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像小马车
教学目标:
用活泼愉快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用力度变化来表现向前奔跑的形象。
能正确掌握“串铃、双响筒”的演奏方法,提高学生演奏、伴奏的实践能力。
能够准确地演唱二声部的旋律,做到二声部演唱的和谐统一。
学情分析:
这一学段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和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利用儿童的自然嗓音和灵巧形体,采用歌、舞、图片、游戏等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教学。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轻盈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用力度变化来表现感受小马车“由远到近”和“由近到远”的声音变化。
难点:二声部旋律的演唱。
教学过程:
一、导入:重点突出
1、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好朋友,来看看她是谁吧!(微课---魔法仙女通过直观的骏马及钟表讲解渐强、渐弱)
2、在视频中我们学了两个音乐符号,分别是“渐强”和“渐弱”。
3、老师这里有两段旋律,仔细分辨它们的力度变化,用相应的音乐符号来表示出来(渐强记号和渐弱记号),学生学习这两段旋律。(第二和第四乐句)
4、同学们,哒哒哒哒的声音你们觉得什么乐器和它的声音很相近?
5、学生徒手做敲击双响筒的动作,为第二和第四乐句伴奏。
6、请同学上台用双响筒为这两段旋律伴奏。
【设计意图】用双响筒为歌曲伴奏加入相对应的渐强、渐弱,不仅能够使学生更了解渐强、渐弱的作用,也为后面的歌曲伴奏奠定了基础。
二、学习歌曲:
1、这两条旋律就藏在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歌曲《时间像小马车》中;(出题目)(完整聆听整首歌曲)
2、请同学们迅速找出刚才我们唱过第几乐句?(第二和第四乐句),现在咱们再来复习一遍。(教师提示演唱时注意渐强和渐弱)
3、师生接唱。(学生先演唱二、四乐句,教师演唱一、三乐句再换位演唱)
4、学生完整演唱整首歌曲。
5、学生边演唱边用双响筒为二、四乐句伴奏。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讲解渐强和渐弱记号时,已经学过第二和第四乐句,所以在接唱和伴奏时就会很轻松。
三、乐器创编;
1、今天老师还带来了手铃,请你们想一想如何把手铃加在一、三乐句里呢?可以用什么样的节奏型?
2、学生自由创编,最后选出一条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3、请同学上台跟随音乐敲击手铃。
4、跟随老师一起复习双响筒在歌曲中的敲击。
5、乐器合作表演。(手铃加双响筒)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通过器乐合作表演,加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舞蹈编创:
1、引导学生想象钟表和马车的形象。
2、观察动图,抓住事物特点,用自己的肢体动作模仿;
3、引导学生第几乐句适合加入钟表摆动的动作,第几乐句适合加入小马跑动的动作。
4、随着音乐边演唱边表演。
【设计意图】所有的动作创编都是源于生活,孩子们通过动图的观看,就能够嫁接起学习内容和生活实际的一个桥梁,孩子们一下子就能感受到,抓住事物的特点并且用自己的肢体把这种特点表现出来,从而使动作更加美观有特点。
五、学习二声部:
1、请同学们认真听,老师在歌曲中加入几个音?
2、学生随琴演唱红色曲谱(低声部旋律)
3、学生随原唱演唱低声部曲谱(教师弹奏低声部曲谱)。
4、学生认真观察,低声部的歌词有什么特点?
5、学生加入歌词演唱二声部的旋律。
6、学生分为高、低两个声部分别演唱。
7、学生进行二声部的合唱。
六、合作表演:
学生分组表演(演唱表演组和乐器伴奏组)
【设计意图】“寓教于乐”让孩子们通过游戏在乐趣中养成合作的意识,促进师生、生生地互动;在唱、奏、演的基础上孩子们已经能够用轻快活泼的声音表现出来,从而达成了本课的教学目的!
七、教师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