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二讲 力拓展练习题(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二讲 力拓展练习题(有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76.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08-13 11:13: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讲 力拓展练习题
1.如图所示,甲、乙两队拔河比赛正酣,甲队眼看胜利在望——绳子正缓慢匀速地向甲方移动! 此时甲队拉绳的力F甲拉绳与乙队拉绳的力F乙拉绳白的大小关系是( )
立绳 B. F甲拉绳绳 D.无法确定
2.辽宁号航母的舰载战机歼-15着舰时在拦阻索作用下停下来,这个过程中 ( )
A.拦阻索对战机的作用力使拦阻索发生形变
B.拦阻索对战机的作用力使战机运动状态改变
C.战机对拦阻索的作用力与拦阻索对战机的作用力的受力物体相同
D.战机对拦阻索的作用力与拦阻索对战机的作用力的作用效果相同
3.小球向左运动与弹簧接触后,经历了如图甲、乙所示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压缩过程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B.压缩过程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快慢
C.弹开过程不能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D.整个过程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
4.小红在建筑工地上看到简易吊车,她想通过自身的体验来了解这种简易吊车直立在地面上的支撑直杆所受的力.回家后,她找来一根细绳和一根塑料直尺,仿照简易吊车的结构组成如图的三角支架,绳的一端绕在手指上,杆的一端顶在掌心,在A 处挂一重物时,绳对手指以及杆对掌心均有作用力.对这两个作用力的方向判断完全正确的是 ( )
5.画出下列力的示意图:
①沿水平方向向右拉物体A 的拉力.
②沿竖直方向向下压物体 B 的压力.
③水平地面上的物体C受到水平向左20N的拉力和斜上方与地面成45°角向右25N的拉力.
④水平地面上的物体 D 受到地面的支持力和地球对它施加的重力.
⑤如图2所示,重力为10 N的物体静止在斜面上,试画出物体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⑥如图2所示,物体静止放在斜面上,请你在图上画出物体受到斜面的摩擦力的示意图.
6.为了探究力能否使玻璃瓶发生形变,甲同学组装好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用力挤压玻璃瓶壁,发现细玻璃管内水面上升了.于是他得出结论:力使玻璃瓶发生了形变.乙同学认为力使玻璃瓶发生的形变并不是水面上升的唯一原因,该装置不能实现实验目的.
丙同学却认为可以实现,只需修改实验步骤.主要步骤如下:用较大的力挤压瓶壁,水面上升高度记为h ,松手,水面落回原处.再用较小的力挤压瓶壁,水面上升高度记为h .根据上述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甲同学的操作,你认为使水面上升的原因除了玻璃瓶形变还有可能是: .
(2)丙同学两次挤压需要控制 相同.
(3)若实验结果能说明力的作用使玻璃瓶发生了形变,则h 和h 的关系是 .
7.在探究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的课题中,小明和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如图甲所示,将一钢尺的下端固定不动,用力 F 去推动钢尺上a点处,观察钢尺的变化.
②如图乙所示,保持钢尺的下端固定不动,用力 F 去推动钢尺上的b点处,观察钢尺的变化.
③如图丙所示,保持钢尺的下端固定不动,改变力的方向,用力 F 去推动钢尺上的a点处,观察钢尺的变化.
④如图丁所示,保持钢尺的下端固定不动,用更大的力F 去推动钢尺上a点处,观察钢尺的变化.
(1)实验中,用力推钢尺,钢尺发生弯曲,说明
(2)由甲、乙两次实验可知,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 有关.
(3)由甲、丙两次实验可知,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 有关.
(4)由 和 两次实验可知,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
(5)此次探究活动中用到的方法是 .
A.控制变量法 B.物理模型法 C.转换法
8.请同学们阅读自学下列文章:
牛顿第三定律
我们知道,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总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后一个物体一定同时对前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这一对力,常常叫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把互相作用的两个力分成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并不是绝对的.我们可以把其中一个力叫做作用力,另一个力就叫做反作用力.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呢
把两个弹簧测力计 A 和B 连接在一起(如图所示),用力拉弹簧测力计A,可以看到两个弹簧测力计的指针同时移动,弹簧测力计 B 的示数指出弹簧测力计A对它的作用力F的大小,而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指出弹簧测力计B 对它的反作用力F'的大小,可以看出,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相等的,改变手拉弹簧的力,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也随着改变,但两个示数总相等,这说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请同学们根据上述自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 ,方向 ,作用在 上,这就是牛顿第三定律.
(2)以卵击石,石头没有损伤而鸡蛋破了,这一现象中,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大小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大小.
(3)人走路时用脚蹬地,脚对地面施加一个作用力 F ,地面同时给脚一个反作用力F ,则这两个力的大小关系是 ( )
B. F D.无法比较
(4)下列现象中,不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是( )
A.划船时,船桨对水的力与水对桨的力
B.地球对人的吸引力与人对地球的吸引力
C.静止在桌面上的茶杯,所受的重力与桌面对它的支持力
D.提水时,手提水桶的力与水桶对手向下的拉力
一、选择题
【拓展练习题答案】
1.【解答】解:对甲、乙两队及绳子为一整体进行研究,水平方向的外力就是地面分别对甲、乙两队的摩擦力.整体从静止到运动起来产生了加速度,故受外力不平衡,由此可判断甲队所受摩擦力大于乙队所受摩擦力;F甲拉绳与 F乙拉绳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2.【解答】解:A.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战机对拦阻索的作用力使拦阻索发生形变,故A错误;
B.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拦阻索对战机的作用力使战机运动状态改变,故B正确;
C.战机对拦阻索作用力的受力物体为拦阻索,拦阻索对战机作用力的受力物体为战机,故受力物体不相同,故C错误;
D.战机对拦阻索的作用力使拦阻索发生形变,拦阻索对战机的作用力使战机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故作用效果不相同,故D错误.
故选:B.
3.【解答】解:A.小球向左运动与弹簧接触后,在弹簧的压缩过程,弹簧变短,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故A正确;
B.小球向左运动与弹簧接触后,在弹簧的压缩过程,小球的运动速度逐渐变小,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快慢,故B正确;
C.小球被弹开的过程中,弹簧对小球有力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小球对弹簧也有力的作用,这个力减缓了弹簧恢复原状的速度,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故C错误;
D.在整个过程中,小球的运动方向发生了变化,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故D正确.
故选:C.
4.【解答】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手指受到的力沿绳子斜向下;手掌受到了水平杆对它的压力.
故选:D.
5.【解答】解:①沿水平方向向右拉物体A,拉力的作用点在物体右边缘的中点上,方向水平向右,如图所示:
②压力的作用点在物体B 的上边缘的中点上,方向竖直向下,如图所示:
③拉力F 的方向水平向左,大小为20N;拉力 F 的方向斜向右上方,与地面成45°角,大小为 25 N;两个拉力的作用点都画在物体的重心上,如图所示:
④水平地面上的物体 D 受到地面的支持力和地球对它施加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上,作图时两条线段长度要相等,如图所示:
⑤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受到的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过重心画一条带箭头的竖直向下的有向线段,用G 表示,大小为 10N;
⑥物体静止在斜面上,有向下运动的趋势,受到的摩擦力沿斜面向上,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上.
6.【解答】解:(1)物体一般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所以使水面上升的原因除了玻璃瓶形变还有可能是水受热膨胀;
(2)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故丙同学两次挤压时,要控制力的作用点相同;
(3)力的作用使玻璃瓶发生了形变,力越大则形变效果越明显,则h 和h 的关系是h >h .
故答案为:(1)水受热膨胀;(2)力的作用点;
7.【解答】解:(1)由图知,推力的作用效果是使钢尺发生形变,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甲、乙两图,力的大小和方向相同,作用点不同,钢尺的形变不同,可得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3)甲、丙两图,力的大小和作用点相同,方向不同,钢尺的形变不同,可得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
(4)甲、丁两图,力的作用点、方向相同,力的大小不同,钢尺的形变不同,可得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
(5)在探究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时,用到了控制变量法.
故答案为:(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2)作用点;(3)方向;(4)甲;丁;(5)A.
8.【解答】解:(1)根据实验得出的牛顿第三定律的特点可知: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故答案为:相等,相反,同一条直线.
(2)以卵击石,石头没有损伤而鸡蛋破了,这一现象中,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与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大小相等.
故答案为:等于.
(3)人走路时用脚蹬地,脚对地面施加一个作用力 F ,地面同时给脚一个反作用力 F ,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根据实 验牛顿第三定律的特点 可知:大小相等,
故选 C.
(4)A.划船时,船桨对水的力与水对桨的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不符合题意;
B.地球对人的吸引力与人对地球的吸引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不符合题意;
C.静止在桌面上的茶杯,所受的重力与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符合题意;
D.提水时,手提水桶的力与水桶对手向下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