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2.2.1中国的气候(课时3)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中国主要的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针对某一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提出合理的防治建议;掌握一定的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的安全防护技能。
课标解读
【学习目标】
1.认识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特殊天气及其造成的危害,了解中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初步形成防灾、减灾意识。
2.学会分析气候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逐步形成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环境意识。
【课程标准】
【自主学习】根据课本P42-44内容及生活常识,完成下表:
气象灾害 概念 发生时间 天气特征 主要影响地区
特殊天气 寒潮 请 在 课 本 上 划 出
梅(霉)雨
台风
沙尘暴
洪涝
干旱
特殊天气指的是某种天气现象因为持续的时间较长,影响范围较广,对部分地区造成一定影响或者损失的天气现象。
什么是特殊天气?
中国的特殊天气主要有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
寒潮是是冬半年影响中国的主要灾害性天气,指的是大范围的强冷空气活动。具体来说,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北24小时气温下降10℃以上,最低气温在5℃以下,并伴有大风,就可视为寒潮发生。寒潮南下使所经过的地区产生急剧 降温、霜冻、大风,有时还伴随雨雪天气。
特殊天气—寒潮
侵入中国的寒潮路径示意
1.概念:
2.源地:
3.时间:
4.天气特征:
5.影响地区:
大范围的强冷空气活动
蒙古、西伯利亚一带
冬半年(秋末、冬季、初春)
急剧降温、霜冻、大风,雨雪天气
除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地形因素),以及广东、台湾、海南(距离源地远)受寒潮影响较小
特殊天气—寒潮
农作物低温冻害
破坏电力和通信等
造成财产损失
道路结冰,影响交通
夏初,江淮流域常常阴雨连绵。因为这时正值梅子黄熟的季节,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梅雨”。由于下雨时间长,空气湿度大,致使百物生霉,因而又有“霉雨”之名。
特殊天气—梅雨
1.含义:
2.时间:
3.发生地区:
4.天气特征:
这时正值梅子黄熟的季节,
人们习惯称之为“梅雨”。
夏初(6月份)
江淮地区
长时间的连续降雨,相对湿度大,日照时间短,地面风力小,阴云笼罩,出现绵绵阴雨或阵性降雨。
特殊天气—梅雨
梅雨的影响:
在江淮地区,梅雨如果来得过早,雨期过长,雨量过大,就会出现洪涝和低温灾害,严重影响夏秋农业收成;如果来得太晚或者雨期过短,甚至“空梅”,就会出现干旱,严重影响夏种和春播作物的生长。
台风是极猛烈的热带气旋。气象学界规定,热带气旋中心附近的平均风力小于8级为热带低压,8~9级为热带风暴,10~11级为强热带风暴,大于等于12级为台风。
特殊天气—台风
1.含义:
2.时间:
3.发生地区:
4.天气特征:
台风是极猛烈的热带气旋
夏秋季节,
多在5~10月,尤以7~8月为多
海南、广东、广西、台湾、福建、浙江等沿海省区
狂风、暴雨、风暴潮
特殊天气—台风
台风的影响:
台风过境时,带来的狂风、暴雨可以引发山洪暴发,毁坏房屋,损害庄稼。它在海上掀起的巨浪,能够颠覆船只,危及航运安全,破坏港口设施。但台风登陆后,风力逐渐减弱,带来的雨水能缓解部分地区的旱情。
沙尘暴是指大风扬起地面的沙尘,使空气变得浑浊,水平能见距离降低到1千米以下的现象。沙尘暴发生时,天空呈土黄色,有时甚至呈红褐色。
特殊天气—沙尘暴
1.含义:
2.时间:
3.发生地区:
4.发生条件:
是指大风扬起地面的沙尘,使空气变得混浊,水平能见距离降低到1千米以下的现象。
春季(3-4月)
北方和西北地区
植被稀少,沙质土壤多,大风频繁、天气干旱。
特殊天气—沙尘暴
沙尘暴的影响:
沙尘暴天气给当地的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它使土壤变得贫瘠,农作物及各种设施遭到掩埋和损害,污染环境,对人、动物造成危害。
【自主学习】根据课本P42-44内容及生活常识,完成下表:
气象灾害 概念 发生时间 天气特征 主要影响地区
特殊天气 寒潮 请 在 课 本 上 划 出
梅(霉)雨
台风
沙尘暴
洪涝
干旱
冬半年
夏初
夏秋季(5-10月)
春季
急剧降温、霜冻、大风,有时还伴随雨雪天气
长时间的连续降水
狂风暴雨
大风扬沙,能见度低
中国大部分地区
江淮流域
东南沿海
北方和西北
自然灾害:自然界发生的异常变动,造成资源破坏、财产损失或人员伤亡的现象。
自然灾害包括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水文灾害、生物灾害等。
气象灾害:是指大气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建设及国防建设等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损害,一般包括天气、气候灾害和气象次生、衍生灾害。
中国是气象灾害严重的国家,主要气象灾害有洪涝、干旱、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
主要的地质灾害有地震、滑坡、泥石流等。
洪涝指因大雨、暴雨或持续降雨使低洼地区淹没、渍水的现象。雨涝主要危害农作物生长,造成作物减产或绝收,破坏农业生产以及其他产业的正常发展。
气象灾害—洪涝
夏、秋季(集中在7.8月)
1.含义:
2.时间:
3.发生地区:
4.天气特征:
气象灾害—洪涝
因大雨、暴雨或持续降雨使低洼地区淹没、渍水的现象。
中国东部平原地区
持续降雨
干旱是指长期无雨或少雨,使土壤水分不足、作物水分平衡遭到破坏而减产的气象灾害,一般是长期的现象。
气象灾害—干旱
1.含义:
2.时间:
3.发生地区:
4.天气特征:
气象灾害—干旱
长期无雨或少雨,使土壤水分不足、作物水分平衡遭到破坏而减产的现象。
夏、秋季(集中在7.8月)
中国西北部和东部季风区
持续无降雨或降水偏少
【自主学习】根据课本P42-44内容及生活常识,完成下表:
气象灾害 概念 发生时间 天气特征 主要影响地区
特殊天气 寒潮 请 在 课 本 上 划 出
梅(霉)雨
台风
沙尘暴
洪涝
干旱
冬半年
夏初
夏秋季(5-10月)
春季
急剧降温、霜冻、大风,有时还伴随雨雪天气
长时间的连续降水
狂风暴雨
大风扬沙,能见度低
中国大部分地区
江淮流域
东南沿海
北方和西北
夏、秋季
持续降雨
中国东部平原
中国大部分地区
降水稀少
我国运用遥感卫星等技术,能够比较精确地预报台风、寒潮等灾害。
为防御自然灾害,我国修建了大量的防灾工程。我国建设一大批救灾物资储备中心,以保证自然灾害发生时,能够及时供应救灾物资。
当自然灾害发生时,我国政府能及时调动救灾人员,从而能有效减轻灾害损失。
防灾减灾措施
课堂小结
中国气候
多特殊天气
多气象灾害
台风:
寒潮:
沙尘暴:
梅雨:
冬半年,除青藏高原、琼、云等大部分地区
夏季,江淮流域
夏秋季节,我国东部沿海
春季,北方和西北地区
洪涝:
干旱:
夏秋季节,中国东部平原地区
中国大部分地区
我国是受台风灾害影响较大的国家。下图为“中国台风灾害强度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台风灾害强度中心区、高强度区主要分布在( )
A.地势第一级阶梯 B.地势第二级阶梯
C.东部和南部沿海 D.西部和北部内陆
2.台风有利的影响有( )
①缓解旱情 ②降低酷暑
③破坏庄稼 ④引发洪灾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C
A
2023年春季,我国多地遭遇多次沙尘暴天气。下图为“4月14日全国沙尘天气实况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下列关于沙尘暴对我国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降低空气质量 ②改变气候类型
③使土壤变得肥沃 ④危害人体健康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④
4.下列措施中,能减少沙尘暴天气发生频
率的是( )
A.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
B.退耕还林还草,修建防护林
C.杜绝放牧,保护草原生态 D.开垦草原,增加耕地总面积
D
B
(1)结合图片,北京所在的地区是 灾害频发地区,但在某年7月末其遭到暴雨袭击,降水量远超往年年平均降水量,反映了该年夏季风势力 (较强、较弱)。
(2)位于南部沿海的广州很少受到寒潮的影响,霜雪罕见,其原因是 ;但夏秋季节,广州易受 的影响,多狂风暴雨,造成严重危害。
(3)除气象灾害外,我国地质灾害的危害也很严重。试写出一例甲地区易发生的地质灾害: ,当灾害来临时,个人采取的避实的方法有 (写出一条即可)。
干旱
较强
5.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中国自然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造成的宋情严重。结合我国主要气象灾害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台风
滑坡、泥石流等
遇到泥石流时,向着垂直于泥石流前进方向的两侧山坡上跑。
纬度低,距离寒潮发源地远,山脉阻挡等
谢谢观赏!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