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课件(共39张PPT) 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 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课件(共39张PPT) 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8-12 12:54: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9张PPT)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过渡
8 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1. 认识到先秦时期科技与文化的成就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体现,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唯物史观)
2 .了解先秦时代天文历法的发展,夏商周时期代表性青铜器的出土地点和铸造时间,知道甲骨文是我国发现的最早的文字,了解诗经和《楚辞》分别代表了春秋和战国时代的艺术成就。(时空观念)
3. 通过文献记载了解先秦时期天文、历法和医学的发展。通过图片、文物、视频等,知道青铜器的功能和铸造特点,了解甲骨文的地位价值。通过阅读诗经和《楚辞》的部分内容,了解先秦时代的艺术发展。(史料实证)
4. 通过学习秦代以前的天文和医学成就,了解古代中国对农业的重视和中医的独特性。认识夏商周时期高度发达的文明,知道夏商周三代是中国早期国家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了解诗经和《楚辞》的作用以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历史解释)
5. 通过学习先秦时代的科技文化成就,能够正确看待悠久辉煌的中华文明,认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强大生命力,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归属感。(家国情怀)
北京人、山顶洞人用的生产工具是什么?
河姆渡人、半坡人用的生产工具是什么?
石器时代
夏商西周时期用的生产工具又是什么呢?
青铜时代
打制石器
(旧石器时代)
磨制石器
(新石器时代)
青铜器
(青铜时代)
史海拾贝
一言九鼎、人声鼎沸、三足鼎立
大名鼎鼎、问鼎中原、鼎足之势
“鼎”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很多成语都与鼎有关:
猜一猜
一、生活之需——历法与中医
思考:农业发展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土地、生产工具、牲畜、种子、水源............
除此之外,还需要
掌握农时
掌握农时需要观察自然变化,先秦时代的人民有哪些成果?
时期 成果
夏朝
商朝
春秋
战国
掌握农时需要观察自然变化,先秦时代的人民有哪些成果?
时期 成果
夏朝 相传有了历法
商朝 有许多日食,月食的记载;立法逐渐完备,一年分12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闰年增加一个月。
甲骨文中已经开始出现干支纪年。
春秋 《春秋》记载公元613年,彗星扫过北斗,是世界上关于哈雷彗星最早的记录
战国 人们测定出一年二十四节气
哈雷彗星,是第一颗被人类记录的周期彗星,是猎户座流星雨的母彗星,每76.1年环绕太阳一周。因英国物理学家爱德蒙·哈雷首先测定其轨道数据并成功预言回归时间而得名。古代中国称其为“扫帚星”中国人对哈雷彗星的记载,最早可上溯到殷商时代。更为确切的记录是公元前613年《春秋左传·鲁文公十四年》中的记载,也是世界第一次关于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
哈雷彗星
中国历法是历史上由中国先民自己创制出来的推算年、月、日的长度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制订时间顺序的各种法则,对中国国家经济、文化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历法中包含节气,用于指导农事活动,体现了中国古代对农业生产的重视。
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扁鹊本姓姬,战国时期名医。扁鹊本是一种称号,人们认为喜鹊的到来就代表会有好的事情发生,古人习惯把那些医术高明的医生称为扁鹊。历史上的扁鹊善于运用四诊:望、闻、问、切,尤其是脉诊和望诊来诊断疾病,精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名闻天下。与华佗、张仲景、李时珍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名医。他本人享有华夏医祖的称号。
《黄帝内经》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讲述了人体内脏部位和血脉循行情况,介绍了针灸、按摩等治疗方法。该书成书于战国时期,在东汉至隋唐时期仍继续修订和补充,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对后世中医学理论的奠定有深远的影响。
二、文明之光——甲骨文与青铜器
一片甲骨惊天下
1899年秋天,清代国子监祭酒王懿荣犯疟疾,请太医诊治,太医给他开了一张处方,其中一味药是“龙骨”。药拿回家后,王懿荣无意间发现上面刻有非常古朴的文字,王懿荣对金石学颇有造诣,经过认真研究,他初步断定这些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是商代的文字。
  举世闻名的甲骨文就因这一纯属偶然的机会
重见天日,王懿荣也因此被誉为“甲骨文之父”。
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今天我们所了解的甲骨文,多出土于河南安阳的殷墟遗址。据统计,目前出土的带字的甲骨已有16万多片,所见单字有4500个左右,已经识别的有1500多字,甲骨文已经成为一门世界性的学科。
甲骨文记载的内容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
惟殷先人,有典有册。
------《尚书》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会意
指事
形声
象形
造字方法与特点:
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值得倍加珍视、更好传承发展。
——习近平致甲骨文发现和研究120周年的贺信
甲骨文
金文
篆书
隶书
楷书
简体
汉字的演变
何尊,从此有了中国
金文: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做金文,又称为“钟鼎文”、“铭文”。青铜器不仅可以作为礼器,而且,它还具有文化传承的功能,是我们探寻历史、研究历史的重要史料。
青铜器——由铜、锡、铅的合金铸造的器具,因颜色呈青灰色,所以叫青铜器。
什么是青铜器?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距今4000多年的甘肃齐家文化遗址出土了铜镜。
青铜器的发展阶段:形成期、鼎盛期、转变期
夏,带有明显的原始性
商、西周、春秋及战国早期
战国末年至东汉末年
食器
酒器
兵器
乐器
青铜之用





编钟
青铜器的特点:
种类丰富、用途广泛
主要用于祭祀及军事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rong)”
——《左传》
食器
在西周,天子和贵族的饮食礼仪做出了如下规定: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卿大夫五鼎四簋。


青铜之用
礼器
天子
诸侯
卿大夫

观察周代列鼎列簋制度一览表,你有什么发现?
周代列鼎列簋制度
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青铜之蕴
后母戊(wù)鼎
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832.84千克
青铜之美
虎 纹
饕餮纹
夔[kuí]龙纹
云雷纹
四羊方尊
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县
青铜人像
1986年出土于四川广汉
材料 从黄河流域到长江流域,从东北到广东,从西藏到东海渔岛,都发现有青铜器。晋北、陕北及内蒙古河套地区的青铜器以羊首、马首、鹿首之类的动物头像为装饰,三星堆青铜器怪异的人头像则凸显出了古蜀国的风韵。
动物造型青铜杖首
出土于鄂尔多斯高原
这体现了青铜文化的什么特点?
多样性与民族性
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三、艺术之花——诗经与《楚辞》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手法上分为《赋》《比》《兴》。《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
王国克生,
维周之桢
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王国维
林徽因
屠呦呦
楚辞本为楚地的歌辞。战国时期楚国的屈原吸收其营养,创作出《离骚》等巨制鸿篇,后人仿效,名篇继出,成为一种有浪漫主义特点的文学作品,通称楚辞。它感情奔放,想象奇特,且具有浓郁的楚国地方特色和神话色彩。
《诗经》和楚辞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对后世诗歌创作影响深远。
1.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尊与湖南华容、安徽六安、陕西城固等地出土的尊、鼎从形态到纹饰都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这表明( )
A.中华文明早期各地区之间已有交流
B.早期国家政权充满神权色彩
C.商朝时对长江流域实现了有效管理
D.长江流域文明发展水平较高
A
2.考古学家在河南安阳一带发现了殷墟遗址,在遗址出土的大批龟甲、兽骨上刻有文字,还出土了许多青铜器,造型雄奇、纹饰华丽。这些遗址和遗存展现了( )
A.原始的农耕文化 B.夏朝的国家形态
C.灿烂的商代文明 D.西周的社会变化
C
3.《大美中国》丛书中对甲骨文的介绍:“有如此丰富的文字档案做资本,殷商从此结束了只在史载和传说中被感知的历史。”这主要强调甲骨文( )
A.使商朝历史有文字可考 B.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
C.是体系较完整的文字 D.是汉字发展的重要阶段
A
4.学者张帆指出,商朝青铜文化不仅出现于殷商统治的中心地区,很多距离较远的方国也都有青铜器出土。这些青铜器程度不一地表现出一些地域特色,但就主体而言与中原青铜文化存在联系。这一现象反映出( )
A.统一多民族国家已经建立 B.华夏文明逐渐四向延伸
C.分封制得以普遍推行 D.诸侯征战推动文化交流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