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3张PPT)
兰
亭
集序
王羲之
兰
亭
集
序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琅邪临沂人(今属山东),东晋时期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王羲之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故后世称为“王右军”。他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代表作《兰亭序》。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作
者
作
者
王羲之十二岁时经父亲传授笔法论,“语以大纲”即有所悟。从小跟随当时著名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后来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长,草书师法张芝,正书得力于钟繇,“兼撮众法,备成一家”,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作
者
王羲之书法艺术影响之大,在书家之中,罕有能与之相比者,有“书圣”之称。他写的《乐毅论》《黄庭经》等楷书被称为“书之圣”,他写的《兰亭集序》被后世书法家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在诗文写作上也是高手。东晋文坛盛行骈文,王羲之是少数仍沿用散文写作,或以散驭骈的作家之一。其文风清洗,不尚辞藻而多情致。
“兰亭”两字系清康熙手迹,文革期间碑被红卫兵砸断,劫后余生,遂成残字。
御碑正面刻着清康熙帝临摹所书《兰亭集序》。
中国书法圣地——绍兴兰亭
位在浙江省绍兴县的西南部,春秋时越王勾践植兰于此,汉代时建有驿亭,因而得名,这个古朴典雅的园子虽然不大,却为中外游人所瞩目。
兰亭布局,以曲水流觞为中心,四周环绕着鹅池、鹅池亭、流觞亭、小兰亭、玉碑亭、墨华亭、右军祠等。“兰亭”景区门口的古典标志,是一颗大型印章。
中国书法圣地——绍兴兰亭
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上已节)王羲之,曾在会稽山阴的兰亭参加修禊之礼,举行过一次盛大的风雅集会,参加的名士有“东山再起”的司徒谢安、“ 掷地作金石声”的辞赋家孙绰,潜心物外的高僧支遁等四十一人。这天天气很好,名士们分坐在溪水两旁,饮酒赋诗。他们做曲水流殇之饮,当时要求每人作四言、五言诗各首。之后王羲之将诗作集结成集,是为《兰亭集》,并为此集作序一篇,这就是《兰亭集序》。
兰 亭 集 会
两晋政治恐怖,司马氏集团内部互相倾轧,残杀现象时有发生。士大夫(如“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咸)不满当朝统治,普遍崇尚老庄,追求清静无为自由放任的生活。
文学创作内容消沉,逃避现实的情调很浓但王羲之一反“清虚寡欲”的风气和追求骈体的形式主义之气,抒写了一篇情真语笃,朴素自然的优美散文《兰亭集序》,不但在东晋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
背
景
一种文体,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前言、引言之类的小篇幅文章。大致可以细分为两种类型:
序
指亲友间,表达惜别、祝愿、劝勉之意时相赠的文章,如:明代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赠序
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主要说明作品书籍的创作意图,编写体例等。如:《呐喊自序》 《兰亭集序》。
书 序
《兰亭集序》是一篇书序。其作用在于推荐介绍某人著作或某一材料,说明写作过程、写作目的、主要内容或说明一些同书本有关的事情,帮助读者更好地去阅读或理解。
文
体
序言,有自己作的,叫“自序”;也有请他人写的,叫“他序”,他序除了介绍著作外,往往还有一些评价的内容。
癸丑( ) 会稽山( )
修禊事( ) 激湍( )
流觞( ) 骋怀( )
放浪形骸( ) 趣舍万殊 ( )
一契( ) 嗟悼( )
彭殇( )
ɡuǐ
kuài jī
xì
tuān
shānɡ
chěnɡ
hái
qū
qì
jiē dào
shānɡ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春季的末一个月
全、都
全、都
永和九年,这年是癸丑年,三月初,(名士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集会,为的是到水边进行消灾求福的活动。许多有声望有才气的人都来了,有年轻的,也有年长的都聚集在一起。
交待集会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表达方式:叙述)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高高的
映衬
酒杯
排列
旁边
乐器
繁盛
作诗
引来
深远高雅的情思
名作动,环绕
喝酒
这里有高大的山和险峻的岭,有茂密的树林和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水急流,(在亭的)左右辉映环绕,把水引到(亭中)环形水渠里来,让酒杯漂流水上(供人们取饮),人们在曲水旁边排列而坐。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一边饮酒一边赋诗,也足以痛快地表达各自幽雅的情怀。
描写高山流水:突出“幽”“雅”
(表达方式:描写)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暖和
用来……
开畅、舒展
穷尽
实在
自然界的万物
值得
这
舒畅
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和风吹来心情舒畅。向上看,天空广大无边,向下看,地上事物如此繁多,(这样)来纵展眼力,开阔胸怀,穷尽视和听的乐趣,实在快乐啊!
思考1:作者为什么说这次聚会“信可乐也”
(乐 因何而生)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汤显祖《牡丹亭》
这优美的景色和美好的时光,让我怎样面对,那让人快乐的事情正在谁家的院子里面上演?
表达了一种慨叹美好光阴流逝,而自己却无可奈何的惆怅心情。上句写女主人公杜丽娘对大好春光的无限流连,下句写对韶光飞逝的无奈与怅惘。
写景抒情,叙议结合。如叙说“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列坐其次。”下面紧接着引申而论“虽无丝竹之盛,……亦足以畅叙幽情”;下面也同样是叙议结合:“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由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得出:“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思考1:第一、二自然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结交
比喻时间短暂
兼词,“之于”
同“晤”,面对
随着、依靠
放纵
人们互相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在室中晤谈,互相倾吐心里话;有的人把情怀寄托在所爱好的事物上,言行不受拘束,自由放纵。
有人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同“取”
一时
高兴的样子
动词,往,引申为“求得”
等到
连接
感到欣喜
代词
虽然人们(对生活的)取舍千差万别,(性情也有)沉静和躁动的不同,但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欢喜,心里一时感到自得,(就感到)高兴和满足,(竟然)没想到老年将要到来。等到他们对所得的事物已经厌倦,心情也随情况的变化而起变化,感慨就随之有所不同了。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到、及
过去,以前
因
代词
造化,指自然
成为
发生、兴起
大事
从前感到欢欣的,很快就成为往事,(人)尚且不能不因这些引起心中的感触,何况(人的)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终归于消灭!古人说:“死生也是一件大事啊。”这怎能不让人痛心啊!
尚且
寿命长短
小组探讨:作者极言其“痛”,那么,“痛” 的根源是什么?
(乐 因何而生)(3分钟探讨)
欣于所遇及所之既倦
已为陈迹况终期于尽
痛因何而来
快乐短
命有尽
生命是一团欲望,欲望不能满足便痛苦,满足便无聊,人生就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
——叔本华
在长长的一生里
为什么欢乐总是乍现就凋落
走得最急的都是最美的时光
——席慕蓉《为什么》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面对
悲伤
明白
原因
(我)每当看到古人(文中)(对死生)发出感慨的原因,如同符契那样相合,没有一次不对着这些文章叹息哀伤,(却)不能明了于心。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
就
意动,把…看做一样/看做相等
犹如
虚妄荒诞
虚妄之谈
(我)本来就知道,把生和死同等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虚妄之谈。后人看待今人,也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啊!
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意态,情趣
一个个
因此
……的原因
这
因此我一一记下当时与会者(的姓名),抄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即使时代不同、世事各异,(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大概是一致的。后世的读者,也将由这些诗文产生(一样的)感慨吧。
思考3:最后一段由痛而悲,那么王羲之是悲还是不悲?(悲缘何而发)
王羲之否定:一死生,齐彭殇。
王羲之处的时代是政治极为严酷、社会极剧动荡的年代,“天下名士,少有全者”,许多著名的文人都死在残酷的权力斗争中。因此,天下名士,首要任务是保全性命。
东晋是名士风流的时代。他们崇尚老庄,大谈玄理,不务实际,思想虚无,寄情山水,笑傲山野。他们思想消极,行动无为,就像浮萍之于海水,随波荡漾,飘到哪里就是哪里。他们认为,死了就死了,无所谓,因为死就是生,生就是死。
悲缘何而发
悲
千古同
作者悲古人,悲时人,亦悲后人。——死生之大
昔人——兴感
一死生为虚诞
齐彭殇为妄作
后人——有感
(今之视昔)
今(我)
(后之视今)
思考:为什么说这是一篇书序?
作诗的理由
作诗的情形
成书的经过
成书的意义
借题发挥
(一觞一咏,
亦足以畅叙幽情)
(后之览者,
亦有感于斯文)
(修禊事也,群贤毕至)
(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诗人的生死观)
史铁生论生死: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王羲之论生死:死生亦大矣。
乐
痛
悲
兰亭盛会
人生感慨
作序目的
情感梳理
《兰亭集序》是一篇诗集序言,作者以饱含情感的笔触,记叙了兰亭的山水佳胜和宴会盛况,进而抒发对世事变幻、死生无常的感慨。文章反映了一般封建士大夫的人生观;但他没有彻底走向消极无为,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批判了其时盛行的死生等同的虚无哲学观,于悲慨中透露出对现实生活的流连与珍惜。这在崇尚老庄、沉迷玄学的时代,是难能可贵的。情景互见,淋漓满纸,也启人思考。
全文总结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
——司马迁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 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因此,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一个人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能够说,我把整个生命和全回部精力都献给了人生最答宝贵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情景默写
1.《兰亭集序》中,作者描写兰亭的“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兰亭的“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兰亭集序》中表现集会文人因地制宜,借用曲水来娱乐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说在此地足够畅叙幽情,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王勃《滕王阁序》中说“穷睇眄于中天”,本文也写了文人墨客远望近观宇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地有崇山峻岭,
茂林修竹
又有清流激湍,
映带左右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5.作者说确实值得高兴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们在感叹时光流逝时,往往会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兰亭集序》中有一句相似的感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作者概括不同生活方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两句话来批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人们对生活中美好事物逝去发生无限感慨的原因是因为好景不长,表达这思想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俯仰之间,已为陈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