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第2章 天气与气候 综合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第2章 天气与气候 综合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8-12 10:47: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 章综合测试卷 天气与气候
班级 得分 姓名 学号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60分)
1. 国庆期间,小科从湖州坐飞机到北京旅游,在空中他感觉飞机颠簸得很厉害,此时飞机处于大气层中的( )
A. 对流层 B. 平流层 C. 中间层 D. 暖层
2.下列关于天气、气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今天阴转多云,明天多云,它描述的是气候
B. 今天最高气温18℃,最低气温9℃,它描述的是气候
C. 夏季温暖潮湿多雨,它描述的是天气
D. 季风更替明显,无霜期长,它描述的是气候
3.杭州不产苹果,山东不产蜜桔,其主要的制约因素是( )
A. 光照 B. 地形 C. 纬度 D. 土壤
4. 浙江地处东南沿海,时常遭受台风袭击。下列不属于台风天气特征的是( )
A. 乌云密布 ]B. 倾盆大雨 C. 风力强劲 D. 夏季多发
5. 温州气象台发布天气预报:“2024年4月14日阴有雨,温度:11~18℃,西北风3~4级,阵风5级……。”对于这则天气预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阴有雨说明明天是高气压控制 B. 温度 11~18℃是通过温度计测得
C. 西北风是通过风向标测得 D. 阵风5级通过风速仪测得
6. 读某城市连续三天的天气预报资料图,下列关于该地天气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日期 1日 2 日 3 日
天气 20~31℃ 21~29℃ 17~26℃
A. 气温日较差最大的是 3 日 B. 天气由晴转阴转小雨
C. 这三天的最高气温为29℃ D. 天气由晴转多云转中雨
7. 春末夏初,我国长江下游地区进入梅雨季节,有长达20多天的阴雨天气,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 一直受冷锋影响或一直受暖锋影响
B. 一直处于高气压控制
C. 冷暖气流势均力敌,较长时间在一个地区摆动
D. 主要受台风影响
8.在五一游艺晚会上,陈思同学演示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排在一条线上的三个碗,中间碗内放一个乒乓球,当用小管向球斜上方吹气,乒乓球将( )
A. 仍静止 B. 运动到左碗
C. 运动到右碗 D. 无法确定
9. 如图所示,大试管和小试管里都装有水,将四支大试管中的水加热,使之保持沸腾。在大试管中的水不断沸腾的过程中,小试管中的水会沸腾的是( )
10. 想像一下,如果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大,则下列所述情况不会出现是( )
A.飞机翅膀的截面形状应该反过来
B.两艘并列同向行驶的船只不会相撞
C.地铁、火车站的站台安全线不必设置
D.喷雾器再怎么用力吹也喷不出雾来
11.下列对空气中水汽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空气的温度越高,水汽的含量肯定越大
B. 空气的相对湿度越大,水汽的含量就越大
C. 空气的温度越高,能够含有的水汽就越多.
D. 空气的相对湿度越大,空气的温度就越低
12. 夏天,坐在湖边的树底下,风吹来;人感到凉爽。对其原因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A. 水的比热容大,湖水吸热,温度升高得较快
B. 树叶里的水蒸发带走了大量的热
C. 风减慢了人体表面汗液的蒸发
D. 地形开阔,不利于散热
13.下列图示的四种情况,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
14.下面是某一天中的甲乙丙丁四地的气温和降水量记录表。这一天可能下雪的是( )
天气特征 甲 乙 丙 丁
气温(℃) 14 -4 -15 20
降水量(毫米) 15 15 0 5
A.甲 B.乙 C.丙 D.丁
15. 杭州小明与哈尔滨小亮、北京小华、西藏小虎在朋友圈分享家乡 7 月天气情况,你认为正确的是( )
A. 杭州多雷雨天气
B. 哈尔滨寒潮频繁
C. 北京受西北季风影响沙尘暴多发
D. 西藏台风登陆过境
16.“幽谷春风起,巅峰雪未消。一山藏四季,谈笑有渔樵。”该诗句主要体现了( )
A. 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B. 由低纬度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C. 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
D. 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17.以下内容摘自小余同学的科学学习记录本,其中正确的是( )
A. 甲图中将A管的下端插入水中,往B 管吹气,可看到的现象是 A管内的水面会上升
B. 乙图实验,向外拉活塞,试管内停止沸腾的水再次沸腾,可知气压减小,水的沸点升高
C. 丙图实验,向两张纸的中间吹气,纸的下端会分散飘开
D. 在丁图容器的a点对水进行加热,水流动的方向是逆时针方向
18. 如图为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将导管的末端伸入装有水的烧杯中,用双手捂住试管,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则烧杯内导管处的现象(画圈部分放大)是( )
19. 塑料吸盘是家庭常用的小工具,小科做了如图的实验(甲图吸盘吸在竖直墙壁上挂重物,乙图两个吸盘对吸后挂重物),在实验中吸盘都保持静止,但所挂钩码已是吸盘所能提起的最大重物,你认为正确的是( )
A. 甲图中如果墙面绝对光滑,吸盘仍能吸在墙面上不下滑
B. 甲图中大气对吸盘的压力等于钩码的重力
C. 利用乙图的实验可以粗略测量大气压强的值
D. 乙图实验可以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20. 以下为某四个地点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则四地气温变化 ( )
A. 甲地全年高温 B. 乙地全年低温
C. 丙地气温变化小 D. 丁地冬季河流会结冰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6分)
21. 读水循环示意图和大气运动示意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图1中环节E的名称是 。
(2)读图2甲、乙两地的大气运动示意图可知, 地为晴朗天气。
(3)图1中C环节中大气运动方向是图2中的 (填“甲→乙”或“乙→甲”)。
22. 请你帮助小明解释周末游览海拔1320米的瑞安最高峰“金鸡山”遇到的几个问题。
(1)小明发现山顶气温比山脚的气温要低的多,形成这种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2)他在山顶盖紧空矿泉水瓶的瓶盖,回到山脚发现矿泉水瓶瘪了(如图),原因是 。
(3)如果小明在山顶用普通锅烧开水,这里水的沸点 (填“高于”“等于”或“低于”)100℃。
23.读北半球某地区天气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地在 气压控制下,天气状况以 为特征。
(2)乙地附近活动的锋面在乙地过境后,乙地的气温将 。
24.小明想用如下方法测量大气压强:将一个面积为 米 的吸盘按在光滑水平桌面上,挤出里面的空气,用量程是0~5牛的弹簧测力计测量大气压力,如图所示,然后计算大气压强。若大气压强为 10 帕,则吸盘受到的大气压力是 牛。小明发现不能完成本次测量,其原因是 。
25.小明制作了一个如图所示的简易气压计。将橡皮膜平铺在敞口容器上,并用胶带绑紧。检查气密性后,将吸管的A端粘在橡皮膜中心,B端靠近卡纸的M处。外界气压的变化会引起橡皮膜凹凸程度的变化,从而使吸管绕O点转动,指示气压大小变化。(外界气温的变化对容器内气压的影响极小)
(1)检查气密性时,将绑有橡皮膜的容器浸没在水中,轻压橡皮膜,如果观察到 ,则气密性不好。
(2)小明将该气压计从甲地带到乙地,发现吸管B端的指向从M 处变为N处。则甲、乙两地气压较大的是 。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4分)
26. 某兴趣小组同学在学习了大气压的知识后,他们想进一步探究大气压强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选择同一天在山脚下,他们从早上到中午进行了三次测量,中午又分别在山上不同高度同时进行了测量,所测实验数据见表(注:厘米汞高是大气压的常用单位,1厘米汞高=133帕)
实验序号 1 2 3 4 5 6 7
时刻 8:00 10:00 12:00 12:00 12:00 12:00 12:00
海拔高度h(米) 0 0 0 120 240 360 480
大气压强 p (厘米汞高) 75.3 75.2 75.0 74.0 73.0 72.0 71.0
(1)分析比较表中实验序号1、2、3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2)该小组同学分析实验序号 ,发现同一时刻大气压的值和海拔高度的数值之间存在一定的数量关系,从现有数据可以推出p和h的数量关系为p= 帕(用h的代数式表示)。
27.兴趣小组同学利用可乐瓶等材料制作了水火箭(如图甲)。发射时,先将水倒入可乐瓶中,把水火箭安装在发射架上,向水火箭内打气。发射成功后,测量水平方向的射程。水火箭的水平射程可能与充入气体的气压、发射角度等因素有关。为了研究这一问题,同学们进行如下实验:
发射角度 水平射程
30° 31.32米
40° 43.60米
50° 53.07米
60° 49.82米
70° 35.42米

①在瓶内装1/4体积的水,在打气管上连接带气压计的打气筒,将水火箭固定在发射架上。
②调整发射角度为 30°(图乙),发射并测量水平射程,将数据记录在表中。
③改变发射角度大小,使其分别为 重复 。
(1)步骤①中气压计的作用是 。
(2)根据实验数据,小明得出的结论是 。
(3)小明继续研究瓶内气压对水平射程的影响。实验发现:瓶内气压越大,水平射程越远。某次制作完成后,小明第一次以 10 帕气压发射,第二次以 帕气压发射,发现两次水平射程相同。第二次发射角度可能是 (可多选)。
A. 35° B. 45° C. 55° D. 65°
28. 科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现象,往往隐含着科学道理,学习科学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
【生活发现】
① 自行车在烈日下暴晒,车胎容易发生爆炸;
②压缩一段封闭在注射器内的空气,发现越压缩越费力。
【提出问题】一定质量的气体产生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建立假设】
假设一:一定质量的气体产生压强的大小可能与气体的温度有关。
假设二:一定质量的气体产生压强的大小可能与气体的体积有关。
【实验检验】为了验证假设一,进行如下实验:
步骤一:取一根长度约为1米一端封闭的细玻璃管,在室温下用水银密封一段空气柱,将玻璃管竖直固定,并在玻璃管上标记处标出水银柱下表面的位置(如图)。此空气柱的压强记为
步骤二:将空气柱浸入50℃的水中,水银柱上升直至停止。此空气柱的压强记为 p 。
步骤三:往玻璃管内注入水银,直到水银柱的下表面对准所标出的位置为止。此空气柱的压强记为
步骤四:将空气柱浸入 的水中,重复上述步骤二、步骤三。
【实验分析】
(1)p 、p 、p 的大小关系是 。
(2)实验的步骤三,往玻璃管内注入水银,直到水银柱的下表面对准所标出的位置为止,这样操作的目的是 。
【得出结论】通过观察 可以得出,一定质量的气体产生的压强与气体的温度有关,气体的温度越高,压强越 。
【实验反思】实验后小敏作了如下反思,一定质量的气体,升温后改变了气压,那么,根据上面步骤二中的实验现象(水银柱上升),可以得出:一定质量的气体,若增大气体的体积,则气压会减小。此结论你认为合理吗 。
四、分析计算题(第29题4分,第30题6分,共10分)
29. 我省沿海地区常年刮大风,民居建筑都要考虑这个因素的影响。与内陆地区比较,这里传统民居的屋顶设计应选择图中的 图,并说明理由。
30. 如图为某款擦窗机器人,它凭借其底部的真空泵在机身和玻璃之间形成低气压,牢牢地吸附在竖直玻璃上。请回答:
(1)在图中作出擦窗机器人静止在竖直玻璃上时受到的摩擦力的示意图。
(2)擦窗机器人的擦拭速度是4 分钟/米 ,要擦完总面积为 3米 的窗玻璃需要 分钟。
(3)工作时,擦窗机器人对玻璃的压力为28牛,内外气压差达到 800 帕,求擦窗机器人与玻璃的接触面积至少为多少平方米
第2章综合测试卷 天气与气候
1. A 2. D 3. C 4. D 5. A 6. B 7. C 8. C9. C 10. C 11. C 12. B 13. D 14. B 15. A16. C 17. A 18. B 19. C 20. A
21. (1)地表径流 (2)甲 (3)乙→甲
22. (1)地形 (2)山顶气压小于山脚气压,因此瓶内气压小于山脚大气压,在大气压作用下矿泉水瓶瘪了(或气压增大,分子间距离变小) (3)低于
23. (1)低 阴雨 (2)下降
24. 101 大气压力大于弹簧测力计量程
25. (1)橡皮膜边缘有气泡冒出 (2)乙地
26. (1)大气压强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2)3、4、5、6、7
27. 步骤①② (1)显示气压数据,以便于控制气压大小相同(2)气压相同时,随着发射角度增大,水平射程先增大后减小, 时水平射程最大(3)AD
28. 【实验分析】 (2)控制封闭气体体积不变
【得出结论】玻璃管内水银柱的长度 大
【实验反思】不合理,没有控制气体的温度不变
29. 甲 刮大风时,甲图中的屋顶上方空气流速增加得较小,屋顶上、下空气压强差也较小,屋顶就不容易被风刮掉。
30. 解:(1)如图所示:
(2)t=4分钟/米 ×3米 =12分钟。
(3)由 得,擦窗机器人与玻璃的接触面积: 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