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8张PPT)
柳宗元(773 —819) ,字子厚,唐代河东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人称柳河东或柳柳州。柳宗元的散文,与韩愈齐名,韩柳二人与宋代的欧阳修、苏轼等并称为“唐宋八大家”。柳宗元和韩愈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古文运动
“文以明道”
唐宋八大家
永贞革新
柳州柳侯祠公园
黔驴技穷
黔驴技穷:比喻仅有一点伎俩也用完了。
黔驴之技:喻虚有其表,本领有限。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杂记文的一种。“寓”是寄托的意思,用假托的故事或比喻拟人来说明某个道理,它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形式。它大都以简短的结构,鲜明的形象,夸张与想象的艺术手法,阐明某种道理或讽刺某种社会现象,把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
什么是寓言
传:文体的一种,即人物传记。
本文实际上是一个讽喻性极强的寓言故事。
从内容和风格上看,当时柳宗元早年在长安任职时期的作品。郭橐驼种树的本事已不可考,后世学者多认为这是设事明理之作。
写作此文时正处于“永贞革新”的前夕,柳宗元(773—819)作为政坛新锐,本着“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的精神借此文向当政者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
体裁与背景
本文是针对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的现象而为言的。中唐时期,豪强地主兼并并掠夺土地日益严重,“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仅有一点土地的农民,除了交纳正常的绢粟外,还要承受地方军政长官摊派下来的各种杂税。据《旧唐书·食货志》记载,各地官僚为巩固自己的地位,竞相向朝廷进奉,加紧对下层的盘剥,于是“通津达道者税之,莳蔬艺果者税之,死亡者税之”,民不聊生。这就是柳宗元写作本文的社会背景。
体裁与背景
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消灭生字
病偻 早织而缕
橐驼
移徙xǐ
早实以蕃fán
窥伺kuīsì
木寿且孳zī
其莳shì也若子 长zhǎng人者
勖xù尔植
早缫sāo而绪
辍飧sūn饔yōng以劳吏者
鸡豚tún
(tuó )
(lǚ)
(lǚ)
1.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
2.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以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3.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4.虽曰爱之,其实害之; 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
5.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
1.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
【翻译】驼以种树为业,凡是长安城里把(种树)作为观赏游玩的以及卖果的有钱有势的人,都争着迎接和雇用(橐驼)。
2.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以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翻译】我并不是能使树木长寿而且茂盛(滋长、繁殖)啊,(而是)能顺应树木的自然生长规律来使它的本性发展罢了。
3.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翻译】所以我不妨害它长罢了,(并)不是有能使它硕大茂盛的(本领)啊;不抑制损耗它的果实罢了,(并)不是有能使它早并且多(结果)的(本领)啊。
4.虽曰爱之,其实害之; 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
【翻译】虽然说是爱它,他实际上(那实际上)是害它;虽然说是忧虑它,他实际上(那实际上)是仇恨(仇视)它:所以不如我啊。
5.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
【翻译】官府命令催促你们耕种,勉励你们种植,督促你们收获,(让)你们早早地煮蚕茧抽取你们的蚕丝,早早地纺你们的线,养育你们的小孩,喂大你们的鸡和猪。
▲《种树郭橐驼传》对联:
上联:郭橐驼述种树之道,顺应木性;
下联:柳宗元引治民之理,爱护民本。
▲(唐)魏征: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练字与积累
【作文名言运用】
培养孩子自信自强自立,也是父母伟大的事业。魏征告诫唐太宗:“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治国之理如是,育人之理又何尝不是这样?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立德树人,才是父母为孩子所作的长远之计啊。“梁再冰成为新华社记者,为中国的新闻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高考失利没在她身上留下任何后遗症。一个孩子长成自立自强自信的模样,一定是读好了父母这本教科书。
——《家教无声》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当初,原来
似,像
名作动,给……称号,称作
名作动,起名
确实
因此
于是
句末语气词,此处可译“了”
名作动,患病。
▲朗读第一部分(1-2段),翻译并思考:
本部分从哪些角度塑造郭橐驼形象,表现他的什么性格特征?
▲朗读第一部分(1-2段),翻译并思考:
本部分从哪些角度塑造郭橐驼形象,表现他的什么性格特征?
1.名字——出身卑微
2.体貌——身体病残
3.性格——豁达豪爽
4.技艺(职业)——技术精湛
类橐驼,乡人号之“驼”
“甚善”,亦自谓“橐驼”
1.介绍姓名、形貌、性格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名作动,结果实
以,而且
比得上
(定后)凡长安(为观游及卖果的)富豪人
意动
▲朗读第一部分(1-2段),翻译并思考:
本部分从哪些角度塑造郭橐驼形象,表现他的什么性格特征?
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
且硕茂,早实以蕃。
他植者虽
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凡长安富人为观游及
卖果者,皆争迎取养。
第2段介绍技能(职业)
传记写法——反常合道识奇人
外形奇特
隆然伏行
脊背弯曲
性情豁达
乐观大度
气度非凡
技艺高超
种树有成
种植独特
从写法上说,是先抑后扬;从美学上说,就是通过巨大的反差,达到了震撼人心的效果。
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强调人物的“丑陋形态”?
柳宗元是受了庄子的影响。在《庄子》这部书里,有很多像郭驼样身体残疾甚至奇怪的人。他们不是有着超人的技能,就是心理超级强大,这样的人被庄子视为真正冥合大道的智者。
在《庄子》一书中,这种肢体残缺不全、形象骇人又为人所称颂的“美”的典型比比皆是。庄子认为,这是“德有所长形有所忘”的缘故。这些奇丑人物比如哀骀它等由于有人格精神上的美,因而让人忘掉了他们形体上的丑陋,看上去反而比形体健全的人更加高大了。可见,人的内在精神美能够压倒和克服外在形体的丑“形骸之内”的美高于“形骸之外”的美。
▲朗读第二部分(3段),翻译并思考:
郭橐驼和他植者的种树方法、态度和结果有何不同?能够养活树木的本质是什么?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表目的
尽
罢了
舒展
古,注释22;今,关联词。
结实
形作名,保全
妨害
形容词使动,使……硕大
使……茂盛
得以(发展)
使……早
使……多
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
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不这样
古,不是多了;今,关联词。
和这种做法相反
回头看
检验,查看
树干
表修饰
这实际上
宾语前置,不若我;若,如、像。
名作动:在早上;在晚上。
二、郭橐驼种树与他人种树的不同
郭橐驼种树——
方法:
其本欲舒,其培欲平,
其土欲故,其筑欲密。
态度:
勿动勿虑,去不复顾。
结果:
天者全而其性得。
本质:
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顺天致性
筑密
本舒
培平
土故
勿动勿虑,去不复顾
旦视暮抚
去而复顾
爪肤验生枯
摇本观疏密
虽爱实害
虽忧实仇
二、他植者
根拳而土易,
培土或不过或不及
方法—— 态度—— 结果 —— 本质
不同之处(两类人对举,形成鲜明对比
对象 种树原理 种树方法 种树态度 种树结果
郭橐驼
他植者
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其本欲舒,
其培欲平,
其土欲故,
其筑欲密
其莳也若子,
其置也若弃
使木寿且孳也
木之性日以离
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
爱之太恩,
忧之太勤
故不我若也
虽曰爱之,其实害之;
虽曰忧之,其实仇之。
爱,有时也是一种伤害
神童张炘炀13岁考上研究生,
逼着父母在北京买房,
博士毕业却花了17年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
官治,当官治民。理,治、统治。唐代人避高宗李治名讳,改“治”为“理”。
形容词使动,使……繁多。
好像
省略句,而卒以(之)祸民。
因为
名作动,造成祸患。
判断句
第三部分,把种树之理移向政务。
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一天到晚
通“尔”,你们
名作动,吃饭
以何,靠什么;宾前
表推测,大概
第三部分,把种树之理移向政务。
第5段:启发
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
事以为官戒。
省略句,以为(之)官戒
作传
不是也
语气词
第三部分,把种树之理移向政务。
旦视暮抚
去而复顾
爪肤验生枯
摇本观疏密
虽爱实害
虽忧实仇
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
好烦其令
若怜卒祸
旦暮吏呼:
促耕、勖植、督获
早缫、早织
字幼孩、遂鸡豚
寓言:设事说理
“ 以子之道, 移之官理, 可乎 ”“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
那么种树养树之道与为官治民之理有什么相似之处呢?
种树养树之道 为官治民之理
原则
方法
做法
效果
其本欲舒,其培欲平,
其土欲故,其筑欲密。
顺民之性
勿动勿虑,去不复顾
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
天者全而其性得
旦暮“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
长人者好烦其令
栽树
养树
类比
顺木之天
病且怠
▲本文运用了类比手法,主要有哪两个方面的类比?
种树:
①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②其莳也若子
③其置也若弃
为官治民:
①顺民之性,无为而治
②要爱民如子
③不要繁政扰民
他植者:
爱之太恩,
忧之太勤。
长人者:
好烦其令。
类
比
背景:“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
唐代从安史之乱以后,老百姓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苦不堪言,民不聊生。繁政扰民如勤忧害树。
作者怎么会从“养树”联想到“养人”?
真正意图:警示上层统治者清肃吏治,顺应老百姓的生活习惯和生产规律,让他们休养生息,才能恢复元气。
类比说理——为时而著通其道
一介知识分子,跻身在“士”之行列,应有士的担当。“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作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践行者之一,柳宗元因得益于儒家思想的熏陶,始终没有放弃对“家国、天下”的关注。
在柳宗元的身上表现出儒家传统士的责任和担当。这种担当不是为了某一个利益集团,更不是为一己私利,而是为社会的公共利益,是正义与良知。即使在政治上屡遭不顺,但他也没有以“独善其身”而自为。尤其看到大唐帝国经历了由强盛走向衰落的阵痛之后,一种知识分子的生命感和担当意识促使他为国为民奔走呐喊。而特殊的政治环境不允许他直陈时事,只好用曲笔假托种树以讽喻,借种树人之口说出要表达的思想。从某种意义上说,郭橐驼就是作者的影子。
小结
以寓言的方式进行讽谏,是古代中国文人向帝王或上层统治者提意见的传统做法。本文主旨是讲顺民之性以养民治道,但文章却不是进行理论上的辨证,而是巧妙地通过给郭橐驼立传,通过驼介绍养树的经验,再把养树之道“移之官理”,巧妙地把
“养树”与“养民”联系起来,委婉含蓄地说明“顺民之性以养其民”的道理。揭露并讽刺了统治者的苛政烦令对百姓的骚扰侵害,提出宽简为政,让百姓安居乐业的主张。
总结全文
《种树郭橐驼传》 VS 《治国犹栽树》
(唐)太宗谓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 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
—— 《治国犹栽树》
【联读】
蝜蝂传(柳宗元)
蝜蝂者,善负小虫也。行遇物,辄持取,卬其首负之。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不能起。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
翻译并思考:从这寓言你得到什么启迪?
【联读】
蝜蝂传(柳宗元)
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不知为己累也,唯恐其不积。及其怠而踬也,黜弃之,迁徙之,亦以病矣。
苟能起,又不艾,日思高其位,大其禄,而贪取滋甚,以近于危坠,观前之死亡不知戒。虽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也。亦足哀夫!
【联读】
翻译
2.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不知为己累也,唯恐其不积。
译: 现在社会上那些贪得无厌的人,遇到财物决不轻易放过,用以增加他的家产,不知道这会成为自己的累赘,而唯恐财物聚积得不多。
1.行遇物,辄持取,卬其首负之。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
译: 它爬行时遇到东西,总要抓过来,抬起 脑袋使劲背上它。背的东西越来越重,即使困乏到极点也不停止。
3.苟能起,又不艾,日思高其位、大其禄,而贪取滋甚,以近于危坠,观前之死亡,不知戒。
译:
如果他一旦重新起用(得势),还是不肯停止。天天谋算着怎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官位,增加自己的薪俸,贪取财物便越发厉害了,就接近了从高处摔下来的边缘,明明看到了前人因贪财而丧命的教训,却不知道引以为戒。
【联读】
【学会比喻评价】
1、学会联想与想象,用精彩的比喻去评介人物。
如昭君上殿,本是很短的一瞬间,为了表现昭君那与众不同的自信,作者运用了精彩的比喻。
示例:昭君昂首上殿的那一刻,注定一朵曼陀罗花灿然开放了,只是一朵普通的花,并非金雕银塑,可它的光芒,却足以使所有金银黯然失色。
——辽宁高考满分作文《那一缕不泯的自豪》
2、学会精雕细刻,用细腻的笔法、比喻的手段去评价人物。
示例:一盏昏暗的油灯,照亮了司马迁紧锁的额头,激昂了许久的心绪从跌宕的血液里渗出,化为指尖笔触下一个个绚目的字眼,坚实地填补着那单纯的理想,一只蝼蚁不知年有春秋,石上苔衣不知日有夜昼。而他,忍辱负重的司马迁却走完了整座山林。春花开了秋月清,冬阳落了夏虫鸣。而波光潋滟的《史记》却宛如一道盛宴,穿透了流水般的岁月,孕育了一个又一个的文学巨匠。
——吴迪《挣脱死亡的绝唱》
3、高超的比喻在于恰当地扣紧主题,如以“风头,猪肚,豹尾”为话题的一篇满分作文中的一段。
示例:当我们不再用近视的眼光紧盯历史时,就会惊奇地看到:那一霎间,耿直不屈的脖颈中喷涌的鲜血似乎化作了一条华贵美丽的豹尾,鞭打在一个腐朽王朝的脊背上,在那黯淡的夜空中留下了震彻天地的绝响。是的,嵇康并没有凤头般闪亮的初始,也没有猪肚般的厚重的过程,但是他却用音乐、用骨骼、用品性,写下了当权者的懦弱,写下了读书人的自尊,写下了自己光辉人生的最后旅程。于是,历史由此留下了中国知识分子最为骄傲也最有个性的篇章——魏晋风度。
——江苏高考满分作文《暗夜的绝响》
4、学会在喻体中表情达意。
如为了论证“有双赢才能共辉煌”山东的考生运用了精妙的比喻。
示例:即使自己是一枝娇艳美丽的牡丹,也应明白,一枝独放不是春天,春天应是万紫千红的世界。
即使自己是一颗傲然挺立的孤松,也应明白,一株独秀不算英雄,成行成排的树木才是遮风挡沙的坚固长城。
即使自己是一支整装待发的帆船,也应明白,一船独行不算风景,千帆竞发才能显示大海的壮阔。
——山东高考满分作文《双赢,你我共辉煌》
老子:治大国若烹小鲜。(袁枚:老子言治大国若烹小鲜,言烹小鱼者不事割鳞剖腹,意在简便耳。)
【写作练习】请以“烹煮”为比喻,写一段说理的话。
片段训练:
写作
情境式默写
(1)《种树郭橐驼传》中,“其本欲舒, , , 其筑欲密”,既概括了树木的本性,也揭示了种树的要领。
答案:(1)其培欲平 其土欲故
(2)《种树郭橐驼传》中,有的种植者“ , ”,作者柳宗元对这种用近乎破坏的方式来检验树木生存状态的做法予以批评。
答案:(2)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摇其本以观其疏密
(3)《种树郭橐驼传》中“ , ”两句表明郭橐驼并没有使树木长高长大的秘诀,只是不妨碍树木生长罢了,这对我们育人也有很大的启迪作用。
答案:(3)(故)吾不害其长而已 非有能硕茂之也
(4)柳宗元在《种树郭橐驼传》中,借郭橐驼之口用“ , ”两句描写俗吏来乡的情景,这看似爱民,实则频繁扰民,使百姓最终“病且怠”。
答案:(4)鸣鼓而聚之 击木而召之
(5)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在介绍种树经验时说,为了保持树木的天性,种树人要做到“ , ”,这个比喻十分恰当,对育人也颇有启发意义。
答案:(5)其莳也若子 其置也若弃
(6)《种树郭橐驼传》中总结了几种错误的种树方法,其中有的人太过爱惜树苗,过度关心,无论早晚都要频繁查看它的情况:“
, 。”
答案:(6)旦视而暮抚 已去而复顾
(7)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中,人们问郭橐驼种树种得好的原因,他说树木长寿且茂盛不是他的功劳,而是因为“ , ”。
答案:(7)能顺木之天 以致其性焉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