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怀化市沅陵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南省怀化市沅陵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1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8-11 14:12: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2级下学期期末考试(24年7月)
高二生物
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选择题(1-12题为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13-16题为不定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
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使用粪便作肥料,其能量可以流向植物,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
B.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
C.物质是能量的载体,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物质而循环利用的
D.食物链中初级消费者数量越多,次级消费者能够获得的能量就越少
2.下列有关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五点取样和等距取样是样方法取样的常用方式
B.标志重捕调查法可以用来调查草地中跳蝻的种群密度
C.调查古树木、蝗虫的幼虫、某种蛇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样方法
D.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时,要选择植物生长茂盛处取样
3.为了给工厂化繁殖脱毒甘薯苗提供技术支持,科研人员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研究了甘薯茎尖大小对诱导分化苗和脱毒苗的影响,结果如下表所示,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处理 外植体数/个 分化苗数苗 脱毒苗数/苗
小于0.3mm 20 1 1
0.3~0.5mm 20 10 7
大于0.6mm 20 13 4
A.为防止细菌污染,应对外植体进行灭菌处理
B.再分化时,应给予适宜光照诱导基因表达
C.不同的培养阶段要调整培养基中激素的比例
D.0.3~0.5mm大小的茎尖有利于培养脱毒甘薯苗
4.有人在研究鼠类数量急剧下降时,发现鼠的死亡不是病原体所致,鼠尸的共同特点是低血糖、肝脏萎缩、脂肪沉积、肾上腺肥大、淋巴组织退化等。这种调节属于( )
A.外源性调节 B.领域行为调节
C.内分泌调节 D.气候调节
5.四季秋海棠是城市绿化应用较广的一种花卉,其绿叶能够积累花色素苷,使叶片变红。为研究脱落酸(ABA)对花色素苷合成的影响,研究人员在常规培养条件下叶面喷施系列浓度的ABA溶液,一段时间后检测叶片中花色素苷、内源脱落酸(ABA)、赤霉素(GA)等的含量。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花色素苷是一种色素,主要存在于细胞的液泡中
B.施加外源ABA对花色素苷的合成始终起促进作用
C.赤霉素和脱落酸可能存在拮抗的关系
D.ABA和赤霉素都是植物激素,都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
6.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为地一次性大量捕杀家鼠后,其环境容纳量迅速降低
B.种群数量在任何时候都不可能超出环境容纳量
C.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
D.生活在我国北方的植食性动物在自然条件下,一年四季的环境容纳量以冬季最小
7.下列有关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稳态是机体通过消化、呼吸、循环、排泄这四个系统的协调活动来维持的
B.接受抗原刺激后B细胞增殖和分化属于稳态失衡
C.内环境中的血浆、淋巴、组织液等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
D.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经常处于变动之中,但都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8.滥用抗生素会导致“超级细菌”(对多种抗生素有高耐药性)的产生。某实验小组研究细菌产生青霉素抗性与青霉素之间的关系,过程及结果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可通过提高抗生素浓度避免超级细菌的产生 B.用接种环在培养基上连续划线获得实验菌落
C.结果说明图中菌落对青霉素没有抗性 D.细菌培养基在使用前、后均需经过灭菌处理
9.图1为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甲从水草和藻类获得的能量相等。图2为图1中不同体长甲鱼的食性比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中有4条食物链,丁占了3、4两个营养级,初级消费者有甲和乙
B.图1中甲、乙、丙、丁和水草、藻类共同构成生态系统,甲和丙为捕食关系
C.当甲体长4.2cm时,甲获得10kJ能量,藻类至少需要固定81.25kJ太阳能
D.丁粪便里的能量属于丁同化量中传给分解者能量的一部分
10.研究表明,生长素与受体结合,促进膜上质子泵活化,把质子(H+)排到细胞壁,细胞壁环境酸化后使细胞壁中对酸不稳定的键(如氢键)断裂,细胞壁变松弛,导致细胞吸水,体积增大而发生不可逆增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相对集中地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
B.生长素为细胞传达信息,调节生命活动
C.生长素能提供将质子从细胞内排到细胞壁的能量
D.若用含适量H+的缓冲液处理细胞壁,可能促进细胞的短期生长
11.化感作用指植物通过分泌化学物质对其他植物产生影响。制备入侵植物薇甘菊及本地物种葛藤和鸡矢藤的叶片水提液(供体),分别处理三种植物幼苗(受体),然后计算化感作用效应指数R(R=处理组干重/空白对照组干重-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产生赤霉素促进植株增高不属于化感作用
B.葛藤对其他物种生长均表现为促进
C.入侵植物薇甘菊易形成集群分布
D.化感作用存在于植物种间和种内,是引起群落演替的因素之一
12.下图是河流生态系统受到生活污水(含大量有机物)轻度污染后的净化作用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AB段溶解氧随有机物被细菌分解而大量消耗
B.伴随含碳有机物被大量分解,NH4+等无机盐离子逐渐增加,使藻类大量繁殖
C.BC段细菌减少的原因是溶解氧减少
D.该流域轻度污染后的净化作用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13.下图为人体某器官中血液的流动情况示意图,①②表示物质,①促进或抑制②的产生,②产生后将释放到血液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该器官为骨骼肌,①可表示胰高血糖素,②可表示肌糖原分解产生的葡萄糖
B.若该器官为肝脏,则①可能是胰岛素,②可表示葡萄糖转化为肝糖原
C.若该器官为下丘脑,则①可能是甲状腺激素,②可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D.若该器官为胰腺,则①可能是促胰液素,②可能是胰液
14.如图是人体某组织结构示意图,①~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体的内环境是由①②③组成的
B.②中含激素、血红蛋白、乳酸、CO2等物质
C.血浆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的途径是②→③→④
D.若该组织为胰岛,则进食后短时间内左侧血液中胰岛素的含量低于右侧
15.对居住在海拔4100米地区的三类健康人群的血液部分指标进行检测,结果如下图所示。T表示世代居住在该地区的藏族人,H表示久居此地的汉族人,M表示移居该地的汉族人。红细胞压积是影响血液粘稠度的重要指标,与血液流动性反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血红蛋白是血浆中的一种重要蛋白质,其功能是运输氧气
B.三种人群中,久居汉族人单个红细胞中血红蛋白最少
C.世居藏族人可能通过血液流动性降低而适应高原缺氧环境
D.对运动员进行高原训练可能会延长血液和组织液的气体交换时间
16.科研人员将犬轮状病毒(CRV)作为抗原注射给小鼠,通过制备CRV单克隆抗体1和2,应用于胶体金检测试纸条进行抗原鉴定(如图),原理是双抗体夹心法,将待测样液加到样品孔处,结合垫处含有游离的过量的胶体金(一种常用标记,可与蛋白质结合,大量聚集时肉眼可见红色)标记的金标抗体1,可以结合样液中的抗原,T上固定有抗体2,抗体1和抗体2与CRV表面同一抗原的不同部位发生特异性结合而呈红色,多余的抗体1继续向左流,C上固定有抗体1的抗体,二者结合使胶体金大量聚集显现红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将CRV作为抗原注射给小鼠,可以获得产生特定抗体的B淋巴细胞
B.利用单克隆抗体技术制备的抗体1和抗体2可以直接对患病犬进行注射治疗
C.若仅C处呈红色,则待测液中不含CRV,T处的抗体2不能与CRV表面抗原结合
D.若C、T处均呈红色,说明检测结果为阳性,该过程发生2次特异性结合
二、非选择题(共46分)
17.如图为牛胚胎性别鉴定和分割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从胚胎移植的生理学基础角度看,B的存在使哺乳动物的 在一定时间内,不与 建立组织上的联系,而是处于游离状态,这就为 提供了可能。
(2)进行甲过程时,应选择发育良好、形态正常的 或 ;如果选择了图中所示的早期胚胎,那么该技术的关键是 。
(3)乙技术所取的样本是 。
18.人手指意外触到蜡烛火焰,引起屈肘反射。其反射弧示意图如下。
(1)图中神经元a产生的兴奋在传入神经纤维上以 形式进行传导。当神经冲到传到神经末梢时,引起突触前膜内 释放神经递质,该递质与神经元b细胞膜上 结合,使神经元b兴奋。神经元b的神经冲动进一步引起神经元c兴奋,最终导致屈肌收缩。
(2)图中M点兴奋时,此处神经纤维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 。若N点受刺激产生兴奋,则在神经元b上 (填“有”或“无”)膜电位的变化,其原因是 。
(3)手指意外触到火焰引起局部皮肤红肿,是因为皮肤毛细血管舒张和通透性增加,
引起组织间隙液体积聚。若手指伤口感染,可引起体液中吞噬细胞核杀菌物质抵御病菌侵害,此过程属于 免疫。
19.下图两条曲线代表两种生物数量Nt和一年后的种群数量Nt+1之间的关系,直线P表示Nt=Nt+1。其中K对策生物的种群动态曲线有两个平衡点即稳定平衡点(S点)和绝灭点(X点),当种群数量高于X时种群可以回升到S,但
是种群数量一旦低于X就会走向绝灭。r对策生物只有一个稳定平衡点而没有绝灭点。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当种群基数较少时,种群增长为负值的是 对策生物;当种群基数较少时,种群会在短时间内快速增长的是 对策生物。
(2)家鼠的寿命只有两年,几乎全年均可繁殖,种群数量每天可增加1.47 %,是 (“r对策”或“K对策”)生物,这类生物很难消灭,在种群密度极低时也能迅速回升,最终形成一种 型增长曲线。使家鼠种群数量持续维持较低水平、对环境无污染的防治措施有( )
A.室内采取硬化地面
B.食物储存在安全处
C.养殖家鼠的天敌
D.药物捕杀
(3)K对策生物的种群数量高于或低于 (填“S”或“X”)点时,都会趋向该平衡点,因此种群通常能稳定在一定数量水平上,该数量水平被称为 。
(4)东北虎等珍稀濒危动物,其数量一旦低于X点,就会走向灭绝,此时可采取的保护措施有 。
20.盐胁迫会使水稻叶片失水,对水稻生理和生长等多方面造成影响。为探讨脱落酸在水稻应对逆境中的作用,研究者将不同生长时期的水稻均分为CN、N1、N2、S、SN1和SN2共6组进行相关实验。各组的处理方法见下表(结果如图所示):
组别 CN N1 N2 S SN1 SN2
处理①:置于不同浓度的盐溶液环境 0% 0.3% 0.6% 0% 0.3% 0.6%
处理②:是否用脱落酸处理 X 用一定浓度的脱落酸处理
回答下列问题。
(1)为研究脱落酸在水稻应对不同浓度的盐胁迫中所起的作用,实验中 X 的具体操作为 。
(2)叶绿体中的叶绿素主要包括 ,这些叶绿素与蛋白质结合形成复合体,主要分布于 上发挥作用。
(3)分析 CN、N1 和N2 三组,得出的实验结论为:盐胁迫可降低叶绿素含量:在相同生长时期内, ;在相同浓度盐胁迫时, 。
(4)盐胁迫会抑制水稻叶片光合作用。另有实验结果表明,脱落酸可以减轻这种抑制作用,据图表分析其原因可能是 。
21.下图示人体某组织的模式图,①、②、③、④表示液体。据图回答:
(1)图中②、③分别表示的液体是:② ;③ 。
(2)①~④中不属于内环境组分的是 (写名称)。
(3)①~④中CO2浓度最高的是 (写名称)。
(4)正常人体内③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 的含量有关。
1.B
2.A
3.A
4.C
5.B
6.D
7.D
8.D
9.C
10.C
11.B
12.C
13.C
14.AC
15.BD
16.AC
17.(1)早期胚胎 母体子宫 胚胎收集
(2) 桑葚胚 囊胚 均等分割内细胞团
(3)滋养层细胞
18.局部电流(或电信号,神经冲动) 突触小泡 (特异性)受体 内正外负 无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 血浆中的蛋白质和液体渗出 非特异性
19. K r r对策_ S ABC S 环境容纳量(或K值) 建立动物园、建立动物繁育中心等易地保护措施;建立精子库,利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人工授精、胚胎移植等
20.(1)用等量的溶解脱落酸的溶剂处理
(2) 叶绿素 a 和叶绿素 b 类囊体薄膜
(3) 较高浓度的盐溶液对叶绿素含量影响更大 抽穗期的叶绿素含量下降程度更显著
(4)脱落酸提高盐胁迫条件下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有利于植物利用光能
21. 组织液 血浆 ① ① 蛋白质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