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第二章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第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学案
班别: 姓名:
一、导学
1.看视频资料,回答问题:
(1)我们生命起始于一个细胞—— 。
(2)这个细胞能发育成一个人体,因为它内有指导人体发育和全部信息,这些信息是由 传下来的,因而叫做遗传信息。
(3)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中的 。
2.下图关于神秘的细胞核,看图回答问题:
(1)染色体由 和 构成 。
(2)请判断细胞核、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完成下图填写:
? ? ? ?
(3)DNA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是 。
3.阅读课本27页“转基因鼠的启示”的实验过程,讨论回答问题:
(1)产生转基因鼠的受精卵必需处于 状态。
(2)利用吸管固定此特殊状态的受精卵,再用 把
注射到受精卵的其中一个细胞核中。
(3)同一胎所生的转基因超级鼠特别大,是因为体内有 控制。
(4)由此可推断,鼠的毛色、尾巴的长短、耳朵的数量等等也是由 控制。
(5)总结: 控制 。
(6)父母传下去的是性状还是控制性状的基因?
4.性状是 、 和 等特征的统称。
5.相对性状是指: 生物 性状的 表现形式。
二、课堂练习题:
?1.孩子有许多特征像父母,主要原因是:(???)?
??? A.与父母生活在相同的环境中 ? ??B.与父母吃的食物大致一样?
??? C.具有父母双方的基因??????? ??D.长时间由于父母的熏陶????????????
?2.下列各组性状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豌豆种子的皱皮和青色 B.人的左撇子和右撇子?
C.人的双眼皮和单眼皮? ?D.豌豆植株的高茎和矮茎???????
3.下列人的各组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姐姐的长发与弟弟的短发 ? B.小王天生的卷发与小刘天生的直发?
??C.小张的体重与他的身高 ?D.小高的大眼睛与小吕的高鼻梁?????????????
4.下列各组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猪的黑毛和羊的白毛?????? B.金鱼的泡眼和鲫鱼的突眼?
? C.南瓜的表皮黄色和南瓜的表皮绿色? D.水稻的直叶和小麦的卷叶?????????
5.科学家将一只妊娠的灰色雌鼠的胚胎细胞的细胞核取出来,移植到另一只除去细胞核的黑色雌鼠的受精卵内。再将这一受精卵在体外培养4~5天,形成胚胎后,再移植到一只白色雌鼠的子宫内发育,最后生出一只灰色的小鼠。这个实验说明控制鼠毛色的基因储存在:(???)?
? A.细胞膜中?? ?B.细胞质中? ?C.细胞核中? ?D.细胞质和细胞核中???????
6.?1989年,我国科学家将人的生长激素基因成功地导入鲤鱼的受精卵中,由这样的受精卵发育成的鲤鱼生长速度明显加快。这说明:(???)
A.转基因技术能促进生物生长???? ?? ?B.鲤鱼受精卵中的基因丢失了?
?? C.鲤鱼受精卵的发育需要导入人的基因? D.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
三、课后拓展:
查找与转基因技术相关的资料,四人小组合作完成一份相关的小抄报。
(尺寸:4开,内容自定,图文并茂)
四、小结:
1.遗传: 间的 ;变异: 间及 间的 。
2.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中有DNA,DNA中有基因。
3. 控制生物的性状。
4.性状包括: 、 和 等特征的统称。
5.相对性状是指: 生物 性状的 表现形式。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课题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生物学八年级下册 所属单元章节:第七单元第二章第一节
教师姓名
钟静
所在学校
东莞市可园中学
联系电话
18922983812
QQ邮箱
625176627@qq.com
教学分析
课标要求
1.形成以下重要概念:
1.1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基因是包含遗传信息的DNA片段,它们位于细胞的染色体上。
1.2遗传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基因携带的遗传信息是可以改变的。
2.具体内容:
2.1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2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2.3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3.活动建议:
收集和交流关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报道、资料等信息。
教材分析
遗传与变异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是生命能在生物圈中延续、发展的根本所在。本节是在第七单元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展》阐述了生命个体水平上的延续、发展之后,进一步从基因水平继续探讨。
本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着重于向学生介绍遗传学的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融合了遗传学新进展,例如介绍人类认识遗传、变异最初是从性状开始的,选取了克隆牛、转基因鼠的实验来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本节解决的是生物个体的性状与基因的关系问题,同时也隐含着亲代的性状能够在子代出现,是亲代基因传给了子代的缘故,从而为下一节《基因在亲子间的传递》的内容做铺垫,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
1.学生的起点状况分析:
1.1知识基础:学生在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章第四节《细胞的生活》中,学习过细胞核是控制中心,并通过克隆羊的故事了解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中。
1.2能力基础:经过一年多初中学习,学生具有一定讨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平时也有小组合作学习的经验。
1.3情感态度:学生对生物学感兴趣,对尖端技术充满好奇。
2. 学生的潜在状况分析:
2.1学习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状况:对自学完成的题目,不够自信,不敢回答问题。
2.2学习过程中可能发展的状况:在平时分激励机制下,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同时更关注生活。
综上所述,本人引导学生采用学案导学法、听讲法、合作法、练习法等达成学习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1.1说出细胞核、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
1.2说出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1.3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以及亲子代间在性状上的延续现象。
2.难点:
2.1说出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2.2举例说出不同种性状和相对性状之间的区别。
2.3转基因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教学策略
依据皮亚杰和布鲁纳的建构主义的理论,注重学生的前认知,注重体验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和思维能力,本课运用了启发式教学策略。如:引课部分,用“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视频,启发学生的前认知;通过分析“转基因鼠的启示”的资料,启发学生认知“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通过猜谜游戏,启发学生认知“性状”的概念;通过图片和身边的事例,启发学生认知“相对性状”的概念,实现体验式教学;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启发学生认识转基因生物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从而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1说出细胞核.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
1.2举例说出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1.3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以及亲子代间在性状上的延续现象。?
1.4举例说出性状和相对性状之间的区别。??
?2.能力目标:??
2.1培养学生分析图片资料.获取知识的自主学习能力。
2.2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2.3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关注转基因技术对人类的影响。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目的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一)
回顾知识,引入新课,形成“遗传”和“变异”的概念。
回顾过去的知识,呈现前概念,有利于帮助新概念建构,同时可以提升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信心。
1.播放《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视频,要求学生完成学案导学第1题,巡视并及时解答学生疑难。
2.讲评并设问引导学生形成“遗传”和“变异”的概念。
1.认真观看,完成学案导学第1题。
2.专心听课,回答问题。
(二)细胞核、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完成遗传基础知识的建构,重在引出“基因”的概念。
1.要求学生完成学案导学第2题,巡视并及时解答学生疑难。
2.讲评并设问引导学生理解细胞核、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形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的概念
1.认真观看,完成学案导学第2题。
2.专心听课,回答问题。
(三)基因可控制生物的性状。
通过高科技应用实例——转基因鼠的启示,说明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进而引导学生获出“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的概念。
1.设问“如何验证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呢?”,要求学生完成学案导学第3题关于“转基因鼠的启示”,巡视并及时解答学生疑难。
2.讲评并设问引导学生理解“基因是DNA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的概念,进而引导学生总结出“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的概念。
1.认真观看,完成学案导学第3题。
2.专心听课,回答问题。
教学环节
教学目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四)
性状
通过猜谜游戏和看图说话等多种方式,建构“性状”的概念。
1.通过猜谜游戏,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同时引导学生了解“性状”的含义。
2.通过看图和对比,帮助强化对“性状”中“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内容的理解。
1.积极参与猜谜游戏。
2.专心听讲,积极回答问题,用心观察周围同学的性状,并
按教师要求完成动作和对比,相互之间进行讨论。
(五)
相对性状
理解和巩固“相对性状”概念。
1.利用图片引导学生获得“相对性状”的概念。
2.通过在课本中做标记和朗读的方法,加强学生对概念的了解。
3.通过“单挑”练习,巩固“相对性状”的概念。
4.强调“相对性状”概念中的关键词:“同种生物”、“同一性状”、“不同表现”。
1.专心听讲,认真回答问题。
2.在课本26页对“相对性状”概念做标记,用心朗读。
3.踊跃参与,检查自我认识水平,提高对概念的掌握程度。
4.标注关键词。
(六)课堂提升:1.生物性状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2.转基因生物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建立正确的科学态度,认识转基因技术对人类的影响。
1.设问引导学生形成“环境影响性状”的概念,鼓励学生运用生活实例说明问题。
2.通过荧光水母的图片引导学生大胆设计转基因实验,实现“荧光猪”的想法。
3.留下伏笔,引导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开展对转基因技术进行探索,形成小抄报进行评比。
1.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大胆回答问题,认识生物性状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2.认真听讲,开动脑筋,大胆设想实验,认识转基因技术就在生活中大量运用。
3.认真记录手抄报要求。
(七)
小结
梳理知识,建构完整重要概念,达成知识目标。
通过板书引导学生回答。
认真听讲,回答问题,完成笔记。
(八)
课堂练习
加强知识理解和运用。
巡视学生完成情况,解答学生疑难问题。
评讲练习。
1.认真完成学案的练习题。
2.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板书
遗传和变异
2. 细 染
胞 色 DNA 基因
核 体
3.基因控制性状
4. 形态结构
性状 生理
行为
5. 同种生物
相对性状 同一性状
不同表现形式
教学反思
本人能够参加本次教学能手评比活动,是教师的一种荣誉,是否获奖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本人通过此活动收获了教学经验,提升了教学能力。以下是本人对《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这节课的反思。
1.整合教学内容,建构完整知识概念
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章第四节《细胞的生活》中,已经讲述“我们的生命起始于一个细胞——受精卵”,“受精卵中含有指导生物生长发育的全部遗传信息”,课本也告诉我们“细胞核中有一种非常神奇的遗传物质”——DNA,“DNA上有指导生物发育的全部信息”,同时抛出了“它又是怎样发挥作用的?”的问题,让我们迫不及待地通过学习八年级内容,把之前的知识概念补充完整。但八年级下册中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第一节就提出“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但什么是基因?基因在哪里?学生之前的知识结构中并没有呈现,于是本节课把教材内容进行部分整合后重新设计,把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章第二节《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中,“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内容提前到本节课,作为重要链接,从细胞核引出染色体、DNA和基因,从而顺利地把概念“基因”引入本节课,同时完成“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中有DNA,DNA中有基因”的概念建构。设计宗旨是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概念建构。
2.教学效果明显,实现高效课堂
课堂中通过练习题,发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比较牢固,对知识点的理解比较透彻,基本能够分析练习题各个选项的对与错,说明教学效果比较显著。但遗憾的是,受课堂时间限定没能对染色体和DNA结构特点及遗传学的生物史进行详细讲述,我将此内容安排在下一节课。
3.大胆创新,集思广益,提升自我
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整后以倒叙的形式呈现,是本课的一个创新尝试。在本课形成过程中,我校生物教师进行多次激烈的研讨,出现了较大的思维碰撞。通过集体的努力和奋斗,我们统一阵线,决定大胆创新,并各尽所能,出谋献策,使本课得以顺利完成设计。本课是我校生物科组的又一精神结晶,充分体现了我校“生物老兵”和“新兵”之间团结互助的精神,在此向各位生物科组同仁致敬。同时此次优课评比为本人提供了很好的锻炼机会,让本人的教学基本功更扎实,有效地提高了师者的教学水平,本人会继续努力,不断进取,完成本人的教学使命。
四、教学评价
钟静老师的《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这节课主要有以下几个亮点:
1.关注学生的前概念。通过七年级生物学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遗传信息在细胞核中,DNA是遗传物质。那么DNA如何发挥遗传物质的作用的呢?在这里,链接到基因的知识水到渠成,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利于学生构建由细胞—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的知识架构。
2.创造性地处理教材。教材原来的是按性状—相对性状--基因控制性状这样的知识结构来编排,由于关注到学生的前概念,钟静老师将教材作了倒叙的处理,先从基因开始,然后才讲述性状和相对性状,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3.密切联系生活。本节课,钟静老师在引导学生形成概念的时候,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比如动植物及人的性状和相对性状举例.比如转基因生物.转基因食品等内容,大大利于学生深刻理解概念,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实现生物教学生活化。
4.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课堂模式。本节的概念比较抽象,钟老师能从浅入深,示范举例,然后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把握概念的关键词,大胆举例,从而掌握概念的本质和外延。
5.教师语言风趣,课堂气氛活跃。钟静老师的语言幽默风趣,很有亲和力,能令到学生积极思考,大胆举手,勇于表达,课堂气氛活跃。同时钟老师能够根据学生的表现,发挥其教学智慧,不断通过课堂生成发展学生的能力。
总而言之,钟静老师的这节课围绕概念教学,从学生的前概念出发,步步引导,使学生轻松掌握重要概念的本质和外延,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课堂模式,达成课堂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