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城版五年级下册第10课 欣赏 鼓乐曲《鸭子拌嘴》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花城版五年级下册第10课 欣赏 鼓乐曲《鸭子拌嘴》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花城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4-08-12 21:26: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鸭子拌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在各种形式的反复聆听实践活动过程中,运用奥尔夫教学法中声势练习、图形谱、打击乐响板、律动等基本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学习音乐,了解乐曲的结构特点。感受中国民间打击乐曲《鸭子拌嘴》生动活泼艺术场景,体会音色、音量的对比变化,感受鸭子拌嘴的生动形象。
教学重难点
1.发挥学生想象力,联想乐曲《鸭子拌嘴》中活泼可爱的鸭子音乐形象。
2.通过声势律动和图形谱等感受乐曲的强弱变化及运用打击乐器表现鸭子的生活。
教学准备
课件、 沙锤,鸭嘴板若干。
教学方法
对比聆听法、图形谱教学法、演示法、律动法、游戏法
教学过程
一、音乐律动,导入新课。
活泼欢快的数鸭子把我们带进音乐课堂,这群小鸭子生活在乡村的鸭棚里,每天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在他们之间发生了许多有趣的故事。
(设计意图:在音乐律动中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注意力。)
一、初听乐曲,感知音乐情绪。
问题:
1.乐曲中鸭子在干什么?这段音乐你听出用什么乐器演奏的的呢?生:自由说)
2.乐曲中主奏乐器大镲,小镲。你认为用哪个表示大鸭子,哪个表示小鸭子?)
3.这群小鸭子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我们一起来听!
(设计意图:突出听觉,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所有音乐体验都依赖于听觉。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充分去聆听,在听中去想、去发现,丰富学生听觉体验,为下一步学习奠定基础。大镲,小镲简单引入,为新知学习奠定基础。)
二、分段聆听,熟悉乐曲主题。
1.学习主题1 评论
①师:有一天,天刚蒙蒙亮,一只小鸭伸伸懒腰,走出家门,鸭妈妈紧随其后,他们拍着翅膀一摇一摆出门了。
②我们随音乐一起聆听一遍(带领表演)
2.学习主题2 评论
①师:他们要去哪里呢?
师:鸭群来到河边,他们你争我抢的跳入水中,有的飞快向前游,有的转入水底,有的在水中梳理羽毛。
②让我们随音乐和鸭群们一起出发吧!(播放主题2)
师:队伍要整齐,千万不要掉队呀……)不知不觉的就来到了小河边。(引导学生做动作)
3.学习主题3 评论
①就在这时,突然发生了什么事呢?(播放主题3)
②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引导生自由地说。
③小结:就在这时有两只小鸭子撞到了一起相互争吵起来,你一句我一句的都指责对方是错的。(复听:他们为什么吵嘴了?)
④老师画图形普,伸出你们小手和老师一起来画。
⑤从图形普上你发现了什么?(线条很密,节奏紧,听起来速度和前两段对比?快……)
(设计意图:通过图形谱的教学,让学生能直观地感受到音乐的快慢、强弱变化,帮助一年级的孩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
⑥音乐一直都是这样吗?结尾你发现了什么?(生自由地说)
⑦你们说得真好,两只小鸭吵架声音越来越大,惊动了周围的小伙伴,他们从四面八方的赶过来看看都发生了什么事,在大家的劝说中,两个小朋友握握手和好了。
⑧快快拿出你们的小乐器,随音乐一起演奏一边这段音乐。
(设计意图:乐器的加入不仅渲染音乐激烈、紧张的氛围,同时孩子们在体验中进一步感受音色、音量的对比变化,描绘了鸭子拌嘴的紧张场景。)
4.主题4
①天色渐渐暗下来,小鸭们也玩累了,“嘎嘎”的声音也渐渐平息了,鸭妈妈带着小鸭子,渐渐离开池塘回家了。
②随音乐律动表演。
三、回顾乐曲,听辨乐曲结构。
①这首乐曲一共有几个主题呢?(引导学生边看板书边整理,这首乐曲一共有4个主题:出门、嬉戏、拌嘴、回家。)
②下面让我们完整的聆听一遍,用我们刚才的学习方式随音乐表演一下吧!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在熟悉了各个音乐主题之后,通过不同形式表演,面对全体学生,体验音乐主题的节拍速度、力度,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并记住主题。)
四、拓展欣赏,升华情感。
欣赏打击乐合奏《鸭子拌嘴》视频
今天我还带来了一段视频,看看同样的打击乐器,演奏家们是怎样演绎的,让我们一起欣赏。
(设计意图:拓展欣赏打击乐视频,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感受民间打击乐器的演奏魅力,探索不同的演奏方法,开阔视野。)
五、作者介绍,课程延伸。
这么好听的音乐作品作者是谁呢?他就是安德顺先生,他还有一首代表作《老虎磨牙》,我们以后会学习它。
(设计意图:通过了解作者与作品创作背景,使学生更能懂得这首乐曲的意义和地位。)
六、课程结束,意犹未尽。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随着《鸭子拌嘴》第4主题——回家,走出教室。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