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过渡
5 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
1.了解春秋时期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理解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和影响。(唯物史观)
2 . 通过历史文献和古代文化知识的学习,了解春秋时期的历史真相,培养学生的历史实证能力。(史料实证)
3.掌握春秋时期的时间和空间背景,了解春秋时期在中国古代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时空观念)
4.通过学习春秋时期的历史,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原因,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历史解释)
5.了解春秋时期的历史人物和故事,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家国情怀)
西周末年,周幽王为博褒妃一笑,不顾众臣反对,竟数次无故点燃边关告急用的烽火台,使各路诸侯,长途跋涉,匆忙赶去救驾。结果,被戏而回。幽王从此便失信于诸侯,最后,当边关真的告急之时,他点燃烽火却再也没人赶来救他了!不久,周幽王便死于刀下,亡了西周。那么西周灭亡后,历史又是怎样发展的呢?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中国历史进入东周时期。
东周
春秋
战国
770BC-476BC
475BC-221BC
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
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前770
前722
前481
前476
前660
前591
春秋时期争霸战争数据
共战92次
共战172次
共战219次
动荡!
一、探春秋之变
东周建立
因孔子编写的记载这段历史的史书《春秋》而得名。
因各诸侯国以兼并或自保为目的,连年交战而得名。
公元前771年,周幽王死,
西周灭亡。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为“东周”。
公元前1046年
公元前770年
西周
公元前476年
公元前221年
东周
春秋
战国
经济发展——农业
早期人类
原始农耕
夏商周时期
春秋以后
回顾所学知识思考,不同时期的生产工具有何不同?
打制石器
磨制石器
青铜农具
铁制农具
易断
笨重
易磨损
坚硬耐用省力
铁器时代
变化
“铁器坚利,器用便利,则用力少而得作多。”
——《盐铁论·水旱》
农业上:
牺 (xī ) 尊
(山西浑源李峪村出土)
牛耕出现
变化
牛耕的使用是耕作技术的重要革新。
耕作技术(方法):
刀耕火种——耒耜耕作——精耕细作
材料一:“宗庙之牺,为畎(quǎn 田间,田地)亩之勤。”
——《国语 · 晋语》
材料二:冉耕(孔子弟子),别号伯牛;司马耕(孔子弟子),字子牛。
——《史记 · 仲尼弟子列传》
春秋时期的铁农具
农业
铁制农具和牛耕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思考: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对农业发展什么作用呢?
牺 (xī ) 尊
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
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表现 作用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三目,完善上面的表格。
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
手工业的规模不断扩大(青铜业、冶铁等)
产品增加,金属货币使用
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提高了生产力水平。
手工业有所发展,产品增加
商业活动活跃,城市发展
纺织业和漆器
冶铁业
煮盐业
青铜业
齐有渠展之盐,
燕有辽东之煮。
齐国的丝织品、楚国的漆器等
水平很高
生铁柔化处理技术比欧洲早1900多年
发明了错金、
错银、嵌红铜等新工艺
手工业
规模不断扩大,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以及漆器制作等都有所发展。
春秋时的金属货币
商业
商品交换市场出现、金属货币使用。
城市交易市场
铁农具和牛耕
私田产生
精耕细作
公田荒废
诸侯势力壮大
周王室衰微
分封制逐步瓦解
春秋时期经济的发展使社会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春秋时期社会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
经济发展——影响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二、析王室之衰
观察西周与春秋时期诸侯国领地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西周时期的诸侯国
天下有道,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论语·季氏》
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论语·季氏》
王室衰微
观看视频思考,王室衰微的表现有哪些?
西周—实行分封制
东周—分封制逐步瓦解
周天子
有权
有地
有臣
有钱
没权
没地
没臣
没钱
授民授疆土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诸侯定期纳贡
设置县、郡,委派官员管理
侵占王畿土地,使周天子直接管辖地区仅在洛邑一带
不听从王命,各自为政
不再定期向天子纳贡,使周王室财政陷入困境,甚至依赖诸侯国经济支持
周王室统治力大减,政治地位下降,军队战斗力减弱,经济实力下滑。
王室衰微 诸侯崛起 竞相称霸
齐桓公
晋文公
秦穆公
楚庄王
吴王
越王
名义:尊王攘夷
观察春秋时期形势图并结合课文第二目内容:找出诸侯争霸的原因,名义,先后称霸的霸主有哪些?
原因:
①王室衰微,分封制逐步瓦解
②各诸侯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为自身利益展开斗争
霸主: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吴王阖闾(hé lǘ)、越王勾践
王-周王室
夷-夷狄
材料一:“齐国是东方一个大国,临海,盛产鱼盐矿藏,经济富庶。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齐桓公任用管仲,进行改革,发展生产,训练军队,使齐国经济和军事实力大增。齐桓公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号令诸侯。
诸侯争霸——齐桓公
①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富庶
②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
③以尊王攘夷的名义号令诸侯
齐桓公为什么能成为
春秋第一个霸主?
小组讨论
三、看诸侯之争
吴越争霸
齐桓公
晋楚-城濮之战
晋楚-邲之战
战争性质:非正义的争霸战争
春秋无义战——孟子
你认同他的说法么?为什么
宋楚-泓水之战
春秋后期的诸侯国
材料1:春秋初,大小诸侯国有一百四十余,经过三百年的兼并和战争,到春秋末只剩下了秦、楚、齐、燕……等十几个大国、强国。 ——《文物春秋战国史》
分析材料,小组讨论三分钟,总结春秋诸侯争霸的影响。
1、促进了局部地区的统一,客观上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实行改革,推动社会进步。
材料2:大的诸侯国本身都是地区性的多民族国家。……大国疆域内的各少数民族与华夏族趋向于大杂居、小聚居的状态,交往十分密切,大多逐渐与华夏族融合起来。
——张岂之《中国历史》
2、促进了各民族的交融
3、给社会和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
材料3:《春秋》记载,在242年间,列国进行的战争共483次。这些军事行动和朝聘盟会实际上是大国对小国的掠夺。此外,小国人民还得为大国统治者服兵役和劳役。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上)》
分析材料,小组讨论三分钟,总结春秋诸侯争霸的影响。
农业铁制
农具、
牛耕出现
经济
发展
手工业规模
不断扩大
分封制
瓦解
社会
变革
诸侯争霸
商业活动
逐渐活跃
促进局部统一
促进民族融合
给人民带来灾难
王室衰微
1.“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时期,也是我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推动这一时期“大变革、大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
A.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 B.新兴地主阶级势力增强
C.确立了新的政治经济秩序 D.秦国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A
2.春秋时期齐鲁“夹谷之会”时,齐景公演奏“夷狄之乐”,足见齐国与东夷文化交融之深。第六代楚王认为自己是“蛮夷”,但到庄王熊侣时,俨然以华夏传统政治逻辑行事,自认德可配鼎,由蛮夷自居到以诸夏自居。这表明( )
A.中华文明兼容并包 B.文化多元异彩纷呈
C.地域影响文化样态 D.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A
3.《据史载,西周时期,周夷王听信纪国国君的谗言,杀害了齐哀公;春秋时期,齐哀公的“九世之孙”扬言要灭掉纪国以报仇,周庄王不得不将自己的妹妹下嫁齐国以息事宁人。周王室的地位的变化表明( )
A.皇权专制不断削弱 B.分封制度遭到破坏
C.诸侯争霸战争频发 D.等级秩序彻底消亡
B
4.春秋时期,霸主肩负着协调、平衡各国关系,保护属国利益的义务,并且组织各国以盟誓的形式,公开申明反对用战争解决国与国之间的矛盾。这实质上反映出( )
A.诸侯注重维护王室尊严 B.诸侯严格遵从礼乐秩序
C.周王室的地位下降 D.诸侯之间关系非常融洽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