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狗包弟》
要求:选择题涂卡,主观题认真书写在指定位置。
一、选择题(每题3分)
1.下列加粗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款(kuǎn)待 揪(qiǔ)回来 欠债(zhài)
B.呻(shēn)唤 作揖(yī) 浩劫(jié)
C.拍摄(shè) 吠(fèi)叫 解剖(pōu)
D.萧珊(shān) 叱(chì)骂 熬煎(jiā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作揖 歉意 舌头舔 B.厌倦 说谎 添了血迹
C.租赁 虫蛀 逆来顺受 D.公寓 俱乐部 绿草如荫
3.下列文段空白处依次应填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组是 ( )
狗来了,是一条日本种的黄毛小狗,______,而且有一种本领:它有什么要求时就立起身子,把两只前脚______在一起不停地作揖。这本领不是我那位朋友______出来的。它还有一位瑞典旧主人,关于他我毫无所知。他离开上海回国,把小狗送给接受房屋租赁权的人,小狗就归了我的朋友。小狗来的时候有一个外国名字,它的译音是“斯包弟”。我们______了这个名字,就叫它做“包弟”。
A.干干净净 并 训练 简化 B.干干净净 叉 调教 舍弃
C.清清爽爽 并 调教 舍弃 D.清清爽爽 叉 训练 简化
4.下列加线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 ( )
A.批斗结束,他走不动,让专政队拖着他游街示众,衣服撕破了,满身是血和泥土,口里发出呻唤。
B.又有一次日本作家由起女士访问上海,来我家作客,对日本产的包弟非常喜欢,她说她在东京家中也养了狗。
C.听妹妹们说,我们在广州的时候,睡房门紧闭,包弟每天清早守在房门口等候我们出来。它天天这样,从不厌倦。
D.晚上附近的小孩时常打门大喊大嚷,说是要杀小狗。听见包弟尖声吠叫,我就胆战心惊,害怕这种叫声会把抄“四旧”的红卫兵引到我家里来。
5.选出括号中对加线字作用或修辞手法理解不准确的一项 ( )
A.后来他回来了,大概是给人揪回来的,说他“里通外国”,是个反革命,批他,斗他。他不承认,就痛打。(引用)
B.当时我已经处于半靠边的状态,傍晚我们在院子里乘凉,孩子们都劝我把包弟送走,我请我的大妹妹设法。(象征)
C.我们隔壁住着一位年老的工商业者,原先是某工厂的老板,住屋是他自己修建的,同我的院子只隔了一道竹篱。有人到他家去抄“四旧”了。(引用)
D.包弟变成了我们家的一个大“包袱”,晚上附近的小孩时常打门大喊大嚷,说是要杀小狗。听见包弟尖声吠叫,我就胆战心惊。(比喻)
6.选出填入下文空白处最妥当的一项 ( )
包弟在我们家待了七年,同我们一家人处得很好。它不咬人,见到陌生人,在大门口吠一阵,我们一声叫唤,它就跑开了。夜晚篱笆外面人行道上常常有人走过,它听见某种声音就会朝着篱笆又跑又叫,______,______。它在院子里和草地上的时候多些,有时我们在客厅里接待客人或者同老朋友聊天,它会进来作几个揖,讨糖果吃,引起客人发笑。
A.常常吓得路人失魂落魄,但它也只是叫几声就安静了
B.叫声的确有点刺耳,但它忠实地看守着我们的安全
C.叫声的确有点刺耳,但它也只是叫几声就安静了
D.常常吓得路人失魂落魄,但它忠实地看守着我们的安全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7—14题。(每题5分)
包弟送走后,我下班回家,听不见狗叫声,看不见包弟向我作揖、跟着我进屋,我反而感到轻松,真有一种甩掉包袱的感觉。但是在我吞了两片眠尔通、上床许久还不能入睡的时候,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包弟,想来想去,我又觉得我不但不曾甩掉什么,反而背上了更加沉重的包袱。在我眼前出现的不是摇头摆尾、连连作揖的小狗,而是躺在解剖桌上给割开肚皮的包弟。我再往下想,不仅是小狗包弟,连我自己也在受解剖。不能保护一条小狗,我感到羞耻;为了想保全自己,我把包弟送到解剖桌上,我瞧不起自己,我不能原谅自己!我就这样可耻地开始了十年浩劫中逆来顺受的苦难生活。一方面责备自己,另一方面又想保全自己,不要让一家人跟自己一起堕入地狱。我自已终于也变成了包弟,没有死在解剖桌上,倒是我的幸运。……
整整十三年零五个月过去了。我仍然住在这所楼房里,每天清早我在院子里散步,脚下是一片衰草,竹篱笆换成了无缝的砖墙。隔壁房屋里增加了几户新主人,高高墙壁上多开了两扇窗,有时倒下一点垃圾。当初刚搭起的葡萄架给虫蛀后早已塌下来扫掉,连葡萄藤也被挖走了。右面角上却添了一个大化粪池,是从紧靠着的五层楼公寓里迁过来的。少掉了好几株花,多了几棵不开花的树。我想念过去同我一起散步的人,在绿草如茵的时节,她常常弯着身子,或者坐在地上拔除杂草,在午饭前后她有时逗着包弟玩。……我好像做了一场大梦。满园的创伤使我的心仿佛又给放在油锅里熬煎。
这样的熬煎是不会有终结的,除非我给自己过去十年的苦难生活作了总结,还清了心灵上的欠债。这绝不是容易的事。那么我今后的日子不会是好过的吧。但是那十年我也活过来了。
即使在“说谎成风”的时期,人对自己也不会讲假话,何况在今天,我不怕大家嘲笑,我要说: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
7.第一节中两个“包袱”的具体意思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我自己终于也变成了包弟”,为什么说“终于”,表达了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第二节主要借助什么回忆往事的?说说其所用艺术手法及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节选部分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主要是如何表达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揪”应为jiū)
2.D(“绿草如茵”)
3.A
4.B(按照语境这里应该是“做客”。“做客”指临时短期访问别人,自己当客人;“作客”指长期流浪寄居在别处,如“万里悲秋常作客”,“作客他乡”)
5.B(“半靠边”这里是比喻)
6.C
7.第一个“包袱”指的是小狗在我家为我心理上增添的担心,第二个“包袱”指的是对自己出于自私而抛弃小狗的自责。
8.“终于”指的是正直的人在那个时代的必然命运,与小狗包弟一样,命运受到了摧残。
9.第二节主要借助对周围景物描写回忆往事的。这种描写在艺术上运用了前后对比的手法,同时,以哀景抒哀情,更添一番悲凉。
10.节选部分形式上表达了作者对小狗的歉意,实质上表达了作者对文革的谴责。表达手法十分含蓄。
课件26张PPT。小狗包弟 巴金学习目标1、了解作家巴金基本情况。
2、理清全文的思路。
3、阅读文本,理解作者对小狗包弟的感情变化及其原因。
4、品味文本,感悟作者敢讲真话、敢于自责的精神。
作者介绍认识一位大师巴金 唤醒人心 称为“20世纪中国的良心” <感动中国>2003年度人物 穿越一个世纪,见证沧桑百年,刻画历史巨变,一个生命竟如此厚重。他在字里行间燃烧的激情,点亮多少人灵魂的灯塔;他在人生中真诚的行走,叩响多少人心灵的大门。他贯穿于文字和生命中的热情、忧患、良知,将在文学史册中永远闪耀着璀璨的光辉。[知识链接] 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中国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同时也被誉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长篇小说《灭亡》,发表时始用巴金的笔名。主要代表作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中的《家》,以及《海的梦》《春天里的秋天》《砂丁》《萌芽》(《雪》)《新生》《爱情的三部曲》(《雾》《雨》《电》)等中长篇小说,出版了《复仇》《将军》《神·鬼·人》等短篇小说集和《海行集记》《忆》《短简》等散文集。
巴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硕的创作令人瞩目,被鲁迅称为“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 。1960年当选中国文联副主席和中国作协副主席。“文革”中,遭到了残酷的迫害。
1978年起,在香港《大公报》连载散文《随想录》。他是中国第一位表现出忏悔精神的伟大人物。《小狗包弟》创作背景
巴金在十年文革的动乱中,看到许多同志、战友、亲人相继遭到迫害,却有恨不敢说,有泪不能流,有时还不得不说些违心的话,做些违心的事。粉碎“四人帮”后,他被压抑的感情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了,他说:“我吃够了谎言的了,现在到了讲真话的时候了。”“人人只有讲真话才能认真的活下去。”“我必须用最后的言行证明我不是一个骗子”。 因而有了《随想录》。《小狗包弟》是其中的名篇。相关图片 旁边的小狗就是巴金作品中的“小狗包弟”文字疏通作揖( yī )浩劫(jié)
如茵(yīn)拍摄(shè)
租赁(lìn) 解剖(pōu)
舔舐(shì) 篱笆(ba )你认为本文的文眼是哪一句?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
一、提问:全文可分为几个部分?请分层概括
( 1 )引子,艺术家和狗的故事。
(2)包弟的来历
(2 -10)包弟的故事。 (3-6)包弟与我们亲
密相处
(7-10)包弟被送走前
后我的内心感受
(11-13)十三年来“我”的愧疚与悔恨之情。2、情感历程艺术家与狗的故事
与包弟亲密接触
不知如何安排包弟
送走了包弟
送走包弟之后心不得安
想起包弟至今心不得安——悲伤
——欢快
——忧虑
——轻松
——沉重
——歉意小组讨论第一部分
1、写艺术家与狗的故事有什么作用?(第一、二组)
第二部分
2、写了包弟几件事,突出包弟有什么样的特点? 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第三、四组)
3、“您的小狗怎样”在文中出现过三次,这三次的思想感情一样吗?如果不一样,请概括出来。(第五、六组)
第三部分
4、作家写了时光的流逝,请找出这十三年中庭院景况有哪些改变,请概括此时院中的特点其中“砖墙”象征着什么?此处环境描写的作用? (第七、八组)
· 全文赏析
5、对于作家为了自保而放弃包弟的行为,我们该如何评价? (第九、十组)
二、探究赏析,逐层讲解。 1、第一部分(序幕)
提问:写艺术家与狗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第一,从结构上看,先写别人的狗,再引出自己的狗,起到铺垫、启发的作用;
第二,从内容上看,艺术家与狗的故事,巴金与狗的故事,二者似成对照,前者写狗对人的忠诚,后者写人对狗的背叛,由此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深层探究第二部分
2、写了包弟几件事,突出包弟有什么样的特点? 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怕生识趣,
客厅作揖,
热情守候;
——正面
日本客人拍摄包弟,
日本女作家过问包弟,
爱人讨骨头喂包弟
——侧面
突出包弟什么样的特点?
聪明可爱、
伶俐通人性、
有情义。
这样写的用意:
明确:
包弟愈是可爱,愈是聪明,作家的一家人就愈是不忍让它离开。
为后来作者深深的痛苦和忏悔埋下了伏笔。3、“您的小狗怎样”在文中出现过三次,这三次的思想感情一样吗?如果不一样,请概括出来。
第一次:借日本友人对包弟的喜爱侧面烘托包弟惹人喜爱
第二次:表达作者对包弟长久的思念
第三次:借这句话自然过渡到下文对包弟惨遭厄运的叙述上来。表达对失去包弟的痛苦与悔恨。
探究赏析第三部分
4、 作家写了时光的流逝,请找出这十三年中庭院景况有哪些改变,请概括此时院中的特点其中“砖墙”象征着什么?
眼前的景物失去了当年的光彩,它是凄惨的、荒凉的、衰败的,毫无生机的,而且还改变并增添了新主人。物非人也非,一切都昭示着大劫过后的创伤 。
砖墙(之前是小篱笆前后对比)表明人们经过这场浩劫,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早已不是那曾很柔软的 “小篱笆”了,而是换成了冰冷坚硬的砖墙,说明文革对人们心灵的伤害深。此处环境描写的作用(1)渲染院内凄凉衰败的气氛
(2)引发作者的痛楚,衬托备受煎熬的心境,加深了自己对已经失去的爱人和爱犬的思念。
课文赏析
5、对于作家为了自保而放弃包弟的行为,我们该如何评价?
明确:观点一,作者的行为是自私的。(是非观念明确,在大是大非前能够摆正姿态)
观点二,作者的行为是可以理解的。(多一份理解与同情,对生存在特殊时代中身份特殊的作家,我们应当给予一定理解。)巴金的忏悔有什么意义? 在文革结束后的一段时间里,几乎没有人为他们的所作所为承担责任,而巴金作为一个受害者却站出来忏悔,这是需要莫大的勇气和力量的,他的这种忏悔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引起了人们对于“文革”思索,所以作家的忏悔具有唤醒人心的作用。 5、小结:
小狗包弟虽小,但也是一条生命,凡有血有肉的善良生命都应得到生存权,并免受侵害。这一观念在今天已经为大多数所接受,而巴金写作此文是在80年代初,思想境界显然高人一等,表现出先进性、超前性。更重要的是,作者通过一条小狗遭遇,反映“文革”时代任何生命都不能免受侵害的事实,一条狗都保不住命。另外,作者写小狗包弟也是为了表现自己的一段心灵历程,写心灵是主要的,写小狗是次要的。写小狗是写实,写心灵是写虚,按散文的创作规律,写虚必定以写实为基础。揭露文革的罪恶表现作家严于解剖自己的
可贵精神作者写一条小狗悲惨厄运的用意是么? 再品课文 探究主旨《小狗包弟》
[学习目标]
1. 阅读文本,提高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和对作品的审美能力
2. 理解作者对小狗包弟的感情变化,感作者勇于自我解剖的精神
【知识链接】
1.作者: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中国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同时也被誉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长篇小说《灭亡》,发表时始用巴金的笔名。主要代表作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中的《家》,以及《海的梦》《春天里的秋天》《砂丁》《萌芽》(《雪》)《新生》《爱情的三部曲》(《雾》《雨》《电》)等中长篇小说,出版了《复仇》《将军》《神·鬼·人》等短篇小说集和《海行集记》《忆》《短简》等散文集。
巴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硕的创作令人瞩目,被鲁迅称为“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1960年当选中国文联副主席和中国作协副主席。“文革”中,遭到了残酷的迫害。
1978年起,在香港《大公报》连载散文《随想录》。他是中国第一位表现出忏悔精神的伟大人物。
2、关于“文化大革命”:
从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文化大革命”历时10年。“十年浩劫”。 其主要论点是:一大批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反革命的修正主义分子,已经混进革命队伍里,只有实行文化大革命,自下而上地发动广大群众来揭发,才能把被走资派篡夺的权力重新夺回来。? 现象:红卫兵,大字报,批斗会,游街示众,武斗。 3、《小狗包弟》创作背景:
巴金在十年文革的动乱中,看到许多同志、战友、亲人相继遭到迫害,却有恨不敢说,有泪不能流,有时还不得不说些违心的话,做些违心的事。粉碎“四人帮”后,他被压抑的感情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了,他说:“我吃够了谎言的了,现在到了讲真话的时候了。”“人人只有讲真话才能认真的活下去。”“我必须用最后的言行证明我不是一个骗子”。 因而有了《随想录》。《小狗包弟》是其中的名篇。
【文字疏通】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作揖( ) 浩劫( ) 绿草如茵( ) 拍摄( )租赁( ) 解剖( ) 舔舐( ) 篱笆( )
【整体感知】 为文章分层,概括层意。
一( 1 )引子,艺术家和狗的故事。
( - )包弟的
二( - )包弟的故事。 ( - )包弟与我们亲密相处
( - )
三( - )十三年来“我”的 之情。
仔细研读第二部分,分析作者围绕包弟产生的情感变化,并在原文中勾画相关语句。
欢快---- ---- -- --
【研读第一部分】思考:写艺术家与狗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结构上:
内容上:
【研读第二部分】
(1)概括包弟的特点:
(2)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3)“您的小狗怎样”在文中出现过三次,分别有什么作用?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研读第三部分】
思考:作家写了时光的流逝,请找出这十三年中庭院景况有哪些改变,其中衰草和砖墙象征着什么?
【深入探究】
思考:对于作家为了自保而放弃包弟的行为,我们该如何评价?
明确观点:
阐释原因:
《小狗包弟》
备课人
授课时间
课 题
《小狗包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阅读文本,提高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和对作品的审美能力;
过程与方法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点拨、指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作者自我解剖的精神,感受生活,认识自我。
重点
理解作者对小狗包弟的感情变化,感悟作者勇于自我解剖的精神
难点
体会文中语言表达,感受语言美
教 学 设 计
教 学 内 容与教学环节
活动设计
一、检查预习(2分钟)
二、新课导语(1分钟)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都犯过错误,也会向对方道歉,可是你曾经向动物道过谦吗?巴金先生做过,今天就让咱们一起来看看巴金先生为什么会向一条小狗道歉。(板书题目)
三、作者介绍及背景(7分钟):参见导学案。
四、整体感知(8分钟)
提问:全文可分为几个部分?请分层概括
一( 1 )引子,艺术家和狗的故事。
(2)包弟的来历
二(2 -10)包弟的故事。 (3-9)包弟与我们亲密相处
(10)包弟被送走前后的内心感受。
三(11-13)十三年来“我”的愧疚与悔恨之情。
五、探究赏析,逐层讲解。(27分钟)
1、第一部分(5分钟)
提问:写艺术家与狗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明确:第一,在思路上,先写别人的狗,再引出自己的狗,起到铺垫、启发的作用;
第二,从思想内容上看,艺术家与狗的故事,巴金与狗的故事,
二者似成对照,前者写狗对人的忠诚,后者写人对狗的背叛,由此深化
了文章的主题;从写作效果看,艺术家与狗的故事似乎更惨烈,而巴金
与狗的故事之悲哀则在于心灵,是一种“此恨绵绵无绝期”的精神折磨。
2、第二部分(8分钟)
(1)、提问:写了包弟几件事,突出包弟有什么样的特点?
明确:事件,正面—怕生识趣,客厅作揖,热情守候;
侧面—日本客人拍摄包弟,日本女人过问包弟,爱人讨骨头喂包弟
特点:聪明可爱、伶俐通人性、有情义。
(2)、提问: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明确:包弟愈是可爱,愈是聪明,作家的一家人就愈是不忍让它离开。也为后来作者深深的痛苦和忏悔埋下了伏笔
(3)、提问:“您的小狗怎样”在文中出现过三次,这三次的思想感情一样吗?如果不一样,请概括出来。
明确:第一次:借日本友人对包弟的喜爱侧面烘托包弟惹人喜爱
第二次:表达作者对包弟长久的思念
第三次:借这句话自然过渡到下文对包弟惨遭厄运的叙述上来。
第三部分。(7分钟)
提问:作家写了时光的流逝,请找出这十三年中庭院景况有哪些改变,其中衰草和砖墙象征着什么?
明确:衰草(之前是绿草如茵前后对比)暗示人们思想道德和精
神的荒芜。
砖墙(之前是小篱笆前后对比)表明人们经过这场浩劫,人
与人之间的距离早已不是那曾很柔软的 “小篱笆”了,而是换成了冰
冷坚硬的砖墙,说明文革对人们心灵的伤害深。
课文赏析(5分钟)
对于作家为了自保而放弃包弟的行为,我们该如何评价?
明确:观点一,作者的行为是自私的。(是非观念明确,在大是
大非前能够摆正姿态)
观点二,作者的行为是可以理解的。(多一份理解与同情,对
生存在特殊时代中身份特殊的作家,我们应当给予一定理解。)
小结:(2分钟)
包弟虽小,但也是一条生命,凡有血有肉的善良生命都应得到生
存权,并免受侵害。这一观念在今天已经为大多数所接受,而巴金写
作此文是在80年代初,思想境界显然高人一等,表现出先进性、超
前性。更重要的是,作者通过一条小狗遭遇,反映“文革”时代任何
生命都不能免受侵害的事实,一条狗都保不住命。另外,作者写小狗
包弟也是为了表现自己的一段心灵历程,写心灵是主要的,写小狗是
次要的。写小狗是写实,写心灵是写虚,按散文的创作规律,写虚必
定以写实为基础。
通过回忆知识,导入新课学习
学生荐答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讨论作答,教师补充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讨论作答,教师补充
教学
反思
教学
小结
课件12张PPT。小狗包弟 巴金<感动中国>2003年度人物 穿越一个世纪,见证沧桑百年,刻画历史巨变,一个生命竟如此厚重。他在字里行间燃烧的激情,点亮多少人灵魂的灯塔;他在人生中真诚的行走,叩响多少人心灵的大门。他贯穿于文字和生命中的热情、忧患、良知,将在文学史册中永远闪耀着璀璨的光辉。[知识链接] 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中国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同时也被誉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长篇小说《灭亡》,发表时始用巴金的笔名。主要代表作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中的《家》,以及《海的梦》《春天里的秋天》《砂丁》《萌芽》(《雪》)《新生》《爱情的三部曲》(《雾》《雨》《电》)等中长篇小说,出版了《复仇》《将军》《神·鬼·人》等短篇小说集和《海行集记》《忆》《短简》等散文集。
巴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硕的创作令人瞩目,被鲁迅称为“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 。1960年当选中国文联副主席和中国作协副主席。“文革”中,遭到了残酷的迫害。
1978年起,在香港《大公报》连载散文《随想录》。他是中国第一位表现出忏悔精神的伟大人物。《小狗包弟》创作背景
巴金在十年文革的动乱中,看到许多同志、战友、亲人相继遭到迫害,却有恨不敢说,有泪不能流,有时还不得不说些违心的话,做些违心的事。粉碎“四人帮”后,他被压抑的感情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了,他说:“我吃够了谎言的了,现在到了讲真话的时候了。”“人人只有讲真话才能认真的活下去。”“我必须用最后的言行证明我不是一个骗子”。 因而有了《随想录》。《小狗包弟》是其中的名篇。一、提问:全文可分为几个部分?请分层概括
( 1 )引子,艺术家和狗的故事。
(2)包弟的来历
(2 -10)包弟的故事。 (3-9)包弟与我们亲
密相处
(10)包弟被送走前
后的内心感受。
(11-13)十三年来“我”的愧疚与悔恨之情。二、探究赏析,逐层讲解。1、第一部分(序幕)
提问:写艺术家与狗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明确:第一,在思路上,先写别人的狗,再引出自己的狗,起到铺垫、启发的作用;
第二,从思想内容上看,艺术家与狗的故事,巴金与狗的故事,二者似成对照,前者写狗对人的忠诚,后者写人对狗的背叛,由此深化了文章的主题;从写作效果看,艺术家与狗的故事似乎更惨烈,而巴金与狗的故事之悲哀则在于心灵,是一种“此恨绵绵无绝期”的精神折磨。2、深层探究第二部分
(1)、提问:写了包弟几件事,突出包弟有什么样的特点?
事件,正面—怕生识趣,客厅作揖,热情守候;
侧面—日本客人拍摄包弟,日本女人过问包弟,爱人讨骨头喂包弟
特点,聪明可爱、伶俐通人性、有情义。
(2)、提问: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明确:包弟愈是可爱,愈是聪明,作家的一家人就愈是不忍让它离开。也为后来作者深深的痛苦和忏悔埋下了伏笔。(3)、提问:“您的小狗怎样”在文中出现过三次,这三次的思想感情一样吗?如果不一样,请概括出来。
第一次:借日本友人对包弟的喜爱侧面烘托包弟惹人喜爱
第二次:表达作者对包弟长久的思念
第三次:借这句话自然过渡到下文对包弟惨遭厄运的叙述上来。
3、探究赏析第三部分,逐层讲解。
提问:作家写了时光的流逝,请找出这十三年中庭院景况有哪些改变,其中衰草和砖墙象征着什么?
明确:衰草(之前是绿草如茵前后对比)暗示人们思想道德和精神的荒芜。
砖墙(之前是小篱笆前后对比)表明人们经过这场浩劫,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早已不是那曾很柔软的 “小篱笆”了,而是换成了冰冷坚硬的砖墙,说明文革对人们心灵的伤害深。4、课文赏析
对于作家为了自保而放弃包弟的行为,我们该如何评价?
明确:观点一,作者的行为是自私的。(是非观念明确,在大是大非前能够摆正姿态)
观点二,作者的行为是可以理解的。(多一份理解与同情,对生存在特殊时代中身份特殊的作家,我们应当给予一定理解。)5、小结:
小狗包弟虽小,但也是一条生命,凡有血有肉的善良生命都应得到生存权,并免受侵害。这一观念在今天已经为大多数所接受,而巴金写作此文是在80年代初,思想境界显然高人一等,表现出先进性、超前性。更重要的是,作者通过一条小狗遭遇,反映“文革”时代任何生命都不能免受侵害的事实,一条狗都保不住命。另外,作者写小狗包弟也是为了表现自己的一段心灵历程,写心灵是主要的,写小狗是次要的。写小狗是写实,写心灵是写虚,按散文的创作规律,写虚必定以写实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