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湘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中国的气候》课时1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简要归纳中国气候的特征,简要分析影响中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中国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的判读,归纳出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的特点,并能初步分析其形成原因。
2.通过对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和降水量逐月分配图的判读,归纳出我国年降水量时空分布的特点,并能初步分析其形成原因。
3.通过对中国温度带、干湿区分布图的判读,知道中国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分布状况,了解它们对自然植被和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重点】
中国1月、7月的气温分布特征以及对农业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
中国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
【教学方法】
读图指导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准备相关图文资料和视频
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播放视频,一场“砂糖橘”的双向奔赴。
生:观看视频。
师;跟着”小砂糖橘们“的游学之旅,我们感受中国气候的变化,从广西南宁到哈尔滨,气温是如何变化的呢?
【设计意图】通过今年热点事件广西南宁和哈尔滨的双向奔赴视频,结合生活实际,吸引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考生活中的地理。
二、新课讲授
【自主学习】 中国冬季气温特点
1.在图中勾画出1月0°等温线,看一看它与哪些地理事物的分布大致吻合。
2.找到冬季气温最低和最高的地区,并简要分析1月气温分布特征。
3.估算南北温差,归纳冬季气温分布规律。
生:阅读课本资料并完成思考。
师:请位同学上台勾画出1月0°等温线,并说出它与哪些地理事物的分布大致吻合。
生:上台勾出1月0°等温线,并回答。
师:完全正确,1月0°等温线大致经过秦岭—淮河一线。哪位同学找到了冬季气温最低和最高的地区呢?
生:举手并回答。
师:非常好,我国1月最冷的地方位于漠河县的北极村,低于-24摄氏度,最热的地方在海南,高于16摄氏度,温差在40℃以上。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1月的气温分布规律是?
生:气温由南向北逐渐降低,南北温差大。
【小组讨论】结合图文资料分析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原因?(可以从昼夜长短、冬季风和地形等角度考虑。
生:小组讨论并回答。
【设计意图】给出图文资料,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讨论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原因,既锻炼学生读图与获取信息的能力,也培养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和合作探究意识。
师: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北方太阳斜射厉害,正午太阳高度角比南方小,且白昼时间短,获得的太阳光热少,因此冬季南北温差大。这一影响因素可以归纳为纬度因素。
师:北方靠近冬季风的源地,寒冷的冬季风加剧了北方的严寒。冬季风会受到山岭重重阻挡,到南方时风力大大减弱。这两大因素可以归为冬季风和地形因素。
【自主学习】 中国冬季气温特点
1.找出我国夏季气温最低和最高的地区,并分析原因。
2.估算夏季南北方温差,归纳夏季气温分布规律。
生:思考并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查找信息的能力和自主归纳的能力,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师:我国海拔最高的地方在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m以上,因为海拔高,成为我国夏季平均气温最低的地方。(地形因素)
师:我国夏季最热的地方是新疆的吐鲁番,7月平均气温为33℃,极端最高气温曾达到49.6℃。(地形因素和海陆位置)。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结合地图,更加直观让学生感受我国南北温差大,同时熟悉区域地理位置。
师:读图估算夏季南北方温差,并归纳我国夏季气温分布规律。
生:读图并回答。
师:夏季我国南北温差小,夏季全国普遍高温,青藏高原地区除外。
【小组合作】读表格分析夏季我国普遍高温的原因?
生:思考并回答。
师:夏季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虽然南方正午太阳高度角比北方大,但北方的白昼时间长于南方,弥补了北方太阳光热不足的情况,因此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活动】玲玲和贝贝对中国冬、夏季气温最低区域作出了如下判断。他们的说法对吗?说出你的理由。
生:思考并回答。
【自主学习】 中国的温度带
1.读中国温度带的划分图,找出我国所划分的五个温度带。
2.结合中国地形图,说一说各温度带所包括的主要地形区。
3.结合课本材料,说一说各温度带种植的主要作物及熟制。
生:思考并回答。
师:我国依据气温的南北差异和农业生产实际划分5个温度带和高原气候区。
高原气候区的地形区有青藏高原和柴达木盆地,亚热带有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暖温带有塔里木盆地、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辽东丘陵和山东丘陵;中温带有准噶尔盆地,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
师:每个农业带的农作物分别是有哪些呢?农作物的熟制又是怎样的呢?
生:结合课本回答。
师:一般来说,一个地区的热量越充足,农作物的成熟次数越多。热带是一年3熟,农作物有椰子,芒果,香蕉等;亚热带是一年两熟,农作物有脐橙、水稻、油菜等;暖温带是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农作物有苹果,梨,花生等;中温带和寒温带有玉米,花生等,一年一熟。高原气候区由于海拔高,热量不足,一年一熟,农作物主要有青稞、豌豆等。
【自主学习】 中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
1.勾画800mm、400mm、200mm年等降水量线,分析中国降水分布特点。
2.比较广州、武汉、乌鲁木齐3个城市年降水量的大小,分析中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趋势。
3.中国降水最多和最少的地方。
生: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秦岭、淮河附近至高原东南边缘。它与我国1月的0℃等温线大体是一致的。
师:没错,800毫米经过秦岭—淮河一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 岭、张家口市、兰州市 、拉萨市至喜马拉雅山脉东缘。年降水量200毫米以下的地区大多在西北内陆地区。我国降水总体上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生:结合图思考。
师:海陆因素和地形因素。
师:降水最少的地方是新疆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多年平均降水量仅5.9毫米,年降水天数不足10天,有些年份甚至滴水不见。(地形因素和海陆位置)
降水最多的地方在台湾东北部的火烧寮,多年平均降水量为6557.8毫米,1912年的最高纪录达8409毫米。(地形因素和海陆位置)
【活动】读图思考:广州、武汉、北京、哈尔滨4个城市降水量的季节变化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生:思考并回答
师:我国大多地区是季风气候,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夏季,年际变化大。但是不同点是雨季南方长,北方短。
承转:根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我国又可以分为4个干湿地区。湿润区降水量>800mm,降水量>蒸发量;半湿润区降水量400~800mm,降水量>蒸发量;半干旱区降水量200~400mm,降水量<蒸发量;干旱区降水量<200mm,降水量<蒸发量。
师:我国降水对植被的影响有哪些?不同干湿地区对应的植被是什么?
生:思考并回答。
师:干旱区的植被是荒漠草原和荒漠,半干旱区是草原,半湿润区是森林草原,湿润区是森林。总之,降水越少,植被越稀疏。
【课后小结】
【板书设计】 中国的气候
一、气温
1.夏季
①分布特点:全国普遍高温,青藏地区除外(地形因素)
②5个温度带+1个高原气候区
③农作物熟制和农作物
2.冬季
①分布特点:南北温差大,由南向北逐渐降低
②四个干湿地区: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
③干湿地区与植被
3.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
①1月0℃等温线经过
②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③800mm年降水量线经过
④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课后作业】
下图为“我国某时段全国降水量预报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城市中,降水量最多的是( )
A.北京 B.西宁 C.南宁 D.镇江
2.该时段,镇江地区( )
A.街头雨披增多 B.适合清洗车辆 C.降水明显增多 D.市民身着冬衣
3.有关我国气温、降水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
A.降水从西北向东南递减 B.降水最少的是火烧寮
C.冬季南北温差大 D.夏季最冷的是北极村
4.读图,下列关于山东省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处中国东部,黄河下游 B.位于中纬度,亚热带
C.主要位于湿润地区 D.濒临渤海和东海
2023年某月,从吉林长春奔向海南海口的Z384次列车上,乘务员平均每隔5站就需要更换一套服装,成为车厢内行走的亮丽风景线。下图为乘务员依次更换的部分服装。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该月份可能是(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6.造成Z384次列车乘务员平均每隔5站更换服装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地势 B.海陆位置 C.纬度差异 D.时差因素。
【教学反思】
1.亮点:本节课重难点的处理通过大量的自主学习和活动探究,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结合资料自主思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不足:课堂的活动探究时间安排不够合理,本节课的内容较多,课堂时间过于紧凑,教学环节也没有全部落实。
3.教学建议:①第一课时可以只从气温角度分析我国的气候,内容处理恰当,把握重难点即可。②小组活动探究和自主学习给学生准备充足的材料背景。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