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8张PPT)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过渡
4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
1. 夏、商、西周三代更替的基本史实,初步认识、理解人心所向是朝代兴衰和更替的规律;“西周的分封制”的主要内容和作用。(唯物史观)
2 . 阅读史料,了解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观察相关文物图片,直观感受夏、商、西周时期的文明成果。(史料实证)
3. 掌握夏、商、西周三代更替的基本史实,初步理清历史发展线索。(时空观念)
4. 识读《西周等级示意图》,认识分封制。初步认识、理解朝代兴衰和更替的规律,帮助学生认识到人心所向是朝代更替的规律。(历史解释)
5. 明确中华民族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强大生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初步认识、理解朝代兴衰和更替的规律,帮助学生认识到人心所向是朝代更替的规律。(家国情怀)
《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
(2023年,乌尔善)
Q:你看过这部电影吗?你知道电影中的商王原型是谁吗?
《封神第一部》于2023年7月20日在中国上映。该片取材于中国古代古典神魔小说《封神演义》,讲述了狐狸精苏妲己的魂魄进入王宫,商纣王受其迷惑,杀妻灭子、炮烙谏言的臣子、残害四方诸侯、建摘星楼,西伯侯姬昌先被囚,后逃回西岐等的一系列故事。
生产力开始发展
阶级产生
产品剩余
贫富分化
奴隶社会:
奴隶视为是奴隶主的财产,可以买卖。奴隶主可强迫奴隶进行工作,且无报酬和人身自由。
人类社会中如果大部分的生产领域劳动者都是奴隶,那这样的社会叫做奴隶社会
“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三字经》
武王伐纣
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1.时间:
约公元前2070年
2.人物:
大禹(夏禹)
3.定都:
阳城(今河南登封)
中国历史上的
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4.地位:
材料研读: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
世袭制:指王位、爵号和财产按照家族血缘关系世代继承下去。
巩固统治的措施:
二里头遗址的年代是距今3750年到3500年,而史书记载的夏王朝的年代是距今4000多年到3500年,所以二里头遗址是夏中晚期的都城。
———卜宪群《中国通史》
二里头1号宫殿地基图
如何证明夏朝真的存在?
反映了夏王朝的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
墓葬区
平民生活区
宫殿区
作坊区
铜爵
铜鼎
镶嵌绿松石的铜牌
用于祭祀的精美玉器和乐器,成套的青铜酒器,镶嵌绿松石的精美铜牌,王室使用的高贵礼器等,反映了夏朝时期的文明进程。
石器时代、
青铜时代、
原始社会
奴隶制社会
商原本是夏朝统治的一个部族,它的首领汤在伊尹的辅佐下渐渐强大起来。此时,夏朝的暴政已经失去民心,成汤联络周围部族,起兵伐桀,灭夏建商。
“太阳啊你什么时候要灭亡,我们愿意跟你一起灭亡。”
失去民心
暴君夏桀
成汤建商
二、商朝的统治
1.时间:
约公元前1600年
2.建立者:
汤
3.都城:
亳(今河南郑州)
商朝的强盛:
汤任用贤才,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使经济得到发展,人民生活安定。
公元前14世纪,商王盘庚将都城迁到殷,以后270多年没有再迁都,殷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中心,后人把商朝又叫殷朝。
思考:商朝前期为何不断迁都?
受战乱、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盘庚迁殷
商朝长期对外征战,控制范围不断拓展
思考:面对如此大的统治区域,作为最高统治者的商王采取哪些措施巩固统治?
一座商王墓,殉葬的奴隶有400多个
戴枷奴隶陶俑
殉葬奴隶墓葬
巩固统治的措施:
①设置监狱
②制定酷刑
③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控制
商朝传位至第31位国王商纣王时,已是危机四伏,社会各种矛盾都达到了异常尖锐的程度,最终导致商朝的灭亡。
商纣荒淫无度,聚众作乐“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且刑罚严酷,设置了炮烙等酷刑。
——《史记˙殷本纪》
对外征伐
沉重徭役赋税
建造豪华宫殿
三、西周的兴衰
【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
周武王征伐商纣王,一夜之间就将商灭亡,在岁星当空的甲子日早晨,占领了朝歌。
武王伐纣——牧野之战
1.时间:
约公元前1046年
2.建立者:
武王
3.都城:
镐京(今陕西西安)
思考:面对如此辽阔的疆域,周天子该如何管理呢?
夏
西周
商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左传》
1.目的:
2.依据:
3.对象:
4.权力:
为了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
宗亲、功臣、古帝王后代
①管理土地和民众的权力
②受封者可以在自己封地内进行再分封
设官员,建武装,征赋役
诸侯国具有较大独立性。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
周公教成王说:“你得用心考查诸侯谁纳不纳贡。纳贡的如果礼貌不好,既是侮慢王于不贡。”
幽王击鼓,诸侯之兵皆至。
——《吕氏春秋》
③朝见天子,述职
义务:
①向周王进献贡物
②服从周王调兵
卿大夫
士
诸侯
周天子
平民
奴隶
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特点:
周武王去世后,他的弟弟周公旦辅佐年幼的周成王。为了巩固周王室的统治,周公旦“制礼作乐”,制定了一套严密的礼乐制度,包括严格区分君臣、父子、夫妻等身份和亲疏、尊卑、贵贱等地位的礼仪,以及与这些礼仪相配套的乐舞。例如,青铜鼎的使用数量有严格的区分,天子用九鼎,诸侯用七鼎,大夫用五鼎,士用三鼎。乐舞也有不同的标准,天子用八横八纵共64人的规模,诸侯用六横六纵共36人的规模,大夫用四横四纵共16人的规模。
殷商贵族微子启
功臣姜尚
周王室贵族召公
成王弟叔虞
武王弟康叔
周公子伯禽
嫡长子继承制
材料一:西周各诸侯国的权力直接来自于周天子的授予,诸侯本人的地位由周王册封。周天子的分封使得周王朝对诸侯的控制具有一定的法律约束和行政建制上的保证措施,周天子与诸侯间形成的是一种较为固定的君臣统属关系。诸侯国在建立之后,在分封的土地上建立起了与西周王畿相同的文化和政治制度,实际上扩大了周文化的影响,使得人们逐渐形成了趋同的文化和政治观念,并在相近的观念下逐渐产生了对周王室的认同感,实际上为秦汉时期的大一统打下了一定基础。
——节选自《高中历史教学中西周宗法制与分封制相关内容探析》
材料二: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 ——节选自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材料三: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史记周本纪》 (译:周平王时,周王室势力衰落,宗法制被破坏,诸侯称霸,群雄争战)
Q: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回答西周实行的分封制有何影响?
影响:
(1)积极:开发了边远地区,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
(2)消极:西周后期,诸侯势力强大,王权衰落,威胁到了周天子的地位;为春秋战国诸侯争霸埋下了隐患;
公元前841年,国人(平民)举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暴动,史称国人暴动。周厉王慌忙逃命,最后死在了国外。国人暴动使西周元气大伤,加速了西周王朝崩溃的进程。
国人暴动
公元前771年,犬戎、申侯乘幽王游幸骊山,分两路出兵,直扑骊山行宫。幽王急令点燃烽火召兵,只见狼烟四起,却不见诸候一兵一卒。幽王最终死于乱箭之中。
烽火戏诸侯
思考:结合所学,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有何启示?
夏桀
商纣王
周幽王
①共同原因:天子无道,昏庸残暴;诸侯强大,得到民心拥护。
②启示:统治者要勤于政事,广用贤才,勇于纳谏,爱护百姓。
朝代 夏 商 周 西周 东周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亡国之君
重大事件
约公元前2070年
约公元前1600年
公元前1046年
公元前770年
禹
汤
周武王
周平王
阳城
亳、殷
镐京
洛邑
桀
商纣王
周幽王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商汤灭夏
盘庚迁殷
武王伐纣、
分封制
国人暴动
周赧王
平王东迁
1.西周的武王、周公、成王、康王等几代统治者,不断分封姬姓亲族、同盟的亲戚姜姓,以及一些结为亲戚的东方贵族,建立封国。与之相关的制度是(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驿站制
C
2.2024年2月26日,殷墟博物馆新馆正式开馆,是首个全景式展现______的国家重大考古专题博物馆。文中空白处应是( )
A.夏文明 B.商文明 C.周文明 D.秦文明
B
3.西周的武王、周公、成王、康王等几代统治者,不断分封姬姓亲族、同盟的亲戚姜姓,以及一些结为亲戚的东方贵族,建立封国。与之相关的制度是(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驿站制
B
4.《礼记·王制》中记载,西周时期祭祀土神和谷神,天子用牛、羊、猪三牲,诸侯用羊、猪二牲;祭祀宗庙,大夫和士有封地的用祭礼,没有封地的用荐礼。材料可用于研究西周的( )
A.文化传播 B.生产规模 C.土地管理 D.等级制度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