,而不是近代西方的数学知识,排除C项。
10. B 解析:据材料可知,司马迁、霍去病、张骞都是为了实现心中的理想抱负,不畏艰难,百折不挠,体现了昂扬进取的斗志,给后世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B项正确;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志向未涉及忠君意识,排除A项;“强烈的功利思想”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宗法观念,排除D项。
11. (1) 策略:派遣使臣;通婚联姻;设立郡县;军事征伐;屯田等。
(2) 重大意义:汉武帝经营西域,西汉王朝的威望在西域确立,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开辟了被后世称为“丝绸之路”的中西交流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