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从结绳计数说起》教学设计
主题 从结绳计数说起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学习目标】 1.在活动中,感受到数学是在实践过程中产生的,了解十进制计数方法的演算过程,感受丰富的数学文化;在了解数的发展史过程中,体会数的抽象性,建立符号意识。 2.通过观察与交流活动,进一步认识自然数,体会数学一一对应、化繁为简的思想。 3.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激发学习知识的热情,渗透数学的文化教育,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创举。
【评价任务】 1.学生通过感受到数学是在实践过程中产生的,了解十进制计数方法的演算过程,在了解数的发展史过程中,体会数的抽象性,建立符号意识检验学习目标1的达成情况。 2.学生经历观察与交流活动,进一步认识自然数,体会数学一一对应、化繁为简的思想,检验学习目标2的达成情况。 3.学生通过练一练,检验目标2、3的达成情况。
【学习内容】 本课时主要通过学生阅读教材中提供的资料,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是在实践过程中和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在研究古人如何计数的过程中了解计算方法的发展过程,体会其中包含的数学思想,感受探究的乐趣。
【学情分析】 一年级下册在学习古人计数时初步学习了古人计数的方法。本节课是小学阶段认识自然数的最后一个内容,主要结合十进位值制计数法的形成过程,了解自然数的产生与发展,对自然数的意义与特征进行总结与概括,为后续系统地学习小数和分数奠定基础。
【学习过程】 学生活动教师活动环节一:自主探索 (指向目标1、2)学生活动1:合作探究,体会古人计数的方法 1、探究计数方法,感知古人计数方法的特点。 石子计数、结绳计数、刻痕计数。 一起来观察,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点? 2、动手操作,模仿感知古人计数的方法。 现在各小组模拟远古时代的人们,采用石子计数、结绳计数或刻痕计数的方法记录各小组中“猎物”的数量。思考,感知古人计数方法的局限性。 3、多媒体出示教材中三种较典型的。 (1)古埃及象形数字; (2)玛雅数字; (3)中国算筹数码 仔细观察,小组内交流这些计数符号的用法。教师活动1 引导学生观察古人的三种计数方法,看看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点? 引导学生了解计数方法逐渐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和实物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引导学生理解自然数的简便之处活动意图说明:通过观察教材中的主题图引导学生思考古人计数的方法,并应用学具材料进行模拟操作,进一步体会古人计数时所体现的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在操作中感知石子计数、结绳计数、刻痕计数方法的局限性,当猎物的数量较多时,不能很好地计数。环节二:巩固应用(指向目标1、2)学生活动2:认识自然数 1、认识印度-阿拉伯数字。 我们使用的从0到9的10个数字,可以表示任意一个数,这种数字称为印度-阿拉伯数字。 2、认识自然数 介绍自然数:表示物体个数的0,1,2,3,4,5,6,7,8,9,10,11,12,﹍都是自然数。一个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3、在数轴上认识自然数 关于自然数,仔细观察知道哪些?自然数有什么特点呢? 2、全班汇报 (1)学生交流讨论自然数的特点 (2)上台汇报。教师活动2 1、引导学生独立数数,每个学生都要有所体验。 2、引导学生理解自然数的简便之处 3、指导有困难的同学边拨边数。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多种形式的合作,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对自然数的演变过程更有兴趣。环节三:练习归纳(指向目标1、2、3)学生活动3 随堂小练 1.观察下面的数列,找出其中的规律,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1)2,5,8,11,( ),17,20 (2)19,17,15,13,( ),9,7 (3)1,3,9,27,( ),243 (4)64,32,16,8,( ),2 2、归纳概括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古人是怎样计数的及计数方法的演变过程;知道“十进制”的广泛运用;并且认识了一种新的数——自然数。教师活动3 1.引导学生们仔细观察其中的规律,再去填写。 2.对于有困难的同学要给予个别指导。活动意图说明:让学生运用自己观察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环节四:能力提升(指向目标2、3)学生活动4 找出其中的规律,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1)1,1,2,3,5,8,( ),21,34…… (2)1,3,4,7,11,18,( ),47…… 2.
教师活动4 1、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再小组内说一说其中的规律。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即时的练习,进一步巩固新知,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
【作业设计】 1、P13 2、3题,课后请同学独立观察并完成。 2、判断。 (1)自然数没有最小的数。( ) (2)自然数没有最大的数。( ) (3)0是自然数。( ) (4)自然数的个数可以数出来。( ) 3、按规律填数。 1. 51800、( )、49800、( )、( )。 2. 209988、210988、( )、( )、( )。
【板书设计】 从结绳计数说起 (
计数符号:
古埃及象形数字
玛雅数字
中国算筹数码
) (
古人计数方法:
石子计数
结绳计数
刻痕计数
) 自然数:
【教后反思】
第一单元《从结绳计数说起》学习任务单(作业设计)
学习 内容 从结绳计数说起
学习 目标 1.通过感受到数学是在实践过程中产生的,了解十进制计数方法的演算过程,在了解数的发展史过程中,体会数的抽象性,建立符号意识检验学习目标1的达成情况。 2.经历观察与交流活动,进一步认识自然数,体会数学一一对应、化繁为简的思想,检验学习目标2的达成情况。 3.通过练一练,检验目标2、3的达成情况。
学习 资源 练习本,笔 随堂 记录
学习 过程 一、自主探索 学生活动1:合作探究,体会古人计数的方法 1、探究计数方法,感知古人计数方法的特点。 石子计数、结绳计数、刻痕计数。 一起来观察,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点? 2、动手操作,模仿感知古人计数的方法。 现在各小组模拟远古时代的人们,采用石子计数、结绳计数或刻痕计数的方法记录各小组中“猎物”的数量。思考,感知古人计数方法的局限性。 3、多媒体出示教材中三种较典型的。 (1)古埃及象形数字; (2)玛雅数字; (3)中国算筹数码 仔细观察,小组内交流这些计数符号的用法。 二、巩固应用 学生活动2:认识自然数 1、认识印度-阿拉伯数字。 我们使用的从0到9的10个数字,可以表示任意一个数,这种数字称为印度-阿拉伯数字。 2、认识自然数 介绍自然数:表示物体个数的0,1,2,3,4,5,6,7,8,9,10,11,12,﹍都是自然数。一个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3、在数轴上认识自然数 关于自然数,仔细观察知道哪些?自然数有什么特点呢? 2、全班汇报 (1)学生交流讨论自然数的特点 (2)上台汇报。 三、练习归纳 学生活动3 随堂小练 观察下面的数列,找出其中的规律,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1)2,5,8,11,( ),17,20 (2)19,17,15,13,( ),9,7 (3)1,3,9,27,( ),243 (4)64,32,16,8,( ),2 2、归纳概括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古人是怎样计数的及计数方法的演变过程;知道“十进制”的广泛运用;并且认识了一种新的数——自然数。 四、能力提升 学生活动4 找出其中的规律,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1)1,1,2,3,5,8,( ),21,34…… (2)1,3,4,7,11,18,( ),47…… 2.
作业 设计 1、P13 2、3题,课后请同学独立观察并完成。 2、判断。 (1)自然数没有最小的数。( ) (2)自然数没有最大的数。( ) (3)0是自然数。( ) (4)自然数的个数可以数出来。( ) 3、按规律填数。 1. 51800、( )、49800、( )、( )。 2. 209988、210988、( )、( )、( )。
学后 反思 1、我掌握了“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2、我在本节课中表现得最好的是: (观察 操作 思考 倾听 合作 提问 答问 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