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李凭箜篌引
李贺
解题
李凭:唐宪宗时以弹奏箜篌红极一时的宫廷乐师。“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其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
箜篌:古代一种拨弦乐器。
引:古体诗的一种。
“歌”“行”“吟”
李凭箜篌引
清人方扶南把它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韩足以惊天,李足以泣鬼,白足以移人。”(见方扶南《李长吉诗集批注》卷一)。
知人论世
李贺,字长吉,生于福昌(今河南宜阳)昌谷,后世称李昌谷。他是唐宗室郑王后裔,到李贺时家道已经彻底没落了,青少年时,才华出众,名动京师。可惜仕途坎坷,怀才不遇。父亲,李晋肃。“晋”与“进”谐音,避父讳,终不得登第,抑郁不得志,27岁去世。
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喜欢运用奇特诡异的想象和夸张,想象丰富,立意新奇,用词瑰丽,意境扑朔迷离,形成“凄艳诡谲”的诗风,他本人亦被称为“诗鬼”,他的诗歌也被称为“鬼诗”。他的诗歌在唐诗中别出一格,被称为“长吉体”。
“诗鬼”李贺
(李贺)恒从小奚奴,骑距驉,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见所书多。辄曰:“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
相关典故:呕心沥血
知人论世
(李贺)常常带着一个小书童,骑着弱驴,背着一个又古又破的锦帛制作的袋子,碰到有心得感受的,就写下来投入囊中。等到晚上回来,他的母亲让婢女拿过锦囊取出里面的诗稿,见所写的稿子很多,就说:"这个孩子要呕出心才罢休啊!"
诵读诗歌
李凭箜篌引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韵脚(四次换韵):秋 流 愁 篌/叫 笑/光 皇/处 雨 妪 舞 树 兔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yù】,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李凭箜篌引
本诗被誉为“摹写声音之至文”,诗人从起笔从何写起?是如何写音乐开场的?有何妙处?
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音乐开场
吴丝蜀桐:欲言音乐之美,先说乐器之精。写箜篌构造精良,借以突出音乐的高雅、演奏者技艺的高超。
高秋:既点明了演奏的时间,又写出了演奏的环境。
张高秋:张,演奏。不仅是演奏的抽象动作,更易引起联想:音乐情韵高远饱满,直上云霄。
1.为什么从乐器的原材料和制作开始写起?
诗歌鉴赏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音乐开场
点出演奏者的名姓,并且交代了演奏的地点。
诗人故意避开了叙事性的交代和直说,另作精心安排,先写琴,写声,然后写人,时间和地点一前一后,穿插其中。这样,突出了乐声,有着先声夺人的艺术力量。
诗歌鉴赏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yù】,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李凭箜篌引
本诗被誉为“摹写声音之至文”,诗人运用什么样的写作技巧来表现箜篌声音的优美和演奏者技艺的高超
空山凝云颓不流
此言山中的行云因听到李凭弹奏的箜篌声而凝定不动了。写出神奇美妙音乐效果。移情于物,把云写成具有人的听觉功能和思想感情。
江娥啼竹素女愁
点出音乐表情 :“愁”。用典:“江娥啼竹” “素女”。从侧面写出了音乐声的感人肺腑。
描写音乐关键是化抽象为具体,李贺怎么描写李凭弹箜篌的呢?
空山凝云颓不流:
湘娥啼竹素女愁:
角度之一:
侧面烘托
诗歌鉴赏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正面描摹
“玉碎,状其声之清脆;凤叫,状其声之和缓。”
“蓉泣,状其声之惨淡;兰笑,状其声之冶丽。”
——王琦《李贺诗歌集注》
诗歌鉴赏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正面描摹
①比喻,以声写声。用昆山玉碎摹写音乐清脆悦耳,用凤凰叫摹写婉转动听。
②通感。以形写声。用视觉写听觉。芙蓉泣露:唤起露滴残荷的形象感, 形容乐声的凄凉。香兰笑:唤起兰花盛开宛如笑靥的形象感,形容乐声的欢快愉悦。
这两句是直接描写,请分析其妙处?
诗歌鉴赏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侧面烘托
巧妙的过渡手法,承上启下,音乐由人间传到仙界,比较自然地把诗歌的意境由人间扩大到天界。为后面几句写天上的景象起到过渡作用。
十二门:借指长安。二十三丝:指箜篌。
“融”:夸张。清冷的乐声使人觉得长安城沉浸在寒光之中,音乐具有不可抗拒的感化力和渗透力。
紫皇:一语双关语,兼指天帝和当时的皇帝。
“石破天惊逗秋雨”的原因是什么?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因为李凭的乐声传到了女娲娘娘补天之处,灵石迸破震撼了天庭,引出漫天的秋雨。
侧面烘托
诗歌鉴赏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用“老”和“瘦”这两个似乎干枯,却有着完全相反的艺术效果,使音乐形象更加丰满。老鱼和瘦蛟本来羸弱乏力,行动艰难,现在竟然伴随着音乐的旋律腾跃起舞。用夸张手法,写音乐的感染力之大。
侧面烘托
诗歌鉴赏
诗人用“老”和“瘦”两个干枯的字眼有何妙处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音乐终结后,听众却沉浸在音乐所带来的情绪中久久不能脱出。吴质不眠、露湿寒兔,从侧面反映了李凭箜篌演奏的缠绵动听、余韵无穷。
侧面烘托
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
参加李凭箜篌演奏会的除了诗人,还有哪些“听众” 这些“听众”有什么特点 有什么作用?
①听众。云、江娥、素女、长安、紫皇、石、天、神妪、老鱼、瘦蛟、吴质、寒兔
②特点。不仅有凡人,还有动物和天上的神仙,更有没有生命力的云、石、天。
③作用。侧面烘托音乐的美妙和演奏者技艺的高超。
侧面烘托
——听众反应
写音乐的常见手法
环境渲染法 动作描绘法
以声摹声法 以形摹声法
联想典故法 议论抒情法
听者反应法
拓展延伸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环境渲染法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动作描绘法
以声摹声法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听者反应法
拓展延伸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联想典故法、听者反应法
环境渲染法
以声摹声法、以形摹声法
联想典故法、环境渲染法
联想典故法、听者反应法
联想典故法、听者反应法
环境渲染法、听者反应法
拓展延伸
D.“昆山玉碎”,形容乐音清脆。
两句用“吴丝”“蜀桐”突出箜篌构造精良、
工艺精湛,借箜篌构造精良衬托演奏者技艺的高超,
听蜀僧浚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①,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 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②,余响入霜钟③。不觉碧山暮, 秋云暗几重。
[注]①绿绮,古代著名的琴。②流水,《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③霜钟,《山海经·中山经》》:“丰山……有九钟焉,是知钟鸣。”郭璞注:“霜降则钟鸣,故言知也。”
1、本诗在音乐描写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6 分)
①侧面描写。通过描写诗人听琴时的感受,衬托琴师技艺的高超、音乐的魅力。②比喻。以大自然的万壑松比喻琴声之清越宏远;把乐声比喻成流水,听了蜀僧的琴声,自己的心好像被流水洗过一般地畅快、愉悦。③用典。运用“高山流水”的典故,表现蜀僧和自己通过音乐的媒介所建立的知己之感。“余响入霜钟”也是用典,写琴音与钟声交响,兼寓知音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