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版七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5单元《弯弯的月亮》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苏少版七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5单元《弯弯的月亮》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少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4-08-12 22:16: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弯弯的月亮
【教学内容】
1、欣赏《思乡曲》;
2、学唱《弯弯的月亮》
【教学目标】
1、能用连贯的气息、圆润和谐的声音演唱《弯弯的月亮》,了解歌曲结构,正确表达歌曲的情绪和意境。
2、乐于参与聆听演唱、对比分析等音乐实践活动。
【教学重、难点】
以情感为纽带,通过对音乐的体验、欣赏、演唱等各种形式,充分体会《弯弯的月亮》中的思乡之情,以获得音乐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欣赏小提琴曲《思乡曲》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上的是第五单元《故乡歌谣》,说到故乡,古有《水调歌头》忧思难忘,今有《》思乡情长,可以说,古今中外,思乡之情人皆有之,思乡之作举不胜举,思乡是永恒的主题。这一单元我们就一起走进思乡的乐章。
1、欣赏《思乡曲》第一段(音乐01:10)
问:看到了什么画面?
(评价: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是的,俗话说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班有多少人啊?那我们四十几个人就能看到四十几幅不一样的画面,音乐是为什么有这样神奇的力量,让大家看到不同的画面?请大家跟随老师接着欣赏)
2、再听第一段
(1)请同学们把手伸出来,跟老师来边听边画旋律线。(空手画)
出示谱例,最好为线谱。(看情况,可做两遍)
(2)请同学们观察一下我们的旋律线有什么规律?(是往上还是往下走的)
师:这个在音乐中叫做旋律的下行。师弹奏D大调上下行音阶,生对比。(上行渐强,下行渐弱)
上行音阶:有推动力,是不断前进的,有力的;
下行音阶:情绪递减,低回缠绵。
总结:我们之所以能看到的那么多伤离别的画面,是因为这段音乐的旋律是下行的,才能让我们有这些丰富的情绪体验,当然,情绪的体验是丰富综合的,下行并不是绝对因素,还有哪些因素呢,请大家继续用心聆听。
3、听第2段:03:02-03:33
(1)思考:听这段旋律给你带来了什么情绪体验?(播放音乐)
(2)与第一段旋律对比
师:这段与刚刚那段对比,情绪上是否产生了变化?
(伤心的感觉没有那么强烈,但是里面还透露着淡淡的哀伤。)
4、揭题:出示课题马思聪《思乡曲》
师:刚刚我们所听到的旋律都是小提琴演奏的,这是马思聪离开故乡思念故乡所作,所以同学们刚才能听出各种伤离别的画面,老师要为你们点赞。
5、为什么我们听第二段的时候没有那么感伤?(从音乐要素方面进行分析)
速度:快
节奏:密集(疏密给学生选)
力度:强
师小结:刚刚让我们产生音乐情绪的要素,我相信同学们有了初步的了解,音乐速度的快慢、力度的强弱、节奏的疏密等变化都可以让人产生情感的不同体验。
过渡:好,以后有机会我们再来完整的聆听这部经典之作,这部作品是在抗战时期创作的,现在我们把时间的轴线往后拉,拉到现在的时光,听听这部作品。(播放《弯弯的月亮》)
三、学唱《弯弯的月亮》
1、完整聆听。(一听)
思考:听到哪些乐器?(学生自由回答,不评价)
师:我们再来听一下前奏。(边听边告诉学生:吉他—中提琴—口琴)
过渡:这首歌除了人声以外,只用了这三种乐器,为什么我们能听出这么丰富的音乐感觉呢?因为作曲家巧妙和聪明地运用了音乐要素。(师语气亲和)
2、请你们看歌谱(出示歌谱),跟音乐轻声哼唱。(放伴奏)
3、唱完纠正(2-3个)气息、音准、咬字
师:老师把人声的音量减弱了,但是你们演唱的很好,可以看出你们对音乐的喜爱,为了让你们唱得更好,老师要给你们几个小小的建议)
坐姿、轻声(不要喊唱)、注意气息、音准、音高
4、针对进拍不齐(截取第一段)
(1)师: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我们在歌曲前奏结束的时候,进拍不齐,现在请同学们默唱,注意听。(提示气口)
(2)唱出声音,提示气口。
(3)唱出声音,不提示气口。
师:评价学生(夸)
这就是音乐的素养,老师看到了你们的进步,由衷的为你们感到高兴。
5、完整聆听全曲。(二听)
要求:注意最后一段,编曲者是怎样让我们感受更强烈的音乐体验?(与前两个乐段相比 乐器的编排、人声、速度)
(1)听完,问:最后一段带给我们的情绪体验特别强烈,我们来对比一下,回顾第一段出现的三种乐器(吉他、中提琴、口琴),吉他,编曲者是想表现出故乡的小河,口琴是想表达远方的游子,那中提琴是什么?(故乡、妈妈)我们来听听看(播放过门0:35)
(2)听中提琴的音色
师:边听边讲:吉他的弹拨表现出小河的涟漪,口琴如泣如诉着孤单的情思,中提琴的声音浑厚绵长,像家的呼唤,像妈妈温暖的怀抱。
(3)播放第一段音乐,编曲者是怎么处理人声和乐器的?边听边说:男声和吉他,像久违故里的游子站在故乡的小桥上;随后,女声、吉他、口琴慢慢的加进来,此时,故乡清晰得呈现在眼前,妈妈在村口深情得凝望,多温暖啊!
(4)听第三部分(03:35—最后,去尾)
问:第三部分与第一部分不同的地方?
A、乐器与人声交融,声音更丰富。
B、调性变化,转调移高,情绪强烈。
C、力度:变化不明显,但是有变化。
6、有感情的演唱全曲。
师:让我们一起来演唱全曲,我想从你们的歌声中听到弯弯的小河,游子的思念,妈妈的期盼。
四、拓展
过渡:请同学们告诉我《弯弯的月亮》一共有几个乐段?
歌曲的乐段有三个部分,出示ABA,为带再现的三段体。
师:有句话叫“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音乐与建筑之间有着微妙的关系,请小组讨论你们见过哪些建筑是与这首歌曲的结构相似的。
师小结:我们北京的故宫、人民大会堂、澳门的大三巴(图片)……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再去观察找一找相关的建筑。
五、总结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思念是一唱三叹的歌曲,是萦绕不散的旋律,是永恒不变的情思。月儿弯弯,是妈妈的牵挂;小河潺潺,是游子的泪花。让我们把这段悠扬悦耳的旋律,深深得印在脑海里。好,今天的课到此结束,感谢大家。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