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 北方的民族汇聚课件43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2课 北方的民族汇聚课件43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1-08 19:08: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3张PPT。一、感知生活中的历史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民族比较表少数民族内迁和建立的政权匈 奴鲜 卑鲜 卑羌氐羯西晋内迁各族分布图少数民族内迁和建立的政权 在长达数百年的冲突与交往中各族人民在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发展趋势怎样?胡 人 汉 服北方少数民族壁画 采桑图北方少数民族壁画 狩猎图四、对比探究汉 人 胡 食 通过刚才的图片,你对当时各民族之间交流、交往有什么认识? 不同民族间在生产、生活领域交往、交流密切,相互学习、互相影响,民族融合已经成为趋势。北魏建立及统一北方民族
都城
时间发现探究——北魏与鲜卑族1234比比看谁发现的最多鲜卑族起源于大兴安岭时间:386年
都城:平城
统一: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北魏的建立 孝文帝拓跋宏(467——499)
3岁被立为太子,5岁即帝位,是北魏王朝的第7位皇帝。
由于子贵母死制度,他在被立为太子时,生母即被赐死,由祖母冯太后抚养成人。
自幼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一生勤学,喜好读书,博学多才,擅长文章,诗赋铭颂,即兴而作 。 19年时,冯太后去世,开始独揽朝政。
孝文帝自幼在冯太后的教养下,深受汉文化的影响,《魏书》说他“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意,览之便讲,学不师授,探其精奥······才藻富瞻,好为文章,诗歌铭颂,任兴而作,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  
材料一 魏主(北魏孝文帝)以平城地寒,风沙常起,……朕(孝文帝)以恒、代无运漕之路,故京邑民贫:今移都伊、洛,欲通运四方。
——《魏书·食货志》
材料二 孝文帝:“国家兴自北土,移居平城,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
——《魏书·任城王传》
材料三 “朕为天子,何必居中原!正欲卿等子孙渐染美俗,闻见广博,若永居恒北,复值不好文之主,不免面墙耳。”
——《资治通鉴》迁都洛阳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洛阳平城
议题一:禁胡服
议题二:学汉话
议题三:改用汉姓
议题四:鼓励通婚
汉化措施禁胡服孝文帝晋武帝学汉话 “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官员上朝时要讲汉话,但30岁以上的官员一时难改,可仍讲鲜卑话,暂不处罚;30岁以下官员必须严格执行法令,否则要降职。 谥号 姓名
1道武帝 拓跋珪
2明元帝 拓跋嗣
3太武帝 拓跋焘
4南安王 拓跋余
5文成帝 拓跋濬
6献文帝 拓跋弘
7孝文帝 元 宏8宣武帝 元 恪
9孝明帝 元 诩
10幼 主 元 钊
11孝庄帝 元子攸
12长广王 元 晔
13节闵帝 元 恭
14安定王 元 朗
15孝武帝 元 脩 鲜卑的祖先是黄帝的后代,以土德而称帝,所以姓拓拔。土,乃黄中之色,万物之元,所以今天朕把自己的名字由拓拔宏改为元宏。也令众大臣按照颁布的姓氏对照表将自己的姓名进行更改。我们与汉人拥有同一个祖先。改用汉姓鼓励与汉族通婚 孝文帝带头选择中原汉族大士族女子作后宫,并分别为五个皇弟聘中原大姓女子为王妃,很多鲜卑公主也嫁给汉族高门,鲜卑、汉族互为姻亲。史料探究——孝文帝改革孝文帝的皇后(先后废立或追封)
1、孝文废皇后冯氏(冯清)
2、孝文幽皇后冯氏 (冯润)
3、孝文贞皇后林氏
4、孝文文昭皇后高氏孝文帝的公主及驸马
1、华阳公主,嫁司马朏 (ku)
2、济南公主,嫁卢道虔
3、义阳公主,嫁卢仲训  迁都洛阳汉化措施? 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方,目睹了洛阳的风貌,感慨地说: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难以言传。1、概括孝文帝改革后北方地区状况。
2、这说明孝文帝改革起到
了什么作用?认识升华——孝文帝改革意义 促进了不同民族间的交流、交往,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为中华文明的繁荣灿烂注入了新的活力。 《木兰辞》的歌词中“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可知,木兰不是汉族女子,而是一位出自落籍中原的鲜卑族家庭的姑娘。
  从《木兰辞》歌词:“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中可以看出,木兰的家庭已经汉化很深,她像其他汉族姑娘一样,常常坐在织机旁织布劳动。
 诗歌赏析 木兰的家庭就是被汉化的一个鲜卑家庭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胡床施转关以交足,穿绠丝以容坐,转缩须臾,重不数斤。”孝文帝的改革取得了怎样的成果?汉代陶俑唐代仕女图本课小结鲜卑人汉人交融
1.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均能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
A.顺应了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
B.符合当时统治阶级的利益
C.得到了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D.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
2.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到( )
A、长安 B、建康
C、洛阳 D、殷
3. 对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出现的“胡人汉服”“汉人胡食”现象的解释,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北方少数民族和汉族在生活习俗上的相互影响
②说明民族交融成为一种历史趋势
③北魏孝文帝改革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④那里的人们行为怪异,喜穿异族服装,吃异族食物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④
孝文帝 原名拓拔宏,改姓氏后为元宏,生于467年,卒于
499年,他四岁即皇帝位。即位19年时,冯太后去世,
开始独揽朝政。孝文帝自幼在冯太后的教养下,深受汉
文化的影响,《魏书》说他“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
经之意,览之便讲,学不师授,探其精奥······才藻富瞻,
好为文章,诗歌铭颂,任兴而作,有大文笔,马上口授,
及其成也,不改一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