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2024年小升初语文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2024年小升初语文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7.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8-12 17:39:51

文档简介

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2024年小升初语文试卷
一、基础知识(34分)
1.(2024·曲阜)看拼音,写字词。
shū jí    是kě kào    的朋友——填补kōng xū    的shí guāng    ,fèi téng   yòu zhì    的童年,驱走心底的kǒng bù    ,宽慰kùn jìng    中的灵魂,jiě fàng    拘谨的思想。有它一路相伴,展望未来,我们必将在热爱的lǐng yù    ,有所建树。
2.(2024·曲阜)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造诣(zhǐ) 悄然(qiāo) 划船(huà) 亲密(mì)
B.调度(diào) 衔接(xián) 饱览(lǎn) 放肆(shì)
C.供品(gòng) 嘴唇(chún) 缝隙(xì) 抵御(yù)
D.毡帽(zhān) 笨拙(zhuó) 遮盖(zhē) 洒脱(sǎ)
3.(2024·曲阜)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津津乐道 沧海桑田 饱经风霜 别出心载
B.囫囵吞枣 匆匆忙忙 准备就叙 因材施教
C.崇山峻岭 漫不精心 烦燥不安 震耳欲聋
D.窃窃私语 恍然大悟 张冠李戴 流连忘返
4.(2024·曲阜)与“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中的“去”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才始送春归,又送春归去
B.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C.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D.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5.(2024·曲阜)新华网《嫦娥六号成功着陆月球背面》的新闻报道下,网友们纷纷留言,发表评论,以下评论中带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嫦娥六号登陆月球,我不禁心潮澎湃,向中国航天人致以崇高的敬意。
B.中国科学家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C.嫦娥六号完成“惊鸿一落”,随波逐流,它稳稳着陆在月球南极——艾特肯盆地,开始“挖土”。
D.航天人以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勇气,在漫漫征途上书写了动人传奇。
6.(2024·曲阜)【诵习俗】下列诗句描写的与传统节日不恰当的一组是(  )
A.春节: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B.清明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C.重阳节: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D.中秋节: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7.(2024·曲阜)一位同学在参加辩论赛时,多次尝试“引经据典、据理力争”,却总是想不起来。他十分后悔自己没有做好准备,平时没有积累好词好句。如果用一句话来评价这种现象,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B.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C.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D.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8.(2024·曲阜)下列句子所运用的表达方法与例句相同的是(  )
例:住方家大院的人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A.导火索哧哧地冒着白烟,闪着火花,火光照亮了他那钢铸一般的脸。
B.当我走上领奖台的那一刻,紧张得心都要跳出来了。
C.猫瞟了他一眼就走开了,看上去像他来的时候一样温柔和善。
D.成功是一种喜悦,成功是一种轻松与快乐,成功更是一种让人用语言无法形容的滋味。
9.(2024·曲阜)“如关公脸上涂红色,再以白笔勾画眉毛和眼睛就可以了。”将这句话插入下面这段话里,位置恰当的一项是(  )
①京剧中常用夸张的色彩和线条来改变演员的本来面目,这就是脸谱。
②画脸谱样式最多的是净角,如“整脸”“碎花脸”等。
③“整脸”的色彩图案比较简单,脸上只涂一种颜色。
④而“碎花脸”色彩多种,图案复杂,具体样式随人物而定。
A.在①②句之间 B.在②③句之间
C.在③④句之间 D.在④句之后
10.(2024·曲阜)根据积累填空。
(1)情以物迁,辞以情发。诗人往往借助寻常的事物来传递丰富的感情,王建在《十五夜望月》中“   ,   ”委婉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之情;《迢迢牵牛星》中“   ,   ”写出了织女因思念而终日以泪洗面;辛弃疾的《清平乐 村居》中“茅檐低小,   ”描绘了一幅清新秀丽的风景画,表现出词人对农村和平宁静生活的喜爱。
(2)古诗文里蕴含着深刻的哲理。《长歌行》里的“   ,   ”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遇到艰难坎坷,我们用《竹石》中的“   ,   ”警醒自己时刻保持无所畏惧、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老年人哀叹“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可以用苏轼《浣溪沙》中的“谁道人生无再少?   !   ”来劝慰;南宋文学家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与明代诗人于谦的《石灰吟》中“   ,   ”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阅读理解(36分)
(2024·曲阜)整本书阅读。
一路西来,约行有四十里远近,渐渐酷热蒸人。沙僧只叫:“脚底烙得慌!”八戒又道:“爪子烫得痛!”马比寻常又快,只因地热难停,十分难进。行者道:“师父且请下马,兄弟们莫走,等我扇息了火,待风雨之后,地土冷些,再过山去。”行者果举扇,径至火边,尽力一扇,那山上火光烘烘腾起,再一扇,更着百倍,又一扇,那火足有千丈之高,渐渐烧着身体。行者急回,已将两股毫毛烧净,径跑至唐僧面前叫:“快回去,快回去!火来了,火来了!”那师父爬上马,与八戒沙僧,复东来有二十余里,方才歇下道:“悟空,如何了呀!”行者丢下扇子道:“不停当!不停当!被那厮哄了!”三藏听说,愁促眉尖,闷添心上,止不住两泪交流,只道:“怎生是好!”
师徒们正自胡谈乱讲,只听得有人叫道:“大圣不须烦恼,且来吃些斋饭再议。”四众回看时,见一老人,身披飘风氅,头顶偃月冠,手持龙头杖,足踏铁勒靴,后带着一个雕嘴鱼鳃鬼,鬼头上顶着一个铜盆,盆内有些蒸饼糕糜,黄粮米饭,在于西路下躬身道:“我本是火焰山土地,知大圣保护圣僧,不能前进,特献一斋。”行者道:“吃斋小可,这火光几时灭得,让我师父过去?”土地道:“要灭火光,须求罗刹女借芭蕉扇。”行者去路旁拾起扇子道:“这不是?那火光越扇越着,何也?”土地看了,笑道:“此扇不是真的,被他哄了。”行者道:“如何方得真的?”那土地又躬身微微笑道:“若还要借真蕉扇,须是寻求大力王。”毕竟不知大力王有甚缘故,且听下回分解。
第五十六回 神狂诛草寇 道昧放心猿
第五十七回 真行者落伽山诉苦 假猴王水帘洞誉文
第五十八回 二心搅乱大乾坤 一体难修真寂灭
第五十九回 唐三藏路阻火焰山 孙行者一调芭蕉扇
第六十回牛 魔王罢战赴华筵 孙行者二调芭蕉扇
第六十一回 猪八戒助力败魔王 孙行者三调芭蕉扇
第六十二回 涤垢洗心惟扫塔 缚魔归正乃修身
第六十三回 二僧荡怪闹龙宫 群圣除邪获宝贝
第六十四回 荆棘岭悟能努力 木仙庵三藏谈诗
第六十五回妖邪假设小雷音 四众皆遭大厄难
第六十六回诸神遭毒手 弥勒缚妖魔
11.从回目和文本内容上可以知道这本书的书名是《   》。这个片段内容是第   回的内容。
12.联系上下文,从文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写在括号里。
①前进和后退都不行,表示处境艰难。    
②弯身致意,表示尊敬。    
13.读完这本书后,请你写出书中关于孙悟空的2个故事。
14.读名著用到一些方法,下面表述不准确的选项是(  )
A.我们借助资料可以更好的理解名著的内容。
B.我们结合看过的影视作品,可以加深对名著的理解。
C.我们读古典名著时,遇到一些难以理解的词语时,要反复琢磨
D.读名著时,我们可以对书中的人物作出跟别人不一样的评价。
(2024·曲阜)课内阅读。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选文一】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
【选文二】无独有偶。20世纪初的一天,因病住院的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正无聊地看着墙上的世界地图,突然发现南美洲东海岸的凸出部分与非洲西海岸的凹陷部分,竟然不可思议地互相吻合!魏格纳被自己偶然的发现惊呆了。这不会是一种巧合吧?他将地图上的一块块陆地作了比较,结果发现,从海岸线的情形看,地球上所有的大陆都能较好地吻合在一起。病愈之后,魏格纳开始认真地研究这个有趣的现象。他阅读了大量的相关文献,同时搜集古生物学方面的证据。他注意到,一位名叫米歇尔逊的生物学家发现,在美国东海岸有一种蚯蚓,欧洲西海岸的同纬度地区也有这种蚯蚓,而在美国西海岸却没有这种蚯蚓。魏格纳认为,这种蚯蚓的分布情况正说明,欧洲大陆与美洲大陆本来是连在一起的,否则,蚯蚓即使是插上翅膀也难以飞渡重洋。1915年,魏格纳系统整理了他的“大陆漂移学说”,出版了《海陆的起源》一书,在地质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15.划横线的句子中的“?”和“!”分别指什么?将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
选文一指代的内容 选文二对应的事例
“?” 科学研究中发现的问题    
“!”     整理出了“大陆漂移学说”。
16.从选文二可以看出,这个事例是按照   、   、   顺序写的。
A.得出结论
B.发现问题
C.进行研究
17.下面对选文二中划横线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魏格纳有敏锐的观察力,而且勤于思考。
B.魏格纳经常做一些无聊的事儿,他的发现纯属运气。
C.魏格纳被自己的发现惊呆了,认为实在是巧合。
18.选文中魏格纳发现真理的事例对你的学习有什么帮助?请你想一想,并写下来。
(2024·曲阜)课外阅读。
我无法拒绝这个“贿赂”。那天,我走在校园的林荫道上,邓丽从后边追上我,气喘吁吁地说:“杨老师,教师节到了,送给您一份礼物。”看着她笑盈盈的,满脸的真诚与期待,我想推辞,但终于没忍心开口。其实礼物不算贵重,是一本带密码锁的日记本。我小心地接过,还没来得及致谢,邓丽就抿着嘴,微笑着跑开了。看着她衣着朴素的背影,我忽然觉得心中十分沉重。这不是一份普通的礼物。
今年秋天,学校安排我任初一 四班的班主任。我所在的是一所镇属初级中学,学生来自镇辖七个村的小学。新生报到那天,一位村小的老教师来送他升入中学的学生。当他得知我是邓丽的班主任,就紧紧地拉住我的手,很动情地说了许多。他告诉我邓丽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只是因仅靠母亲一人抚养,家境很贫寒,希望我能适当给予照顾。那位老教师的头发已斑白了,身板也不那么硬朗。他负责任的态度让我很感动。
邓丽也的确是个好孩子,她学习努力,班级工作认真负责,生活很简朴。我向学校申请免收了她大半的学习费用。我常留意她从食堂打来的饭菜,都是最便宜的咸菜或汤。她正处在长身体的年龄,照这么下去,是很容易患营养缺乏症的。我便常让她到我家吃饭,她不肯来,但坚持不过我,只得服从。
平时见她牙膏都节省着用,谁料到她竟奢侈地给我买礼物了呢!这本精装的日记本抵得上她几天的伙食费了,可见她已经口挪肚攒了好久。我把它珍藏在我的书桌中。因为我有写日记的习惯,所以很快就把它派上了用场。这礼物毕竟代表着孩子的一片真情啊。
随着岁月的流逝,日记本的页数渐渐少了,奇怪的一页就在这时进入了我的眼中:
尊敬的肖志安老师:
您好!
感谢您这几年来对我们含辛茹苦、孜孜不倦的培养。教师节到了,送您这份礼物寄托我对您的感激之情。这是第99页,在这页上给您留言,是祝愿您健康永久,快乐永久。
您的学生:高海
不叫肖志安的我当然疑惑了,这个肖志安老师是谁?学生高海又是谁?这么看,邓丽的礼物不是买的,那又是从哪儿来的呢?我有点儿坐立不安了。我匆匆地来学校,把正在上晚自习的邓丽叫出来。
“邓丽,肖志安老师是谁?”
邓丽大概被我没来由的突然发问搞糊涂了,她瞪着一双美丽的大眼睛看着我,小心地说:“是我的小学班主任啊!”
“那,高海是你的同学吗?”
邓丽愣愣地看着我,再点点头。
我轻轻地拍了拍她的肩膀,“告诉老师,你送我的礼物是从哪儿来的?”
邓丽的脸刷地一下红了,“肖老师不让我告诉您……是学生送给肖老师,肖老师让我送给您的。他说看得出您关心我,教师节到了,不送点儿礼物不好。”她的话中夹带着哭腔了,“肖老师知道我没钱买……”
我震惊了,半天没有说出话。我伸手拭去了邓丽眼角的泪水,我说:“别哭,我们都应该高兴……”
我怕耽误邓丽的学习,让她回教室了。我走在回家的路上,发觉自己已抑制不住热泪盈眶。脚下的路很黑,很泥泞,我却愈走愈感到无限的光明。
19.联系上下文,对“看着她衣着朴素的背影,我忽然觉得心中十分沉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邓丽的家庭条件贫寒,却还想着给“我”送礼物,“我”非常感动。
B.邓丽善于观察并投其所好,送给“我”十分中意的礼物,实在出乎意料。
C.“我”发现邓丽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我”既感激有心疼。
D.“日记本”,对家庭富裕的孩子来说,可能不算什么。在邓丽的手中,却是贵重的礼物。
20.“不叫肖志安的我当然疑惑了,这个肖志安老师是谁?学生高海又是谁?这么看,邓丽的礼物不是买的,那又是从哪儿来的呢?我有点儿坐立不安了。”“我”坐立不安的原因是:
21.读读划线的段落,梳理邓丽的心理变化,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奇怪→尴尬→
22.我伸手拭去了邓丽眼角的泪水,我说:“别哭,我们都应该高兴……”这一段落运用到的描写人物的方法有   ,“我”并没有说完,请结合情境,发挥想象,补充完整。
别哭,我们都应该高兴,
23.给文章选择一个合适的题目:(  )
A.乡村教师 B.光明
C.一个女孩的故事 D.礼物
24.今年,肖志安老师关心学生的事迹被媒体曝光,广受赞誉,他也被评为“乡村最美教师”,特意邀请你为他写颁奖词:
三、表达运用(30分)
25.(2024·曲阜)习作。
邓丽在求学的路上,遇到了无私帮助她的肖志安老师。在个人成长的历程中,除了循循善诱的老师,还有关爱无限的父母、长辈,友好相处的同学……就让我们以“感谢 ”为题,完成一篇习作(诗歌除外)。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写的时候要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③把真情实感自然地表达出来;④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⑤500字左右。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书籍;可靠;空虚;时光;沸腾;幼稚;恐怖;困境;解放;领域
【知识点】看拼音写汉字
【解析】【分析】“书籍”的“籍”是竹字头,上下结构;“可靠”的“靠”上面是“告”,下面是“非”;“空虚”的“虚”里面是“业”;“时光”的“时”是日字旁,右边是“寸”;“沸腾”的“腾”右边下面是“马”;“幼稚”的“稚”是禾木旁,右边是“隹”;“恐怖”的“恐”下面是心字底;“困境”的“境”是土字旁,右边是“竟”;“解放”的“解”是角字旁,左右结构;“领域”的“域”是土字旁,右边是“或”;
故答案为:书籍;可靠;空虚;时光;沸腾;幼稚;恐怖;困境;解放;领域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拼音的正确拼读和词语书写能力。作答时要首先把拼音拼读正确,注意区分有同音字和同音词的情况;书写时要注意易错字的笔画和结构,把每个字写正确,即可顺利作答。
2.【答案】C
【知识点】字音
【解析】【分析】A项“造诣(zhǐ)”应读yì;“ 悄然(qiāo)”应读qiǎo;“划船(huà)”应读huá;
B项“放肆(shì)”应读sì;
C项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
D项中“笨拙(zhuó)”应读zhuō;
故答案为:C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的汉字读音掌握能力。作答时要对于多音字要结合词语中汉字的意思进行正确作答,对于容易选择错误的汉字读音,要结合平时的学习积累,加强识记,才能顺利作答。
3.【答案】D
【知识点】词形辨析
【解析】【分析】A项“ 别出心载”应写作“别出心裁”;
B项中“准备就叙”应写作“准备就绪”;
C项中“漫不精心”应写作“漫不经心”;
D项中词语书写全部正确,没有错别字;
故答案为:D
【点评】题目考查对词语词形辨析能力。作答时要结合题目要求,根据平时学习积累对每一选项中词语进行检查分析,做出正确鉴别和修改。
4.【答案】D
【知识点】字义
【解析】【分析】“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中的“去”字意思是“距离”;
ABC三项诗句中的“去”都是离开的意思;
D项中“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意思是这银河看起来又清又浅,两岸相隔又有多远呢?这句中“去”是距离的意思;
故答案为:D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汉字字义的理解能力。作答时要结合句子表达的意思,根据句意体会这个字在句子中的意思,做出选择。然后把字义带入句子中看是否符合,检验自己的判断。
5.【答案】C
【知识点】成语运用
【解析】【分析】结合各项中的句子,ABD三项中对加点成语的运用都是正确的,符合句子表达的意思;
C项中“随波逐流”指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比喻没有坚定的立场,没有主见,盲目地随着别人行动。这句描述“嫦娥六号”的太空漂移,这项词语运用不当。
故答案为:C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作答时要结合平时学习对成语的理解,根据每个句子所表达的主要意思判断成语的运用是否恰当,然后做出正确判断,做出选择。
6.【答案】D
【知识点】古诗词运用
【解析】【分析】阅读各项中的诗句,ABC三项中对诗句的理解和传统节日的搭配都是正确的,符合诗句表述的意思;
D项中“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出自林杰《乞巧》,意思还是家家户户都在一边观赏秋月,一边乞巧,穿过的红线都有几万条了。这句描述的乞巧节;这项与描述的传统节日不一致。
故答案为:D
【点评】题目考查对古代文学作品中名句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的学习积累,根据诗句中描述的传统节日,进行准确作答。
7.【答案】B
【知识点】格言、名言;谚语
【解析】【分析】结合题目中的表述,结合“多次尝试“引经据典、据理力争”,却总是想不起来。他十分后悔自己没有做好准备,平时没有积累好词好句”,应该用“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进行评价,意思是到实际使用时才懊恨书读得太少,没有亲身经历过不知事情的根难。
A项“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说明只有经过长时间的考查,才能认识一个人;
C项“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意思是听到别人的教育,收获很大;
D项“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表示有意外的收获和惊喜。
故答案为:B
【点评】题目考查对格言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根据题目要求,结合平时学习积累的格言,依据格言的意思进行正确运用和作答。
8.【答案】B
【知识点】夸张修辞手法
【解析】【分析】结合例句的表述,“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这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A项“火光照亮了他那钢铸一般的脸”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B项“紧张得心都要跳出来了”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C项中“看上去像他来的时候一样温柔和善。”这句把“猫”当作人来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D项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B
【点评】题目考查对修辞手法的辨析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根据每一选项中句子的特点,进行分析和判断,确定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做出正确选择。
9.【答案】C
【知识点】句式衔接
【解析】【分析】按照句子间的逻辑关系排列,先是"京剧中常用夸张的色彩和线条来改变演员的本来面目,这就是脸谱。"接着是“画脸谱样式最多的是净角,如‘整脸"碎花脸”等。"紧接着是"整脸"的色彩图案比较简单,脸上只涂一种颜色。”再是“如关公脸上涂红色,再以白笔勾画眉毛和眼睛就可以了。"最后是“而‘碎花脸'色彩多种,图案复杂,具体样式随人物而定。”
故答案为:C
【点评】考查了句子排序。语句排序就是要求考生根据语句隐含的信息,将几个打乱顺序的语句重新排序,从而使文段表达流畅,完整通顺。
10.【答案】(1)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溪上青青草
(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知识点】古诗词填空;古诗词运用
【解析】【分析】(1)“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意思是今天晚上人们都仰望当空明月,不知道这秋思之情落在了谁家?“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意思是一整天也没织成一段布,哭泣的眼泪如同下雨般零落。“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意思是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翠绿的小草。
(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意思是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到了老年再悲伤也没用了。“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意思是竹子任凭风雨的打击磨砺,依然不改坚劲本色。“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意思是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期?门前的溪水都还能向西边流淌!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的飞逝啊!“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意思是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故答案为:(1)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溪上青青草(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点评】题目考查对古代文学作品中名句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的学习积累,根据题目内容和考查的知识点,进行准确作答,书写要正确。
【答案】11.西游记;五十九
12.进退维艰;鞠躬
13.大闹天宫;真假美猴王;三打白骨精;
14.C
【知识点】叙事类记叙文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为现代文阅读题,考查学生的现代文阅读和理解能力。作答时结合短文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短文的理解和题目考查要要求,抓住原文中重点段落和语句进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顺利作答。
11.结合短文和回目内容,这段出自《西游记》,结合短文中对孙悟空要借芭蕉扇的描写,应该是出自《第五十九回 唐三藏路阻火焰山 孙行者一调芭蕉扇》;
故答案为:西游记;五十九
12.结合词语的意思,“进退维艰”意思是前进和后退都不行,表示处境艰难。 “鞠躬”指弯身致意,表示尊敬。 结合对词语的理解,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进退维艰;鞠躬
13.结合对《西游记》的描写,抓住书中对孙悟空的描写,进行正确作答。
故答案为:大闹天宫;真假美猴王;三打白骨精;
14.结合名著阅读的相关知识,ABD三项中对阅读方法的表述都是正确的,符合名著阅读的相关知识;
C项中阅读名著中相关知识,遇到难以理解的词语,可以结合上下文进行理解,实在无法理解,可以先跳过去;这项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C
【答案】15.解决疑问,找到真理;地质学家魏格纳从蚯蚓的分布,推论地球上大陆与海洋的形成
16.B;C;A
17.A
18.我们学习时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不断探索。
【知识点】课内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为现代文阅读题,考查学生的现代文阅读和理解能力。作答时结合短文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短文的理解和题目考查要要求,抓住原文中重点段落和语句进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顺利作答。
15.结合短文内容,选文二中“魏格纳发现南美洲东海岸的凸出部分与非洲西海岸的凹陷部分,竟然不可思议地互相吻合”,这是“科学研究中发现的问题”;最后整理出了“大陆漂移学说”与选文一种“找到真理”相对应;结合对短文的理解,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解决疑问,找到真理;地质学家魏格纳从蚯蚓的分布,推论地球上大陆与海洋的形成;
16.结合短文二,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事例,是按照发现问题,然后进行研究,最后得出结论的顺序进行描述的。结合短文内容,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BCA
17."20世纪初的一天,因病住院的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正无聊地看着墙上的世界地图,突然发现南美洲东海岸的凸出部分与非洲西海岸的凹陷部分,竟然不可思议地互相吻合!魏格纳被自己偶然的发现惊呆了。这不会是一种巧合吧?"这句是对魏格纳发现大陆板块相吻合的现象,表现了魏格纳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特点;阅读各项,应该选择A项;
故答案为:A
18.结合文中描写,根据魏格纳的发现故事,说明我们在学习中也要注意观察,勤于思考,才能有所收获。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我们学习时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不断探索。
【答案】19.B
20.邓丽家境贫寒,却送了我一个笔记本,且这个笔记本里的“肖志安”“高海”字样让人怀疑这个笔记本的来历。
21.糊涂
22.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
23.D
24.他是一位农村教育的耕耘者,他是贫困学生眼中的光明,他是最美师者的代表,他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让大山的孩子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中,他就是“乡村最美教师”——肖志安老师。
【知识点】叙事类记叙文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为现代文阅读题,考查学生的现代文阅读和理解能力。作答时结合短文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短文的理解和题目考查要要求,抓住原文中重点段落和语句进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顺利作答。
19.“看着她衣着朴素的背影,我忽然觉得心中十分沉重。”结合上下文,邓丽家庭贫困,还送给我礼物,我很感动,阅读各项,ACD三项表述正确,符合短文内容;B项中送我的礼物并不是邓丽投其所好,而是实在没有钱买礼物,只好把别人送给肖老师的日记本送给我。这项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B
20.结合句子的表述,因为邓丽家庭贫寒,却还送一个日记本作为礼物给我;笔记本里的“肖志安”“高海”字样让人怀疑这个笔记本的来历,所以我“坐立不安”。结合对句子的理解,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邓丽家境贫寒,却送了我一个笔记本,且这个笔记本里的“肖志安”“高海”字样让人怀疑这个笔记本的来历。
21.结合对人物对话的理解,面对我的问题,邓丽一开始感到糊涂,后来对我的追问感到奇怪;再后来说出日记本的来历,感到尴尬;结合句子,进行理解作答。
故答案为:糊涂;
22.结合句子的特点,这句运用了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的方法,表现了我对邓丽的关心和爱护。结合对句子的理解,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
23.结合短文内容,主要描写了家庭贫困的学生邓丽送给我一个笔记本作为“礼物”的故事,表现了深厚的师生情谊。应该用“礼物”作为标题。
故答案为:D
24.结合文中对肖志安老师关心学生的事迹的描写,结合故事中深厚的师生情谊,进行表述作答。
故答案为:他是一位农村教育的耕耘者,他是贫困学生眼中的光明,他是最美师者的代表,他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让大山的孩子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中,他就是“乡村最美教师”——肖志安老师。
25.【答案】感谢老师
感谢妈妈给予我生命,感谢爸爸教我知识,感谢小伙伴们陪我度过金色的童年……我更要感谢我的启蒙老师——徐老师。
那是三年级时的一堂语文课,徐老师正在绘声绘色地上着课。可我想到下节就是体育课了,不由心野了,我看着窗外,眼前仿佛浮现了我和小伙伴玩时的情景。
“周世彤”耳边传来徐老师叫我名字的声音,“你能告诉我我刚才在讲什么吗?”“我——我——我”我吱吱呜呜,抓耳挠腮,什么都答不上来。就在这时,下课铃响了,徐老师叫我跟她去办公室。在去办公室的路上,我垂头丧气,早已准备好了“挨骂”的准备。
“报告!”我走进她的办公室,顿时,我仿佛感觉到空气和时间都凝固了。我等待着老师的批评,没想到她竟和蔼可亲地教育了我一番:“周世彤,我知道下节就是体育课了,可是学习的时候就要好好学呀!你不好好学习,怎么对得起你自己,怎么对得起你的爸爸妈妈,怎么对得起伟大的祖国呢?”听到这里,我羞愧地低下了头。
从此以后,我上课认真听讲,课后认真复习,成绩果然提高了不少。
徐老师,感谢您。您开启了我走向成功的智慧大门,让我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更维护了我的尊严。
我有一颗感恩的心,感谢父母,感谢朋友,感谢您!
【知识点】叙事类作文
【解析】【分析】结合短文内容,根据邓丽和肖志安老师之间的感人故事,以“感谢”为题,进行作答。作答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出自己感谢的人,把事情经过写清楚,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作文围绕题目要求,紧紧抓住“感谢老师”来写,结合自己的生活积累和领悟思考,讲述启蒙老师徐老师给自己的帮助和关爱,作文中心突出,语句通顺,有真情实感。
1 / 1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2024年小升初语文试卷
一、基础知识(34分)
1.(2024·曲阜)看拼音,写字词。
shū jí    是kě kào    的朋友——填补kōng xū    的shí guāng    ,fèi téng   yòu zhì    的童年,驱走心底的kǒng bù    ,宽慰kùn jìng    中的灵魂,jiě fàng    拘谨的思想。有它一路相伴,展望未来,我们必将在热爱的lǐng yù    ,有所建树。
【答案】书籍;可靠;空虚;时光;沸腾;幼稚;恐怖;困境;解放;领域
【知识点】看拼音写汉字
【解析】【分析】“书籍”的“籍”是竹字头,上下结构;“可靠”的“靠”上面是“告”,下面是“非”;“空虚”的“虚”里面是“业”;“时光”的“时”是日字旁,右边是“寸”;“沸腾”的“腾”右边下面是“马”;“幼稚”的“稚”是禾木旁,右边是“隹”;“恐怖”的“恐”下面是心字底;“困境”的“境”是土字旁,右边是“竟”;“解放”的“解”是角字旁,左右结构;“领域”的“域”是土字旁,右边是“或”;
故答案为:书籍;可靠;空虚;时光;沸腾;幼稚;恐怖;困境;解放;领域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拼音的正确拼读和词语书写能力。作答时要首先把拼音拼读正确,注意区分有同音字和同音词的情况;书写时要注意易错字的笔画和结构,把每个字写正确,即可顺利作答。
2.(2024·曲阜)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造诣(zhǐ) 悄然(qiāo) 划船(huà) 亲密(mì)
B.调度(diào) 衔接(xián) 饱览(lǎn) 放肆(shì)
C.供品(gòng) 嘴唇(chún) 缝隙(xì) 抵御(yù)
D.毡帽(zhān) 笨拙(zhuó) 遮盖(zhē) 洒脱(sǎ)
【答案】C
【知识点】字音
【解析】【分析】A项“造诣(zhǐ)”应读yì;“ 悄然(qiāo)”应读qiǎo;“划船(huà)”应读huá;
B项“放肆(shì)”应读sì;
C项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
D项中“笨拙(zhuó)”应读zhuō;
故答案为:C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的汉字读音掌握能力。作答时要对于多音字要结合词语中汉字的意思进行正确作答,对于容易选择错误的汉字读音,要结合平时的学习积累,加强识记,才能顺利作答。
3.(2024·曲阜)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津津乐道 沧海桑田 饱经风霜 别出心载
B.囫囵吞枣 匆匆忙忙 准备就叙 因材施教
C.崇山峻岭 漫不精心 烦燥不安 震耳欲聋
D.窃窃私语 恍然大悟 张冠李戴 流连忘返
【答案】D
【知识点】词形辨析
【解析】【分析】A项“ 别出心载”应写作“别出心裁”;
B项中“准备就叙”应写作“准备就绪”;
C项中“漫不精心”应写作“漫不经心”;
D项中词语书写全部正确,没有错别字;
故答案为:D
【点评】题目考查对词语词形辨析能力。作答时要结合题目要求,根据平时学习积累对每一选项中词语进行检查分析,做出正确鉴别和修改。
4.(2024·曲阜)与“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中的“去”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才始送春归,又送春归去
B.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C.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D.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答案】D
【知识点】字义
【解析】【分析】“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中的“去”字意思是“距离”;
ABC三项诗句中的“去”都是离开的意思;
D项中“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意思是这银河看起来又清又浅,两岸相隔又有多远呢?这句中“去”是距离的意思;
故答案为:D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汉字字义的理解能力。作答时要结合句子表达的意思,根据句意体会这个字在句子中的意思,做出选择。然后把字义带入句子中看是否符合,检验自己的判断。
5.(2024·曲阜)新华网《嫦娥六号成功着陆月球背面》的新闻报道下,网友们纷纷留言,发表评论,以下评论中带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嫦娥六号登陆月球,我不禁心潮澎湃,向中国航天人致以崇高的敬意。
B.中国科学家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C.嫦娥六号完成“惊鸿一落”,随波逐流,它稳稳着陆在月球南极——艾特肯盆地,开始“挖土”。
D.航天人以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勇气,在漫漫征途上书写了动人传奇。
【答案】C
【知识点】成语运用
【解析】【分析】结合各项中的句子,ABD三项中对加点成语的运用都是正确的,符合句子表达的意思;
C项中“随波逐流”指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比喻没有坚定的立场,没有主见,盲目地随着别人行动。这句描述“嫦娥六号”的太空漂移,这项词语运用不当。
故答案为:C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作答时要结合平时学习对成语的理解,根据每个句子所表达的主要意思判断成语的运用是否恰当,然后做出正确判断,做出选择。
6.(2024·曲阜)【诵习俗】下列诗句描写的与传统节日不恰当的一组是(  )
A.春节: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B.清明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C.重阳节: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D.中秋节: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答案】D
【知识点】古诗词运用
【解析】【分析】阅读各项中的诗句,ABC三项中对诗句的理解和传统节日的搭配都是正确的,符合诗句表述的意思;
D项中“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出自林杰《乞巧》,意思还是家家户户都在一边观赏秋月,一边乞巧,穿过的红线都有几万条了。这句描述的乞巧节;这项与描述的传统节日不一致。
故答案为:D
【点评】题目考查对古代文学作品中名句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的学习积累,根据诗句中描述的传统节日,进行准确作答。
7.(2024·曲阜)一位同学在参加辩论赛时,多次尝试“引经据典、据理力争”,却总是想不起来。他十分后悔自己没有做好准备,平时没有积累好词好句。如果用一句话来评价这种现象,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B.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C.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D.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答案】B
【知识点】格言、名言;谚语
【解析】【分析】结合题目中的表述,结合“多次尝试“引经据典、据理力争”,却总是想不起来。他十分后悔自己没有做好准备,平时没有积累好词好句”,应该用“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进行评价,意思是到实际使用时才懊恨书读得太少,没有亲身经历过不知事情的根难。
A项“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说明只有经过长时间的考查,才能认识一个人;
C项“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意思是听到别人的教育,收获很大;
D项“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表示有意外的收获和惊喜。
故答案为:B
【点评】题目考查对格言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根据题目要求,结合平时学习积累的格言,依据格言的意思进行正确运用和作答。
8.(2024·曲阜)下列句子所运用的表达方法与例句相同的是(  )
例:住方家大院的人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A.导火索哧哧地冒着白烟,闪着火花,火光照亮了他那钢铸一般的脸。
B.当我走上领奖台的那一刻,紧张得心都要跳出来了。
C.猫瞟了他一眼就走开了,看上去像他来的时候一样温柔和善。
D.成功是一种喜悦,成功是一种轻松与快乐,成功更是一种让人用语言无法形容的滋味。
【答案】B
【知识点】夸张修辞手法
【解析】【分析】结合例句的表述,“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这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A项“火光照亮了他那钢铸一般的脸”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B项“紧张得心都要跳出来了”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C项中“看上去像他来的时候一样温柔和善。”这句把“猫”当作人来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D项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B
【点评】题目考查对修辞手法的辨析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根据每一选项中句子的特点,进行分析和判断,确定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做出正确选择。
9.(2024·曲阜)“如关公脸上涂红色,再以白笔勾画眉毛和眼睛就可以了。”将这句话插入下面这段话里,位置恰当的一项是(  )
①京剧中常用夸张的色彩和线条来改变演员的本来面目,这就是脸谱。
②画脸谱样式最多的是净角,如“整脸”“碎花脸”等。
③“整脸”的色彩图案比较简单,脸上只涂一种颜色。
④而“碎花脸”色彩多种,图案复杂,具体样式随人物而定。
A.在①②句之间 B.在②③句之间
C.在③④句之间 D.在④句之后
【答案】C
【知识点】句式衔接
【解析】【分析】按照句子间的逻辑关系排列,先是"京剧中常用夸张的色彩和线条来改变演员的本来面目,这就是脸谱。"接着是“画脸谱样式最多的是净角,如‘整脸"碎花脸”等。"紧接着是"整脸"的色彩图案比较简单,脸上只涂一种颜色。”再是“如关公脸上涂红色,再以白笔勾画眉毛和眼睛就可以了。"最后是“而‘碎花脸'色彩多种,图案复杂,具体样式随人物而定。”
故答案为:C
【点评】考查了句子排序。语句排序就是要求考生根据语句隐含的信息,将几个打乱顺序的语句重新排序,从而使文段表达流畅,完整通顺。
10.(2024·曲阜)根据积累填空。
(1)情以物迁,辞以情发。诗人往往借助寻常的事物来传递丰富的感情,王建在《十五夜望月》中“   ,   ”委婉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之情;《迢迢牵牛星》中“   ,   ”写出了织女因思念而终日以泪洗面;辛弃疾的《清平乐 村居》中“茅檐低小,   ”描绘了一幅清新秀丽的风景画,表现出词人对农村和平宁静生活的喜爱。
(2)古诗文里蕴含着深刻的哲理。《长歌行》里的“   ,   ”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遇到艰难坎坷,我们用《竹石》中的“   ,   ”警醒自己时刻保持无所畏惧、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老年人哀叹“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可以用苏轼《浣溪沙》中的“谁道人生无再少?   !   ”来劝慰;南宋文学家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与明代诗人于谦的《石灰吟》中“   ,   ”有异曲同工之妙。
【答案】(1)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溪上青青草
(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知识点】古诗词填空;古诗词运用
【解析】【分析】(1)“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意思是今天晚上人们都仰望当空明月,不知道这秋思之情落在了谁家?“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意思是一整天也没织成一段布,哭泣的眼泪如同下雨般零落。“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意思是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翠绿的小草。
(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意思是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到了老年再悲伤也没用了。“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意思是竹子任凭风雨的打击磨砺,依然不改坚劲本色。“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意思是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期?门前的溪水都还能向西边流淌!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的飞逝啊!“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意思是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故答案为:(1)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溪上青青草(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点评】题目考查对古代文学作品中名句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的学习积累,根据题目内容和考查的知识点,进行准确作答,书写要正确。
二、阅读理解(36分)
(2024·曲阜)整本书阅读。
一路西来,约行有四十里远近,渐渐酷热蒸人。沙僧只叫:“脚底烙得慌!”八戒又道:“爪子烫得痛!”马比寻常又快,只因地热难停,十分难进。行者道:“师父且请下马,兄弟们莫走,等我扇息了火,待风雨之后,地土冷些,再过山去。”行者果举扇,径至火边,尽力一扇,那山上火光烘烘腾起,再一扇,更着百倍,又一扇,那火足有千丈之高,渐渐烧着身体。行者急回,已将两股毫毛烧净,径跑至唐僧面前叫:“快回去,快回去!火来了,火来了!”那师父爬上马,与八戒沙僧,复东来有二十余里,方才歇下道:“悟空,如何了呀!”行者丢下扇子道:“不停当!不停当!被那厮哄了!”三藏听说,愁促眉尖,闷添心上,止不住两泪交流,只道:“怎生是好!”
师徒们正自胡谈乱讲,只听得有人叫道:“大圣不须烦恼,且来吃些斋饭再议。”四众回看时,见一老人,身披飘风氅,头顶偃月冠,手持龙头杖,足踏铁勒靴,后带着一个雕嘴鱼鳃鬼,鬼头上顶着一个铜盆,盆内有些蒸饼糕糜,黄粮米饭,在于西路下躬身道:“我本是火焰山土地,知大圣保护圣僧,不能前进,特献一斋。”行者道:“吃斋小可,这火光几时灭得,让我师父过去?”土地道:“要灭火光,须求罗刹女借芭蕉扇。”行者去路旁拾起扇子道:“这不是?那火光越扇越着,何也?”土地看了,笑道:“此扇不是真的,被他哄了。”行者道:“如何方得真的?”那土地又躬身微微笑道:“若还要借真蕉扇,须是寻求大力王。”毕竟不知大力王有甚缘故,且听下回分解。
第五十六回 神狂诛草寇 道昧放心猿
第五十七回 真行者落伽山诉苦 假猴王水帘洞誉文
第五十八回 二心搅乱大乾坤 一体难修真寂灭
第五十九回 唐三藏路阻火焰山 孙行者一调芭蕉扇
第六十回牛 魔王罢战赴华筵 孙行者二调芭蕉扇
第六十一回 猪八戒助力败魔王 孙行者三调芭蕉扇
第六十二回 涤垢洗心惟扫塔 缚魔归正乃修身
第六十三回 二僧荡怪闹龙宫 群圣除邪获宝贝
第六十四回 荆棘岭悟能努力 木仙庵三藏谈诗
第六十五回妖邪假设小雷音 四众皆遭大厄难
第六十六回诸神遭毒手 弥勒缚妖魔
11.从回目和文本内容上可以知道这本书的书名是《   》。这个片段内容是第   回的内容。
12.联系上下文,从文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写在括号里。
①前进和后退都不行,表示处境艰难。    
②弯身致意,表示尊敬。    
13.读完这本书后,请你写出书中关于孙悟空的2个故事。
14.读名著用到一些方法,下面表述不准确的选项是(  )
A.我们借助资料可以更好的理解名著的内容。
B.我们结合看过的影视作品,可以加深对名著的理解。
C.我们读古典名著时,遇到一些难以理解的词语时,要反复琢磨
D.读名著时,我们可以对书中的人物作出跟别人不一样的评价。
【答案】11.西游记;五十九
12.进退维艰;鞠躬
13.大闹天宫;真假美猴王;三打白骨精;
14.C
【知识点】叙事类记叙文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为现代文阅读题,考查学生的现代文阅读和理解能力。作答时结合短文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短文的理解和题目考查要要求,抓住原文中重点段落和语句进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顺利作答。
11.结合短文和回目内容,这段出自《西游记》,结合短文中对孙悟空要借芭蕉扇的描写,应该是出自《第五十九回 唐三藏路阻火焰山 孙行者一调芭蕉扇》;
故答案为:西游记;五十九
12.结合词语的意思,“进退维艰”意思是前进和后退都不行,表示处境艰难。 “鞠躬”指弯身致意,表示尊敬。 结合对词语的理解,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进退维艰;鞠躬
13.结合对《西游记》的描写,抓住书中对孙悟空的描写,进行正确作答。
故答案为:大闹天宫;真假美猴王;三打白骨精;
14.结合名著阅读的相关知识,ABD三项中对阅读方法的表述都是正确的,符合名著阅读的相关知识;
C项中阅读名著中相关知识,遇到难以理解的词语,可以结合上下文进行理解,实在无法理解,可以先跳过去;这项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C
(2024·曲阜)课内阅读。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选文一】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
【选文二】无独有偶。20世纪初的一天,因病住院的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正无聊地看着墙上的世界地图,突然发现南美洲东海岸的凸出部分与非洲西海岸的凹陷部分,竟然不可思议地互相吻合!魏格纳被自己偶然的发现惊呆了。这不会是一种巧合吧?他将地图上的一块块陆地作了比较,结果发现,从海岸线的情形看,地球上所有的大陆都能较好地吻合在一起。病愈之后,魏格纳开始认真地研究这个有趣的现象。他阅读了大量的相关文献,同时搜集古生物学方面的证据。他注意到,一位名叫米歇尔逊的生物学家发现,在美国东海岸有一种蚯蚓,欧洲西海岸的同纬度地区也有这种蚯蚓,而在美国西海岸却没有这种蚯蚓。魏格纳认为,这种蚯蚓的分布情况正说明,欧洲大陆与美洲大陆本来是连在一起的,否则,蚯蚓即使是插上翅膀也难以飞渡重洋。1915年,魏格纳系统整理了他的“大陆漂移学说”,出版了《海陆的起源》一书,在地质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15.划横线的句子中的“?”和“!”分别指什么?将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
选文一指代的内容 选文二对应的事例
“?” 科学研究中发现的问题    
“!”     整理出了“大陆漂移学说”。
16.从选文二可以看出,这个事例是按照   、   、   顺序写的。
A.得出结论
B.发现问题
C.进行研究
17.下面对选文二中划横线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魏格纳有敏锐的观察力,而且勤于思考。
B.魏格纳经常做一些无聊的事儿,他的发现纯属运气。
C.魏格纳被自己的发现惊呆了,认为实在是巧合。
18.选文中魏格纳发现真理的事例对你的学习有什么帮助?请你想一想,并写下来。
【答案】15.解决疑问,找到真理;地质学家魏格纳从蚯蚓的分布,推论地球上大陆与海洋的形成
16.B;C;A
17.A
18.我们学习时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不断探索。
【知识点】课内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为现代文阅读题,考查学生的现代文阅读和理解能力。作答时结合短文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短文的理解和题目考查要要求,抓住原文中重点段落和语句进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顺利作答。
15.结合短文内容,选文二中“魏格纳发现南美洲东海岸的凸出部分与非洲西海岸的凹陷部分,竟然不可思议地互相吻合”,这是“科学研究中发现的问题”;最后整理出了“大陆漂移学说”与选文一种“找到真理”相对应;结合对短文的理解,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解决疑问,找到真理;地质学家魏格纳从蚯蚓的分布,推论地球上大陆与海洋的形成;
16.结合短文二,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事例,是按照发现问题,然后进行研究,最后得出结论的顺序进行描述的。结合短文内容,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BCA
17."20世纪初的一天,因病住院的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正无聊地看着墙上的世界地图,突然发现南美洲东海岸的凸出部分与非洲西海岸的凹陷部分,竟然不可思议地互相吻合!魏格纳被自己偶然的发现惊呆了。这不会是一种巧合吧?"这句是对魏格纳发现大陆板块相吻合的现象,表现了魏格纳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特点;阅读各项,应该选择A项;
故答案为:A
18.结合文中描写,根据魏格纳的发现故事,说明我们在学习中也要注意观察,勤于思考,才能有所收获。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我们学习时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不断探索。
(2024·曲阜)课外阅读。
我无法拒绝这个“贿赂”。那天,我走在校园的林荫道上,邓丽从后边追上我,气喘吁吁地说:“杨老师,教师节到了,送给您一份礼物。”看着她笑盈盈的,满脸的真诚与期待,我想推辞,但终于没忍心开口。其实礼物不算贵重,是一本带密码锁的日记本。我小心地接过,还没来得及致谢,邓丽就抿着嘴,微笑着跑开了。看着她衣着朴素的背影,我忽然觉得心中十分沉重。这不是一份普通的礼物。
今年秋天,学校安排我任初一 四班的班主任。我所在的是一所镇属初级中学,学生来自镇辖七个村的小学。新生报到那天,一位村小的老教师来送他升入中学的学生。当他得知我是邓丽的班主任,就紧紧地拉住我的手,很动情地说了许多。他告诉我邓丽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只是因仅靠母亲一人抚养,家境很贫寒,希望我能适当给予照顾。那位老教师的头发已斑白了,身板也不那么硬朗。他负责任的态度让我很感动。
邓丽也的确是个好孩子,她学习努力,班级工作认真负责,生活很简朴。我向学校申请免收了她大半的学习费用。我常留意她从食堂打来的饭菜,都是最便宜的咸菜或汤。她正处在长身体的年龄,照这么下去,是很容易患营养缺乏症的。我便常让她到我家吃饭,她不肯来,但坚持不过我,只得服从。
平时见她牙膏都节省着用,谁料到她竟奢侈地给我买礼物了呢!这本精装的日记本抵得上她几天的伙食费了,可见她已经口挪肚攒了好久。我把它珍藏在我的书桌中。因为我有写日记的习惯,所以很快就把它派上了用场。这礼物毕竟代表着孩子的一片真情啊。
随着岁月的流逝,日记本的页数渐渐少了,奇怪的一页就在这时进入了我的眼中:
尊敬的肖志安老师:
您好!
感谢您这几年来对我们含辛茹苦、孜孜不倦的培养。教师节到了,送您这份礼物寄托我对您的感激之情。这是第99页,在这页上给您留言,是祝愿您健康永久,快乐永久。
您的学生:高海
不叫肖志安的我当然疑惑了,这个肖志安老师是谁?学生高海又是谁?这么看,邓丽的礼物不是买的,那又是从哪儿来的呢?我有点儿坐立不安了。我匆匆地来学校,把正在上晚自习的邓丽叫出来。
“邓丽,肖志安老师是谁?”
邓丽大概被我没来由的突然发问搞糊涂了,她瞪着一双美丽的大眼睛看着我,小心地说:“是我的小学班主任啊!”
“那,高海是你的同学吗?”
邓丽愣愣地看着我,再点点头。
我轻轻地拍了拍她的肩膀,“告诉老师,你送我的礼物是从哪儿来的?”
邓丽的脸刷地一下红了,“肖老师不让我告诉您……是学生送给肖老师,肖老师让我送给您的。他说看得出您关心我,教师节到了,不送点儿礼物不好。”她的话中夹带着哭腔了,“肖老师知道我没钱买……”
我震惊了,半天没有说出话。我伸手拭去了邓丽眼角的泪水,我说:“别哭,我们都应该高兴……”
我怕耽误邓丽的学习,让她回教室了。我走在回家的路上,发觉自己已抑制不住热泪盈眶。脚下的路很黑,很泥泞,我却愈走愈感到无限的光明。
19.联系上下文,对“看着她衣着朴素的背影,我忽然觉得心中十分沉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邓丽的家庭条件贫寒,却还想着给“我”送礼物,“我”非常感动。
B.邓丽善于观察并投其所好,送给“我”十分中意的礼物,实在出乎意料。
C.“我”发现邓丽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我”既感激有心疼。
D.“日记本”,对家庭富裕的孩子来说,可能不算什么。在邓丽的手中,却是贵重的礼物。
20.“不叫肖志安的我当然疑惑了,这个肖志安老师是谁?学生高海又是谁?这么看,邓丽的礼物不是买的,那又是从哪儿来的呢?我有点儿坐立不安了。”“我”坐立不安的原因是:
21.读读划线的段落,梳理邓丽的心理变化,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奇怪→尴尬→
22.我伸手拭去了邓丽眼角的泪水,我说:“别哭,我们都应该高兴……”这一段落运用到的描写人物的方法有   ,“我”并没有说完,请结合情境,发挥想象,补充完整。
别哭,我们都应该高兴,
23.给文章选择一个合适的题目:(  )
A.乡村教师 B.光明
C.一个女孩的故事 D.礼物
24.今年,肖志安老师关心学生的事迹被媒体曝光,广受赞誉,他也被评为“乡村最美教师”,特意邀请你为他写颁奖词:
【答案】19.B
20.邓丽家境贫寒,却送了我一个笔记本,且这个笔记本里的“肖志安”“高海”字样让人怀疑这个笔记本的来历。
21.糊涂
22.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
23.D
24.他是一位农村教育的耕耘者,他是贫困学生眼中的光明,他是最美师者的代表,他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让大山的孩子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中,他就是“乡村最美教师”——肖志安老师。
【知识点】叙事类记叙文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为现代文阅读题,考查学生的现代文阅读和理解能力。作答时结合短文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短文的理解和题目考查要要求,抓住原文中重点段落和语句进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顺利作答。
19.“看着她衣着朴素的背影,我忽然觉得心中十分沉重。”结合上下文,邓丽家庭贫困,还送给我礼物,我很感动,阅读各项,ACD三项表述正确,符合短文内容;B项中送我的礼物并不是邓丽投其所好,而是实在没有钱买礼物,只好把别人送给肖老师的日记本送给我。这项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B
20.结合句子的表述,因为邓丽家庭贫寒,却还送一个日记本作为礼物给我;笔记本里的“肖志安”“高海”字样让人怀疑这个笔记本的来历,所以我“坐立不安”。结合对句子的理解,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邓丽家境贫寒,却送了我一个笔记本,且这个笔记本里的“肖志安”“高海”字样让人怀疑这个笔记本的来历。
21.结合对人物对话的理解,面对我的问题,邓丽一开始感到糊涂,后来对我的追问感到奇怪;再后来说出日记本的来历,感到尴尬;结合句子,进行理解作答。
故答案为:糊涂;
22.结合句子的特点,这句运用了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的方法,表现了我对邓丽的关心和爱护。结合对句子的理解,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
23.结合短文内容,主要描写了家庭贫困的学生邓丽送给我一个笔记本作为“礼物”的故事,表现了深厚的师生情谊。应该用“礼物”作为标题。
故答案为:D
24.结合文中对肖志安老师关心学生的事迹的描写,结合故事中深厚的师生情谊,进行表述作答。
故答案为:他是一位农村教育的耕耘者,他是贫困学生眼中的光明,他是最美师者的代表,他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让大山的孩子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中,他就是“乡村最美教师”——肖志安老师。
三、表达运用(30分)
25.(2024·曲阜)习作。
邓丽在求学的路上,遇到了无私帮助她的肖志安老师。在个人成长的历程中,除了循循善诱的老师,还有关爱无限的父母、长辈,友好相处的同学……就让我们以“感谢 ”为题,完成一篇习作(诗歌除外)。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写的时候要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③把真情实感自然地表达出来;④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⑤500字左右。
【答案】感谢老师
感谢妈妈给予我生命,感谢爸爸教我知识,感谢小伙伴们陪我度过金色的童年……我更要感谢我的启蒙老师——徐老师。
那是三年级时的一堂语文课,徐老师正在绘声绘色地上着课。可我想到下节就是体育课了,不由心野了,我看着窗外,眼前仿佛浮现了我和小伙伴玩时的情景。
“周世彤”耳边传来徐老师叫我名字的声音,“你能告诉我我刚才在讲什么吗?”“我——我——我”我吱吱呜呜,抓耳挠腮,什么都答不上来。就在这时,下课铃响了,徐老师叫我跟她去办公室。在去办公室的路上,我垂头丧气,早已准备好了“挨骂”的准备。
“报告!”我走进她的办公室,顿时,我仿佛感觉到空气和时间都凝固了。我等待着老师的批评,没想到她竟和蔼可亲地教育了我一番:“周世彤,我知道下节就是体育课了,可是学习的时候就要好好学呀!你不好好学习,怎么对得起你自己,怎么对得起你的爸爸妈妈,怎么对得起伟大的祖国呢?”听到这里,我羞愧地低下了头。
从此以后,我上课认真听讲,课后认真复习,成绩果然提高了不少。
徐老师,感谢您。您开启了我走向成功的智慧大门,让我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更维护了我的尊严。
我有一颗感恩的心,感谢父母,感谢朋友,感谢您!
【知识点】叙事类作文
【解析】【分析】结合短文内容,根据邓丽和肖志安老师之间的感人故事,以“感谢”为题,进行作答。作答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出自己感谢的人,把事情经过写清楚,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作文围绕题目要求,紧紧抓住“感谢老师”来写,结合自己的生活积累和领悟思考,讲述启蒙老师徐老师给自己的帮助和关爱,作文中心突出,语句通顺,有真情实感。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