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统编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古诗词鉴赏
品读人生失意处的诗意表达
文化目标
思维目标
在学习本单元作品的基础上,联系对既往文学作品的学习,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学习创作文学短评。
语言目标
疏通诗歌大意,通过诵读涵泳,发挥联想和想象,感受诗歌的意境之美,独立欣赏诗歌独特的艺术魅力。
建构运用
发展提升
传承理解
单元目标
通过学习本单元经典诗歌作品,认识古诗词的当代价值,提高思想修养和文化品位,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增强文化自信。
审美目标
鉴赏创造
借助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等方法把握诗歌内涵,体察诗人对社会与人生的思考,理解诗人的精神境界,提升综合审美鉴赏力。
“读” 学习重点 课时安排 教学内容
通读 制作卡片 读懂诗意 第1课时 疏通八首诗词大意,总结诗歌内容。
知人论世 以意逆志 第2课时 了解八位诗人人生履历和诗歌创作背景。
诵读 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 第3课时 以《梦游天姥吟留别》为例,以读会情。
赏读 鉴赏品析 解读诗法 第4课时 单篇精读《短歌行》,学习意象。
第5课时 联读《归园田居》《登高》,缘景明情。
第6课时 对比阅读《赤壁怀古》《声声慢》,体味风格。
第7课时 联读《短歌行》《京口北固亭怀古》,学习用典。
悟读 自主赏读 撰写诗评 第8课时 单篇自主赏读,创作诗歌短评,制作班级诗话。
主题总结 以笔会友 第9课时 总结八位诗人的人生境遇,体味生命诗意。
自主赏读诗词
例赏《琵琶行》,认识文学短评
选择切入点,学写文学短评
创作诗歌短评,制作班级诗话
创作诗词小序
汇总表格,知人论世
映射文本,体悟情感
创作小序,以意逆志
缘景
明情
诗词
诵读会
诵读展示,各显神通
组际评价,点出优劣
赋分评比,推选佳作
第三课段知人论世
第二课段诵读体味
第一课段疏通诗意
第四课段鉴赏诗法
品读人生失意处的诗意表达
第五课段撰写诗评
第六课段主题总结
笔友
结交
总结人生失意
品味生命诗意
选择笔友交流
数典明意
找寻意象,解读典型
描绘画面,体会意境
置身诗镜,缘景明情
典为何物,辨明原旨
用典何故,解读意旨
用典何效,品味妙旨
制作诗意卡片
制作卡片,疏通诗意
组际交流,质疑解惑
规律总结,解诗家语
单元框架:一本体·六任务·九情境·二十一活动
标题
内容
《梦游天姥吟留别》单篇精读
第三课时
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
标题
内容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诗歌阅读方法,体会诗歌的音韵美,品读诗人的思想情感。
2.发挥想象,品味组成梦境的意象、描绘意境的手法,揣摩诗人的情感变化,探究梦境所隐含的精神追求。
3.结合“知人论世”的诗歌阅读鉴赏的方法,感悟诗人的人生态度和生命追求。
课前活动
《梦游天姥吟留别》体式自由,不拘格律,其中的节奏富于变化,其间的缓急长短又与文章的情感变化暗合,堪称绝世名作,请同学们尝试在朗读中感受不同句式的断句规律,并找出诗中韵脚的转换,在诵读中加以突出。
课前活动
学习支架一:
划分多变的节奏, 要读得节奏鲜明。五字句多为“三二”式, 如“海客/谈瀛洲”。六字句多为“一二三”式, 如“忽/魂悸/以魄动”。七字句多为“四三”式, 如“云霞明灭/或可睹”。带“兮”字句, 多在“兮”后停顿, 且“兮”要拖长音节。
课前活动
学习支架二:
同近体诗相比,吟诵五七言古诗时处理韵脚要特别注意突出转韵。巧妙地转韵对创造和丰富诗歌的图画美、暗示和传达诗情的起伏变化起着重要作用。正因为如此,我们在吟诵转韵的五七言古诗时,应将诗中所有入韵的字找出,咬准不同韵部的字音,并适当加以突出,而不能视而不见韵字,或虽见出仍随而便之地轻轻读过。
课中活动
1.梦游天姥吟留别,从题目中我们可以对这首诗了解多少呢?
1)交代写作内容:梦游天姥;
2)点明文体:吟(诗体名,诗句节奏多变,往往由诗人情绪决定);
3)说明写作缘由:留给送别的朋友。
2.全诗是不是都在写梦游?
包括梦前、梦中、梦后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壹
活动一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1.天姥山为什么能吸引诗人去游历?天姥山具有哪些特点呢?
神秘梦幻、高大雄伟
活动一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2.我们在诵读的时候应该重读哪些字来突出天姥山的特点?
五个动词“横、拔、掩、倒、倾”极富动感和表现力,突显出了天姥山高大雄伟的特点,要重读。“四万八千丈”五字,用夸张的写法,突出天台山的高大也应该重读,天台山越高大,越对比衬托出天姥山的高大。前两句叙述,后两句描写抒情,语速应该由慢到快,语调要由中调逐渐升高。“倒”字要一顿,“东南倾”三字一气呵成,收缩干净有力。
发挥想象,赏析梦境
贰
活动二 发挥想象,赏析梦境
请同学们依据诗中韵脚的转换和诗境的转移,为诗歌第二段划分层次,并完成下列表格。完成后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善表格中的内容,进行分享交流。
活动二 发挥想象,赏析梦境
小标题 诗文 赏析(意象、意境、炼字、手法) 表达情感
活动二 发挥想象,赏析梦境
示例1
飞渡镜湖
梦境赏析:
月(皎洁、柔美)、水(清澈)、猿(叫声凄清),营造了一种幽静的意境;“飞”体现出诗人自由的状态和高蹈出世的气概;“送”使用拟人的手法,赋予生命之感;“谢公”喜欢游山访胜,多在山水中寻找人生寄托,是作者所羡慕和敬仰之人。
活动二 发挥想象,赏析梦境
示例1
飞渡镜湖
表达情感:
轻松愉悦、无所拘束、向往自由。
诵读指导:
“飞”要重读,“飞”字体现了李白的气概,又与“送”见合,体现了诗人梦游天姥山的急切心情和对自由的追求。
活动二 发挥想象,赏析梦境
示例2
山中日景
梦境赏析:
海日、天鸡、山花、奇石,营造了一种壮美、朦胧、奇幻的意境;借用“青云梯”的典故,写出山之高耸险峻。
活动二 发挥想象,赏析梦境
示例2
山中日景
表达情感:
迷恋、沉醉、忘我
诵读指导:
“半壁、空中”两个词应该重读,“半壁、空中”进一步突出了天姥山的高大和诗人站在山腰就能见到奇异景色,听到奇异的声音的独特感受。
活动二 发挥想象,赏析梦境
示例3
山中夜景
梦境赏析:
熊咆、龙吟、泉水、峰林、山峦,营造了一种阴森神秘、幽暗恐怖的意境;“殷”、“栗”、“惊”使用夸张的手法。
活动二 发挥想象,赏析梦境
示例3
山中夜景
表达情感:
震惊、恐惧
诵读指导: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以快速、高亢的语调读出,以突出恐怖阴森的氛围。“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由惊心动魄的声音描写到突出一种氤氲怪异的氛围,宜低调慢速。
活动二 发挥想象,赏析梦境
示例4
洞天仙境
梦境赏析:
霹雳、石扉、仙府、虎、鸾,营造了一种壮丽辉煌、光怪陆离的意境;“崩”、“摧”、“訇”、“鼓”、“列”等,使用铺陈、拟人的手法。
活动二 发挥想象,赏析梦境
示例4
洞天仙境
表达情感:
迷离、恍惚、惊叹、艳羡
诵读指导:
前两句用快速、高调一气读出;“霹雳、崩摧、訇然”三词重读,突出天门洞开的奇异氛围和雄奇的气势。后两句用浑厚高昂语调,中速来读。“列如麻”收尾要干脆。
知人论世,以意逆志
叁
活动三 知人论世,以意逆志
自由探究:“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声呐喊背后体现的是诗人怎样的精神追求?
活动三 知人论世,以意逆志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李白的朋友道士吴筠向玄宗推荐李白,玄宗于是召他到长安来。李白对这次长安之行抱有很大的希望,在给妻子的留别诗《别内赴征》中写道:“归时倘佩黄金印,莫见苏秦不下机。” 李白初到长安,也曾有过短暂的得意,但他一身傲骨,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又因得罪了权贵,及翰林院同事进谗言,连唐玄宗也对他不满。他在长安仅住了一年多,就被唐玄宗赐金放还,他那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从此完全破灭。这是李白政治上的一次大失败。
活动三 知人论世,以意逆志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将进酒》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杜甫《饮中八仙歌》
您的欣赏
感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