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反应热 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共9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1反应热 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共9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8-11 20:30: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96张PPT)
第一章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第一节反应热
1.1.1 反应热焓变
学习目标
1.掌握烩变与反应热的含义,理解化学反应过程中发生能量变 化的原因
2.掌握测定中和热的实验原理和操作
化学反应的过程,既是物质的转化过程,也是化学能与热 电等其他形式能量的转化过程。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是以物 质变化为基础的,能量变化的
化学反应既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也遵守能量守恒定律。
多少与参加反应的物质种类和 多少密切相关。
1、以上反应中伴随着怎样的能量变化
化学能转化成热能,光能等能量(反应放热)
2、如何实现石灰石的分解 能量如何变化
高温煅烧化学能转化成热能使石灰石分解(反应吸热),石 灰石分解生成生石灰和二氧化碳,能量又转化成化学能
思考
图1-1 乙炔与氧气反应放出的热量
用于切剂金属
热量的释放或吸收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常见形式。
在实际应用中,人们如何定量地描述化学反应 过程中释放或吸收的热量呢
①定义:在等温条件(反应前后体系温度相等)下,化学反应体系向 环境释放或从环境吸收的热量,称为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简称反应 热。
化学反应中,当反应物和生成物具有相同温度时,所放出或吸收 的热量称为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体系与环境 以盐酸与NaOH溶液之间的反应为例
热量是指因温度不同而在体系 与环境之间交换或传递的能量
(反应物:NaOH溶液、盐酸
体系 发生的反应:NaOH+HCl=NaCl+H O (系统)生 成 物 :NaCl 、H O
1.反应热及焓变
.反应热 焓变
与体系相互影响的其他部分,如 试管、空气等
(1)反应热
环境
【练一练】
1 、某试管中盛有Al粉和稀盐酸,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试管、Al 粉、稀盐酸及发生的反应可看作一个体系
B.除反应物、生成物及相关反应外,其他均看作环境
C.Al与稀盐酸反应导致体系温度升高,且向环境中释放热量
D.Al 与稀盐酸反应的反应热可以通过量热计测量
①焓(H):是与内能有关的物理量
②焓变 (△H):是指在一定条件 下 ,生成物与反应物的焓值差,其数 值等于恒压条件下化学反应热,即:△H=H (生成物)—H (反应物)
在等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其反应热等于反应的焓变。
③ 符 号 :△H
④单位:k J·mol-1(或kJ/mol)
内能(符号为U): 体系内物质的各种能量的总和,受 温度、压强和物质的聚集状态等影响
② 符 号 :△H
③单位:kJ ·mol-1(或kJ/mol)
(2)焓变
类别项目 反应热
焓变
不同 点 概念 化学反应释放或吸 收的热量
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 总焓与反应物的总焓 之差
相同 点 “+”“_ ” 的意义 “+”表示反应吸热,“-”表示反应放 热 数据来源 可以通过实验直接测得,也可以利用已知 数据通过计算求得 联系 ①等值关系:恒压条件下反应的反应热等于焓变 ②等价关系:符号是△H,单位是kJ ·mol-1
(3)焓变与反应热的比较
【反应热与焓变的几点强调】
①焓(H)是与内能有关的物理量,内能描述的是物质所具有的能量,是物质固有的 性质之一。不同的物质,其焓不同;相同的物质,如果温度或压强不同,物质的状 态不同,其焓也会不同,所以焓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物质(内因)、温度与压强(外因)
②反应热受温度、压强、反应物的物质的量、物质的聚集抿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中学化学一般研究的是在一定压强下,在敞口容器中发生的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 热量,此条件(恒压)下的反应热才是焓变
③化学反应中的两大变化: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④化学反应中的两大守恒: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
⑤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形式:热能、光能、电能等。通常主要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⑥能量越低物质越稳定。同一物质能量由高到低:气体(g> 液体(1)>固体(s);稳定 性:气体(g) <液体(1)<固体(s)
⑦焓、焓变、反应热代表的意义不同;焓只有正值,而焓变有正值、负值之分
⑧任何化学反应在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变 化,即放出热量或吸收热量。在化学反应中,一定条件下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即
为化学反应热
在等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其反应热等于反应的焓变, 用符号△H 表示。
根据规定,当反应体系放热时,其焓减小,AH 为负值,即 AH<0。当反应体系吸热时其焓增大,△H为正值,即AH>0。
放热反应:反应完成时,生成物释放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吸收的总能量的反 应是放热反应。由于反应后放出热量(释放给环境,环境升温)而使反应体系 的能量降低,故△H<0, 即△H 为” - ”
放热反应,E(反应物)>E(生成物)
△H为“-”,即△H<0,
反应体系对环境放热,其焓减小
能量 反应物
放 出
热 量 △H为“- ” 或△H<0
生成物
反应过程
(4)焓变与反应热的关系
吸热反应:反应完成时,生成物释放的总能量小于反应物吸收的总能量的 反应是吸热反应。由于反应时吸收环境能量(环境降温)而使反应体系的能
量升高,故△H>0, 即△H为 +
注意:
①放热反应的△H为“-”“吸热反应的△H 为 “ + “,即:放热反应的 △H<0, 吸热反应的△H>0;
②△H表示必须带有“+ ”"-" ,不能省略,比较大小要注意“+”“_”
吸热反应,E(反应物)△H为“+”,即△H>0,
反应体系从环境吸热,其焓增加
吸收
热量
反应物
△H为“+”
或△H>0
反应过程
生成物
能量
常见的吸热反应
a .大多数分解反应
b. 以 碳 、CO 、H 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
盐与碱的反应)
d .C和CO 发生的化合反应及C和H O(g) 的 反应
e .NaHCO 与盐酸的反应
c.Ba(OH) 8H O 与NH Cl 的反应(固态铵
常见的放热反应
a .所有的燃烧反应
b. 所有的酸碱中和反应
c. 大多数的化合反应
d. 活泼金属与水、与酸的反应 e. 铝热反应
f. 生成沉淀的反应
1.氨气液化会放出热量,是放热反应吗
不是。因为氨气液化是物理变化。
2.需要加热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吗 不需要加热的反应 一定是放热反应吗
都不一定。对于放热反应,有的需加热或点燃才能进行,如木 炭的燃烧;而有的则不需要,如反应酸碱中和反应。对于吸热
反应,有的常温下即可进行,如反应Ba(OH) ·8H O 和
NH Cl 的反应;有的高温下才能进行,如碳和二氧化碳高温反 应生成一氧化碳。据此可知:反应的热效应与反应条件无关。
思考
物质变化 反应物
旧化学键断裂
吸收能量
差值 热效应
生成物
新化学键形成
放出能量
①微观角度
a. 化学反应的本质及特点
(5)反应热产生的原因
化学反应
= △H
反应物→断键→吸收能量>生成物→成键→释放能量
吸收能量→吸热反应→焓变为正值
反应物→断键→吸收能量<生成物→成键→释放能量
释放能量→放热反应→焓变为负值
新键生成释放的能量大于旧键断裂吸收的能量,则反应放热
新键生成释放的能量小于旧键断裂吸收的能量,则反应吸热
放热反应
能量
E

反应物
△H<0
反应进程
吸热反应
能量
E放
生成物
反应物
△H>0
反应进程
AH=反应物的总键能(E) 生成物的总键能(放
E吸是断开反应物中所有化学键需要吸收的总能量,即反应物的总键能; E放是形成生成物中所有化学键需要放出的总能量,即生成物的总键能。
生成物
E吸
E放
反应物分子的化学键断裂时所吸收的总能量
( 1 x436kJ/mol+1x243kJ/mol=679kJ/mol)
生成物分子的化学键形成时所释放的总能量 (2x431kJ/mol=862kJ/mol)
AH=679kJ/mol-862kJ/mol=-183kJ/mol
b.举例
[以1molH (g) 和 1mol Cl (g)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2molHCI(g) 的能
量转化为例]
243 kJ/mol
能量

H=H
436kJ/mol
能量
431 kJ/mol
能量
431 kJ/mol 能量

Cl
H

键断裂
键断裂
键形成
键形
【练一练】
1、根据键能数据计算CH (g)+4F (g)=CF (g)+4HF(g) 的反应 热△H为(D)
A.-485 kJ/mol B.+485 kJ/mol
C.+1940 kJ/mol D.-1940 kJ /mol
化学键 C—H C—F H—F
F—F
键能/(kJ/mol) 414 489 565
155
AH= 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E 放)
吸热反应
生成物
反应物
反应过程
放热反应

(H)f 反应物
生成物
反应过程
反应物总能量(焓)大于生成物总能量(焓),反应放热 反应物总能量(焓)小于生成物总能量(焓),反应吸热
△H= 生成物的总能量(H 星)-反应物的总能量(H)
△H<0 △H>0
②宏观角度
)
(H

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
放热反应→焓变为负值
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
吸热反应→焓变为正值
【几点强调】
①一个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与反应条件无必然关 系。有些放热反应需加热才能进行。②破 坏反 应 物中的化 学键吸收的能量越小,说 明反应物越不稳定,本身的能量 越高。③形 成生成物的化学键放出的能量越多,说明生成 物越稳定,本身的能量越低。
【练一练】
1、下列图像分别表示有关反应的反应过程与能量变化的关系(B)
能量
生成物
吸收
热量
C.
反应物的
总能量 反应物
反应过程
该图符合铝热反应的能量变化情况
CO(g)+H O(g)
D.
CO (g)+H (g)
反应过程
白磷+0
红磷+O
P O10
反应过程
金刚石+O
石墨+O
CO
反应过程
CO(g)+H O(g)=CO (g)+H (g)△H>0
石墨转变为金刚石是吸热反应
白磷比红磷稳定
生成物的 总能量
能 量
能 量
能量
A.
B.
①在描述△H 时,符号、数值、单位三者缺一不可,是一个整体
②键能:拆开或形成1mol化学键所需要吸收或释放的能量
③键能与能量的关系:物质的键能越大,物质本身所具有的能量越 低,物质越稳定
④常见物质化学键的键数
lmol 物质 CO (C=0) CH (G-H) P (P-P) SiO (Si-O) 石墨(G-C) 金刚石(C-C)
Si(Si-Si)
键数 2 4 6 4 1.5 2
2
①、焓变与物质化学键断裂与形成的关系(宏观):
△H= 反应物的键能之和(E吸)-生成物的键能之和(E 放)
②、焓变与反应物、生成物能量 的关 系 (微 观 ) : △H= 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
(6)△H计算方法归纳
【注意】
如:H O(I)=H O(g);△H>0;
共价键的断裂,吸收能量,△H>0;
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共价键,放出能量,△H<0;
(7)△H不仅应用在化学反应中,它还应用于任何有能量变化的过程
【练一练】
1、已知断裂1molN=N 键所吸收的能量为946kJ, 形成1mol N-H键所放出 的能量为391kJ, 若 1mol N (g)和3molH (g) 完全反应生成2mol NH (g) 时放出的能量为92.2kJ,则断裂1mol H-H键所吸收的能量是(A)
A.436kJ B.433.6kJ C.463kJ D.869kJ
2、已知:H (g)+F (g)=2HF(g);△H=-270kJ/mo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在相同条件下,1molH (g) 与 1molF (g)的能量总和大于2mol HF(g)的 能量
B.1mol H (g)与 1molF (g)反应生成2mol液态HF放出的热量小于270kJ
C.该反应的逆反应是放热反应 能量
D.该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可用右图表示 2 mol HF(g)
△H=-270kJ·mol-
I mol H,(g)+1 mol F (g)
反应过程
许多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可以通过实验测得
中和反应反应热(中和热)的测定
二.反应热的测定
且±(aq)+OH-(aq)=H O(1)△H=-57.3 kJ/mol
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和OH- 结合生成水,因而理解中和热
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对物质的要求:强酸、强 碱 、稀溶液,且②对物质的量的要求:必 须是形成1mol 的水
Aa 主 二 亡 十 。
在稀溶液中 ,强酸和强碱发 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 H O(1)时释放的热量 称为中和热。在稀溶液中,强酸和强碱中和时△H=-57.3kJ /mol
(2)表示方法
1.中和热
(1)定义
【中和热的几点强调】
①条件:稀溶液(浓度小于1mol/L), 因浓酸或浓碱溶液稀释会放出热量
②反应物:酸与碱(在中学化学中,只讨论强酸和强碱反应的中和热)
③生成物及其物质的量:必须是形成1m ol的H O(I)
④表述:用文字叙述中和热时,不带“-”; 用△H表示时,带上“- ” 如:强酸与强碱反应的中和热为57.3 kJ· mo l-1 或△H=-5 7.3 kJ·mol-1
⑤强酸、强碱发生中和反应时,中和热为一定值,与酸、碱的用量无关, 与其中一种过量也无关,但酸和碱放出的热量与其用量有关
⑥浓的强酸和强碱在发生中和反应的同时还要发生溶解,溶解要放 出热量,故放出热量大于57.3kJ,△H<-57.3 kJ·mol-1
⑦弱酸和弱碱在发生中和反应的同时还要发生电离,电离要吸收热 量,故放出热量小于57.3kJ,△H>-57.3 kJ ·mol-1
⑧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和O H- 化合反应生成H O。 若反应过程中 有其它物质生成(生成不溶物质或难电离的物质等),这部分热量不 包含在中和热内
(强酸与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可溶性盐和1mol 水时,反应热才是
57.3kJ/mol)
【①实验目的】
测定强酸与强碱反应的反应热(中和热),体验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用简易量热计测量盐酸与NaOH 溶液反应前后的温度)
玻璃 搅拌器
杯盖 外壳
温度计
内 筒 隔热层
2.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
【②实验原理】
通过实验测量一定量的酸、碱稀溶液在反应前后的温度变化,依 据Q=cm△t 计算放出的热量, 再依据△H=-Q/[n (水)],计算反应 热。式中:Q 为中和反应放出的热量,c 为反应混合液的比热容
m为反应混合液的质量,△t为反应前后溶液温度的差值
【③仪器及药品】
简易量热计(温度计、环形玻璃搅拌棒、内筒、外壳、隔热层)、量 筒(50mL) 两个、50mL 0.5 0mol/L 盐酸、50mL 0.55 mol/L
NaOH 溶液 温度计 玻璃
杯盖
外壳
内筒 隔热层
搅拌器
应前后的温度
a.反应物温度的测量
I. 用量筒量取50mL0.50mol/L 盐酸,打开杯盖, 倒入量热计的内筒中,盖上杯盖,插入温度计,测
量并记录盐酸的温度(数据填入下表)。
用水把温度计上的酸冲洗干净,擦干备用。
Ⅱ .用另一个量简量取50mL0.55mol/LNaOH 溶液,
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NaOH 溶液的温度(数据填入 下表)。
【④实验步骤】
请按照下列步骤,用简易量热计测量(如图1-3)盐酸与NaOH 溶液反
温度计 内 筒 隔热层
玻璃 搅拌器
外壳
图1-3 简易量热计示意图
1、能否用不同的温度计测量反应物的温度
不能,会存在仪器误差
2、温度计测完酸后能否直接测量碱的温度
不能,残留的酸与碱反应,造成酸碱消耗,热量损失
3、为什么碱的浓度稍大于酸
为了保证盐酸完全被中和
思考
b.反应后体系温度的测量
打开杯盖,将量筒中的NaOH 溶液迅速倒入量热计的内简中,立即 盖上杯盖,插入温度计,用搅拌器匀速搅拌。密切关注温度变化, 将最高温度记为反应后体系的温度(t )。
c.重复上述步骤(1)至步骤(2)两次(一共实验三次)。
【⑤数据处理】
a.取盐酸温度和NaOH 溶液温度的平均值记为反应前体系的温度(t )。 计算温度差(t -t ),将数据填入下表。
实验 次数 反应物的温度/℃ 反应前体系的温度 反应后体系的温度
温度差
盐酸 NaOH溶液 t /℃ t /℃
(t-t )/℃
1
2
3
b.取三次测量所得温度差的平均值作为计算依据。
c.根据温度差和比热容等计算反应热。
为了计算简便,可以近似地认为实验所用酸、碱稀溶液的密度、比热容 与水的相同,并忽略量热计的比热容,则:
①50mL 0.50mol/L 盐酸的质量m =50g ,50mL 0.55mol/LNaOH 溶 液的质量m =50g 。
②反应后生成的溶液的比热容c=4.18 J/(g●℃),50 mL 0.50mol/L 盐酸与50ml 0.55mol/L NaOH溶液发生中和反应时放出的热量为 (m +m )oCo(t -t ) 。 ( 此时生成的水的物质的量为0.025mol )
③生成1molH O(1)时放出的热量为
温度 实验次数 反应物 HCl 的温度 NaOH 反应前 体系的 温度 t /℃ 反应后 体系的 温度 t /℃
温度差
平均值
(t2-t )/
C
1 26.2 26.0 26.1 29.5
3.4
2 25.9 25.9 25.9 29.4
3.5
3 26.4 26.2 26.3 29.6
3.3
HCl+NaOH=H O+NaCl
0.025mol 0.025mol 0.418(t -t )kJ
1mol 1mol 40x0.418(t -t )kJ
大量实验测得,在25℃和101kPa 下,强酸的稀溶液与强碱的稀溶 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H O时,放出57.3 kJ的热量。
使反应物迅速混合,使反 应充分进行,保持体系的 温度均匀。
反应容器
杯盖
起保温作用
测量反应前后体系的温度
图1-3 简易量热计示意图
内 筒
隔热层
防止热量散失
玻璃 搅拌器
温度计
外壳
(1)测量盐酸的温度后,要将温度计上的酸冲洗干净后,再测量
NaOH 溶液的温度,避免酸、碱在温度计的表面反应放热而影响 测量结果(2)实验中要用强酸、强碱的稀溶液(0.1~0.5 mol·L-
1)(3)测定中和热不能用弱酸或弱碱,因弱酸、弱碱电离时吸收热 量而使测量数值偏低(4)中和热的数值是57.3kJ·mol-1, 测定时 与强酸、强碱的用量无关(5)加过量碱液使酸完全反应,碱过量对 中和热测定没有影响(6)数据处理时,相差较大的数据可能是偶然 误差引起的,应舍去
【⑥中和热测定实验中应注意的事项
a.对于本实验由于仪器的保温、隔热效果和操作方面的原因,产生 的误差导致的结果一般△H>-57.3kJ /mol(数值小于57.3)
导致中和反应反应热测定存在误差的原因
a.量取溶液的体积不准确。
b.温度计读数有误(如未读取到混合溶液的最高温度,就记为 终止温度)。
c.实验过程中有液体溅出。
d.混合酸、碱溶液时,动作缓慢。
e.隔热层隔热效果不好,实验过程中有热量损失。
f.测过酸溶液的温度计未用水清洗便立即去测碱溶液的温度。
g.溶液浓度不准确。
h.没有进行重复实验。
【⑦几点强调】
b.酸、碱混合时,为何要把量筒中的NaOH溶液一次倒入小烧杯而不能 缓缓倒入
因为本实验的关键是测反应的反应热,若动作迟缓,将会使热量损失 而使误差增大。
c.实验中所用HCI 和NaOH 的物质的量比为何不是1:1而是NaOH 过量 若用HCI过量行吗
为了保证0.50 mol/L 的盐酸完全被NaOH 中和,采用0.55 mol/LNaOH 溶液,使碱稍稍过量。若使盐酸过量,也可以
d.能否用醋酸代替盐酸或用氨水代替KOH 溶液 对结果会产生什么影响 如果用浓硫酸代替盐酸 对结果会产生什么影响
不能,因为醋酸为弱电解质,其电离时要吸热,故将使测得数值 偏小
而浓硫酸溶解于水时放热,所测△H 偏小,即△H<-57.3 kJomol-
即△H>-57.3 kJomo l-1
e.大、小烧杯放置时,为何要使两杯口相平 填隔热层的作用是什么 对此装置,你有何更好的建议
两杯口相平,可使盖板把杯口尽量盖严,从而减少热量损失;填隔热层 的作用是为了达到保温、隔热、减少实验过程中热量损失的目的。若 换用隔热、密封性能更好的装置(如保温杯)会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f.温度计上的酸为何要用水冲洗干净 冲洗后的溶液能否倒入小烧杯 为什么
因为该温度计还要用来测碱液的温度,若不冲洗,温度计上的酸会和 碱发生中和反应而使热量散失,故要冲洗干净;冲洗后的溶液不能倒入 小烧杯,若倒入,会使总溶液的质量增加,,而导致实验结果误差
g.若改用100 mL 0.50 mol/L的盐酸和100 mL 0.55 mol/L的NaOH溶 液,所测中和热的数值是否约为本实验结果的二倍(假定各步操作没 有失误)
否。因中和热是指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H O时放出的 热量,其数值与反应物的量的多少无关,故所测结果应基本和本 次实验结果相同
h. 怎样用环形玻璃搅拌棒搅拌溶液,不能用铜丝搅拌棒代替的理由 是什么
实验时应用环形玻璃搅拌棒上下移动。因为铜传热快,热量损失 大,所以不能用铜丝搅拌棒代替环形玻璃搅拌棒
引起误差的实验操作 t终-t始
△H
保温措施不好 偏小 偏小 搅拌不充分 偏小 偏小 所用酸,碱浓度过大 偏大 偏大 用同浓度氨水代替氢氧 化钠溶液 偏小 偏小 用同浓度醋酸代替稀盐 酸 偏小 偏小 氢氧化钠的浓度偏低 偏小 偏小
i. 以50mL 0.50mol/L 盐酸与50ml 0.55mol/LNaOH反应为例,
误差分析。
措施
作用
药品量 采用碱稍过量的方法
为了保证酸碱完全中和
实验装置、 仪器选择 内外筒上口对齐,内外筒中间有隔热层
可以减少热量损失
实验使用同一支温度计进行温度测量
减少仪器本身的误差,使测
量的温度更准确
实验操作 测量完盐酸的温度后,用水将温度计上 的酸冲洗干净,擦干再测量碱的温度
测量的初始温度更准确
将溶液迅速倒入内筒后,立即盖上杯盖
减少热量的损失
重复实验2~3次
测量的温度差更准确
提高测定反应热准确度的措施
1.若改用100 mL 0.50 mol·L-1的盐酸与100 mL 0.55
mol ·L-1 NaOH溶液混合,所测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数值是否 为本实验结果的2倍
否,中和反应反应热是指在稀溶液中强酸与强碱发生中和 反应生成1 mol H O时的反应热,其数值与反应物的量的 多少无关,故所测结果应与本次实验结果基本相同。
2.若用NaOH固体代替NaOH溶液,对结果会产生什么影响
NaOH 固体溶于水时放热,使测得的反应热的数值偏大。
思考
3.用浓硫酸代替盐酸对结果会产生什么影响 用醋酸代替盐 酸对结果会产生什么影响 若用稀硫酸和稀Ba(OH) 溶液测 定中和反应反应热,对结果会产生什么影响
浓硫酸溶于水时放热,使所测反应热的数值偏大;弱酸、弱 碱电离时吸热,使所测反应热的数值偏小;
若用稀硫酸和稀Ba(OH) 溶液测定反应热,生成BaSO 沉 淀时还会多放出一部分热量,使所测反应热的数值偏大。
思考
【练一练】
1.下列有关中和反应反应热测定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D )
A.温度计能代替玻璃搅拌器,用于搅拌反应物
B.强酸与强碱反应生成1molH O(1) 释放的热量都约为57.3kJ
C.测定中和反应反应热实验中,读取混合溶液不再变化的温度为终止温

D.某同学通过实验测得盐酸和NaOH 溶液反应生成lmolH O(1) 放出 的热量为52.3kJ, 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不可能是所用酸、碱溶液浓度过 大
【练一练】
2.下列有关中和热测定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D )
A.中和热测定实验中可以用环形铁丝搅拌棒比环形玻璃搅 拌棒更方便
B. 中和热测定实验中若将50mL 0.50mol/L盐酸和50mL 0.55mol/L NaOH溶液改为100mL 0.50mol/L盐酸和100mL 0.55mol/L NaOH溶液,所测中和热数值将变为原实验的2

C. 教材中和热测定实验中所取NaOH 的物质的量稍大于HCI, 会导致所测中和热数值偏高
D. 做1次完整的中和热测定实验,温度计需使用3次
试题解析:A. 金属导热快,热量损失多,所以不可以用环形铁丝搅拌棒比环形玻璃搅拌棒, 故A错误;B. 中和热的均是强酸和强碱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与酸碱的用量无关,
所以用100mL 0.50mol/L盐酸和100mL 0.55mol/L NaOH溶液溶液进行反应,测得中和热数 值相等,故B错误;C. 中和热测定实验中所取NaOH 的物质的量稍大于HCI,保证盐酸完全 后应 中和执数值不变 故C错误 ·n 温度计要测后应前酸溶液的温度 测后应前碱溶液
实验 次数 反应物的温度/℃ 反应前体 系的温度 反应后体 系的温度
温度差
盐酸 N a O H 溶 液 t /℃ t /℃
(t -t )/℃
1 20.20 20.30 20.25 23.70
2 20.40 20.40 20.40 23.80
3 21.50 21.60 21.55 24.90
4 22.30 22.50 22.40 29.80
3.用50 mL 0.50 mol/L盐酸与50 mL 0.55 mol/L NaOH溶液反 应测定中和热,其测量温度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已知盐酸和NaOH 溶 液的密度p=1 g/mL)
(1)计算该实验测得中和热△H = -56.8k J/mol
(2)上述实验过程中若用同浓度的醋酸代替盐酸,则测得 AH 偏 大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反应热
1.1.2 热化学方程式燃烧热
学习目标
1.对比普通化学方程式,认识热化学方程式在表示物质变化和能 量变化方面的优点,并学会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掌握书写时的注意 事项,培养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核心素养。
2.认识燃烧热定义中的1 mol 纯物质、指定产物等重要信息,并 了解重要化石燃料应用在工业生产和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意义,培 养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等学科核心素养。
上一节说到化学反应都有反应热
如何来表示这个“新事物”呢
2H (g)+O (g)=2H O(g)
1、从这个化学方程式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物质变化
2、学习了反应热,你认为上面的化学方程式存在哪些不足之处
没能表明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思考
3、如果写成下面这种形式能得到哪些信息
2H (g)+O (g)=2H O(g)△H=-483.6 kJ/mol
能量变化
物质变化
思考
热化学方程式不仅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也表明 了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还说明了"物质的量"与“能量”之 间的数量关系
2H (g)+O (g)=2H O(g)△H=-483.6 kJ/mol
物质变化
表明反应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的化学方程式
(表示参加反应物质的量和反应热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
一 . 热化学方程式
1.定义
2.意义
H (g)+I (g) 1 2HI(g)
物质状态 反应温度和压强
对于25℃(298K)
101kPa 时进行的
反应可不注明
Pa

k
0二
1
0
0
2
表示的意义:在200℃、101 kPa 时,1 mol 氢气与1 mol 气 态 碘蒸气完全反应生成2mol 气态碘化氢,放 出14.9 kJ的热量。
△H=-14.9kJ/mol
能量变化
2H (g)+O (g)=2H O(g)△H=-483.6 kJ/mol
表示的意义:在25 ℃和101 kPa 下,2mol 氢气与
1mol 氧气完全反应生成2mol 水蒸气,放出483.6kJ
表示的意义:在25 ℃和101 kPa 下,1mol 氢气与1mol 氯气完全反应生成2mol 氯化氢气体,放出184.6kJ的 热量。
的热量。
H (g)+Cl (9)1
2HCl(g) △H=-184.6 kJ/mol
点燃
01kPa
表示的意义:在101kPa和25℃时,1mol 气态H 与 0.5mol气态O 反应生成1mol 水蒸气,放出241.8kJ 的热量。
表示的意义:在101kPa和25℃时,1mol 气态H 与 0.5mol 气态O 反应生成1mol 液态水,放出285.8kJ 的热量。
△H=-285.8kJ/mol
△H=-241.8kJ/mol
3.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1)注意事项
H2 g 2 g 1 g △H= -183 kJ/mol
标明物质聚集状态
HCl aq +NaOH aq NaCl aq +H
写出反应焓变
△H=-57.3 kJ/mol
1、在25℃和101 kPa 下 ,H (g) 与O (g) 完全反应生成水的热化 学方程式如下:
①H (g)+1/20 (g)= H O(g) △H=-241.8kJ/mol
②H (g)+1/2O (g)= H O(l) △H=-285.8kJ/mol
对比上面1、②两个热化学方程式,为什么产物都是1 molH O, 而 放出的热量却不相同
两个热化学方程式中H O 的聚集状态不同,其内能不同,尽管产物都 是1 molH O, 但放出的热量不同,所以热化学方程式中要注明物质 的聚集状态。
思考
① 注明反应体系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一般不用写“点燃”、“加热” 等引发条件。例如: 气态( g)、 固 态(s)、 液 态(I)、 溶 液(aq), 热化学 方程式中不打“个”和“J”
HCl(aq)+NaOH(aq)==NaCl(aq)+H O(1) △H= -57.3 kJ/mol △H=-241.8kJ/mol
△H=-285.8kJ/mol
② 注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因为同一反应在不同温度下进行时,焓变是不同 的。多 数 反应是在25℃、101 kPa 下进行的,若没有不注明温度和压强,也 就表明是在25℃、101kPa条件下进行反应。
H (g)+I (g ( 1 2HI(g) △H=-14.9 kJ/mol
01kp
200℃
H (g)+Cl (g)=2HCl(g)△H=-184.6 kJ/mol
③ △H写在化学方程的右边,△H 应包括“ +"(吸热反应)或"-”(放热反应)、数字 和单位(kJ/mol)
示例:在25℃,101 kPa下,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a.1 mol HgO(s)分解为液态汞和氧气,吸热90.7 kJ
HgO(s)==Hg(1)+O (g) △H= +90.7 kJ/mo
b.3 mol NO (g)与1 mol H O(I)反应,生成HNO (aq)和 NO(g), 放热138 kJ
3NO (g)+H O(1)==2HNO (aq)+NO(g) △H=-138 kJ/mol
④△H 与化学计量数有关,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仅表示其物质的量,
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但一般仍用最简整数比);化学计量数加倍,△H
注:热化学方程式中△H 的单位“mol-1”是指“每摩尔反应 ”。
△H=-285.8kJ/mol
2H (g)+O (g)==2H O(1) △H=-) kJ/mol
也要加倍。
对于任意一个化学反应:aA+bB=cC+dD,
△H的单位中“mol ” 既不是指“每摩尔 A”, 也不是指“每摩尔B( 或C 、D)”, 而 是 指“每摩尔反应”。
例如,对于反应:
H(g)+Cl (g)=2HCl(g)△H=-184.6 kJ/mol
I mol H (g)与 I mol Cl (g)反应生成 2 mol HCl(g)表示“每摩尔反应”,“每摩尔
反应”放出184.6 kJ的热量。
而对于反应:
)△H=-92.3kJ/mol
则0.5 mol H (g)与0.5 mol Cl (g)反应 生成1 mol HCl(g)表示“每摩尔反应”,“每 摩尔反应”放出92.3 kJ的热量。
这就是△H 必须与化学方程式一一对应 的原因。
资料卡片
△H 的单位中“mol- ” 的含义
【练一练】
1、H (g)+Cl (g)=2HCl(g) △H =-184.6kJ/mol
△H单位中的mol-1 含义 △H单位中的mol-1 既不是每摩尔H 或C , 也不是每摩尔HC I, 而是 “每摩尔反应”
是指每当1 mol H (g)和1 mol Cl (g)反应生成2 mol HCl(g) , 放 出184.6kJ的热量。即 “每摩尔反应”放出184.6kJ的热量
2、1/2H (g)+1/2Cl (g)=HCl(g)△H=-92.3kJ/mol
每当0.5 mol H (g)和0.5 mol Cl (g)反应生成1 mol HCl(g),放 出 92.3kJ的热量,即“每摩尔反应”放出92.3kJ的热量
△H的单位为KJ/mol, 它并不是指每摩尔具体物质反应时伴随的能量 变化是多少干焦,而是指给定形式的具体反应(整体)以各物质的化学计 量数来计量其物质的量时伴随的能量变化是多少干焦
特别提醒:注意可逆反应的△H和实 际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区别:不论化学反应是否可逆 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热△H 都表示反应进行到底时的能量变化。
⑥由于同素异形体的结构不同,所以焓不同,故化学式相同的不同单质与相同 的物质发生反应,反应的烩变AH 也不相同。因此,对于化学式相同的同素异形 体,还必须在化学式后面注明其名称。如C(s, 金刚石)、C (s, 石墨)或C(金刚 石 ,s)、C(石墨,s)
⑦热化学方程式同时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必须配平)和能量守恒定律 (△H必须与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相对应)。
⑤ 若正反应为放热反应(△H<0), 则 逆反应为吸热反应(△H >0)
CO(g)+H O(g)==CO (g)+H (g)△ H= -41 kJ/mol
CO (g)+H ( g) ==CO (g)+H O(g)△ H=+41 kJ/mol
可逆反应的△H是指物质完全反应时的热效应,当反应逆向进行时,其反应热与正 反应的数值相等,符号相反。
对 于 2 9 8 K 、101 kPa 时 进 行 的
反 应 , 可 以 不 注 明
符号“十”或“ — ”
数 值
单 位 :kJ·mol-1
固体 、 液体 、 气体和溶液
分 别 常 用s 、1 、g 、aq表 示
热化学方程式中的标注问题
注 明 物 质 的 状 态
注 明 温 度 和 压 强
注 明 反 应 热
三 标 注
2、分析2H (g)+O (g)=2H O(l)△H=-571.6kJ/m ol, 这个热
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表示分子个数吗
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只表示参加反应的各物 质的物质的量,不表示具体的分子数目,故可以是整数,也可
以是分数。
3、将 2H (g)+O (g)=2H O(l)△H=-571.6kJ/mol 与H (g)+
1/20 (g)=H O(l)△H=-285.8kJ/mol 相比,热化学方程式中化 学计量数的变化对△H 有何影响
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扩大n倍,△H 的数值也相应地扩大n倍。
思考
4 、2H O(I)=2H (g)+O (g)△H=+571.6kJ/mol ,与 2H (g)+ O (g)=2H O(l)△H=-571.6kJ/mol 相比,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对△H 有何影响
正、逆反应△H的数值相同,符号相反。
思考
一写 方程式
写出配平的化学方程式
二标
用s 、I 、g 、aq 标明物
状态
质的聚集状态状态
根据吸热或者放热判断△H 的正负
三判 正负
吸热反应,△H 的符号为+; 放热反应,△H 的符号为-。
四算 数值
根据化学计量数计算写出△H 的值
一方(程)、二状(态)、三焓(变)(正负号、数值、单位)
(2)书写步骤及要求
先写出常规化学方程式,后加注状态及焓变,根据0.5 mol Cu反应的焓变信息计算出2 mol Cu 对应焓变。
1、依据事实,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0.5mol Cu(s)与适量O (g) 反应生成CuO(s), 放 出78.65kJ的热量。
Cu(s)+1/2O (g)=CuO(s) △H=-157.3kJ/mol
2、已知:(1)1 mol N (g)中的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946kJ的能量。
(2)1 mol O (g)中的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498kJ的能量。 (3)1 mol NO(g)中的化学键形成时要释放632kJ的能量。 请写出N (g) 与O (g) 反应生成NO(g) 的热化学方程式。
N (g)+O (g)=2NO(g) △H=+180kJ/mol
根据△H 三 ( 断 键 ) - ( 成 键 ), N (g)+O (q)=2NO(g) △H三(946kJ/mol+498kJ/mol-632kJ/mol×2)=+180kJ/mol
【练一练】
【练一练】
3、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0.5 mol CH 完全燃烧生成CO 和H O 时 , 放出445 kJ 的热量。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C )
A、2CH (g)+4O (g)=2CO (g)+4H O(1) △H=+890 kJ/mol
B 、CH +2O =CO +H O △H=-890 kJ/mol 无状态
C 、CH (g)+2 O (g)=CO (g)+2 H O(1) △H=-890 kJ/mol
D 、1/2CH (g)+O (g)=1/2CO (g)+H O(1) △H=-890 kJ/mol
△H=-445 kJ/mol
“五看”法
一看——方程式是否配平
二看——各物质的聚集状态是否正确
三看 — —△H的符号“+”“-”是否与吸热放热相 一致
四看——反应热的单位是否是kJ ·mol-1
五看——反应热数值与化学计量数是否相对应
(3)热化学方程式的正误
4、判断热化学方程式是否正确,正确的打 √ ,错误的打×。
(1) △H=-906.8 kJ/mol 、( × )
(2)H (g)+Cl (g)=2HCl(g)△H=-183 kJ △H单位:kJ/mol (× )
(3)已知强酸与强碱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 H O放热57.3 kJ, 则 ( × ) 2KOH(aq)+H SO (aq)=K SO (aq)+2H O(l)△H=-57.3 kJ/mol
化学计量数与△H不成正比
(4)500℃、101kpPa 下,将2 mol SO (g)与1 mol O (g)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 SO (g)放热a kJ,则 2SO (g)+O (g) 气 2SO (g) △H=-a kJ/mol
( × )
可逆反应实际转化率<100%,热化学方程式指该反应完全进行的能量变化
(5)2H (g)+O (g)=2H O(l)△H=-571.6 kJ/mol ( √ )
反应条件
物质状态
固体(s) 气体(g) 溶 液(aqY 表示物质的量
状态
热化学 化学计方程式 量数
数值 单位
与化学计量 数相对应
kJ/mol
用结构图梳理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
(整数、分数均可)
与焓变数值对应
条件
温 度 压 强
吸热+
放热 一
液体(l)
符号
普通化学方程式
热化学方程式
化学计量数 是整数,既表示微粒个 数又表示该物质的物质 的量
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只表
示物质的物质的量
状态 不要求注明
必须在分子式后注明
△H正负号及 单位
必须注明
意义 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物 质变化
不仅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 化,也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 变化
遵循规律 原子守恒
原子守恒和能量守恒
(4)热化学方程式与普通化学方程式的区别
【热化学方程式的几点强调】
①热化学方程式中不用标明反应条件(如“加热”“高温”“催化剂” 等)②热化学方程式中不再用“个”、“↓”来标记气体生成物和难溶生
成物③热化学方程式中一般用“=”、可逆反应中用“今”,即便是有 机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中也不用“→”④由于同素异形体的结构不同, 所以焓不同,故化学式相同的不同单质与相同的物质发生反应,反应的 焓变△H 也不相同。对于化学式相同的同素异形体,还必须在化学式后 面注明其名称。如C(s,金刚石)、C(s, 石墨)或C(金刚石,s)、C(石墨 , s)
【练一练】
1、热化学方程式C(s)+H O(g)=CO(g)+H (g)△H=+131.3 kJ·mol-1
表示( C )A.碳和水反应吸收131.3 kJ能量B.1 mol碳和1 mol 水反应生成 1 mol一氧化碳和1 mol 氢气并吸收131.3 kJ热量C.1 mol固态碳和1 mol 水 蒸气反应生成1 mol 一氧化碳气体和1 mol 氢气,吸收热量131.3 kJD.1 个固 态碳原子和1分子水蒸气反应吸热131.3 kJ
2、在常温常压下,1g 氢气在足量氯气中完全燃烧生成氯化氢气体,放出
92.3 kJ的热量。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H (g)+Cl (g)=2HCl(g)△H=-92.3 kJ·mol -1
C.H (g)+Cl (g)=2HCl(g)△H=+184.6 kJ mol-1
B.H (g)+Cl (g)=2HCl(g)△H=+92.3 kJ mgl-1
D.2HCl(g)=H (g)+Cl (g)△H=+184.6 kJ mol -1
思考 我们知道物质燃烧都会放出热量,那么是不是物质燃烧 放出的热量就叫燃烧热呢
由于反应的情况不同,反应热可分为燃烧热、中和热、溶解热等,其 中以燃烧热的实际应用最广泛。
在25 ℃、101 kPa 时,1 mol 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指定产物时所放 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甲烷的燃烧热为890.31 kJ ·mol-1, 或△H=-890.31 kJ ·mol-1
表示25 ℃、101 kPa 时,1 mol 甲烷完全燃烧生成CO 和液态H O
时放出890.31 kJ的热量
kJ/mol或kJ·mol-1
3.表示意义
二 . 燃 烧 热
1.定义
2.单位
【燃烧热的几点强调】
①对物质的量的限制:燃烧的物质(反应物)一定为1m ol
②1mol 纯物质:是指1mol 纯净物(单质或化合物)③“完全燃
烧”:指可燃物在O 中充分燃烧④指定产物是指可燃物中碳元素 变为CO (g) ,氢元素变为H O (1), 不是H O(g); 硫元素变为
SO (g) , 氮元素变为N (g) 等(指单质或化合物燃烧后变为常温下 最稳定的物质)⑤物质的燃烧都是放热反应,所以表示物质的燃烧 热的△H 均为负值,即△H<0
【练一练】
1、C(s)+O (g)=CO(g);△H=-110.5kJ/mol
C(s)+O (g)=CO (g);△H=-393.5kJ/mol
则C的燃烧热为 393.5kJ/mol
0
2、2H (g)+O (g)=2H O(I)
H (g)+1/2 O (g)=H O(g) 求氢气的燃烧热为 285.8 kJ/mol。
△H=-571.6 kJ/mol △H=-241.8 kJ/mol
例如:25℃,101 kPa, 1 mol CH 完全燃烧,放出890.31 kJ 的热量,这就是 CH 的燃烧热。用热化学方程式表示如下:
CH (g)+2O (g)==CO (g)+H O(1) △H= -890.31 kJ/mol
可燃物的化学计量数为“1”
例如:25℃,101 kPa,1 mol CH CH OH 完全燃烧,放出1366.8 kJ 的热量,这就是CH CH OH 的燃烧热。用热化学方程式表示如下:
CH CH OH(1)+3O (g)==2CO (g)+3H O(1)
可燃物的化学计量数为“1” △H= -1366.8 kJ/mol
4.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的表示
CH CH OH(1)+30 (g)=2CO (g)+3H O(1)
可燃物的化学计量数为“1” △H= -1366.8 kJ/mol
例如:25℃,101 kPa,1 mol乙炔(C H ) 完全燃烧,放出1366.8 kJ 的热量,这就是乙炔(C H ) 的燃烧热。用热化学方程式表示如下:
例如:25℃,101 kPa,1 mol CH CH OH完全燃烧,放出1366.8 kJ 的热量,这就是CH CH OH 的燃烧热。用热化学方程式表示如下:
可燃物的化学计量数为“1”
△H= -1366.8 kJ/mol
1、可燃物的物质的量发生变化,其燃烧热变吗 如何配平 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燃烧热是指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与可燃物的物质 的量无关。配平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时,先把可燃物的化 学计量数定为“1”再配平其他物质。
2、1mol 纯物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都叫燃烧热吗
不是。C(s)+O (g)=CO(g);△H=-110.5kJ/mol
思考
【练一练】
1、0.3mol 的气态高能燃料乙炔(C H ) 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气 态CO 和液态水,放出389.88kJ热量,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2C H (g)+5O (g)=4CO (g)+2H O(l)△H=-2599.2kJ/mol
其燃烧热为1299.6kJ/mol=-389.88kJ/0.3mol
=-2599.2kJ/2mol
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 H (g)+5/2O (g)=2CO (g)+H O(l) △H=-1299.6kJ/mol
名称 化学式 △H/(kJ/mol) 名称 化学式
△H/(kJ/mol)
石墨 C(s) -393.5 乙烷 C H (g)
-1899.8
金刚石 C(s) -395.0 乙烯 C H (g)
-1411.0
氢气 H (g) -285.8 乙炔 C H (g)
-1299.6
一氧化碳 CO(g) -283.0 乙醇 C H OH(l)
-1366.8
甲烷 CH (g) -890.31 丙烷 C H (g)
-2219.9
甲醇 CH OH(I) -726.51 苯 C H (I)
-3267.5
例 如 ,C H 8 然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C H 8(I)+25/20 (g)=8CO (g)+9H O(I)△H=-5518 kJ·mol-1。
2C H g(I)+250 (g)=16CO (g)+18H O(I) △H=-11036 kJ·mol-1, 表示其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6.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和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区别
区别在于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是1 mol 纯物质完全燃烧反应
① 燃烧放出的热量与物质的多少有关,燃烧的物质越多,放出的热量 就越多,而燃烧热规定是1 mol 的纯物质;
② 研究燃烧放出的热量并未限定燃烧产物的形态,而研究燃烧热必须 是生成稳定的氧化物。
1、燃烧放出的热量与燃烧热有什么不同
思考
反应热 燃烧热
中和热
概念 化学反应过程中放 出或吸收的热量 25 ℃、101 kPa时, 1 mol纯物质完全燃 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 时所放出的热量
在稀溶液中,酸与碱发生 中和反应生成1 mol液态 水时所放出的热量
能量的变化 放热或吸热 放热
放热
△H的大小 放热时,△H<0; 吸热时,△H>0 △H<0
△H<0
反应条件 一定压强下 25℃、101 kPa
稀溶液
反应物的量 不限 1 mol纯物质
不一定是1 mol
生成物的量 不限 不限
1 mol液态水
表示方法 △H=-akJ ·mol- 1或 △H=+akJ ·mol-1 燃烧热为akJ ·mol-1 或 △H=-akJ ·mol-1
中和热为57.3 kJ ·mol -1或
△H=-57.3 kJ ·mol-1
7.反应热、燃烧热和中和热的比较
【几点强调】
(1)用“焓变(△H)” 表示反应热时,△H>0 表示吸热,△H<0 表示 放热,因而,△H后所跟数值需要带“+”、“-”符号(2)描述 反应热时,无论是用“反应热”、“焓变”表示还是用△H 表示, 其后所跟数值需要带“+”、“-”符号(3)用文字描述中和热和 燃烧热时,不带“-”号,但用△H 表示时必须带“-”符号
如 :CH 的燃烧热为890.3KJ/mol、甲烷的燃烧热△H=-
890.3KJ/mol
【练一练】
1、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H 能正确表示物质的燃烧热的是(C )
A. △H=-607.3产物k ·为 ( )
H 的燃烧热是指生成液态H O 的燃烧反应所放出的热量
C.CO(g)+O (g)=CO (g)△H=-283.0 kJ·mol-1
D.2C H 8(l)+250 (g)=16CO (g)+18H O(I)△H=-11036
kJ·mol-1 燃料C H 应为1 mol
g
-1
O
o
B.H (g)+Cl (g)=2HCl(g)△H=-184.6 kJ mol-1
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 “一看”可燃物的化学计量数是否为1。
“二看”元素完全燃烧生成的物质是否为指定产物。 “三看”△H的数值和单位是否正确。
【练一练】
2、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及其叙述正确的是( B )
A. 乙烷的燃烧热为-1559 kJ/mo1, 则乙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C H (g)+7O (g)=4CO (g)+6H O(1) △H=-3118 kJ/mo1
B.1mol 甲醇(l)完全燃烧生成CO 和H O(1) 时放出726 kJ热量,则其燃烧的热化学
方程式为2CH OH(I)+3O (g)=2CO (g)+4H O(1) △H=-1452 kJ/mol
C.已知2C(s)+O (g) = 2CO(g) △H=-221kJ·mol-1,则C的燃烧热为
110.5kJ/mo1
D . 稀醋酸与NaOH 溶液反应 H+(aq)D+ OH-(aq)=H O(1)△H=-57.3kJ/ mol 弱酸
A.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B.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①2CH OH(1)+3O (g)=2CO (g)+4H O(1)△H=-1452 kJ/mol
概念:表明反应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的化学方程式。
意义:表示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热化学方程式
注明温度和压强,25摄氏度101KPa可不注明
注明聚集状态
化学计量数可以为整数,也可以为分数
标出焓变的数值、符号和单位
定义:101KPa 时,1mol 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指定产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描 述 方 式:某物质的燃烧热为akJ/mol”
某物质的燃烧热为△H=-a kJ·mol-1”
意义
燃烧热
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