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复习学案)
考纲要求:
1.生物变异在育种上应用 Ⅱ
2.转基因食品的安全 I
学习目标:
1.能描述杂交育种、诱变育种等育种方式的原理、方法及特点
2.搜集生物变异在育种上应用的事例
3.能描述转基因技术的过程
4.讨论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
教学过程:
【探究活动一】:
玉米高秆对矮秆为显性(D、d控制),抗锈病对不抗锈病为显性(T、t控制),现有纯合的高秆抗锈病的玉米和矮秆不抗锈病的玉米,怎样才能得到矮秆抗病的优良品种(ddTT)?请制定育种方案。
【探究活动二】:
如果本物种中没有该抗锈病的性状,怎样才能获得该优良性状呢?
【探究活动三】:
如果现有的矮杆抗锈病品种玉米籽粒较小,怎样才能获得籽粒大,营养含量高的玉米?
【小结】:
根据不同需求选择合适的育种方式:
(1) 一般来说,最简便的育种方法是________,若要快速获得纯种,则用__________。
(2)若要培育原先没有的性状,则可用________。要定向地改造生物性状,则可用___________。
(3)提高营养物质含量可运用___________。
(4)将两个亲本的不同优良性状集中在一起,可利用__________。若要培育隐性性状个体,则可用___________,只要出现该性状即可。
杂交育种
单倍体育种
多倍体育种
诱变育种
基因工程育种
原理
方法
优点
缺点
例子
【巩固提升】:
1.下列品种的培育与育种原理相符的是( )
A.无籽西瓜的培育——染色体数目变异
B.高产青霉菌株的培育——基因重组
C.用花粉(Ab)培养成幼苗,再用秋水仙素处理获得纯种植株(AAbb)——单倍体育种
D.培育能产生人胰岛素的大肠杆菌——基因突变
2.(2013广州一模)有关育种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多倍体育种过程都要使用秋水仙素
B.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可定向培育优良品种
C.用于大田生产的优良品种都是纯合子
D.杂交育种与单倍体育种的原理都是基因重组
3.(2014广州执信)为获得纯合高蔓抗病番茄植株,采用了下图所示的方法:图中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据图分析,正确的是(双选):( )
A.过程①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B.过程②可以任取植株任何时期的花药作培养材料
C.过程⑤可借助于土壤农杆菌的质粒做为运载体
D.过程④通常要用秋水仙素处理,作用时期为间期
4.下列各图分别表示A、B、C、D、E、F几种不同的育种方法。请据图回答:
(1)A图所示过程称为克隆技术,新个体丙的性别取决于___________亲本。
(2)B过程所表示的育种方法叫__________,该方法最常用的做法是在①处用_________处理。
(3)C过程表示的育种方法是杂交育种,若要在F2中选出最符合生产要求的新品种,最简单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
(4)D过程中过程②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与D方法相比,E方法的突出特点是_________。
(5)E过程中得以实现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是所有生物在合成蛋白质的过程中,决定氨基酸的_________是相同的。
(6)第F种方法中发生的变异一般是基因突变,卫星搭载的种子应当选用萌动的(而非休眠的)种子,试阐述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
5.(14年深圳一模)图甲与图乙分别示培育三倍体西瓜的两种方法。请回答。
(1)甲中的西瓜植株减数分裂形成花粉的过程中,着丝点分裂的时期是 。a包括原生质体分离及融合等过程,所用到的试剂有 ,融合过程依据的原理是 。
(2)乙所涉及的变异原理是 ,四倍体西瓜植株群体 (属于、不属于)不同于二倍体西瓜的新物种,理由是 。
(3)假定二倍体西瓜显性红瓤与隐性黄瓤性状分别由R与r基因控制。若二倍体西瓜幼苗的基因型为Rr,则乙中四倍体植株产生配子的基因型种类及比例为 ,获得的所有三倍体西瓜植株中 RRr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
附:
1.A 2.B 3.AC
4.(1)甲(2)多倍体?????? 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3)不断自交选择表现型为矮秆抗锈病性状,直到不发生性状分离的纯合体为止(4)花药离体培养法???? 能够大大地缩短育种年限(5)遗传密码(6)种子萌动后进行细胞分裂,DNA在复制过程中可能由于某种因素的影响发生基因突变
5.(16分)
(1)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后期(只答“后期”不给分)
纤维素酶、果胶酶和聚乙二醇(PEG)(3分)???????细胞膜的流动性
(2)染色体(数目)变异(2分)???属于(1分)??????与二倍体植株产生了生殖隔离(1分),群体本身能自由交配产生可育后代(1分)
(3)RR:Rr:rr=1:4:1??????????5/12
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
人教版高中生物 必修二第六章
教师姓名
殷伟伟
所在学校
东莞市万江中学
联系电话
15818289885
QQ邮箱
30709875@qq.com
教学分析
课标要求
1. 理解生物变异在育种上应用
2.了解转基因食品的安全
教材分析
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是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理论基础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教材中提到的育种方式有杂交育种、人工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和基因工程育种。各种育种方法的原理、目的和具体操作过程有所不同,并且各有优缺点。
学情分析
1.学生的起点状况分析:
通过新课的学习,学生对各种育种方法已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各种育种方式的原理、目的和优缺点的横向比较缺乏深刻的认识,以及未能灵活准确的运用相应的育种方法去分析和解决具体的问题。
2. 学生的潜在状况分析:
学生在根据教师所设置的问题,提出适当的育种方案时,可能只想到一种可行的育种方案,另外,学生对育种的名称比较熟悉,但是对于育种的过程的细节可能掌握不到位,在书写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过程时可能会出现一些小问题。
作为复习课,学生已经对只是有一定的在掌握,但缺乏系统性和横向对比,因此,在教学中,宜采用练习的方法,在教师所设置的问题情境中,通过个人思考和同桌协助,达成学习任务。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描述各种育种方式的原理、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各种育种的方法的优缺点,并能根据育种目的,灵活选择育种方法
教学策略
基于以上情况,本节课在设计上采用让学生通过问题探究的方式进行自主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主动的获取信息,积极的处理信息。使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并通过问题的巧妙设计,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和横向比较各种育种方法的原理、目的和优缺点,加强学生运用相应育种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能描述杂交育种、诱变育种等育种方式的原理、方法及特点
2.搜集生物变异在育种上应用的事例
3.能描述转基因技术的过程
4.讨论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
教学过程(流程及与之匹配的具体行为方法)
教学环节
教学目的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一)引入新课
1. 巩固上节课重点的
2. 明确学习目
1.提出问题:生物可遗传变异的来源有哪些?生物可遗传变异在生产上的一个重要应用是指导育种。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一下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
2.指出明确考纲要求
3.提出问题:目前我们所学过的育种方法有哪些?育种目的不同,所采用的方法也不一样。
1.回忆生物变异的三个来源。
3.思考并明确所学过的育种方法。
【探究活动一】:
对比掌握杂交育种和单倍体育种
1.提出问题:玉米高秆对矮秆为显性(D、d控制),抗锈病对不抗锈病为显性(T、t控制),现有纯合的高秆抗锈病的玉米和矮秆不抗锈病的玉米,怎样才能得到矮秆抗病的优良品种(ddTT)?请制定育种方案。要求学生在学案上完成育种过程。并找同学上黑板书写。
2.师生共同订正黑板上的育种过程,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分析杂交育种和单倍体育种的原理,育种过程等。
注意:
1)杂交育种过程中F2不断自交的目的是什么?
2)单倍体育种不等于花药离体培养。
3)秋水仙素处理的部位是哪儿?原理是什么?
3.要求学生根据两个育种过程,对比分析杂交育种和单倍体育种的优缺点,并完成学案上的表格。
1.根据要求,在学案上写出所选择的的育种方法,并简要写出育种过程。
2.师生共同订正黑板上的育种过程,此过程中分析杂交育种和单倍体育种的原理,育种过程等。
思考老师所提出的问题,进一步理解杂交育种和单倍体育种的过程。
3.思考,分析杂交育种和单倍体育种的优缺点,并完成学案上的表格。
【探究活动二】:
掌握人工诱变育种和基因工程育种
1.提出问题:如果本物种中没有该抗锈病的性状,怎样才能获得该优良性状呢?
2.学生可能只想到其中的一种育种方法,此时可引导学生分析,可用的育种方法:人工诱变育种和基因工程育种。
3.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出人工诱变育种的方法,原理和优缺点。
1)人工诱变育种常采用的诱变方法有哪些?
2)人工诱变常采用植物的哪些器官进行诱变?为什么?
3)请结合基因突变的特点,分析诱变育种可能有哪些优缺点?
4.请同学们写出基因工程育种的一般过程,并和学生一起回忆各步骤所利用的工具或方法。最后,一起说出基因工程育种的优缺点。
1.思考问题,提出可行的育种方法。
2.考并解决提出的有关诱变育种的问题,进一步加深对诱变育种的认识。
3.回忆并写出基因工程育种的一般过程,并分析其优缺点。
【探究活动三】:
掌握多倍体育种
如果现有的矮杆抗锈病品种玉米籽粒较小,怎样才能获得籽粒大,营养含量高的玉米?
根据问题情境,选取适当的育种方法。要求学生说出育种方法及过程。并分析优缺点。
复习多倍体育种的方法,并分析其优缺点。
【小结】:
首尾呼应,根据育种目的选择育种方法
请同学们根据育种目的,写出适宜的育种目的。
完成学案上的填空。
巩固练习
通过练习巩固所复习的知识
要求学生完成学案后面的习题
完成学案后面的习题
教学反思(课后自评)
《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这节课的重点是掌握各种育种方式的原理、过程和优缺点,能够根据育种目的选择恰当的育种方式。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学,从育种的目的入手,通过三个问题设置,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几种育种方式,重点掌握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和基因工程育种的过程。
这节课的难度不大,知识点容易掌握,但兴趣性不大,我在设计时,重点关注怎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主要采用问题导学,上黑板书写,个别提问,同桌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积极性。总体而言,这节课学生的参与度比较高。
但这节课也有一些不足之处:
1、由于是在录播室上课,老师和学生都有些紧张,课堂气氛比在教室里上课略显沉闷,学生比较静,不够活跃。尤其是本节课的后半部分,学生的活动不够,而此时作为老师,我没有及时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方面我还要进一步提高。
2、由于第一次上高三,在上复习课这方面还有很多欠缺,比如如何更贴近高考,如何选题等。本节课内容在近几年的广东高考中出现不多,所以我只是选择了广东省模拟题及外省的高考题。以后的教学中,应该更多钻研考纲,更多做考题,才能做到精选题目。
3、本节课还有一个不足在于时间控制不好。学生最后做习题的时间不够,课后习题没有做完。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预留一部分机动时间。另外,控制后好老师讲的时间,多留时间给学生做习题。
通过这次优课的准备、录制,我发现自己很多不足,也总结了不少经验,为以后的教学提高积累了经验,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四、教学评价(课后他评)
1、教学目标明确,抓住几种育种方式展开教学活动,教学目标能体现在生活实际中。
2、教学过程中,采取恰当的教学策略,教学环节灵活有效,师生关系平等,师生之间的交流活动频繁,既有师生之间的问答, 也有学生上黑板书写,学生之间的讨论,方式多样。
3、教师教态自然,语言亲和力强,教学基本功扎实。
4、课堂设计上采用学案导学,充分贯彻讲与练的有机结合。
5、通过师生互动,使教学目标在学生身上得到实现,教学过程中也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