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
课程标准 子目逻辑 关键导览
1.通过了解全面内战的爆发及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分析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的反动统治覆灭的原因。 2.探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本课设置四个子目: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全面内战的爆发、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危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人民解放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推翻三座大山的最后时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武装夺取全国政权,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最后阶段。这段历史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其一,国共两党围绕未来如何建设国家的问题进行较量;其二,关系中国命运的战略决战——人民解放战争走向胜利。第一阶段对应第一子目,第二阶段对应第二、三、四子目。 一大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两次谈判:重庆谈判和北平谈判 两部法律:《中国土地法大纲》《中华民国宪法》 三大阶段:战略防御、战略进攻、战略决战
任务一 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1.思考:重庆谈判的背景是什么?
提示:(1)抗日战争胜利后,和平建国是中国人民的强烈愿望。
(2)中国共产党以和平、民主、团结为号召,主张成立联合政府和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国民党打着“和平建国”的旗号,坚持独裁和内战的方针。
2.表现
事件 概况
重庆 谈判 1945年8月底到10月,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赴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双方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规定: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
政治协 商会议 1946年1月在重庆召开,通过和平建国纲领案等五项协议
1.阅读教材P150插图“当时报纸关于接收的报道”,思考:报纸内容反映了什么问题?
提示:在一片抗战胜利声中,国民党官僚贪污腐败、大发国难财,埋下了日后政权覆亡的种子。
2.阅读教材P150插图“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内形势图”,思考:图中国民党军队调动方向说明了什么?
提示:国民党抢占胜利果实,积极准备内战。
——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方针
史料 只要和平有望,仍不放弃和平的谈判,即使被逼得进行全面自卫抵抗,也仍是为争取独立、和平、民主、统一。
——周恩来《在上海鲁迅逝世十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说》
思考: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全面内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方针。
提示:以革命的两手对付反革命的两手,一面抵抗国民党军队的进犯,一面不放弃和平努力,尽力争取和平。
——对重庆谈判的认识
史料 重庆谈判是在抗战结束后极端复杂的形势下,国共两党试图通过和平协商解决中国前途和命运问题的一次尝试。毫无疑问,历史为国共两党提供了一次和解的机遇。
——摘编自张小满等《重庆谈判国共双方的妥协与让步》
思考: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历史为国共两党提供了一次和解的机遇”作出合理解释。
提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人民民主力量明显增长,世界和平得到发展;中国抗日战争结束,人民珍惜和平,反对战争;国际和国内的和平局势促使国共两党走向和谈。
抗战胜利后的两种命运决战
在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以美国支持的蒋介石集团为代表的大资产阶级大地主阶级同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自身的软弱性和国际国内诸多条件的不允许,在两大对立阶级的激烈搏斗中,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幻想很快归于破灭,中国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决定胜负的斗争,就构成全国解放战争时期历史的基本内容。
任务二 全面内战的爆发
内战 爆发 1946年6月,国民党以围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大规模进攻解放区
挫败全面进攻 方针 自力更生、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军队进攻
时间 1946年7至10月
结果 共歼灭国民党军队约30万人
粉碎重点进攻 背景 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发动对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结果 陕北 地区 彭德怀率领的西北野战军先后取得青化砭、沙家店等战役的胜利
山东 地区 陈毅、粟裕指挥华东野战军,孟良崮战役消灭国民党王牌主力整编第七十四师
解放区
解放区是指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控制下的区域,以区别于国民党统治的区域(国统区)。
阅读教材P152“史料阅读”,思考:这则史料说明了什么?
提示:人民解放战争初期,敌我力量对比悬殊。
——内战的爆发
史料 胜利到来的当时,我们喘一口气,情不自禁地在心头描画着三五年后可能实现的一个小康时代。……但是胜利的欢呼闪电似的过去了,接着是一阵阵闷雷响着。这个变化太快了,幻灭得太快了。
——《朱自清全集》
思考:这是朱自清于1946年写的,这段描述反映了国人当时的什么愿望?国民党一方又做了什么?
提示:愿望:国内人民对和平和未来美好生活的期许。做法:国民党发动了内战。
全面内战爆发的必然性
维度 阐释
社会主要 矛盾变化 抗战胜利后,民族矛盾地位下降,阶级矛盾重新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国共两党 的性质 (1)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其反共反人民的本性不会改变 (2)中国共产党代表全国广大人民的利益,要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就必然要推翻国民党独裁统治
国共两党 对和平的 态度 (1)国民党发动内战的条件尚未成熟,国民党是“假和平、真内战” (2)中国共产党进行了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但未实现
国际环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推行“扶蒋反共”的对华政策,助长了国民党的嚣张气焰
任务三 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危机
1.经济崩溃
(1)国民政府无限制地发行纸币,造成恶性通货膨胀,物价飞涨。
(2)国民党的反动政策和官僚资本的巧取豪夺,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下降。
2.政治孤立:1946年11至12月,国民党包办的“国民大会”通过《中华民国宪法》,进一步暴露了国民党当局坚持独裁和内战的真面目。
第二条战线
第二条战线即爱国民主统一战线,是相对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反对国民党军队的军事斗争战线而言的。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国民党统治区掀起了抗议美军暴行、反对蒋介石政权的爱国民主运动,后逐步发展成为配合人民解放军作战的第二条战线。
——国民政府的腐败
史料 这位在重庆上飞机时只有油条吃的接收大员,到了北平,一下飞机立即被接去大吃二喝。看着鱼翅端上桌,金专员惊喜之余,心里还来了首四句联:“登机吃油条,下机吃鱼翅,日本不投降,怎能有此事?”不消多等,从“吃油条”变成“搬金条”的接收大员就伙同老北平汉奸开始强占民宅,或逼人贱卖或接管、转卖日本人的房子及其被没收的珠宝财物。不多久,接收大员也弄了三个女人,有戏子,也有良家妇女。
——摘编自《五子登科》
思考:根据史料,分析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接收大员”的所作所为暴露了什么。
提示:国民党反动派的贪污、腐化、不得人心已经完全暴露。
国民党统治面临的困局
(1)经济困局:国统区财政经济陷入崩溃。为了维持战争的庞大开支,国民政府无限制地发行纸币,导致恶性通货膨胀和物价飞涨;国民党的反动政策和官僚资本的巧取豪夺,使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下降,民不聊生。
(2)政治困局
①国民党“制宪国大”的破产:1946年,国民党包办的“国民大会”召开,会议通过的《中华民国宪法》进一步暴露了国民党当局坚持独裁和内战的真面目。
②第二条战线的形成:第二条战线是一个以反对美蒋为中心的、声势浩大的爱国民主运动,兴起于1946年冬,其核心是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配合了人民解放军的作战。
任务四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土地改革
思考:指出土地改革的依据和意义。
提示:(1)依据:1947年夏,中共中央制定了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制度的《中国土地法大纲》。
(2)意义:亿万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获得了解放。
2.战略进攻: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12万人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3.战略决战
(1)战况
战役 时间 参战部队 战果
辽沈 战役 1948年 9—11月 东北野战军 东北全境解放;人民解放军从此在数量上取得对国民党军队的优势
淮海 战役 1948年 11月初— 1949年1月 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 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获得解放
平津 战役 1948年 11月下旬 —1949年 1月 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第二、三兵团 基本解放华北全境
(2)意义:基本摧毁了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为中国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4.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1)召开:1949年春,河北平山西柏坡。
(2)思考: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提示:①指出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提出了革命胜利后党在各方面的基本政策。
②毛泽东提醒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5.北平谈判
背景 国民党在长江以北的力量已全线崩溃;1949年1月,蒋介石宣告引退,由李宗仁代理其总统职务
时间 1949年4月
结果 国民党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谈判破裂
6.渡江战役
(1)1949年4月21日,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突破长江防线。
(2)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的反动统治覆灭,中华民国时期结束。
7.胜利原因
国民党 不能解决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不能应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要求,不能代表广大民众的切身利益,从而失去了民众的支持
中国 共产党 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
8.思考: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意义是什么?
提示:(1)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胜利,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2)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是20世纪人类历史上最具影响的伟大事件之一。
土地改革
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决定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运动。没收地主的土地,实行耕者有其田。经过一年多的斗争,解放区一亿多农民分到土地,极大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有力地推动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误认为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但不能表明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范围内胜利,也不能说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完全结束。因为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还未彻底完成,如封建土地所有制还没有完全废除、国民党残余势力还没有完全消灭、西藏等地区还没有完全解放。
阅读教材P153“史料阅读”,思考:中国共产党为何得到广大农民的拥护和支持?
提示:土地改革运动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制度,使亿万农民获得了土地,在政治上、经济上获得了解放,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原因
史料一 在1949年8月5日,美国国务院发表的《中美关系白书皮》中,将蒋介石集团的腐败、昏庸、专制、无能一一历数,以说明国民党的失败是咎由自取,完全是自己造成的……
——摘编自刘凤舞《民国春秋》第4卷
史料二 自1946年至1948年,华北和东北解放区有二百多万人参军。山东有约五百八十多万人、冀中有四百八十多万人随解放军出征,抬担架、送粮草、运弹药、救伤员。人民解放军的兵源、粮源和战争勤务,主要来自翻身的农民。
——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
思考:(1)根据史料一,分析国民党在人民解放战争中失败的原因。
(2)根据史料二,分析解放区农民为何有如此高的积极性。
提示:(1)国民党统治腐朽、独裁专制,失去民心。
(2)土地改革使解放区亿万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获得了解放,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意义
史料 人民英雄纪念碑于1949年9月奠基,1958年5月落成揭幕。从碑身东面起,按照历史顺序,8块浮雕内容分别为:虎门销烟、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游击战争、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生动地反映了从鸦片战争到人民解放战争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历史。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第一个由国家兴建的大型纪念碑,是中国自古以来最大的一座纪念碑。2018年4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规定人民英雄纪念碑是国家和人民纪念、缅怀英雄烈士的永久性纪念设施,其名称、碑题、碑文、浮雕、图形、标志等受法律保护。
——摘编自熊丰《丰碑永恒——纪念人民
英雄纪念碑落成60周年》
思考:根据8块浮雕的内容,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近代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史实予以说明。(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提示:论题:中华民族经过不屈不挠的斗争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说明:为改变中华民族的命运,中国各阶级都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先后提出了各种的救国主张和方案,直至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给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中国人民经过14年抗日战争,取得了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通过人民解放战争,完成了反帝反封建革命任务,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综上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是20世纪人类历史上最具影响的伟大事件之一。
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1)客观原因:国民党政治孤立,失去民心;军队厌战,士气低落;统治腐败,贪官横行;美援断绝,蒋桂分裂。
(2)主观原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①政治上,中国共产党组成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奋斗。
②经济上,在解放区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农民踊跃参军,积极支援前线。
③思想上,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指导,走经过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
④军事上,制定了一系列的正确方针政策;有一支人民的革命军队,坚持武装斗争。
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意义
近代中国 革命角度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了人民民主的新中国,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点
现代化发 展角度 实现了民族独立,为现代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经济建设、科技文化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政治前提
世界政 治影响 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对国际格局的发展和世界人民的革命斗争具有久远的影响
社会主 义发展 是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胜利,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壮大了社会主义力量
1.抗战胜利后,蒋介石采取“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积极准备发动内战。 2.人民解放军在粉碎国民党军队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后,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3.经过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人民解放军基本解放了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 4.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人民利益,得到了人民的支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确立是中国人民历史的选择。
1.1945年8月《大公报》曾报道:“近来国家的喜事接二连三的来,真是令人喜不自禁。日本投降,抗战胜利,是一喜;中苏订约,结为盟好,是二喜;毛泽东先生翩然到渝,又是三喜。”这则报道中的第三件喜事指( )
A.西安事变 B.皖南事变
C.重庆谈判 D.三大战役
C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1945年8月,毛泽东到重庆,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10月10日,双方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C项正确;西安事变发生在1936年,排除A项;皖南事变发生在1941年,也不是喜事,排除B项;三大战役发生于1948—1949年,排除D项。]
2.揭开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序幕的事件是( )
A.华东野战军组织孟良崮战役
B.三大战役
C.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D.渡江战役
C [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C项正确;华东野战军组织孟良崮战役时,人民解放军还处于战略防御阶段,排除A项;三大战役是战略决战,排除B项;1949年渡江战役解放南京,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排除D项。]
3.1948年春,中共中央编审了一套包括《政治经济学》《列宁斯大林论社会主义建设》在内的干部必读书,由毛泽东审批后提交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作为广大干部的必备书。选取这两本书旨在( )
A.提高干部的政治素养
B.适应工作重心的转移
C.推动根据地经济建设
D.保持党内的优良作风
B [根据材料可知,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顺利进行,中国共产党即将成为执政党,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中共中央编审了一套包括《政治经济学》《列宁斯大林论社会主义建设》在内的干部必读书,以适应工作重心的转移,故选B项;提高干部的政治素养与“《列宁斯大林论社会主义建设》”不符,排除A项;民主革命即将胜利,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是为了推动全国的经济建设,不单是根据地,排除C项;“干部必读书”是面向干部的,不是普通共产党党员,且材料也不涉及优良作风,排除D项。]
4.1949年2月,《人民日报》报道:“一月来山东、苏北两地十余万翻身农民,在‘争取革命彻底胜利’口号下,积极参加解放军。其中仅鲁中南一地即有三万八千余人自动参军。”这体现出当时( )
A.土地革命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B.革命的中心转移至山东解放区
C.人民解放事业获得民众的认同
D.报刊的宣传奠定民主革命基础
C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各种宣传媒介与手段进行政治动员,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C项正确;土地革命发生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人民解放事业获得民众的认同,不是说明革命中心的转移,排除B项;报刊的宣传奠定民主革命基础夸大了报刊宣传的作用,排除D项。]
5.照片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图是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历史照片,对该照片解释正确的是( )
A.打退了国民党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
B.粉碎了国民党对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C.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
D.宣告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的反动统治覆灭
D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的反动统治覆灭,中华民国时期结束,故选D项;1946年7至10月,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国民党军队约30万人,进一步挫败国民党的全面进攻,排除A项;1947年,彭德怀率领西北野战军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解放区的重点进攻;陈毅、粟裕率领的华东野战军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排除B项;1947年6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排除C项。]
6.在人民解放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以小米加步枪的武器装备竟然打败了美国援助的国民党军队,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其胜利的根本在于中国共产党( )
A.进行土改 B.作战勇敢
C.顺应民心 D.方针正确
C [中国共产党能够始终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故能领导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故选C项;1947年的土地改革,使亿万农民获得解放,解放区无地少地农民分得土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成为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一个可靠保证,但不是最根本的原因,排除A项;人民解放军的英勇作战、方针正确都不是根本原因,排除B、D两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