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1—3课)
1.2022年课标要求
〖导论〗中国近代史始于1840年鸦片战争,止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重点叙述列强侵略中国,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对外反抗列强侵略,对内反对封建专制统治,最终由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19世纪中期,英、法等西方列强接连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西方列强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激化。19世纪70年代以后,列强对华侵略加剧,中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
〖内容要求〗“1.1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内忧外患:通过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等两次鸦片战争期间的主要史事,以及《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初步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救亡图存: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
2.2022年课标解读
⑴了解清朝晚期的基本线索和重要的事件、人物,知道重大史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原因和结果,初步养成历史时序意识和历史空间感。(时空观念、唯物史观)
⑵关于《鸦片战争》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注意说明鸦片战争的发生有着深刻的背景。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既是英国资本主义扩张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英国政府蓄谋已久的政策中国禁烟只是英国发动战争的借口,教学中要通过一定的史料,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讲清战争过程中,中国军民抗击英国的英勇事迹,均是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教育的素材。学生需要掌握,《南京条约》的基本内容。可以通过剖析《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文本内容,说明鸦片战争的影响。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注意说清列强发动侵略战争的背景或原因。战争中有许多可以揭露列强丑恶嘴脸的素材,如劫掠、火烧圆明园等,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引发学生感悟与反思历史。教师需要注意利用相关的史事与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分析战争的影响。既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社会,又激起爱国志士寻求救国图强的探索。关于《太平天国运动》,抓住时空线索——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前期的兴是因为牢固的阶级基础,队伍不断扩大;旺盛的战斗意志和严密的组织性和纪律性;以宗教为核心的精神纽带。后期太平军队伍成分混杂;清政府和列强侵略势力勾结起来进行围攻;太平天国领导者们滋生了骄傲自满的情绪,过着豪华奢侈的生活,严重脱离了群众;领导阶层内部争权夺利,陷入政治和思想上的危机。重点讲述金田起义、西征北伐、天京事变,使学生通过具体史事认识农民战争的局限性,培养学生唯物史观。通过具体的史事,使学生认识到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无法克服小生产者固有的阶级局限性,不可能提出科学的政治纲领和社会变革方案。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革命需要新的经济结构和代表时代发展方向的阶级力量充当领导者。(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⑶能结合语文、地理等课程的学习,通过阅读近代的文献材料、图像材料,观察实物材料,查阅地图,并加以分析、概括并提取其中的历史信息。通过探究与讨论,强化国家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本单元教材主要内容:
本单元由三节正课组成。
19世纪中期,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英、法等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西方列强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资料,把侵略扩张的矛头指向幅员辽阔的中国。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56年,英法联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加剧了中国的社会危机。
在内忧外患中,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了。这是一次规模宏大的农民战争,席卷了大半个中国,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者和外国侵略势力。
单元大概念架构
19世纪中期,英、法等西方列强接连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西方列强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激化。19世纪70年代以后,列强对华侵略加剧,中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
中国人民为反抗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进行了英勇的斗争,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探索。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
3、整体教学流程透视
(1)课堂导入环节以科学性、趣味性、灵活性和启发性原则,通过视频、图片等方式,采用设疑、悬念导入法、直观导入法、开门见山法、直接破题法、温故知新等方法导学激趣。
(2)导入新课后,出示学习目标,学科核心素养,明确学习的重难点和要求,明晰地让学生知道通过本节学习应该掌握哪些知识点,形成何种能力,从而进入自主学习环节。
(3)自主学习,让学生整体感知教材,对基本史实有一定了解,再对重难点进行精细预习,标画重点内容。
(4)小组合作,问题探究要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内容展开,教师要把教学的重点、难点问题交给学生去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教师可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
(5)当堂检测,着重在于以各种形式检测学生学习的效果,可以通过口答、自背、做题等方式完成。根据课堂情况,灵活掌控教学环节,每节课至少留出3至5分钟进行测验训练,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做到堂堂清,不欠账。
4、本单元教材体例
(1)设计导语激发兴趣,引出重点;
(2)设计插图增强感染力;
(3)设计正文宋体内容明确基本知识;
(4)设计正文楷体内容补充说明;
(5)设计相关史事教会学生提炼有效信息;
(6)设计“问题思考”栏目,引起探究兴趣,激发学生思考;
(7)设计“材料研读”培养学生研读材料的能力,活学活用;
(8)设计“课后活动”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9)设计“知识拓展”,扩大学生知识面。
一、教学目标:
八年级学生有较强的求知欲以及表现欲。经过一年中国古代史历史的学习,具备自主学习及合作探究的能力。本单元属于中国近代史部分,学生在书籍、影视作品中对此已有简单了解,但是对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等爆发的原因理解不够,对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理解不透彻,在教学过程中适当材料补充,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等。同时,教师要注重活跃课堂气氛,充分利用图片、视频等创设历史情境,再现战争史场景,将学生带入历史现场,让学生深切地感受这些历史事件给中华民族带来的影响。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林则徐虎门销烟;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危害;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和功绩、《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
难点: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南京条约》的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最终失败的原因。
(第3课时)《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
素养目标 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史实;掌握《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的内容及评价(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唯物史观)(重点)2.通过小组讨论和探究分析,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和阶级局限性。(唯物史观、历史解释)(重点、难点)3.通过本课学习,感悟近代中国农民阶级面对列强侵略和清政府压迫的反抗斗争精神。(家国情怀)
教材分析 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清朝晚期出现统治危机之时,这也是近代西方列强对华侵略的早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不断升级。太平天国运动作为鸦片战争后农民阶级的一次规模浩大的斗争,不仅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而且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具有反封建和反侵略的双重特点。本课有三个子目,即“洪秀全与金田起义”“定都天京”“天京陷落”。三个子目按时序呈递进关系,展示了太平天国运动从兴起、兴盛到衰落、失败的历程。最后,对太平天国运动从性质和局限性与进步性两方面进行了评价,明确了这场运动在中国近代历史中的地位。本课关键词:金田起义、《天朝田亩制度》、天京事变为了便于教学,依据大单元教学理念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将本课整合为四部分:一:天国梦起——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背景二:天国梦兴——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三:天国梦碎——太平天国运动的衰败四:天国梦醒——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原因与教训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学习历史知识的方法,有了一定的分析、理解能力,但是他们联系前后知识的思维还较差。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图示、材料分析等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失败的原因,突破本课重难点,提升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
教学方法 材料分析法、讨论法、阅读教材,提取信息法、合作交流法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PPT展示:思考:人民英雄纪念碑上为什么刻上了这样一幅浮雕?提示:以金田起义为开端的太平天国运动,是近代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惑,走进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席卷大半个中国的一曲悲歌) 读图,思考问题。 通过图片,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引出太平天国运动,进入本课。
讲授新课(一) 任务一、天国梦起——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背景(一)、原因【合作探究】展示史料,引导学生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 材料一:马克思曾指出:“推动这次大爆炸(即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鸦片战争后传统手工业破产,白银大量外流。材料二: 清政府为了支付战争赔款和军费开支,极力搜刮。“贪官甚于强盗,酷吏无异虎狼,民之财尽矣,民之苦极矣!”1843—1850年规模较大的群众暴动有70余起,遍及十几个省。材料三:1846年——1850年,两广地区水、旱、虫灾不断,广大劳动人民陷于饥饿和死亡的困境。(二)洪秀全结合下列资料简述洪秀全生平。洪秀全早年(1814-1851)上篇:1814年出生于广东花县一农民家庭,乳名火秀,后自己改名秀全。7岁进私塾,天资聪慧,熟读四书五经及其他古籍。16岁因家境贫困辍学。18岁受聘为本村私塾教师,一面教书,一面读书。从16岁第一次到广州参加秀才考试,直至1843年,四次科考,四次落第,成为一名高龄的落第童生。——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第十一卷·近代前编》讲述:第四次科举考试落第后,洪秀全大病一场,之后他决心不再考了,并作诗言志。手握乾坤杀伐权,斩邪留正解民悬。眼通西北江山外,声震东南日月边。展爪似嫌云路小,腾身何怕汉程偏。风雷鼓舞三千浪,易象飞龙定在天。——转引自茅家琦主编《太平天国通史》提问:从中看出洪秀全的志向是什么?(三)、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面对当时的形势,洪秀权要“手握乾坤杀伐权,斩邪留正解民悬”,就是推翻清政府,救民于水火!怎么来做呢?手中一本从广州街头传教士处获得的宣传基督教的《劝世良言》,给了他启发。之后的洪秀全有哪些举动呢?结合下列资料讲述。洪秀全早年(1814-1851)下篇:1843年创立“拜上帝会”,并在广州传教。1844年与冯云山转至广西传教。后来先后写下《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等文宣传自己的思想。1851年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金田起义,建国号“太平天国”,发动了反清的太平天国运动。——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第十一卷·近代前编》提问:洪秀全提出要“解民悬”。是什么造成了当时的“民悬”?面对“民悬”,人民的态度又是怎样的?讲述:这就是洪秀全的“人间天国梦”!最初,洪秀全在自己的家乡花县传教,他的族弟洪仁玕和同学冯云山最先参加进来。1844年,洪秀全与冯云山离开家乡到广西紫荆山区传教。为何到这一地区?这一地区土地贫瘠,人们谋生困难(多以烧炭种田为生),盗匪横行,民不聊生。而桂平县位于西江流域附近,说粤语。这些,让洪秀全具备了有利条件。他承诺:有饭同吃,有钱同使,有房同住,有福同享,大家都是兄弟姐妹,上帝的子孙,对穷苦人来说,无异于“久旱逢甘霖”,跟随洪秀全,即有希望实现“人间天国梦”。正如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所说:“太平天国在寻找他们,他们也在寻找太平天国。”“拜上帝会”的会众发展迅速。经过多年的酝酿,一场以“拜上帝会”为组织的规模浩大的农民运动呼之欲出。【阶段小结】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根本原因:腐朽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外部原因: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民族矛盾激化直接原因:自然灾害严重主观原因: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组织和思想准备) 提示:①外因: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加剧民族矛盾。②内因:清政府统治腐朽,剥削加重,阶级矛盾激化。(根本原因)③直接原因:自然灾害严重。(直接原因)提示: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里面就规定了大量的赔款,这也就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导致民族矛盾还有阶级矛盾越来越严重,再加上两广地区天灾不断。导致各地的农民起义不断地发生。 通过阅读史料,提取有效历史信息,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核心素养。从我们首先想了解的“洪秀全是谁”出发,去寻找其人与其时的关联。通过人与时势的交织,让学生理解一个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中其人与其时之间的紧密关系。
讲授新课(二) 任务二、天国梦兴——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一)起义的爆发:金田起义【播放视频】金田起义请学生根据自己的整理讲述太平天国运动是如何爆发的。出示课本中的太平天国运动形势图,让学生尽可能结合地图讲述。(二)初建政权:永安建制思考:永安建制后形成的太平天国政权领导集团有何特点?有何利弊?材料:攻克永安后,洪秀全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所封诸王均受东王节制。太平天国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我们管这一发展阶段叫做“永安建制”,时间是1851年。(三)定都天京(壮大)材料:852年春,太平军从永安突围北上,先后围困桂林、长沙,攻克武昌。虽然冯云山、萧朝贵在进军途中牺牲,但队伍发展至50万人。次年春,太平军放弃武昌,分水陆两路,沿长江东下。1853年3月,攻占南京,将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都城。教师提问:定都天京有什么意义?(四)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此荒。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赈彼荒处。——《天朝田亩制度》教师提问:《天朝田亩制度》的核心内容?能实现吗?为什么?如何评价《天朝田亩制度》?(五)高潮——北伐、西征阅读教材第16页相关内容,归纳太平军北伐和西征的目的、结果和意义。材料:太平军北伐横扫五省,进逼天津!京城大乱,数十万人出逃!咸丰哀叹,欲步崇祯后尘!可惜孤军深入,最终失败 !太平军西征:太平天国其疆域最广阔之时曾占有中国半壁江山,其势力发展到18个省,太平天国实际控制的区域发展到23个府州,总共面积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学生回答问题后,归纳:(1)目的:推翻清朝统治和巩固政权。(2)结果:北伐军曾逼近天津,最后全军覆没;西征战场则取得重大胜利。(3)意义:标志着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难点突破】太平天国运动为何发展迅猛?材料1 群众有了共同的动力和革命信仰, 使得他们能够团结一致, 愿为在人间建设这一天国而奋斗和牺牲。材料2 太平军在进军途中,坚决镇压官僚地主,焚烧衙门、田契,而对于人民群众则爱护备至,把衣物给贫民,谓将来免租赋三年。 ——白寿彝《中国通史》材料3:二月初一日出省,带兵一百名,如驻马嵬坡,皆不愿走也;路上募一百名,又如石壕吏,未走先哭。乃于十二日甫抵武宣,而教匪偷越紫禁山而来,如虎兕出柙。……方到时县官一人,一县皆空,而纷纷向西逃者渡江船无歇时。问县(官)刘作肃有何准备?答云‘只有一绳’,则大哭。我何等福气……” 【教学过渡】军事征战和制度建设上取得的重大成就,让洪秀全等太平天国领导人冲昏了头脑,他们开始享乐腐化,争权夺利,一场席卷太平天国的暴风雨即将开始。 学生阅读地图,观看视频,结合教材,了解金田起义。永安建制的利弊:1.依照旧的封建体制进行内政建设,具有浓厚的封建性。2.初期,利于领导太平天国运动。3.为天王和东王的争权埋下了隐患。意义:标志着太平天国正式建立起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核心内容: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不能实现:它具有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了中国的实际,无法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在当时的环境下无法真正实施。1.进步性: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要求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2.局限性:空想性:绝对平均主义,严重脱离实际;落后性:追求小农经济,违背社会发展潮流。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回答问题。《天朝田亩制度》对于发动和鼓舞广大农民起来参加反封建斗争起了积极作用;太平军的政策赢得民众支持;说明了清军丧失斗志,而太平军则士气高昂、所向披靡。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以及“时空观念”的学科核心素养。分析史料,使学生掌握“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学习方法,提高学生从材料中提取、归纳关键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历史核心素养。通过讨论合作的方式,让学生深入地了解《天朝田亩制度》,认识到《天朝田亩制度》的不符合实际,无法实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并表达自己主张的能力。培养学生意识到符合历史发展现实的纲领文献才能运行的唯物史观。提高学生从材料中提取、归纳关键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历史核心素养。
讲授新课(三) 任务三、天国梦碎——太平天国运动的衰败(一)天京事变(转折)材料:定都天京后,洪秀全大兴土木,挑选嫔妃,仪卫舆马,无不奢华。还颁布了一套“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的礼制。 ——马工程《中国近代史》提问:上面材料说明什么?材料:天京事变后,太平天国元气大伤,士气低落,太平军内部流传这样的顺口溜:“天父杀天兄,总归一场空,打打包裹回家转,还是做长工”。——罗尔纲《论洪秀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通过图示归纳天京事变的时间、经过和影响。(1)时间:(2)经过:(3)影响:(二)重整国政——洪仁玕《资政新篇》师:天京事变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为了改变不利局面,洪秀全大胆起用新人,封洪仁玕为干王,总理朝政;提拔陈玉成、李秀成等一批青年将领。师:洪仁玕总理朝政后,采取什么措施重振朝纲?材料 《资政新篇》的内容:政治上,向西方学习,以法治国,官吏由选举产生;经济上,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文教上,设立新式学堂;外交上,主张与外国平等交流,但不准干涉中国。——摘编自茅家琦等《太平天国史研究》阅读课本,归纳《资政新篇》的内容、影响与评价。学生回答评价后教师归纳:积极影响: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消极影响:1缺乏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以及当时处于战争环境,未能真正实施。没有涉及农民土地问题得不到农民支持。【合作探究】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比较《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异同(尤其在经济发展方面)?两者之间关系如何?【播放视频】比较《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材料1 盖天下皆是天父上主皇上帝一大家,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则主有所运用,天下大家处处平均,人人饱暖矣。——《天朝田亩制度》材料2 兴银行。倘有百万家财者,先将家资契式禀报入库,然后准颁150万银纸,刻以精细花草,盖以国印图章,或银货相易,或纸银相易,皆准每两取息三厘。....此举大利于商贾士民,出入便于携带。——《资政新篇》学生讨论后回答:相同点:不同点:(三)安庆陷落与上海受挫教师讲述:陈玉成、李秀成协同作战,先后取得浦口、三河大捷,但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军事上的不利局面。1860年,曾国藩的湘军包围安庆,陈玉成、李秀成救援失败,陈玉成被俘就义,安庆陷落。1861年,李秀成攻克杭州,进逼上海,遭到华尔的洋枪队与李鸿章的淮军的抵抗和反扑。(四)天京陷落材料:1862年,湘军围困天京,李秀成回师救援。1864年夏,洪秀全在天京病逝。7月3日,地保城失守,敌军居高临下,整日炮轰,并加紧挖掘地道,埋炸药破城。19日,湘军炸塌城墙,攻入城内,与太平军展开巷战。最后,太平军将士点燃炸药,与敌人、与天王府同归于尽,为一直努力建立的天国流尽最后一滴血。教师讲述:天京陷落标志着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五)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材料1:太平天国占据了清王朝大片江山。西方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攫取了许多侵略权益。但太平天国不予承认,这就使西方列强把中国迅速殖民地化的阴谋大大推迟了。正是由于中国人民前仆后继、坚持反侵略斗争的结果。 ——摘编自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材料2:太平天国揭开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打破了清朝的统治机器,为辛亥革命铺平了道路。 ——罗尔纲《太平天国史》材料3:太平军三次攻破扬州,使“扬州因死尸堆积如山,不堪其臭……官军埋尸,有一二里之长。”占领南京后,“有仓卒路遇者俱被杀,城初破,尸横街巷皆满。”太平军“每至一处,即肆意掳掠,必招本地无赖为眼目,就富家大小,以次搜索。有预为埋藏者,亦十不免一。”分析太平天国运动产生的影响? 提示:领导人开始享乐腐化。(1)时间:1856年秋。(2)过程:洪杨矛盾―→韦昌辉滥杀―→洪处死韦―→石达开出走。(3)影响:杨秀清被杀,韦昌辉被处死,石达开率部出走,太平军损失惨重,人心士气受到严重影响。天京事变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回答问题。洪仁玕写成《资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得到洪秀全的赞赏。但由于受到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资政新篇》未能付诸实践。相同点:①二者都是太平天国颁布的政治纲领;②都具有反封建的革命性;③都没有能够实行。不同点:①《天朝田亩制度》违背了社会发展的规律;②《资政新篇》受当时客观条件限制,不可能真正实行。提示:(1)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2)它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3)对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有重要影响,客观上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对当时的社会经济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本部分的设计力图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条清晰的时间线,串起太平天国14年的兴衰历程。但又要注意突出在这条时间线上的重要事件对运动所起到的作用和影响。通过点线结合,让学生了解历史事件曾经的存在状态,也试着引导学生在历史的时间线上思考事件对当时及后世的作用。通过曲线图的方式再次梳理归纳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和时空观念。通过史料的分析,使学生深入了解太平天国运动产生的影响,提高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史论结合的历史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历史核心素养。
教授新课(四) 任务四、天国梦醒——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原因与教训(一)太平天国失败之根源结合材料分析太平天国运动覆亡的原因。你从中有何启示?(学生分组讨论回答问题后,教师进行总结归纳)材料一: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 ——李大钊材料二: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平均分配;《资政新篇》发展资本主义;民谣:天父杀天兄,江山打不通。打起包裹回家转,依旧做长工。材料三:“现在说到我朝祸害之源,即洋人助妖之事,自我军两位勇猛王爵英王、翼王死后,我军确受重大损失,但如洋人不助敌军,则吾人断可长久支持。”——引自《洪仁环自述》师:(1)失败原因:①(主观)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②(客观)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李秀成进逼上海时,遭到华尔的洋枪队和李鸿章的淮军的联合抵抗和反扑)。(2)启示:阶级和时代存在局限性,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二)太平天国运动的教训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它坚持斗争14年,转战大半个中国,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①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②太平天国运动的教训? 实质: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组织基础:领导者缺乏革命进取心,逐渐腐化;内部分裂;指导思想:缺乏科学理论指导,现有制度也执行不了;群众基础:脱离人民群众。指性质: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教训:农民阶级由于自身局限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通过对史料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提高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的历史核心素养。
课堂小结 太平天国革命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革命,有力地打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和外国的侵略,促进了封建社会的崩溃,阻止了中国殖民化的进程,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极其重要的一页。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就像周总理所言,让我们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吧! 总结归纳,促使知识内化。
课堂练习 1、太平天国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想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反映了农民阶级( )A.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 B.向西方学习的意愿C.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 D.对清政府的本质认识不清【答案】A2、罗尔纲在《太平天国史纲》中写道:“正在这样的一个决定两个壁垒最终命运的关头,太平军方面乃有内讧的大事变发生。太平军自己来摧残自己的势力,使敌人有机会重新抬起头来向自己壁垒反攻,终归把自己扑灭了去。”材料中的“大事变”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使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 B.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C.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D.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基础【答案】A3.在太平天国运动中,西方侵略者领导与指挥的“洋枪队”,和清政府共同镇压太平军,这说明( )A.太平军已攻陷北京城 B.清军已没有抵抗能力C.外国势力开始侵华 D.中外反动势力勾结【答案】D 检测课堂教学效果。
课后反思 在此课的讲授中,重点是围绕对史实的讲解,让学生明白太平天国运动“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原因以及给我们的历史教训。通过导学、分组讨论、史料分析等各种形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分析、解读史料的能力。同时要注重改进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比如:史料的选取和解读不够精确;对学生的引导、启发不够灵活等,都是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得到改进,从此,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 反思得失,不断前进。
附1:板书设计
【历史解释】
太平天国运动具有哪些新的特点(鲜明的时代性)?
新使命: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
读
解
标
课
元
单
壹
析
分
材
教
元
单
贰
标
目
习
学
元
单
叁
计
设
学
教
元
单
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