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坝、汉”等10个生字,规范书写“晨、绒”等13个生字,理解并正确运用“早晨、穿戴、鲜艳”等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感受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美丽与特别,培养学生对学校的热爱之情。
能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找出有新鲜感的词句,与同学交流,体会课文的语言美和文化美。
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的学习生活,体会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接受民族团结教育。
能借助提示,说出自己学校生活的某个场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理解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特别之处,感受校园的美丽和学生的友爱团结。
找出有新鲜感的词句,与同学交流,体会课文的语言美。
教学难点
体会描写窗外十分安静的句子所表达的含义,感受校园的和谐之美。
能借助提示,生动地说出自己学校生活的某个场景。
三、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
朗读感悟法
合作探究法
语言训练法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括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图片、视频,以及与课文相关的音乐等。
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学生预习课文,了解少数民族的相关知识。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精心播放一段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音乐,如《爱我中华》,让学生在欢快激昂的旋律中深刻感受我国各民族的团结和多彩。
亲切地提问学生:“同学们,我们的国家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你们知道有哪些少数民族吗?”引导学生积极发言,说出自己知道的少数民族名称,如蒙古族、维吾尔族、藏族、壮族等。
运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精美的少数民族图片,如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让学生仔细观察他们独特的服饰和丰富多彩的风俗特点。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去一所特别的小学参观,这所小学叫大青树下的小学。”(板书课题: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师在板书时,字体要工整美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自由朗读课文,明确要求他们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或向老师、同学请教。
同桌之间相互合作,一人朗读,另一人认真倾听并检查朗读情况。发现读音错误,及时帮助纠正,共同提高朗读水平。
教师手持精心制作的生字卡片,以富有变化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检查他们的生字认读情况。对于容易读错的生字,如“坝、傣、昌、昂”等,进行重点指导,通过示范朗读、强调发音部位等方法,帮助学生准确掌握读音。
安排学生再次朗读课文,在朗读的过程中深入思考一个关键问题:课文主要写了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哪些方面?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积极交流自己的想法。小组成员们各抒己见,分享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每个小组选派代表进行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和梳理。明确课文主要写了大青树下的小学的上学路上、上课、下课等方面的情景,生动地展现了这所小学的美丽、特别以及学生们的友爱团结。
(三)精读课文,感受校园之美
学习第1自然段
指名一位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其他学生则集中注意力倾听,同时思考:这一段描写了大青树下的小学的什么?
引导学生聚焦“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这句话,通过对词句的分析和想象,深刻体会到上学路上的景色之美。
提出一个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你能想象出这些景色是什么样的吗?”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地描述所想象的画面,如山坡上绿草如茵、野花盛开,坪坝里整洁宽敞、充满生机,小路上花朵绽放、色彩斑斓等。
教师进行朗读指导,通过示范朗读、讲解朗读技巧等方式,引导学生在朗读时注意语气的轻柔、语调的上扬,要充满对校园的喜爱之情,生动地表现出景色的美丽。
学习第2自然段
邀请一位学生充满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其他学生在倾听的过程中认真思考:这一段描写了大青树下的小学的什么?
引导学生关注“不同民族的小学生,穿着不同的服装,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这句话,深刻体会到学生们的友爱团结。
提出一个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你在学校里有没有和不同民族的同学交朋友呢?你们是怎么相处的?”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踊跃发言,分享自己与不同民族同学之间的友谊故事和相处方式。
教师进行朗读指导,引导学生在朗读时注意突出“不同民族”“都成了好朋友”等关键词语,用温暖、友好的语气读出学生们的友爱之情。
学习第3自然段
组织全班学生齐读第3自然段,在朗读的过程中思考:这一段描写了大青树下的小学的什么?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这句话,通过对句子的分析和情境的创设,让学生体会到学生们朗读课文的声音之好听,以及校园的安静。
提出一个深入思考的问题:“为什么说树枝、鸟儿、蝴蝶都好像在听同学们读课文?”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从不同角度思考这个问题,如学生们的朗读声非常美妙,吸引了树枝、鸟儿、蝴蝶等;或者是校园的氛围非常和谐,让这些生物也感受到了宁静和美好等。
教师再次进行朗读指导,要求学生在朗读时注意语速的放缓、语调的降低,用轻柔的声音表现出校园的安静和学生们朗读课文的好听。
(四)书写指导
运用多媒体设备,在屏幕上清晰地展示出“晨、绒、球、汉、艳、服、装、扮、静、停、孔、雀、粗”这13个生字。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每个生字的字形结构,鼓励他们积极发言,分享自己在书写时认为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比如笔画的顺序、易错的部位、结构的特点等。
教师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进行范写,特别强调“晨、绒、装、静”等字的写法。
“晨”:上面的“日”要写得扁一些,下面的“辰”横画要均匀,撇、捺要舒展,整个字要保持平衡和稳定。
“绒”:右边的“戎”要注意笔画顺序,横、撇、斜钩、撇、点,每一笔都要写得清晰有力。
“装”:上下结构,上面的“壮”要写得略大一些,给人一种稳重的感觉,下面的“衣”撇、捺要舒展,使整个字看起来协调美观。
“静”:左右结构,左边的“青”要写得窄一些,右边的“争”横画要短,竖钩要长,突出主笔,使整个字更加有精神。
学生开始进行描红和临写,教师在教室里巡回走动,密切关注每个学生的书写情况,及时纠正不正确的坐姿和握笔姿势。对于书写存在困难的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耐心指导和帮助。
展示学生的书写作品,进行评价和指导。挑选一些书写规范、美观的作品进行展示,让其他学生观摩学习。同时,针对一些存在问题的作品,指出不足之处,并给予具体的改进建议,鼓励学生不断提高书写水平。
(五)课堂小结
带领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丰富内容,包括大青树下的小学的上学路上、上课、下课等方面的情景,以及校园的美丽、特别和学生们的友爱团结。
向学生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大青树下的小学的许多方面。那么,你觉得这所小学怎么样呢?”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对这所小学的感受和评价。
布置课后作业:
认真抄写生字词,每个生字词抄写三遍,加强记忆。
背诵第1自然段,通过背诵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教师手持生字词卡片,以快速闪现的方式向学生展示,要求学生迅速认读卡片上的生字词,巩固上节课所学的知识。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重要内容,提问:“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大青树下的小学的上学路上、上课、下课等方面的情景,谁能来说一说这所小学给你留下了什么深刻的印象?”鼓励学生积极回忆并回答问题。
(二)继续精读,体会校园之特别
学习第4自然段
安排学生自由朗读第4自然段,朗读过程中让他们带着一个关键的问题去思考:这一段描写了大青树下的小学的什么?
引导学生关注“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一所边疆的小学”这句话,通过对句子的分析和理解,体会到这所小学的特别之处在于它是一所位于边疆的小学。
提出一个具有探讨性的问题:“边疆的小学和我们平时的小学有什么不同呢?”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了解和想象,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观点。例如,边疆的小学可能地理位置偏远,学生来自不同的民族,具有独特的文化氛围等。
教师进行朗读指导,引导学生在朗读时注意突出“可爱”“边疆”等关键词语,用自豪、喜爱的语气读出对这所小学的特殊情感。
学习第5自然段
组织全班学生齐读第5自然段,在朗读的过程中思考:这一段描写了大青树下的小学的什么?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墙上摇晃”这句话,通过对词语和句子的品味,体会到校园的古老和美丽。
提出一个富有想象力的问题:“你能想象出铜钟和凤尾竹的影子在校园里的样子吗?”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地描述所想象的画面,如古老的铜钟庄重地挂在大青树的枝干上,发出悠扬的钟声;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墙上轻轻摇曳,如诗如画等。
教师再次进行朗读指导,要求学生在朗读时注意语速的放缓、语调的轻柔,用优美的声音读出校园的古老和美丽。
(三)品读词句,感受语言之美
鼓励学生找出课文中自己觉得有新鲜感的词句,如“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古老的铜钟”等,并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对这些词句的理解和体会。小组成员们可以互相启发,从不同角度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每个小组选派代表进行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课文的语言美,如用词的准确、生动,句子的形象、优美等。例如,“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一句,通过描写小路两旁的花朵,展现出校园的生机与美丽;“不同民族的小学生”体现了学校的多元文化和民族团结;“古老的铜钟”则增添了校园的历史感和文化底蕴。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有新鲜感的词句,通过朗读感受课文的语言魅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注意语气、语调的变化,以及重音的把握,让学生在朗读中更好地体会词句的韵味。
(四)拓展延伸,描述校园生活
亲切地提问学生:“大青树下的小学有它的特别之处,我们的学校也有自己的特色。你能说说我们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吗?同学们在学校里做些什么?”
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选择一个场景,如教室里、操场上、花坛边等,进行详细的描述。小组成员们可以共同回忆在学校的点点滴滴,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校园生活的场景。
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向全班同学描述自己小组选择的场景。代表们要尽量用丰富的词汇、形象的语言,让同学们能够感受到校园生活的美好和多彩。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评价和指导,肯定学生的优点,如语言生动、描述细致等,同时也提出改进的建议,鼓励学生用更生动的语言描述校园生活,增强表达的感染力。
(五)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引导学生回顾全文,总结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特点,如美丽、特别、友爱团结等。
提问学生:“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学生可能会谈到对民族团结的认识、对校园生活的珍惜、对语言美的感受等。
教师进行总结:“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美丽、特别、友爱团结的小学,它让我们感受到了不同民族之间的和谐与美好。我们的学校也有自己的特色和美好,希望同学们能珍惜在学校的时光,努力学习,快乐成长,为学校增添光彩。”
(六)布置作业
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写自己的学校生活,注意运用有新鲜感的词句,展现学校的特色和自己对学校的喜爱之情。
阅读一些关于少数民族的文章或书籍,如《少数民族风俗志》《中国少数民族故事》等,深入了解更多的民族文化,拓宽自己的视野。
六、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感受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美丽、特别和友爱团结。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但是,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及时和全面,对个别学生的关注不够等。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