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植物》教学设计
——课题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生物学》七年级上册
名称:种子植物 所属单元章节:第三单元第一章第二节
教师姓名
赵志虎
所在学校
常平中学初中部
联系电话
13713435102
QQ邮箱
5617096@qq.com
教学分析
课标要求
1. 说出种子的基本结构。描述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 概述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3. 概述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4.识别当地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5. 观察球果和果实,说出种子的基本结构,描述种子在球果和果实中的位置。
教材分析
1.知识主线:
本节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中的内容,是继“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后的第二节
2.内容地位:
本节内容与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一起构成了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教材设计突出体现了生物学中结构与功能、生物与环境两大主题,并隐含了“从水生到陆生,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的规律,同时也是后面章节学习的基础。
3.各栏目的价值:
通过本节学习,学生可以说出种子的主要结构,能识别当地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并认同结构与功能的密切关系;学会观察的基本步骤和方法,能运用观察的方法识别种子的结构;参与探究种子结构的活动,体验与学会交流和合作;通过认识本地常见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认同生物与环境的密切关系。
学情分析
1.学生的起点状况分析:
1.1知识基础;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认识了细胞、组织、器官,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等概念,为这节课的学习提供了很好的知识基础。
1.2能力基础:
学生所学知识跟自身日常生活与生物圈密切相关,可以让学生充分的观察、自主学习,自主解决问题,充分地讨论。
1.3情感态度;
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及参与课堂的主动性很高。
2. 学生的潜在状况分析:
2.1学习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状况:
我校学生在全市处于中等水平,自身素质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较强,可以适应自主、探究、合作的发现教学模式课堂。但初一年级的学生,生物科学思维能力有待提高,观察和探究能力也有待加强,是影响课堂达成度的一个潜在因素。
2.2学习过程中可能发展的状况:
学生对自主、探究、合作的发现教学模式课堂接触较少,能否充分的观察、自主学习,自主解决问题,充分地讨论,可能会影响学生达成学习任务。因此老师要教学方法多样,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对学生多加指导。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说出种子的主要结构,描述菜豆种子与玉米种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学难点: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功能及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学策略
发现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探索知识、发现知识为主要目标,让学生像科学家的发现一样来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通过播放视频《种子的圣殿》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接着以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同学们通过认真细致地观察、互相讨论交流,分析现象,从而得出种子的正确结构以及能够区分除了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之外其他的种子结构的特点,从而认识到种子比孢子更能适应陆地生活,进一步认识到种子植物比孢子植物高等。
打破常规课堂教学:
因为本节涉及到学生要识别当地的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所以打破学生上课要在课室内的一般形式,带学生走出课室,到校园里(本校有生物园可以利用)对学生进行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这样使学生对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的认识才更加清晰与深刻。生物教学生活化,提高了课堂效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并说出种子的主要结构。描述菜豆与玉米种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识别当地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3.运用观察的方法识别种子结构。
能力目标
1.通过运用观察的方法识别种子结构,学会观察的一般方法,并能应用于今后的学习和研究之中。
2.通过小组活动培养交流能力,合作意识。
3.掌握区分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简单方法,并应用于对植物的识别之中。
情感目标
1.通过观察和认识种子植物,认同生物与环境的密切关系,形成关爱植物、向往自然,热爱生活的真情实感。
2.通过参与小组活动,体验与人交流与合作,形成互相合作、追求共赢的人际情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学目的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一)引入新课
生动的视频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递进性的问题设计,提高学习的热情。
播放视频《种子的圣殿》
提问:为什么建造种子的圣殿?
种子为什么可以用来繁殖?与它的结构有没有关系?
引出实验:观察种子的结构
观看视频认识各式各样的种子。
思考建造种子的圣殿的意义。
(二)实验目的要求材料用具
明确实验目的和材料用具
PPT展示实验目的要求和材料用具。
说明实验的目的要求,讲解实验材料用具,以及实验的注意事项,特别是刀片使用过程中要注意安全。
明确实验目的和操作注意事项。
检查实验材料和用具是否齐全
1、
观察花生种子
问题1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
问题2、3、4、5培养学生探索知识、发现知识的能力,认同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巩固学生对双子叶植物种子结构的认识。
PPT展示问题。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发现知识。提问并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评价和总结。
讲解观察的顺序:由表及里、先形态后结构、先宏观后微观的观察顺序。
联系生活,类比种子的胚和动物的胚胎,加深学生对核心概念的理解;类比种脐和肚脐,拓展学生对种子结构的认识。
PPT展示花生种子的结构,总结花生种子的结构和功能。
黑板上绘制菜豆种子简图,找学生填写相应结构的名称。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评价,总结双子叶植物种子结构共同点。
思考PPT展示的问题。
根据问题1思考观察的顺序
根据问题2、3、4,观察花生种子,参照课本中菜豆种子结构图,自主探索发现知识。
2人小组进行讨论,形成问题的答案,并回答问题。
根据对花生种子结构的认识,在菜豆种子简图上填写菜豆种子相应结构的名称。总结出双子叶植物种子结构的共同点。
2、
观察玉米种子
问题1帮助学生对果实和种子两个概念的理解。
问题2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对玉米种子切面进行染色
问题3、4培养学生探索发现知识的能力,帮助学生认识玉米种子的结构。
问题5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为后面章节学习种子的萌发打下基础
巩固学生对单子叶植物种子结构的认识。
PPT展示问题
讲解果实和种子两个概念
提醒学生玉米种子如何切?切面如何染色?刀片使用过程中注意安全。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发现知识
提问并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评价和总结。
比较玉米种子和花生种子,认识玉米种子的结构。
引导学生观察种脐和胚根的相对位置,启发学生思考种子萌发是先生根还是先发芽。类比动物的肚脐,说明种脐的形成,及其在种子萌发过程中的变化。PPT展示玉米种子的结构,总结玉米种子的结构和功能。
黑板上绘制玉米种子简图,找学生填写相应结构的名称。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评价,总结单子叶植物种子结构特点。
自学课本,从中找出答案
先观察玉米种子的外形,然后对其进行纵切,并染色,进行小组讨论,形成问题的答案。
观察玉米种子结构,根据问题3、4,参照课本中玉米种子结构图,自主探索,2人小组进行讨论,形成问题的答案,并回答问题。
认识种子的种脐,了解种子种脐的由来,通过观察种脐和胚根的相对位置,推理种子萌发是先生根还是先发芽。
根据对玉米种子结构的观察,在、简图上填写玉米种子相应结构的名称。总结出单子叶植物种子结构的特点。
(三)比较花生和玉米种子的异同
通过对比花生和玉米种子的结构异同,加深对两类种子结构特点的认识。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课本中的“花生种子和菜豆种子的比较”表格
独立完成,举手回答。
(四)
练习
练习1、2、3题巩固核心概念和本节重要知识点
拓展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探究能力
出示一组由浅入深并体现本节重点知识的习题,并进行分析讲解。
展示探究的一般步骤,并进行方法上的指导。
当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设计探究方案,课后实施探究。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学目的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一)
温习种子结构
巩固上一节课所学内容
提问:
花生种子有哪些结构?
玉米种子有哪些结构?
复习上节所学知识并回答问题
(二)
比较种子和孢子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认同结构与功能的密切关系。
孢子和种子在结构上有什么不同?哪一种繁殖方式更适应陆地环境?为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来分析、解决问题。
(三)
自主观察总结发现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发现知识能力,以及交流合作能力。
?展示实物被子植物的果实与裸子植物的种子,让学生观察讨论,自己总结这两类植物之间的区别,并得出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的概念。
观察老师提供的实物,小组讨论,区分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四)
调查生物园内种子植物
培养学生调查能力、发现知识能力,实践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认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提醒学生户外调查注意事项。明确调查目的和对象,分发调查表。组织学生分组,和学生一起在学校生物园开展实地调查。
分小组开展调查,并填写好调查表,并能认同生物与环境的密切关系。
(五)
总结概括归纳提高
总结归纳本节课的所学的知识点,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通过问题启发学生归纳总结。
1、通过本节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说说你的体会。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学习生物学的方法?
学生先思考老师的问题,和老师一起总结归纳知识点。
附件: 校园种子生物调查表
调查人
班级
调查地点
调查时间
天气情况
种子植物
生物名称
形态结构特点
裸子植物
被子植物
三、教学反思(课后自评)
通过对教材分析,我把本节内容设计为两个课时。结合学生特点,第一课时以发现教学为课堂模式。开始以一段视频作为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认知欲望,接着以问题层层递进,引出本节的内容。学生通过亲自做实验,认真细致的观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分析实验现象,从而得出种子的正确结构和功能,并认同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这种教学模式,通过问题创设教学情景,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体验知识发现的过程和乐趣。在发现知识的过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兴趣、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等生物学科素养。第二课时,打破教学常规,充分利用学校的现有资源生物园,把课堂搬进生物园。老师展示实物被子植物的果实与裸子植物的种子,同学们观察讨论总结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概念,然后在生物园展开实地调查。这种实践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调查能力、发现知识能力。发现教学模式在平时课堂中较少采用,同学们不太熟悉,少数同学的课堂效率有待提高。
四、教学评价(课后他评)
这节教学设计,体现了东莞初中生物教育重视实验教学和生活化教学的特点,也符合我校生物精巧课堂和精致教育的要求。发现教学模式对于自主学习能力较强的同学来说,能更有效的获取知识、提升能力,但对于少数自主学习能力较弱的同学,老师要多加指导,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把课堂搬进生物园,很好的激发了同学们的认知欲望,但一部分不专心的同学来到生物园就更容易分神,老师应多提点并精讲内容,留更多时间给学生去探索.(吴中有)
课件10张PPT。第二节种子植物常平中学初中部 赵志虎目的要求:
1、认识种子的结构。
2、学习观察种子结构的方法。
材料用具:
浸软的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 刀片 放大镜
滴管 稀碘液
实验 观察种子的结构1、你的观察顺序是什么?
2、种皮是指哪一部分,作用是什么?
3、种子萌发所需的营养物质从哪里来?
4、种子中的哪些部分发育成植物体?
5、花生有种脐吗?种脐的作用是什么?观察花生种子并思考:胚芽胚轴胚根种皮子叶胚1、严格来讲一粒玉米是种子还是果实?
说出你的理由。
2、怎样来观察玉米种子的内部结构?怎样使要观察的结构更加清晰?
3、种子中的哪些部分发育成植物体?
4、玉米种子萌发所需的营养物质从哪里来?
5、种子萌发时是先生根还是先发芽?为什么? 观察玉米种子并思考:果皮和种皮胚芽胚轴
胚根
子叶胚胚乳123456有种皮和胚有种皮和胚子叶两片、没有胚乳子叶一片、有胚乳比较花生和玉米种子的异同1、种子中能发育成一个新植物体的是:( )
A、胚 B、胚芽 C、子叶 D、胚根
2、在玉米种子的纵切面上滴上碘液,会出现部分变蓝色,变蓝色的部位是:( )
A、胚 B、胚芽 C、子叶 D、胚乳
3、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的结构是:( )
A、胚 B、胚芽 C、子叶或胚乳 D、胚乳ADC练习拓展探究:花生和玉米种子谁含有淀粉多一些?
1、提出问题:
2、做出假设:
3、制定计划: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6、表达和交流: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