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3.4.3简单机械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3.4.3简单机械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89.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8-12 09:55: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科学九上能量的转化与守恒3.4.3简单机械(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清晨,伴随着嘹亮的国歌声,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旗杆顶部有一个滑轮,该滑轮的作用是(  )
A.减小拉力
B.减少拉力做功
C.改变拉力的方向
D.增大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2.如图所示,用下列装置提升同一重物,若不计滑轮自重及摩擦,则最省力的是(  )
A. B. C. D.
3.如图所示,物体A在拉力F的作用下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若地面对物体A的摩擦力大小为8N,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和拉力F的大小分别为(不计绳与滑轮的摩擦)(  )
A.8N,4N B.8N,24N C.8N,16N D.4N,8N
4.如图是一种利用滚轴和绳子组装的特殊机械,借助这种机械可以将较重的物体搬运到高处,某人借助该机械吊起一辆摩托车。不计绳和机械自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A部分可等效为定滑轮
B.该机械既可省力,也能改变力的方向
C.图中B部分可等效为动滑轮
D.若绳子被拉下6m时,摩托车上升1m
5.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恰处于静止状态。甲物体所受重力为6N,两个滑轮的质量相等,拉乙物体的绳子所受的拉力为10N,不计绳重和摩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使用A滑轮的作用是省力
B.若甲物体上升1m,则乙物体需要下降2m
C.A滑轮上的挂钩所受拉力为12N
D.单个滑轮受到的重力为2N
6.如图所示,在竖直向上F力的作用下,使20N的重物A沿竖直方向匀速上升。已知重物A上升速度为0.2m/s,不计滑轮重、绳重及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则物体的拉力的大小和滑轮上升的速度分别为(  )
A.20N 0.4m/s B.40N 0.1m/s
C.40N 0.4m/s D.20N 0.1m/s
7.如图,用同一滑轮匀速提升同一重物(不计绳重和摩擦)。图中F1、F2、F3、F4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A.F3=F4 B.F1=F2 C.F1=F3 D.F2=F4
(多选)8.重为40N的物体A放在水平桌面上,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使物体A以2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拉力F的大小是2N并保持水平,绳子的伸长及滑轮的摩擦不计。则(  )
A.拉力F移动的速度是4m/s
B.A受到桌面的滑动摩擦力是4N
C.1s内拉力F做的功是4J
D.拉力做功的功率是4W。
9.物体A在大小为2N的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以0.2米/秒的速度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若不计滑轮、弹簧测力计和绳的自重及滑轮与绳之间的摩擦,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此滑轮是定滑轮
B.拉力F做功的功率为0.4瓦
C.使用此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D.物体A受到地面的摩擦力是4N
10.如图所示:人用200牛的水平拉力拉绳,使人与木板一起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木板底部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  )
A.400 N B.200 N C.0N D.100 N
二、填空题
11.用相同的滑轮和绳子分别组成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滑轮组,挂钩上都吊着相同的物体,把物体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图甲中绳子的自由端受到的拉力大小F1=2N,当物体上升1m,绳子的自由端移动s=   m;若不计绳重及轴间摩擦,则图乙中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大小F2=   N,当物体匀速上升的速度为1m/s时,绳子自由端移动速度为v=   m/s。
12.如图所示,物体A、B的重力分别为40N、20N,滑轮自重、绳重和滑轮与绳子之间的摩擦都忽略不计,此时物体A在水平面上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物体A受到桌面的摩擦力方向为水平
   (选填“向左”或“向右”),摩擦力大小为    N,若用力F水平向左拉物体A,使物体A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拉力F大小为    N。
13.如图所示,物体A在物体B的重力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若在A上再施加一个水平向左、大小为180N的拉力F(图中未画出),则物体A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物体A与桌面之间的摩擦力为______N,方向______。物体B的重力为______N(滑轮与绳间摩擦、绳重和滑轮重均不计)。
三、解答题
14.如图所示,利用滑轮组装置匀速提升100N的物体A,已知动滑轮重2N,物体被提升的速度是0.1米/秒,不计绳重和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力。g=10N/kg。
求:(1)拉力F在10秒内移动的距离是多少?
(2)拉力F的大小是多少?
(3)如果利用滑轮装置提升另一个物体B时,拉力F的大小为50N,则物体B的重力是多少?
15.如图,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人的重量为600N,物体M1重为500N,OA:OB=2:3,每个滑轮重为20N;在拉力F=50N的作用下,物体 M2以5m/s的速度匀速上升了5m。(杠杆与绳的自重、摩擦均不计)求:
(1)物体M2的重力;
(2)绳子自由端F移动速度;
(3)地面对人的支持力;
(4)物体M1对水平地面的压力。
16.如图是广泛应用于建筑的强夯机,使用时夯锤从高处下落撞击地面,从而起到夯实地基的作用。(g取10N/kg)
(1)如图所示,a是    滑轮。
(2)为确保安全,应考虑钢绳的承受力。若强夯机使用了质量为4×104千克的夯锤,则钢绳能承受的拉力至少多大?(不计滑轮、钢绳自重及摩擦)
(3)夯实地基所需能量来自于夯锤的重力势能。若质量为4×104千克的夯锤,从10米高处下落至地面,重力做了多少功?
答案
1.解:旗杆顶部滑轮的轴固定不动,是一个定滑轮,它能改变动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也不会改变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故选:C。
2.解:A、此图是动滑轮,由动滑轮及其工作特点可知,省一半的力,即F=G;
B、此图是定滑轮,由定滑轮及其工作特点可知,不省力,即F=G;
C、此图是滑轮组,绕在动滑轮上的绳子由3股,则F=G;
D、此图是滑轮组,绕在动滑轮上的绳子由2股,则F=G。
由以上可知:在滑轮重及摩擦不计的情况下最省力的是C。
故选:C。
3.解:(1)因物体A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作用在物体A上的拉力F拉=f=8N,F示=F拉=8N。
(2)如图所示,此时的动滑轮相当于阻力臂是动力臂2倍的杠杆,作用在动滑轮轴上的拉力:F=2f=2×8N=16N。
故选:C。
4.解:AC、提升物体时,A的轴的位置固定不动,属于定滑轮;B和物体一起移动,属于动滑轮,故A、C正确;
B、利用该滑轮组装置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故B正确。
D、由图知,A、B组成滑轮组,n=5,则拉力端移动距离s=5h;人将绳拉下5m时,摩托上升的高度h=1m,故D错误。
故选:D。
5.解:A.图中A是定滑轮,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不能省力,故A错误;
B.根据图中绳子的股数是n=2,甲移动的距离是乙的2倍,若甲物体上升1m,则乙物体需要下降×1m=0.5m;故B错误;
CD.已知拉乙物体的绳子所受的拉力为10N,甲物体所受重力为6N,不计绳重和摩擦,由F=(G+G动)可得,动滑轮的重力:
G动=2G甲﹣F=2×6N﹣10N=2N。每个滑轮重为G轮=2N,A滑轮上的挂钩所受拉力:
F拉=2F+G轮=2×6N+2N=14N,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6.解:由图可知,该滑轮是动滑轮,当重物A上升速度为0.2m/s时,滑轮上升速度应该是物体速度的一半,即v=0.1m/s;
此时拉力应该是物重的2倍,即拉力大小为40N;
故选:B。
7.解:
(1)甲图是一个动滑轮,当拉力竖直向上时,不计绳重和摩擦,则F1=(G物+G动);
当拉力与竖直方向有夹角时,拉力的力臂变小,而阻力、阻力臂不变,由杠杆平衡条件可知拉力变大,则F2>F1,故B错误;
(2)乙图是定滑轮,只能改变力的方向,不计绳重和摩擦,则F3=F4=G物,故A正确;
因为F1=(G物+G动),
所以F1>G物,
即F1>F3=F4;
又因为F2>F1,
所以F2>F4,故CD错误。
故选:A。
8.解:由图示可知,滑轮为动滑轮;
A、拉力F移动的速度vF=2vA=2×2m/s=4m/s,故A正确;
B、A受到桌面的滑动摩擦力f=2F=2×2N=4N,故B正确;
C、1s内拉力做的功W=Fs=FvFt=2N×4m/s×1s=8J,故C错误;
D、拉力做功的功率P===8W,故D错误;
故选:AB。
9.解:AC、滑轮随物体一起运动,所以滑轮为动滑轮,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故AC错误;
B、有两端绳子拉着动滑轮,则拉力F的运动速度v=2×0.2m/s=0.4m/s;功率为P===Fv=2N×0.4m/s=0.8W,故B错误;
D、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所以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f=2F=2×2N=4N,故D正确。
故选:D。
10.解:
人用200牛的水平拉力拉绳,将人和木板作为一个整体,整体受到2段绳子向左的拉力,即整体受到的拉力为400N;因为人与木板一起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整体受到的拉力与地面的摩擦力平衡,即f=F整体=400N,则木板底部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是400N。
故选:A。
11.解:由图甲可知,n1=3,当物体上升1m,绳子的自由端移动s=n1h=3×1m=3m;
根据F1=G总可知,甲滑轮组动滑轮和物体的总重力为:
G总=n1F1=3×2N=6N;
已知两滑轮组中动滑轮重力相等,提升物体的重力也相等,即总重力相等,
由图知,乙滑轮组由2段绳子承担物重,即n2=2;不计绳重及轴间摩擦,则拉力F2=G总=×6N=3N;
乙滑轮组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为:
v=n2v物=2×1m/s=2m/s。
故答案为:3;3;2。
12.解:滑轮重和滑轮与绳子之间的摩擦忽略不计,由图知,此滑轮组由2段绳子承担B物体的重力,
所以绳子上的拉力FA=GB=×20N=10N;
A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在水平方向A受到的摩擦力和绳对A的拉力平衡,所以f=FA=10N,方向水平向左;
若使物体A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A受向左的拉力F、向右的摩擦力和向右的绳子拉力FA,且A对水平面的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则A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不变(仍为10N),
因A处于平衡状态且绳子上的拉力大小不变,则由力的平衡条件可得向左的拉力F=FA+f=10N+10N=20N。
故答案为:向左;10;20。
13.物体A在物体B的重力作用下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时,A受到的摩擦力等于动滑轮对A的拉力,即f=F动;
当物体A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到向左的拉力F、向右的摩擦力f和F动,
即;F=f+F动,
因f=F动,所以F=2f,即180N=2f,
解得f=F动=90N,且此时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
动滑轮上有2段绳子承担拉力,滑轮与绳间摩擦、绳重和滑轮重均不计
那么动滑轮上受到的拉力和物体B的重力的关系为:F动=2GB;
则GB=F动=×90N=45N。
故答案为:90;水平向右;45。
14.解:(1)从图中可知n=3,
物体移动的距离s物=vt=0.1m/s×10s=1m,F移动的距离sF=3s物=3×1m=3m;
(2)根据F=(G+G动)可知拉力F=(GA+G动)=(100N+2N)=34N;
(3)根据F=(G+G动)可知物体B的重力GB=nF'﹣G动=3×50N﹣2N=148N。
答:(1)拉力F在10秒内移动的距离是3m;
(2)拉力F的大小是34N;
(3)如果利用滑轮装置提升另一个物体B时,拉力F的大小为50N,则物体B的重力是148N。
15.解:(1)由图可知,n=2,绳的自重、摩擦均不计,每个滑轮重为20N,根据F=(G+G动)可知,物体M2的重力为:
G2=nF﹣G动=2×50N﹣20N=80N;
(2)物体M2以5m/s的速度匀速上升了5m,则绳子自由端F移动速度为:
v绳=nv物=2×5m/s=10m/s;
(3)当人用50N的力竖直向下拉绳子时,因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则绳子对人会施加竖直向上的拉力,其大小也为50N,
此时人受竖直向下的重力G、竖直向上的拉力F、竖直向上的支持力F支,
由力的平衡条件可得:F+F支=G人,
则F支=G人﹣F=600N﹣50N=550N;
(4)由力的平衡条件可得,B端对定滑轮向上的拉力:
FB′=3F+G定=3×50N+20N=170N,
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则定滑轮对杠杆B端的拉力为:FB=FB′=170N,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得:FA×OA=FB×OB,OA:OB=2:3,
故绳子对杠杆A端的拉力为:
FA=×FB=×170N=255N,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则绳子对M1向上的拉力为FA′=FA=255N,
根据力的平衡,地面对M1的支持力:
F支′=G1﹣FA′=500N﹣255N=245N;
由力的相互性可知,物体M1对水平面的压力:
F压=F支′=245N。
答:(1)物体M2的重力为80N;
(2)绳子自由端F移动速度为10m/s;
(3)地面对人的支持力为550N;
(4)物体M1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为245N。
16.解:(1)如图所示强夯机工作时a滑轮的轴心会上下移动,因此a是动滑轮;
(2)不计滑轮、钢绳自重及摩擦,动滑轮的本质是动力臂是阻力臂二倍的杠杆,可以省一半的力,夯锤受到的重力:G=mg=4×104kg×10N/kg=4×105N;
因此,钢绳至少能承受的拉力:F=G=×4×105N=2×105N;
(3)夯锤重力做的功:W=Gh=4×105N×10m=4×106J。
答:(1)动;
(2)钢绳能承受的拉力至少为2×105N;
(3)重力做功4×106J。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