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第八讲 压力、压强专题复习卷(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第八讲 压力、压强专题复习卷(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67.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08-12 13:38: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八讲 压力、压强专题复习卷
1.如图所示,公路两侧的甲、乙两条水渠由路面下的倾斜涵洞相连,两渠水面相平。关于涵洞的水流方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由于水向低处流,所以涵洞中的水从乙流向甲
B.由于甲侧涵洞口在水下位置较深,压强较大,所以涵洞中水从甲流向乙
C.由于两渠水面相平,所以涵洞中的水不流动
D.由于甲侧涵洞口的压强等于乙侧涵洞口的压强,所以涵洞中的水不流动
2.如图所示,在盛水容器的水面上漂浮着一块冰,冰块内有一部分是空心的。当冰完全熔化后,水面的高度
( )
A.保持不变 B.略有升高
C.略有降低 D.无法确定
3.将等质量的金属 A(密度为ρ )和金属 B(密度为ρ )熔化后混合在一起制成合金球,该合金球的密度ρ为
( )
4.为使消防水枪能将水喷到20米高的楼层,加在储水箱中水面的最小压强最接近于 ( )
A.1标准大气压 B.2标准大气压
C.3标准大气压 D.4标准大气压
5.把一只盛有小石子和泡沫塑料块的小容器,放入盛有水的大容器里,小容器能漂浮在水面上,现将小容器里的小石子和泡沫塑料块全部投入水里,当小石子沉入大容器底部,且泡沫塑料块浮在水面时,大容器里水面的位置将 ( )
A.下降 B.上升
C.不变 D.无法确定
6.在“测定液体密度”的实验中,液体的体积(V)及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m总)可分别由量筒和天平测得。某同学通过改变液体的体积得到几组数据,画出有关图线,在图中能正确反映液体和容器的质量跟液体的体积关系的是 ( )
7.某一容器内装一定质量的水,现把重为8牛的木块放入容器中,发现水未溢出,则容器底受到水的压力的增加值为 ( )
A.大于8牛 B.等于8牛
C.小于 8牛 D.以上答案均有可能
8.如图所示,锥形瓶中盛有0℃的水,现用酒精灯加热,使水温升高到10℃,在这一过程中(不考虑水的汽化及锥形瓶的热胀冷缩),则水对锥形瓶底的压强变化是( )
A.不变 B.变大
C.先变小,后变大 D.先变大,后变小
9.如图所示,一块冰悬挂在支架上,冰的一部分浸没在浓盐水中,此时天平平衡。在冰块熔化为水的过程中
( )
A.杯中的盐水密度逐渐减小,天平的平衡破坏,左侧下降
B.杯中的盐水密度逐渐减小,天平的平衡破坏,右侧下降
C.杯中的盐水密度逐渐减小,天平仍平衡不动
D.杯中的盐水密度保持不变,天平仍平衡不动
10.如图所示,一盛满水的圆柱形容器 A 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现把一体积小于容器容积的物体G 轻轻放入水中,容器中溢出的水全部流入边上的容器 B 中。则容器A 对水平桌面的压强 ( )
A.一定不变 B.可能不变
C.一定变大 D.可能变小
11.向如图所示的玻璃瓶内注入水,然后将插有细玻璃管的软木塞塞紧玻璃瓶,玻璃瓶壁有A、B两个孔,也用软木塞子塞住。瓶内液面如图所示,现将 A、B处的木塞同时拔去后,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A,B两孔中均无水射出
B. A,B两孔中均有水射出
C. A孔中无水射出,B孔中有水射出
D. A孔中有水射出,B孔中无水射出
12.如图所示,有三只底面积均为S、水面高度相同,但形状不同的盛水容器a、b、c。现将三只相同的实心铝球分别放入容器a、b、c中,铝球受到的浮力为 F。设水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增大值分别为△p 、△p 和△p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13.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木质框架置于水平地面上,在框架底面上放一磁铁A,框架上横梁悬挂另一磁铁B,A、B的质量均为m,设A、B间的吸引力为F,物体的物重与物体的质量之比用g 表示,则框架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 。(用题中所给文字符号表示)
14.如图所示,置于水平桌面上的一个密闭的圆锥形容器内装满了重力为G 的某种液体。已知:圆锥形容器的容积公式为 其中,R、h分别为容器的底面半径和高。则容器内的液体对容器侧面的压力大小为 ,容器内的液体对容器底面的压力为 。
15.一端封闭的玻璃管自重为G,横截面积为 S,内装一段高为h 的水银柱,封闭了一定质量的气体。现将玻璃管封闭端用弹簧测力计悬起,另一端没入水银槽中,如图所示。当玻璃管没入一定深度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G。若当时的大气压为 p ,则此时管内上方气体的压强为 ,玻璃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x 为 。(设玻璃管壁的厚度不计)
16.图甲是一把阴阳壶,壶把上开有两孔,可同时盛装两种液体,图乙为该壶的结构示意图,使用时,若捂住甲孔,则倒出的是 液体,这是根据 的原理。
17.如图是煤气灶灶头的示意图,基本操作是:打开煤气阀,拧动点火装置,煤气和空气在进口处混合流向燃烧头被点燃燃烧.有同学担心煤气在进口处是否会向空气中泄漏 你的观点:我认为煤气在进口处 (选填“会”或“不会”)向空气中泄漏,理由是 。
18.做马德堡半球实验时,若当地大气的压强为1标准大气压,第一次抽过气之后,球内剩下的空气的压强为0.3标准大气压;第二次抽气后,球内剩下的空气的压强为0.2标准大气压。在这两种情况下,前后两次将两半球拉开所用拉力之比为 。
19.如图所示,一根细绳悬挂一个半径为r、质量为m 的半球,半球的底面与容器底部紧密接触,此容器内液体的密度为ρ,高度为 H,大气压强为 p ,已知球体的体积公式是 球面积公式是 圆面积公式是 则液体对半球的压力为 。
20.如图所示为一种气压保温瓶的结构示意图。用手压下按压器,气室上方小孔被堵住,在瓶内气体压强作用下,水经出水管流出。按压器面积为8厘米 ,瓶内水面低于出水口8厘米,出水管最高点高出水口2厘米。(弹簧的平均弹力为1 N, 帕,g=10牛/千克,按压器所受的重力不计)求:
(1)要将水压出管口,瓶内水面上的压强至少要多大;
(2)在按压器上至少要加多大的压力。
21.科学实验小组用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等器材测量大气压强值,实验步骤如下:
(1)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器的小孔,这样做的目的是 。
(2)用细尼龙绳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使绳的另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慢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刚被拉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
(3)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全部刻度的长度为L。
(4)计算得到大气压强为p= 。
(5)同学们发现实验误差较大,请分析,该实验过程中导致误差的因素有① ;② 。
第八讲 压力、压强专题复习卷
1. C 【解答】 解:根据连通器的特点可知,甲、乙两容器的液面相平,故涵洞内的水不会流动。
2. A 【解答】 解:当这块冰熔化成水后,能熔化出与它自身等质量的水,也是与它先前排开的水等质量的水,因此,也可以得出这也是与它先前排开的等体积的水。排开的水与熔化成的水的体积相等,因此水面保持不变。只有 A符合题意。
3. C 【解答】 解:金属A 的体积: 金属B 的体积:
合金球的体积:
合金球的质量:m球=2m;合金球的密度:
4. C 【解答】 解:根据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 pgh可知:
一个标准大气压能支持的水柱的高度
故若要将水喷到20m高的楼上,水能从水枪中喷出,即必须克服掉空气本身的气压(即1个标准大气压),同时再将水柱压高20m,即还需要差不多两个标准大气压,故将水喷到 20 米高的楼层需3个标准大气压。
【点评】在空气中,若要将水从管道中喷出,需至少克服掉外界空气的压强才能实现,故再想将水柱压高多少,即再据1标准大气压能支持约10m高的水柱进行分析即可。
5. A 【解答】 解:当小石子和泡沫塑料块放在小容器里时,∵小容器漂浮,
∴小容器受到的浮力: 塑料块+G小容器,
当把小石子和泡沫塑料块放入水中,小石子受到的浮力:
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 (塑料块漂浮)
小容器受到的浮力: (小容器漂浮)
三者受到的总浮力: G塑料块+G小容器,
即:把小容器里的小石子和泡沫塑料块全部投入水里三者排开水的体积比放在小容器里排开水的体积小,大容器里水面的位置将下降。
6. B 【解答】 解:A、直线从原点开始,所以不正确;B、从y轴上方开始,随液体的增加总质量不断增加,故B正确;C、直线从x轴上开始不合题意,所以C不正确;D、随着液体的增加,总质量不断下降不符合实际情况,所以不正确。
7. D 【解答】 解:木块漂浮在液面上,所以8N。若此容器为柱形,则若此容器为上窄下宽形,则△H 偏大,△p 偏大,所以△F 偏大;若此容器为上宽下窄形,则△H 偏小,△p 偏小,所以△F偏小。
8. C 【解答】 解:水对锥形瓶底的压强:p=ρgh=锥形瓶中的水是一圆台形状,圆台的体积公式:代入①式得,所以,,当水从0℃升高到4℃时,水的质量不变,水的体积变小,液面下降,水的上表面变大,根据③可知,压强变小;当水从4℃升高到10℃时,水的质量不变,水的体积变大,液面上升,水的上表面变小,根据③可知,压强变大;所以,当水从0℃升高到10℃时,水对锥形瓶底的压强先变小再变大。
【点评】本题判断水对锥形瓶底的压强变化,关键是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和圆台的体积公式,写出水对锥形瓶底的压强表达式,再根据水的上表面大小的变化来判断压强的变化。
9. C 【解答】 解:冰化水质量不变,左盘的总质量不变,天平仍平衡;而冰化成水,进入容器中,使盐水的密度减小。
10. B 【解答】 解:当物体G 放入水中有三种可能:①漂浮,②悬浮,③下沉。
①当物体漂浮时,浮力等于物体G的重力,即排出的水的重力与物体G的重力相等,所以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不变,根据公式可知,压强不变;
②当物体悬浮时,浮力等于物体G的重力,即排出的水的重力与物体G的重力相等,所以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不变,根据公式可知,压强不变;
③当物体下沉时,浮力小于物体G 的重力,即排出的水的重力小于物体G的重力,所以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变大,根据公式 可知,压强变大;
所以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可能不变,也可能变大,不可能变小。
11. C 【解答】 解:设玻璃管插入水的部分长度是L,设玻璃管下端为C 点,又设大气压强是 p。、瓶内上方气体压强是p ,又设 A、B到水面距离分别是L 、L 。 显然 ,可以看到,玻璃管内没有水,也就是说,玻璃管内的水面在 C 点。因为 C 点上方是大气,所以在 C点,有压强平衡关系: 再看A 点,塞子左边压强 塞子右边压强(即大气压),所以A 点在拔掉塞子的瞬间没有水出来.最后看 B 点,塞子左边压强 塞子右边压强(即大气压),所以 B 点在拔掉塞子的瞬间会出水。
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液体压强的特点和大气压等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有一定的拔高难度,属于难题。
12. C 【解答】 解:铝球排开水的体积 形状规则,水面上升的高度 水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增大值 F/s;b容器水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增大值小于a,也就是 、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增大值大于 a,也就是
【点评】本题考查液体压强的计算,难点是知道形状不规则的容器和形状规则的容器水面上升情况的大小比较;这是解题的关键。
13.【解答】 解:把框架和A、B两磁铁作为一个整体,对整体受力分析可知:框架在重力(G总)、地面的支持力(N)的作用下保持静止,
所以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得: 根据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框架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F=N= Mg+2mg。
故答案为: Mg+2mg。
14.【解答】 解:根据 可得,(G= mg=ρVg= 即 而容器底受到的压力
而液体能够提供给底面的压力只有G,换句话说底面受到的压力中还有2G 是其他地方提供的,而能提供压力的只有容器侧壁了,
根据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因此液体对容器侧.壁的压力为3G-G=2G。
故答案为:2G;3G。
15.【解答】 解: 测力计示数F=G,∴玻璃管受到大气向下的压力p S,竖直向下的重力G,封闭气体竖直向上的支持力 pS,测力计竖直向上的拉力 F,
对玻璃管,由平衡条件得: 则:G+p S=G+pS,解得:p=p ;玻璃管下部封闭气体压强: 解得:Δx=h。
故答案为:p ;h。
16.【解答】 解:一定质量的气体,压强随体积的增大而减小,若壶盖上没有小孔,壶中水倒掉一部分后,空间增大,气体压强减小,当茶壶内外的压强差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壶中的水将倒不出来,因而在壶盖上打一小孔,与空气相通,使壶内外的气体压强始终相同,水在重力作用下就可流出来.因此若捂住甲孔,则倒出的是乙液体;由图可知,阴阳壶上端开口,底部连通,利用的是连通器原理。
故答案为:乙;连通器。
17.【解答】 解:因为进口处煤气流速大,压强小,小于大气压,大气将煤气压进管道,使煤气和空气流向燃烧头被点燃燃烧,而不会向空气中泄露。
故答案为:不会;因进口处煤气的流速大,压强小,大气将煤气压进管道,不会泄漏。
18.【解答】 解:当地的大气压为一个标准大气压p ,第一次抽气,球内剩下气体的压强为0.3p。,则球内外压强差为
第二次抽气,球内剩余气体的压强为0.2p ,则球内外压强差
∵大气压作用的面积相同,
∴根据F=pS可知前后两次将两半球拉开所用拉力之比为:
故答案为:7:8。
【点评】本题考查了压强公式的应用,关键是知道前后两次大气压作用的面积相等。
19.【解答】 解:(1)假设半球下表面处全部为液体,则半球受到的浮力F浮方向竖直向上,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
半球表面各处所受液体压力的分布如图所示,半球上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力 F⊥竖直向下, 半球下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力: 方向竖直向上,半球受到的浮力F浮等于半球下表面与上表面所受液体对它的压力合力,
即:
在本题给出的条件中,半球底部与容器底部紧密接触,即半球的下表面处并不与液体接触,
但这并不改变半球上表面受液体压力作用的情况,则液体对半球的压力仍为 故答案为:
20.【解答】 解:(1)出水管最高点与水面之间的压强差:
水面上的压强:
(2)根据 可得,克服压强差所需的压力: 克服弹簧弹力所需的压力:
答:(1)要将水压出管口,瓶内水面上的压强至少要1.02×10 Pa;
(2)在按压器上至少要加1.8N的压力。
21.【解答】 解:(1)将活塞推至底部并用橡皮帽堵住小孔,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排尽注射器内的空气。
(3)从图中可以看出,注射器可容纳的药水容积为V,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全部刻度的长度为L,则活塞的横截面积为
(4)可计算出大气压强的值为:
(5)从实验结果看,测量结果小于一标准大气压,造成误差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注射器内的空气没有排尽、或橡皮帽密封不好、拉力和长度读数不准确等。拉动活塞时活塞和筒壁间有摩擦会造成最终测量的结果偏大。
故答案为:(1)排尽注射器内的空气;(4)FV;(5)①空气没有排尽,②橡皮帽密封不好。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