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诗界千年靡靡风,
兵魂销尽国魂空。
集中什九从军乐,
亘古男儿一放翁。
------梁启超
温故知新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温故知新
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走进作者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时越州山阴人,我国古代著名的爱国诗人。
陆游一生可概括为:科举除名——绝恋沈园——载浮载沉——临终示儿。诗作今存九千多首,内容丰富,主要表现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
临安春雨初霁
陆 游
解题:
临 安:南宋都城,今浙江杭州。
春 雨:点明时节和天气。
初 霁:雨停止,天气放晴。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诗句的意思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作者思想感情,感受自然的美和艺术表达的美。
教学目标
陆游的这首《临安春雨初霁》写于淳熙十三年(1186),此时他已六十二岁,虽然他光复中原的壮志未衰,但对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的软弱与黑暗,是日益见得明白了。
这一年春天,陆游又被起用为严州知府,赴任之前,先到临安(今浙江杭州)去觐见皇帝,住在西湖边上的客栈里听候召见,在百无聊赖中,写下了这首广泛传诵的名作。
写作背景
内忧外患 积贫积弱
奸相频出 朝政腐败
皇室昏庸 耽于逸乐
1、首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有人说对颔联中的“一夜”两字不可轻轻放过,为什么?
3、诗中最能反映诗人孤寂心境及聊以自遣的诗句是哪一联?请找出并加以分析。
4、“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表明了诗人怎样的态度
披文入情,鉴赏品味
直抒胸臆。诗歌开头就用了一个生动巧妙的譬喻,感叹世态人情薄得就像半透明的纱,接着惊问“谁令骑马客京华”,表达了作者对世态炎凉的无奈和客籍京华的蹉跎的伤感。
1、首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2.诗歌开篇有什么特点?
①首联开门见山, 直言“世味”之“薄”:南宋朝廷不图恢复,得过且过,官场上的习气一天比一天地坏下去,哪里还有什么直道呢?
②首联无疑而问。在这样的环境里做官,的确没有什么意思,因此诗人不提受职一事,而只说谁让我到京城来做客呢!诗一开始就流露出不得已而来京的意思。
2、有人说,阅读《临安春雨初霁》诗中颔联,对“一夜”两字不可轻轻放过,为什么?
“小楼”一联,从诗的意境看,有三个层次:
身居小楼,一夜听雨,是一诗境;
春雨如丝,绵绵不断,杏花开放,带露艳丽,另一诗境;
深巷卖花,声声入耳,又一诗境。
——殷光熹《宋诗名篇赏析》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颔联绵绵的春雨,由诗人的听觉中写出;而淡荡的春光,则在卖花声里透出,写得形象而有深致。诗人用明媚的春光作为背景,与自己落寞的情怀构成了鲜明的对照。
“一夜”意为“整夜”。诗人整夜“听春雨”,似在暗示重被起用的他并不快意,也无意与明媚的春光为伍,反而因这“一夜春雨”而辗转不眠,忧患不已。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矮纸:短纸、小纸。
斜行:倾斜的行列。
晴窗:明亮的窗户。
细乳:沏茶时水面呈白色的小泡沫。
分茶:宋元时煎茶之法。注汤后用箸搅茶乳,使汤水波纹幻变成种种形状。
3、颈联是诗中最能反映诗人孤寂心境及聊以自遣的诗句,请加以分析。
3、颈联是诗中最能反映诗人孤寂心境及聊以自遣的诗句,请加以分析。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无事而作草书,晴窗下品着清茗,表面上看是极闲适恬静的境界,然而在这背后,正藏着诗人无限的感慨与牢骚。可当时国家正是多事之秋,而诗人却在以作书品茶消磨时光,多么无聊而可悲,“闲”“细”二字正藏着诗人无限的感慨与满腹牢骚。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4、“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表明了诗人怎样的态度
用典。素衣,白衣。这句化用陆机“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不仅道出了羁旅风霜之苦,又寓有京中恶浊,久居为其所化的意思。意思是“不久即可回家,不必慨叹京城官场中的风气会污染了自已。”表明诗人持守清洁而不想沾染京都官场恶浊的态度,更有对朝廷偏安一隅而己志难伸的不满。
诗歌小结
合作探究
这首诗与陆游许多雄浑豪放的战斗风格的诗不同,这首诗所
表现的风格如何?请通过分析诗的内容揣摩诗的意境。
此诗貌似写恬淡、闲适的临安春雨杏花景致,实际上抒写了诗人对京华生活的厌倦;表面上营造了闲适恬静的境界,实际上隐藏着诗人无限的感伤与惆怅,那种报国无门、蹉跎岁月的落寞情怀,含蓄而有深蕴。
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①表达诗人客居京华的郁闷和惆怅。首联“世味”“薄”表现了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无奈和感叹。
②表达诗人壮志难酬的焦虑和悲愤。颈联表面上写优雅闲适,实际上正值国家多事之秋,诗人却作书品茶消磨时光,无法放下自己建功报国的大志,内心抑郁而且惆怅。
③表达诗人羁旅风霜的苦闷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尾联写不愿在京城堕落于风尘,闲居无聊,志不得伸,渴望归家的自我安慰。
比较鉴赏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本诗与《书愤》作于同一年,抒发的感情也大致相同,但两首诗还有许多不同之处,试加以分析。
《临安春雨初霁》 《书愤》
意象
意境
内容
风格
情感
手法
主旨 《临安春雨初霁》 《书愤》
意象
意境
内容
风格
情感
手法
主旨
山、楼船、夜雪、铁马、大散馆、长城
沉郁顿挫、雄浑
回忆过去
大气磅礴、慷慨悲壮
以“愤”为意脉,希冀报国
虚实结合、用典明志
深巷、杏花、矮纸、晴窗、
细乳、茶、素衣
明艳生动的春光图
叙述现实
含蓄蕴藉、沉郁顿挫
客居京华的郁闷和惆怅
乐景衬哀情
抗金大业难酬的悲愤、报国无门、渴望建功立业、对南宋苟且偷安的不满
1.《临安春雨初霁》中“ , ”两句采用一个独具匠心的比喻,感叹世态人情浇薄,同时诗人自问为什么过客居寂寞无聊的生活。
2.《临安春雨初霁》中“ , ”两句,表面上看是写诗人写书品茗极闲适恬静的生活,实际暗含诗人有志难为的无限的感慨和牢骚。
3.《临安春雨初霁》中用来描写诗人因闲居无聊,志不得伸,故不如回乡躬耕以自嘲的句子是“ , ”。
4.陆游《临安春雨初霁》的诗眼是“ , ”,历来评此诗的人都认为这两句细致贴切,描绘了一幅明艳生动的春光图。
世味年来薄似纱 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 深巷明朝卖杏花
情景默写
短纸斜行闲作草 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 犹及清明可到家
我想,真正的清醒只有一种,就是知道自己的渺小,却又珍惜自己的一生。既不谵妄,也不松懈,一梦睡醒,面对新的清晨。
-苏更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