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第1章 水和水的溶液(1.4-1.5) 单元测试(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第1章 水和水的溶液(1.4-1.5) 单元测试(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8-12 09:23: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 一 章 水和水的溶液
班级 得分 学号 姓名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60分)
1.下列取用药品的操作正确的是( )
2.血液不属于( )
A. 溶液 B. 悬浊液 C. 浊液 D. 混合物
3.下列物质属于溶液的是( )
A. 牛奶 B. 泥水 C. 澄清石灰水 D. 液氧
4.下列物质溶解于水中,溶液温度明显下降的是( )
A. 食盐 B. 硝酸铵 C. 氢氧化钠 D. 冰
5.物质的溶解度与下列因素无关的是( )
①溶剂性质 ②温度高低 ③溶质性质 ④溶质和溶剂的质量
⑤溶液的总质量 ⑥气体的压强大小
A. ①②④⑤ B. ②③⑤⑥ C. 只有④⑤ D. ②③④⑤
6.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
温度(℃) 0 20 40 60 80
溶解度(克) 0.18 0.16 0.14 0.11 0.09
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氢氧化钙在水中的溶解性是微溶
B. 20℃时,氢氧化钙的溶解度为0.16克
C. 40℃时,降低氢氧化钙饱和溶液温度会析出溶质
D. 60℃时,向50克水中加入0.05克氢氧化钙充分搅拌,固体完全溶解
7.下列有关饱和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B. 某固体溶质的饱和溶液温度升高后一定会变成不饱和溶液
C. 析出晶体后的溶液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一定是饱和溶液
D. 某溶液冷却到一定温度或蒸发掉一定量水后会析出晶体,都可以证明原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8. 20℃时,向一盛有40克氯化钠的烧杯内加入100 克水,充分搅拌后静置,烧杯底部仍有未溶解的氯化钠固体,过滤得到4 克固体和澄清溶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等于 36克
B. 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等于 36%
C. 20℃时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为 36 克
D. 过滤后的澄清溶液加水后该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9. 衣服上沾有碘很难洗净。由下表分析,在家除去碘污渍最好选用( )
溶质 溶剂
水 酒精 苯(一种有机物,有毒) 汽油
碘 微溶 可溶 易溶 易溶
A. 水 B. 苯 C. 汽油 D. 酒精
10. 用“o”表示蔗糖分子(水分子没有画出)。下面能表示常温下蔗糖溶于水形成溶液时,蔗糖分子的分散情况的是( )
11. 室温时,有两瓶硝酸钾溶液,一瓶为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40%),另一瓶为溶质质量分数 10%的溶液。下列实验操作中,无法区分这两种溶液的是( )
A. 加一定量的水 B. 加少量硝酸钾晶体
C. 略降低温度 D. 室温时,蒸发少量水
12. 2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34克。下列是四位同学在20℃时配制的氯化钾溶液,其中能达到饱和的是( )
13.将少许食盐投入到一杯水中,食盐逐渐溶解,水变咸了。若将水温提高,再投入食盐,食盐能继续溶解,且溶解速率加快。通过上述现象,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 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
B. 温度升高微观粒子运动速度加快
C. 微观粒子间是有间隔的
D. 温度升高,食盐的溶解度增大
14.某兴趣小组自制了一个“气象瓶”。当外界温度降低时,瓶内晶体会增加,以此来判断气温的变化。则瓶中的各个量随温度变化关系的图像错误的是( )
15. 登革热疫情形势严峻,控制疫情最重要的就是要灭蚊,某品牌灭蚊水的主要成分——胺菊酯是白色结晶固体,溶解于酒精后配制而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杀蚊水密封久置后会分层
B.该杀蚊水中胺菊酯溶解后是悬浊液
C.该杀蚊水可以叫作胺菊酯的酒精溶液
D.该杀蚊水中胺菊酯是溶剂,酒精是溶质
16. 硫酸镁在工农业以及医疗上有广泛应用,其溶解度如下表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10 30 50 70 90
溶解度(克) 27.7 39.3 49.0 54.1 51.1
A. 硫酸镁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 70℃时硫酸镁饱和溶液升温至 90℃,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C. 50℃时,100克的硫酸镁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49:100
D. 10℃时,27.7克硫酸镁和72.3克水可配制成质量分数为27.7%的硫酸镁溶液
17. t ℃时,向盛有10克水的烧杯中加入13克固体甲,搅拌后固体完全溶解,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中有固体析出,甲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中P点表示甲的溶解度为98克
B. 搅拌的目的是增大甲的溶解度
C. 通过升温可以将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D. 甲溶于水的过程中一定会放出热量
18. 一定温度下,向图Ⅰ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后如图Ⅱ所示,所得溶液与原溶液相比,下列判断一定正确的是( )
A. 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 B. 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
C. 溶质的质量增加 D. 溶质的溶解度变大
19.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将t ℃时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 ℃时( )
A. 两种溶液仍是饱和溶液 B. 两种溶液的质量仍相同
C. 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甲大D. 乙溶液中的溶剂质量比甲多
20.一瓶喝剩下的雪碧,瓶壁上还附有许多气泡。振荡一下,一些气泡就会离开瓶壁上浮,最后露出水面而消失。则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瓶壁上有大量气泡是由于温度升高气体溶解度减少引起的
B. 振荡前该饮料是二氧化碳的不饱和溶液
C. 振荡后该饮料是二氧化碳的不饱和溶液
D. 气泡在上升未露出水面的过程中,所受浮力逐渐变大
二、简答题(第21~24小题每空1分,第25~27小题每空2分,共31分)
21. 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将知识形成一个彼此联系的知识网络,有利于深刻领会知识间的联系。如图是有关溶液的部分思维导图,请在①②③处填上恰当的内容。① ,② ,③ 。
22. 如图所示,广口瓶中盛有少量饱和澄清石灰水,小试管和U形管中均有适量水,现向小试管中注入适量浓硫酸。请回答:
(1) 可观察到饱和澄清石灰水 。
(2)U形管中a、b液面变化情况是 (填字母)。
A. a液面上升,b液面下降B. a液面下降,b液面上升
23. 一瓶硝酸钾溶液,质量分数为 12%,取出一半后,质量分数为 ;将70℃时15%的硫酸铜溶液降温到20℃(无晶体析出),此时硫酸铜溶液的质量分数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4. 根据表中氯化钠和硝酸钾部分溶解度数据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克) 氯化钠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硝酸钾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 1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 克。
(2)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与硝酸钾相比,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 (填“较大”或“较小”)。
(3)在20~30℃的某温度时,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x)相同,x的取值范围是 。
25. 如图所示的四个圆分别表示浓溶液、稀溶液、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通过对阴影B、D的分析,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有(写一条即可):
(1) 。
(2)澄清的石灰水可归于图中 (填“A”“B”“C”或“D”)。
(3)现有一瓶接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若要使它变为饱和溶液,一般不采用的方法是 。
26. t ℃时,将等质量的a、b两种可溶性固体分别加入盛有相同质量的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的现象如图1所示,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 (填“a”或“b”)物质的溶解一定达到了饱和状态。
(2)图2中, (填“甲”或“乙”)表示a的溶解度曲线。
(3)将图1中a溶液的温度从 降低到 所得溶液与原溶液相比较,通常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填字母)。
A. 溶液的浓度 B. 溶剂的质量 C. 溶解度
27. 如图是对 一定质量的甲的溶液进行恒温蒸发的结晶实验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蒸发前原溶液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n的数值是 。
(2)依据上述实验,你认为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是 (填字母)。
A. 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 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C. 无法判断
(3)第3 只烧杯中,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三、实验探究题(第28题6分,第29题8分,共14分)
28. 将一块油污抹布剪成相等的四块后,分别浸泡于等质量溶有少量洗涤剂的冷水和热水中,其中C、D分别再滴加同一牌子的洗涤剂各5滴。
(1)10分钟后捞出抹布,用清水漂洗干净,并进行比较, 杯中的抹布最干净。原因是 。
(2)根据从上述实验得到的启示,谈谈在家中清洗餐具时应如何做。 。
29.从如图中选择仪器,配制 6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 10%的氯化钠(NaCl)溶液。
(1)需要称量 NaCl的质量为 克。
(2)量取水用到的仪器有 (写名称)。
(3)从配好的溶液中倒出 10克,其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 。
(4)若所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原因可能有 (填字母)。
A. 称取的氯化钠中含有水分
B. 称量时砝码端忘垫质量相同的纸片
C. 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D. 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四、分析计算题(第30题7分,第31题8分,共15分)
30. 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他分别向盛有20℃,50克水的 A、B、C三只烧杯加入不同质量的食盐,得到如下表的实验结果:
实验编号 A B C
加入食盐的质量(克) 8 16 24
烧杯中溶液的总质量(克) 58 66 68
(1)请判断B烧杯加入食盐后所得溶液 (填“是”或“不是”)饱和溶液,判断依据是 。
(2)求C烧杯加入食盐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31. 如图是某学校实验室从化学试剂商店买回的硫酸试剂的标签上的部分内容,请阅读后计算:
(1)该硫酸未开启前质量为 克(盛装的瓶子除外);其中溶质的质量是 克。
(2)欲配制6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9.6%的稀硫酸,需要这种硫酸多少毫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