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短歌行》课件(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7.1《短歌行》课件(共3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8-13 11:57: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统编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古诗词鉴赏
品读人生失意处的诗意表达
文化目标
思维目标
在学习本单元作品的基础上,联系对既往文学作品的学习,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学习创作文学短评。
语言目标
疏通诗歌大意,通过诵读涵泳,发挥联想和想象,感受诗歌的意境之美,独立欣赏诗歌独特的艺术魅力。
建构运用
发展提升
传承理解
单元目标
通过学习本单元经典诗歌作品,认识古诗词的当代价值,提高思想修养和文化品位,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增强文化自信。
审美目标
鉴赏创造
借助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等方法把握诗歌内涵,体察诗人对社会与人生的思考,理解诗人的精神境界,提升综合审美鉴赏力。
“读” 学习重点 课时安排 教学内容
通读 制作卡片 读懂诗意 第1课时 疏通八首诗词大意,总结诗歌内容。
知人论世 以意逆志 第2课时 了解八位诗人人生履历和诗歌创作背景。
诵读 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 第3课时 以《梦游天姥吟留别》为例,以读会情。
赏读 鉴赏品析 解读诗法 第4课时 单篇精读《短歌行》,学习意象。
第5课时 联读《归园田居》《登高》,缘景明情。
第6课时 对比阅读《赤壁怀古》《声声慢》,体味风格。
第7课时 联读《短歌行》《京口北固亭怀古》,学习用典。
悟读 自主赏读 撰写诗评 第8课时 单篇自主赏读,创作诗歌短评,制作班级诗话。
主题总结 以笔会友 第9课时 总结八位诗人的人生境遇,体味生命诗意。
自主赏读诗词
例赏《琵琶行》,认识文学短评
选择切入点,学写文学短评
创作诗歌短评,制作班级诗话
创作诗词小序
汇总表格,知人论世
映射文本,体悟情感
创作小序,以意逆志
缘景
明情
诗词
诵读会
诵读展示,各显神通
组际评价,点出优劣
赋分评比,推选佳作
第三课段知人论世
第二课段诵读体味
第一课段疏通诗意
第四课段鉴赏诗法
品读人生失意处的诗意表达
第五课段撰写诗评
第六课段主题总结
笔友
结交
总结人生失意
品味生命诗意
选择笔友交流
数典明意
找寻意象,解读典型
描绘画面,体会意境
置身诗镜,缘景明情
典为何物,辨明原旨
用典何故,解读意旨
用典何效,品味妙旨
制作诗意卡片
制作卡片,疏通诗意
组际交流,质疑解惑
规律总结,解诗家语
单元框架:一本体·六任务·九情境·二十一活动
《短歌行》
单篇精读
第四课时
鉴赏品析 解读诗法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 ,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以“酒”破题 品味意象

活动一 以“酒”破题 品味意象
1.《短歌行》开篇就说“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结合以前学过的古诗词,想一想,当古人面对“酒”时,他们可能会想些什么?
活动一 以“酒”破题 品味意象
豪情(酒酣胸胆尚开张)
送别(劝君更尽一杯酒)
欢乐(莫笑农家腊酒浑)
思乡(浊酒一杯家万里)
活动一 以“酒”破题 品味意象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简单地说就是借物抒情。
意象可以表示有限却并不唯一的情感。
活动一 以“酒”破题 品味意象
2.《短歌行》文中反复提到酒,联系上下文,说说曹操的这一杯“酒”中是饮宴之乐还是内心之愁?请结合相关文句,寻找作者对“酒”的行为态度,发掘本篇中“酒”意象的情感特征。
活动一 以“酒”破题 品味意象
结合上下文相关文句,可以判定本文中的“酒”偏向于“忧”。
具体作品中,意象表达的情感是确定的,且需要通过上下文,联立形成意境来感受。
活动一 以“酒”破题 品味意象
3.尝试运用联系相关文句,分析意象情态、作者态度的方法,分析本文中其他意象(明月、乌鹊等)?
活动一 以“酒”破题 品味意象
活动一 以“酒”破题 品味意象
明月表现他对于统一天下的不懈追求,这是文章最为核心的情感;酒传达出对时光匆匆、功业未立的慨叹;而乌鹊象征的人才,是曹操实现理想的必备要素,是他渴慕关心的对象,也表现出尽管人生苦短,仍旧积极追寻理想的慷慨壮志。
活动一 以“酒”破题 品味意象
4.结合你对诗人情感的理解,尝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全诗意境。
活动一 以“酒”破题 品味意象
学习支架:《三国演义》横槊赋诗片段
时建安十二年冬十一月十五日,天气晴明,平风静浪。操令:“置酒设乐于大船之上,吾今夕欲会诸将。”天色向晚,东山月上,皎皎如同白日。长江一带,如横素练。操坐大船之上,左右侍御者数百人,皆锦衣绣袄,荷戈执戟。文武众官,各依次而坐。操见南屏山色如画,东视柴桑之境,西观夏口之江,南望樊山,北觑乌林,四顾空阔。……曹操正笑谈间,忽闻鸦声望南飞鸣而去……时操已醉,乃取槊立于船头上,以酒奠于江中,满饮三爵,横槊谓诸将曰:“吾持此槊,破黄巾,擒吕布,灭袁术,收袁绍,深入塞北,直抵辽东,纵横天下,颇不负大丈夫之志也。今对此景,甚有慷慨。吾当作歌,汝等和之。”
赏析手法 品读情感

活动二 赏析手法 品读情感
1.曹操是如何用一种文人的方式,表达对他们的渴慕与尊重呢?
活动二 赏析手法 品读情感
①“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化用《诗经·郑风·子衿》,青衿本指周代读书人青色交领,原诗表达女子对情人的思念,此处转为对不在自己账下的贤才的渴慕。
活动二 赏析手法 品读情感
②“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化用《诗经·小雅·鹿鸣》,引出下文饮宴的欢乐场景,借以表现自己与贤才相处的和谐美好,含蓄地表现自己对人才待遇优厚、精神器重。
活动二 赏析手法 品读情感
③“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先引《管子·形势解》,自比山海,求才之心,多多益善。
后引周公吐哺的典故,自比周公,求贤之心,如饥似渴。
活动二 赏析手法 品读情感
“不学诗,无以言”,对经典的化用和比兴手法的使用,充分展现了曹操的文学修养。
活动二 赏析手法 品读情感
2.今天招聘启事往往简洁明了,依此,对曹操的《短歌行》做如下更改,是否妥当?说说你的看法。
活动二 赏析手法 品读情感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彬彬君子,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高朋满座,胜友如云。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 ,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唯才是举,多多益善。跣足相迎,天下归心。
活动二 赏析手法 品读情感
比兴是古代诗歌的常用技巧。对此,宋代朱熹有比较准确的解释。他认为:“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通俗地讲,“比”就是比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就是起兴,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比”与“兴”常常连用。
活动二 赏析手法 品读情感
巧妙地运用比兴手法,把“没要紧语”转化为“极要紧语”,能使作者内蕴的深厚情感,成为“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弦外之音。
曹操对诗句的化用和比兴的运用,一方面真诚地表达了对文人的尊重;另一方面让情感的表达更加含蓄委婉,体现了自己的文化修养。
课后活动
运用本课学习的意象、意境的赏析方式,联系相关文句(可用概括或简要分析的形式呈现),分析意象本身情态及作者行为态度,尝试判断本单元内其他“酒”意象的情感内涵。并加入至少一句小学或初中的诗词。
课后活动
您的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