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六年级科学期末检测卷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六年级科学期末检测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8-12 18:10:30

文档简介

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六年级科学期末检测卷
一、选择题
1.(2024六上·开化期末)乐小新发现生活中很多物品具有放大的作用,下列物体没有放大作用的是(  )
A.装满水的透明圆柱形矿泉水瓶 B.爷爷的老花镜
C.厚度为4厘米的正方形冰块 D.下雨天,屋檐滴落的小水滴
【答案】C
【知识点】放大镜
【解析】【分析】放大镜也叫凸透镜,放大镜是由镜架和镜片构成,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放大镜其实就是个凸透镜。装满水的透明圆柱形矿泉水瓶、爷爷的老花镜、下雨天,滴落的水滴都有放大作用,厚度为4厘米的正方形冰块没有放大作用。
2.(2024六上·开化期末)乐小新将两个放大镜分别放在离书本相同高度处,观察书本上的文字,如图是它们的放大效果,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图①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更大 B.图②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更大
C.放大倍数相同 D.无法比较
【答案】B
【知识点】放大镜
【解析】【分析】在观察书本上的文字时,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其凸度有关, 凸度越大, 放大倍数越大, 但视野越小; 反之, 凸度越小, 放大倍数越小, 视野越大。 因此, 当一个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较大时, 其视野相对较小; 而当一个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较小时, 其视野相对较大。 图②放大倍数大,视野小。
3.(2024六上·开化期末)2022年4月6日,跟随神舟十二号太空旅行后的江山珍贵中药材黄精迎来了种子落种的日子,过了一段时间黄精长势喜人,为了深入了解黄精,乐小新先用一个放大镜对黄精叶片进行了观察,他能观察到黄精叶片的(  )
A.叶片上非常清晰的纹路 B.液泡
C.叶绿体 D.气孔
【答案】A
【知识点】放大镜
【解析】【分析】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镋、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像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科科先一个放大镜对黄精叶片进行了观察,他能观察到黄精叶片的叶片上非常清晰的纹路,A是正确的选项;液泡、叶绿体、气孔需要借助显微镜观察。
4.(2024六上·开化期末)乐小新又用显微镜对黄精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下列显微镜中能看到的黄精叶子表皮细胞数目最多的是(  )
显微镜编号 1 2 3 4
目镜 10× 10× 15× 5×
物镜 5× 10× 5× 40×
A.1 B.2 C.3 D.4
【答案】A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简易显微镜
【解析】【分析】普通的光学显微镜是根据凸透镜的成像原理形成的,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就是目镜的放大倍数和物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所以选放大倍数最小的组合。显微镜!的放大倍数:10x5=50(倍),显微镜2的放大倍数:10x10=100(倍),显微镜3的放大倍数:15x5=75(倍),显微镜4的放大倍数:40x5=200(倍)。可见A符合题意。
5.(2024六上·开化期末)我们的生活和微生物息息相关,下列关于微生物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微生物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如空气,水分和适宜的温度
B.有些微生物会导致我们生病或使食物发霉
C.霉变的食物对身体有害,保持潮湿、低温可以防霉
D.人们利用一些微生物处理垃圾和污水
【答案】C
【知识点】微生物;微生物与健康;食物的保存
【解析】【分析】微生物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如空气,水分和适宜的温度。有些微生物会导致我们生病或使食物发霉,如霉菌;霉变的食物对身体有害,保持干燥、高温可以防霉;人们利用一些微生物处理垃圾和污水。选项C符合题意。
6.(2024六上·开化期末)乐小新发现我们的生活中有和地球结构非常相似的物体,它是(  )
A.乒乓球 B.西瓜 C.鸡蛋 D.萝卜
【答案】C
【知识点】鸡蛋的内部结构和作用;地壳的组成
【解析】【分析】从地球的表面到地球核心,主要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地壳、地慢和地核,如果将地球比作一个熟鸡蛋,则蛋壳相当于地球的地壳,蛋白相当于地球的地蛋黄相当于地球的地核。
7.(2024六上·开化期末)在备赛过程中,乐小新发现了火星一些有趣的知识,我国古代将火星称为“荧惑星”,是太阳系三个类地行星之一,火星自转周期和地球的自转周期基本差不多,所以火星上昼夜交替的时间周期大约是(  )
A.12小时 B.24小时 C.24天 D.1个月
【答案】B
【知识点】太阳系
【解析】【分析】地球每时每刻都在自转,我们每天看到太阳东升西落的现象,实际上是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的结果。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天,大约24个小时。火星自转周期和地球的自转周期基本差不多,所以火星上昼夜交替的时间周期大约是24小时。
8.(2024六上·开化期末)乐小新在查找资料时,书本上的两幅图(如图)引起了他的注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①是由哥白尼提出,图②是由托勒密提出
B.它们都属于地心说示意图
C.图①属于地心说示意图,图②属于日心说示意图
D.图①属于日心说示意图,图②属于地心说示意图
【答案】C
【知识点】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
【解析】【分析】“地心说”是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来的,他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是静止不动的;日月星辰都是围绕地球旋转,太阳每天环绕地球一周,每天做一次圆周运动,这样就形成了白天和黑夜。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是运动的,行星及周围天体都绕着太阳转。所以图①属于地心说示意图,图②属于日心说示意图。C符合题意。
9.(2024六上·开化期末)乐小新发现江山秋分节气时,昼夜等长,此时太阳直射点在(  )
A.南回归线 B.北回归线 C.南极 D.赤道
【答案】D
【知识点】太阳的位置和方向;四季成因
【解析】【分析】地球上不同的地区,四季变化的规律是不一样的,当太阳的直射点照在斜向太阳的半球时,该半球是夏季,另外半球就是冬季。科科发现江山秋分节气时。昼夜等长,此时太阳直射点在赤道。
10.(2024六上·开化期末)乐小新发现四季变化会影响生物活动,下列生物活动与四季变化无关的是(  )
A.北极狐季节性脱毛 B.刺猬冬眠
C.银杏树秋天落叶 D.公鸡早晨打鸣
【答案】D
【知识点】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分析】地球绕太阳公转产生四季交替变化。动植物为了适应四季变化有适应性行为,北极狐季节性脱毛、刺猬冬眠、银杏树秋天落叶都与四季变化有关。公鸡早晨打鸣是受到早上光的刺激和体内生物钟的影响,与四季变化无关。
11.(2024六上·开化期末)科学课外读物让乐小新沉醉其中,书籍是人类传播信息的重要手段,书籍的制作技术经历了(  )
A.雕版印刷→手工抄写→活字印刷
B.活字印刷→雕版印刷→手工抄写
C.手工抄写→活字印刷→雕版印刷
D.手工抄写→雕版印刷→活字印刷
【答案】D
【知识点】印刷术
【解析】【分析】印刷术是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四大发明之一,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它开始于唐朝的雕版印刷术,经宋仁宗时代的毕昇改良、完善,产生了活字印刷术,书籍是人类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书籍制作技术的发展依次经历了手工抄写一雕版印刷一活字印刷,技术越来越先进方便。
12.(2024六上·开化期末)爸爸送给乐小新的玩具车有一个零件松掉了,需要用到T字扳手(如图)。T字扳手在使用过程中(  )
A.杆越长越省力 B.杆越短越省力
C.手柄越长越省力 D.手柄越短越省力
【答案】C
【知识点】杠杆
【解析】【分析】轮轴是由轮和轴组成,能绕共同轴线轮与轴的简单机械,轮轴的实质是可以连续旋转杠杆,半径较大者是轮,半径较小的是轴。使用轮轴时,轴一定的情况下,轮越大越省力。读图可知,图中T字扳手利用的是轮轴原理,T字扳手的手柄相当于轮,手柄越长,相当于轮越大,轮越大越省力。故C选项正确。
13.(2024六上·开化期末)玩具车用了一段时间后突然不能动了,乐小新猜测可能是电池没电了,他可以用(  )检测电池是否还有电。
A.线圈+电池 B.线圈+指南针 C.指南针+磁铁 D.磁铁+线圈
【答案】B
【知识点】电磁铁的磁性
【解析】【分析】通电线圈会产生磁性,通电的线圈会使指南针的磁针发生偏转。因此,用线圈和指南针可以做成电流检测器,用废旧电池给线圈通电,如果指南针发生偏转,说明电池中有电,否则就没有电。故B选项正确。
14.(2024六上·开化期末)粗心的商家发错了一件货物,乐小新妈妈到了快递点,填写好退货信息后,快递员递给乐小新妈妈一张回单,乐小新妈妈可以通过扫描回单上的二维码来了解快递的动态,扫描二维码时,使用的是(  )技术。
A.文字识别 B.语音识别 C.图像识别 D.动作识别
【答案】C
【知识点】科技
【解析】【分析】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现代科技发展时分迅速,不仅提高的生产效率,而且为人类生活提供了极大方便,例如二维码图像识别技术的应用,为人们的信息交流提供方便。快递点递给科科妈妈一张回单,科科妈妈可以通过扫描回单上的二维码来了解快递的动态。二维码是一个静态的画面,扫描二维码时,使用的是图像识别技术。故C选项正确。
15.(2024六上·开化期末)如图,乐小新想用杠杆撬动石头,取出不小心掉落在石头下面的彩色玻璃珠,撬动大石头时,杠杆A点位置称为()
A.支点 B.用力点 C.阻力点
【答案】A
【知识点】杠杆
【解析】【分析】杠杆是一个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杆。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杠杆工作时,是围绕支点转动的。读图可知,用杠杆撬动大石头时,杠杆A点位置称为支点。故A选项正确。
16.(2024六上·开化期末)接上题,乐小新分别在杠杆的B点位置和C点位置用力撬动大石头,比较两者用力的大小(  )
A.B点用的力大于C点 B.C点用的力大于B点
C.两者用力大小相同 D.无法判断
【答案】A
【知识点】杠杆
【解析】【分析】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是一个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杆。杠杆包括支点、用力点、阻力点三个重要位置。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当阳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读图可知,图中A点是支点,B、C两点是用力点,B点到支点A的距离小于C点到A点的距离,在B点用的力大于在C点用的力。故A选项正确。
17.(2024六上·开化期末)乐小新看到沿街商店的冰箱里有饺子、粽子等许多食物,冰箱工作过程主要是将电能转化成(  )
A.热能 B.风能 C.声能 D.化学能
【答案】A
【知识点】各种形式的能量;能量的转化
【解析】【分析】能量有电能、热能、光能、声能等不同的形式。运动的物体也有能量,叫动能。能量还储存在燃料,食物和化学物质中,叫化学能。生活中能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电冰箱是将电能转化为热能的电器。电冰箱主要是用来制冷的,利用电能使电动机工作,最终将电能转化为热能,使冰箱内温度降低。故A选项正确。
18.(2024六上·开化期末)商店里有一盏声控灯,声音能控制开关,说明(  )
A.声音具有导电性 B.电能可以转换为声能
C.声音具有能量 D.光能可以转换为声能
【答案】C
【知识点】各种形式的能量;能量的转化
【解析】【分析】能量可以使物体运动或发生变化。能量有电能、热能、光能、声能等不同的形式。和运动有关的物体也有能量,叫机械能,能量还储存在燃料、食物和一些化学物质中,叫化学能。生活中能量的形式多种多样,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换。声音具有能量,是声能,商店里有一盏声控灯,利用声音能控制开关,说明声音具有能量,可以使开关发生变化。
19.(2024六上·开化期末)乐小新买了一个小电动机,小电动机的各个部件中,起到接通并转换电流方向作用的是(  )
A.换向器 B.铁芯 C.线圈 D.电刷
【答案】A
【知识点】电动机
【解析】【分析】电动机是将电能转化为动能的机器。电动机包括外壳、转子、后盖三部分。外壳内有一对磁铁,转子上有铁芯、线圈、换向器,后盖上有电刷。在小电动机的各个部件中,换向器的作用是接通电流并转换电流的方向,故A选项符合题意。
20.(2024六上·开化期末)马路上来来往往的汽车的燃料来源于石油,石油属于(  )能源。
A.可再生 B.不可再生 C.清洁 D.节能
【答案】B
【知识点】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化石燃料
【解析】【分析】其储量是有限的,不能在人类历史时期再生,或者不能循环使用的能源称为不可再生能源;能循环使用,或者在使用后会在短时间内重新形成的能源称为可再生能源。现在大多数的汽车、飞机的燃料都来源于石油。石油是几亿年前大量的低等生物经过长期、复杂的变化形成的,石油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石油燃烧对空气造成污染,不属于清洁能源。故B选项正确。
二、简答题
21.(2024六上·开化期末)请仔细观察下列表格中的数据,说一说你的发现。
北京地区日出日落时间和正午太阳仰角的变化表
日出时间 日落时间 正午太阳仰角
春分 6;00 18:00 50°
夏至 4:30 19:30 73°26'
秋分 6:00 18:60 50°
冬至 7:30 16:30 26°34'
【答案】北京地区春分、秋分昼夜平分;夏至正午太阳仰角最大,影子最短;冬至正午太阳仰角最小,影子最长;夏至→秋分→冬至:影长逐渐变长;冬至→春分→夏至:影长逐渐变短;夏至白昼时间为15个小时,白昼时间最长;冬至白昼时间为9个小时,黑夜时间最长,春分和秋分白昼和黑夜的时间都是12个小时,所以夏至时白昼时间最长;冬至时白昼时间最短。
【知识点】太阳的位置和方向;日影与方向;影长的四季变化
【解析】【分析】分析题干可知,春分、秋分时日出和日落时间为6:00-18:00,白昼时长是12小时,夜晚也是12小时,昼夜平分。一年中物体影子的长短变化是由于太阳公转导致正午太阳高度角不同,夏季时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影子最短;而在冬季时正午太阳高度角小,影子最长;春分、秋分日影适中。所以正午的日影长度变化规律是从夏到冬,逐渐变长;从冬到夏,逐渐变短。
22.(2024六上·开化期末)在江山的乐小新非常关心远在西藏的好朋友小明的健康状况。晚上8:30,乐小新给小明打了一个电话,得知小明的身体非常健康,他很开心。两人聊了很多生活和学习上的事情。最后,乐小新说:“你要做好个人防护,时间比较晚了,我要准备睡觉了,我们下次再聊。”听完乐小新的话,小明笑道:“天都还没黑,哪里有人那么早睡觉的!”小明的说法对吗?为什么?   。
【答案】小明的说法对;西藏位于东六区,江山位于东八区,两个地方的时差是两个小时,所以江山晚上8:30,西藏处于晚上10:30,应该准备睡觉了。
【知识点】地球自转;昼夜交替
【解析】【分析】我国从西向东横跨5个时区,我国采用北京所在的东八时区的区时作为标准时间,称为北京时间,人们以地球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为24个时区,将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定为0度经线。从0度经线东180度属东经,向西180度属西经,经线每隔15度为一个时区,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就相差1小时。西藏位于东六区,江山位于东八区,两个地方的时差是两个小时,所以江山晚上8:30,西藏处于晚上10:30,应该准备睡觉了。
三、组合题
23.(2024六上·开化期末)为了解我们周围水域生存的微生物,乐小新和同学们利用两个放大镜和显微镜展开了研究。
(1)想要观察到水中的微生物,下面寻找的取水点不合适的是 ____。
A.家门口的小池塘 B.稻田
C.居民区附近的水沟 D.水流很急的小河
(2)乐小新将两个放大镜组合(如图1)和光学显微镜(如图2)对比,发现它们的结构相似,1号放大镜相当于光学显微镜的    (填“目镜”或“物镜”)结构。
(3)回顾从古到今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以下发展顺序正确的是 ____。
A.眼睛→光学显微镜→放大镜→电子显微镜
B.眼睛→放大镜→电子显微镜→光学显微镜
C.眼睛→放大镜→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
D.眼睛→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放大镜
(4)为了限制水中微生物的运动,便于观察,乐小新将 ____。
A.把培养液中水吸干 B.在培养液里放棉线
C.多滴几滴培养液 D.不盖盖玻片
(5)乐小新在使用显微镜时用左眼来观察显微镜中的图像(如图),这样观察的好处是 ____。
A.左眼看得更清楚
B.左眼的视野范围更开阔
C.方便一边观察一边记录
(6)用光学显微镜,乐小新观察到了上面图3所示的微生物,它是 ____。
A.草履虫 B.变形虫 C.喇叭虫 D.钟形虫
(7)乐小新又对洋葱进行观察,以下是乐小新制作洋葱表皮玻片的部分实验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③→④→②→① B.④→③→②→①
C.③→①→④→② D.④→③→①→②
【答案】(1)D
(2)目镜
(3)C
(4)B
(5)C
(6)A
(7)D
【知识点】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制作显微标本;生物细胞;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简易显微镜
【解析】【分析】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动物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个体微小,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显微镜主要包括:目镜、物镜、镜筒、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载物台和反光镜等部件。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要经过擦、滴(清水)、取(薄而透明的材料)、展、盖、染吸的过程。显微镜观察时正确的方法是:用左眼观察,同时右眼睁开,便于边观察边作图。
(1)想要观察到水中草履虫,寻找的取水点可以是家门口的小池塘;居民区附近的水沟、稻田里的水,水流很急的小河中不适合取水,故选项D符合题意。
(2)图1中1号放大镜相当于光学显微镜目镜结构。若将其换成放大倍数更大的放大镜,视野中细胞数量将变少,细胞大小将变大。
(3)发展历程大致为:肉眼:小昆虫等;放大镋:放大几倍到几十倍,观察到一些物质的晶体,生物的一些较小的器官和组织;光学显微镜:放大几百倍,观察到生物的细胞、微生物、极少数细菌;电子显微镜:放大几百万倍,观察到细菌、病毒、物质的极小微粒——原子。所以人类观察世界物体的发展经历了:眼睛一放大镜一光学显微镜一电子显微镜故选项C符合题意。
(4)把培养液中水吸干,微生物会很快死亡;在培养液里放棉线可以限制微生物运动;多滴几滴培养液,微生物会运动速度更快一些;因此为了限制水中微生物的运动,便于观察,在培养液里放棉线可以限制微生物运动,故选项B符合题意。
(5)一般人习惯右手书写,因此观察时,用左眼观察,右眼便于记录作图。科科在使用显微镜时用左眼来观察显微镜中的图像(如图),这样观察的好处是方便一边观察一边记录,故选项C符合题意。
(6)读图3,根据对微生物的了解认识,在显微镜下,图3中所示的一种微小生物是草履虫,形状像一颗倒转得草鞋。故选项A符合题意。
(7)显微镜主要包括:目镜、物镜、镜筒、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载物台和反光镜等部件。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按正确顺序给下面洋葱表皮玻片标本的制作过程排序:④滴加液体→③放置表皮→①盖盖玻片→②染色,故选项D符合题意。
24.(2024六上·开化期末)北京时间2022年11月29日,神舟十五号成功发射,费俊龙、邓清明、张
陆3名航天员顺利进驻中国空间站。其中一名航天员,为了这次飞天等待了25年。25年来,他从未缺席,始终在场,坚持训练,以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将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了祖国的航天事业。尽管以微小的差距多次与梦想擦肩而过,但他从未想过放弃,因为他相信,“不管是主份备份,都是航天员的本分”。
(1)神十五乘组中等待了25年,坚持了25年,从未放弃的航天员是 ____。
A.费俊龙 B.邓清明 C.张陆
(2)有“中国天眼”之父之称号的 ____也是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
A.托勒密 B.邓清明 C.哥白尼 D.南仁东
(3)神十五乘组在太空可以看到地球的昼夜交替现象,请在图中用箭头在图中画出地球自转方向,并用阴影在图中画出不能被照亮的部分。
(4) 神舟十五号成功发射的23天后,是我国的冬至日,这一天正午时分物体的影长最有可能是 ____。
A. B. C.
(5)航天员之所以能看到地球的昼夜交替现象,是因为 ____。
①地球不透明 ②地球不发光 ③地球足够小 ④地球不停地自转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答案】(1)B
(2)D
(3)
(4)C
(5)B
【知识点】昼夜交替;影长的四季变化;探索宇宙
【解析】【分析】(1)神十五乘组中等待了25年, 坚持了25年, 从未放弃的航天员是邓清明。 邓清明自1998年入选中国首批航天员以来, 一直坚守着飞天梦想, 经历了长达25年的漫长等待和不懈努力。 在这期间, 他多次作为备份航天员, 进行与主份航天员完全相同的训练, 从未放弃过自己的梦想。
(2)南仁东, 男, 满族, 吉林辽源人, 是中国天文学家、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 被誉为“人民科学家”。 他是FAST工程(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 的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 主要负责射电天体物理和射电天文技术与方法的研究。
(3)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由于地球是一个既不发光又不透明的球体,地球上就出现了昼夜之分,太阳在任何时候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照亮的一半就是昼半球,不能照亮的一半就是夜半球。
(4)在冬至日, 由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影响, 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 导致北半球的日照时间较短, 正午时分太阳高度角较小, 因此物体影子相对较长。 这一现象可以通过观察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来理解, 影子的长度随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 在夏至日, 太阳直射北半球, 当天正午时分物体影子最短; 而在冬至日, 由于太阳直射点南移, 导致北半球物体影子最长。 因此, 神舟十五号成功发射后的第23天, 即冬至日, 正午时分的物体影子是最长的。
(5)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且不透明的球体,同一瞬间阳光只能照亮半个球,被阳光照亮的半个地球是白昼,没有被阳光照亮的半个地球是黑夜,昼夜交替现象是地球自转形成的。
25.(2024六上·开化期末)不同的工具可以为我们更好的完成不同的任务。
任务一:乐小新想用剪刀剪出一朵窗花(如图)。
(1)任务一:乐小新想用剪刀剪出一朵窗花(如图)。
剪刀是一种组合工具,它是 ____的组合。
A.斜面和轮轴 B.轮轴和杠杆 C.斜面和杠杆 D.只有斜面
(2)为了把这朵花剪得更好看,乐小新选择了以下两种不同的剪刀完成任务。
为了把花瓣的大致轮廓剪下来,乐小新应该使用剪刀    (填“A”或“B”,下同);为了剪出这朵花里面的细小的图案,乐小新应该使用剪刀    。
任务二:乐小新的爸爸需要将几箱重物搬进车里,并运送到山里的农场。
(3)任务二:乐小新的爸爸需要将几箱重物搬进车里,并运送到山里的农场。
乐小新爸爸把木板搭在后车厢形成斜面(如图),搬运重物时,____。
A.木板越长,越省力 B.木板越短,越费力
C.木板越长,越费力 D.木板越短,越省力
(4)汽车的方向盘与下列哪种工具原理相似?____。
A.核桃夹 B.水龙头 C.剪刀 D.菜刀
(5)乐小新爸爸在运输货物去农场路上,看到山上有一只猴子在模仿人类用石头砸树上掉落的核桃。从工具和技术角度来说,在这个过程中石头就是猴子的    (填“工具”或“技术”,下同),用石头“砸”是一种    。
(6)关于工具与技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____。
A.信息的交流和传播推动工具和技术的共同发展
B.工具和技术都是可以不断改变、不断进步的
C.所有的工具使用起来都省力方便
D.工具和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答案】(1)C
(2)A;B
(3)A
(4)B
(5)工具;技术
(6)C
【知识点】生活中常见的工具;斜面;杠杆;剪刀
【解析】【分析】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碰到很多问题,工具就会帮助我们解决困难,工具用起来省时间省力气,工具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大家都要爱护它们。
(1)剪刀是一种组合工具,它具有斜面和杠杆的结构特点;锋利的刀刃和锥形的刀尖是斜面,刀刃和把手绕着中间的转轴转动,可以看作杠杆,故选项C符合题意。
(2)为了把花瓣的大致轮廓势下来,科科应该使用剪刀A,因为A剪刀刀头较大,不易剪出惊喜处;为了剪出这朵花里面的细小的图案,科科应该使用剪刀B,因为B剪刀刀头小,能剪出精细处。
(3)当使用木板搭在后车厢形成斜面来搬运重物时, 木板的长度对搬运的省力程度有直接影响。 根据物理学的原理, 当物体沿着斜面移动时, 如果斜面的倾斜角一定, 那么斜面的长度越长, 所需的力就越小, 即更省力。 这是因为长斜面减少了物体上升的高度, 使得搬运者可以用更小的力将物体推上去。 因此, 当木板越长时, 搬运重物所需的力就越小, 从而更省力。
(4)汽车的方向盘设计利用了轮轴的原理, 这是一种机械装置, 通过轮轴可以改变力的作用点和方向, 使得转动方向盘的操作更加便捷。 轮轴由一个轮和一个轴组成, 当施加在轮上的力和轴上的力不同时, 可以通过轮的转动来改变力的作用点和方向, 从而实现力的有效传递和操作简化。
(5)工具有很多的种类,不同种类的工具作用不一样,合理使用工具能够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工具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涵盖各方各面,工具的使用推动着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科科爸爸在运输货物去农场路上,看到山上的一只猴子在模仿人类用石头砸树上掉落的核桃。从工具和技术角度来说,在这个过程中石头就是猴子的工具,用石头“砸”是一种。
(6)信息的交流和传播推动工具和技术的共同发展,工具和技术都是可以不断改变、不断进步的,工具和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并不是所有的工具都能做到省力。
26.(2024六上·开化期末)乐小新成立了“奥斯特”实践小组,开展了研究电能和磁能转化的实验研究,请你帮助他们完成研究项目。
(1)请在图1和图2的括号中写出电磁铁的南北极。
(2)实践小组做了电磁铁的探究实验,小组探究的问题是: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有关吗?下面是他们小组的实验记录单。请你根据记录进行实验分析。
线圈匝数 电磁铁吸起的大头针数量(枚)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20匝 5 6 7 6
40匝 12 11 13 12
60匝 28 11 29 26
研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的关系时,需改变的条件是 ____。
A.线圈的粗细 B.电流大小 C.线圈的匝数 D.铁芯的粗细
(3)请你将记录单中异常的数据“圈”出来。
(4)实验中如果发现数据有问题,比较科学的做法是 ____。
A.直接修改数据
B.分析原因,重新实验获得新数据
C.向同学抄数据
D.根据自己的推理,编一个数据
(5)根据这组同学记录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答案】(1)
(2)C
(3)
(4)B
(5)电磁铁的线圈匝数越多,磁力越强
【知识点】磁铁的磁性;磁极与方向;电磁铁的磁性
【解析】【分析】电磁铁通电时有磁性,切断电流后磁性消失。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主要与线圈圈数、电流强度、铁芯粗细等因素有关。线圈圈数多,磁性强;导线中的电路强度越大,电磁铁的磁力越强;铁芯越粗,电磁铁的磁力越强。
(1)磁体两端磁性最强的区域称为磁极,一端称为北极(N极),一端称为南极(S极),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如下图所示,与指南针S极相吸的电磁铁钉尖部位的磁极是N极,与指南针S极相斥的电磁铁钉尖部位的磁极是S极。
(2)根据对比实验的基本要求,对比实验中变量只有一个,其他条件完全相同。在研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的关系时,控制的变量是线圈的匝数,线圈的粗细、电流的大小、铁芯的粗细等其他条件完全相同。
(3)图中偏离正常数值的是第二次实验中60匝的数据。
(4)A、实验中如果发现数据有问题,不能直接修改数据,故A错误;
B、如果发现数据有问题,应该分析原因,重新实验获得新数据,故B正确;
C、若发现数据有问题,也不能向同学抄数据,违背了科学精神,故C错误;
D、若发现数据有问题,根据自己的推理,编一个数据,也是错误的做法,故D错误;
(4)根据这组同学记录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的磁性越强。
1 / 1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六年级科学期末检测卷
一、选择题
1.(2024六上·开化期末)乐小新发现生活中很多物品具有放大的作用,下列物体没有放大作用的是(  )
A.装满水的透明圆柱形矿泉水瓶 B.爷爷的老花镜
C.厚度为4厘米的正方形冰块 D.下雨天,屋檐滴落的小水滴
2.(2024六上·开化期末)乐小新将两个放大镜分别放在离书本相同高度处,观察书本上的文字,如图是它们的放大效果,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图①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更大 B.图②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更大
C.放大倍数相同 D.无法比较
3.(2024六上·开化期末)2022年4月6日,跟随神舟十二号太空旅行后的江山珍贵中药材黄精迎来了种子落种的日子,过了一段时间黄精长势喜人,为了深入了解黄精,乐小新先用一个放大镜对黄精叶片进行了观察,他能观察到黄精叶片的(  )
A.叶片上非常清晰的纹路 B.液泡
C.叶绿体 D.气孔
4.(2024六上·开化期末)乐小新又用显微镜对黄精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下列显微镜中能看到的黄精叶子表皮细胞数目最多的是(  )
显微镜编号 1 2 3 4
目镜 10× 10× 15× 5×
物镜 5× 10× 5× 40×
A.1 B.2 C.3 D.4
5.(2024六上·开化期末)我们的生活和微生物息息相关,下列关于微生物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微生物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如空气,水分和适宜的温度
B.有些微生物会导致我们生病或使食物发霉
C.霉变的食物对身体有害,保持潮湿、低温可以防霉
D.人们利用一些微生物处理垃圾和污水
6.(2024六上·开化期末)乐小新发现我们的生活中有和地球结构非常相似的物体,它是(  )
A.乒乓球 B.西瓜 C.鸡蛋 D.萝卜
7.(2024六上·开化期末)在备赛过程中,乐小新发现了火星一些有趣的知识,我国古代将火星称为“荧惑星”,是太阳系三个类地行星之一,火星自转周期和地球的自转周期基本差不多,所以火星上昼夜交替的时间周期大约是(  )
A.12小时 B.24小时 C.24天 D.1个月
8.(2024六上·开化期末)乐小新在查找资料时,书本上的两幅图(如图)引起了他的注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①是由哥白尼提出,图②是由托勒密提出
B.它们都属于地心说示意图
C.图①属于地心说示意图,图②属于日心说示意图
D.图①属于日心说示意图,图②属于地心说示意图
9.(2024六上·开化期末)乐小新发现江山秋分节气时,昼夜等长,此时太阳直射点在(  )
A.南回归线 B.北回归线 C.南极 D.赤道
10.(2024六上·开化期末)乐小新发现四季变化会影响生物活动,下列生物活动与四季变化无关的是(  )
A.北极狐季节性脱毛 B.刺猬冬眠
C.银杏树秋天落叶 D.公鸡早晨打鸣
11.(2024六上·开化期末)科学课外读物让乐小新沉醉其中,书籍是人类传播信息的重要手段,书籍的制作技术经历了(  )
A.雕版印刷→手工抄写→活字印刷
B.活字印刷→雕版印刷→手工抄写
C.手工抄写→活字印刷→雕版印刷
D.手工抄写→雕版印刷→活字印刷
12.(2024六上·开化期末)爸爸送给乐小新的玩具车有一个零件松掉了,需要用到T字扳手(如图)。T字扳手在使用过程中(  )
A.杆越长越省力 B.杆越短越省力
C.手柄越长越省力 D.手柄越短越省力
13.(2024六上·开化期末)玩具车用了一段时间后突然不能动了,乐小新猜测可能是电池没电了,他可以用(  )检测电池是否还有电。
A.线圈+电池 B.线圈+指南针 C.指南针+磁铁 D.磁铁+线圈
14.(2024六上·开化期末)粗心的商家发错了一件货物,乐小新妈妈到了快递点,填写好退货信息后,快递员递给乐小新妈妈一张回单,乐小新妈妈可以通过扫描回单上的二维码来了解快递的动态,扫描二维码时,使用的是(  )技术。
A.文字识别 B.语音识别 C.图像识别 D.动作识别
15.(2024六上·开化期末)如图,乐小新想用杠杆撬动石头,取出不小心掉落在石头下面的彩色玻璃珠,撬动大石头时,杠杆A点位置称为()
A.支点 B.用力点 C.阻力点
16.(2024六上·开化期末)接上题,乐小新分别在杠杆的B点位置和C点位置用力撬动大石头,比较两者用力的大小(  )
A.B点用的力大于C点 B.C点用的力大于B点
C.两者用力大小相同 D.无法判断
17.(2024六上·开化期末)乐小新看到沿街商店的冰箱里有饺子、粽子等许多食物,冰箱工作过程主要是将电能转化成(  )
A.热能 B.风能 C.声能 D.化学能
18.(2024六上·开化期末)商店里有一盏声控灯,声音能控制开关,说明(  )
A.声音具有导电性 B.电能可以转换为声能
C.声音具有能量 D.光能可以转换为声能
19.(2024六上·开化期末)乐小新买了一个小电动机,小电动机的各个部件中,起到接通并转换电流方向作用的是(  )
A.换向器 B.铁芯 C.线圈 D.电刷
20.(2024六上·开化期末)马路上来来往往的汽车的燃料来源于石油,石油属于(  )能源。
A.可再生 B.不可再生 C.清洁 D.节能
二、简答题
21.(2024六上·开化期末)请仔细观察下列表格中的数据,说一说你的发现。
北京地区日出日落时间和正午太阳仰角的变化表
日出时间 日落时间 正午太阳仰角
春分 6;00 18:00 50°
夏至 4:30 19:30 73°26'
秋分 6:00 18:60 50°
冬至 7:30 16:30 26°34'
22.(2024六上·开化期末)在江山的乐小新非常关心远在西藏的好朋友小明的健康状况。晚上8:30,乐小新给小明打了一个电话,得知小明的身体非常健康,他很开心。两人聊了很多生活和学习上的事情。最后,乐小新说:“你要做好个人防护,时间比较晚了,我要准备睡觉了,我们下次再聊。”听完乐小新的话,小明笑道:“天都还没黑,哪里有人那么早睡觉的!”小明的说法对吗?为什么?   。
三、组合题
23.(2024六上·开化期末)为了解我们周围水域生存的微生物,乐小新和同学们利用两个放大镜和显微镜展开了研究。
(1)想要观察到水中的微生物,下面寻找的取水点不合适的是 ____。
A.家门口的小池塘 B.稻田
C.居民区附近的水沟 D.水流很急的小河
(2)乐小新将两个放大镜组合(如图1)和光学显微镜(如图2)对比,发现它们的结构相似,1号放大镜相当于光学显微镜的    (填“目镜”或“物镜”)结构。
(3)回顾从古到今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以下发展顺序正确的是 ____。
A.眼睛→光学显微镜→放大镜→电子显微镜
B.眼睛→放大镜→电子显微镜→光学显微镜
C.眼睛→放大镜→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
D.眼睛→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放大镜
(4)为了限制水中微生物的运动,便于观察,乐小新将 ____。
A.把培养液中水吸干 B.在培养液里放棉线
C.多滴几滴培养液 D.不盖盖玻片
(5)乐小新在使用显微镜时用左眼来观察显微镜中的图像(如图),这样观察的好处是 ____。
A.左眼看得更清楚
B.左眼的视野范围更开阔
C.方便一边观察一边记录
(6)用光学显微镜,乐小新观察到了上面图3所示的微生物,它是 ____。
A.草履虫 B.变形虫 C.喇叭虫 D.钟形虫
(7)乐小新又对洋葱进行观察,以下是乐小新制作洋葱表皮玻片的部分实验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③→④→②→① B.④→③→②→①
C.③→①→④→② D.④→③→①→②
24.(2024六上·开化期末)北京时间2022年11月29日,神舟十五号成功发射,费俊龙、邓清明、张
陆3名航天员顺利进驻中国空间站。其中一名航天员,为了这次飞天等待了25年。25年来,他从未缺席,始终在场,坚持训练,以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将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了祖国的航天事业。尽管以微小的差距多次与梦想擦肩而过,但他从未想过放弃,因为他相信,“不管是主份备份,都是航天员的本分”。
(1)神十五乘组中等待了25年,坚持了25年,从未放弃的航天员是 ____。
A.费俊龙 B.邓清明 C.张陆
(2)有“中国天眼”之父之称号的 ____也是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
A.托勒密 B.邓清明 C.哥白尼 D.南仁东
(3)神十五乘组在太空可以看到地球的昼夜交替现象,请在图中用箭头在图中画出地球自转方向,并用阴影在图中画出不能被照亮的部分。
(4) 神舟十五号成功发射的23天后,是我国的冬至日,这一天正午时分物体的影长最有可能是 ____。
A. B. C.
(5)航天员之所以能看到地球的昼夜交替现象,是因为 ____。
①地球不透明 ②地球不发光 ③地球足够小 ④地球不停地自转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5.(2024六上·开化期末)不同的工具可以为我们更好的完成不同的任务。
任务一:乐小新想用剪刀剪出一朵窗花(如图)。
(1)任务一:乐小新想用剪刀剪出一朵窗花(如图)。
剪刀是一种组合工具,它是 ____的组合。
A.斜面和轮轴 B.轮轴和杠杆 C.斜面和杠杆 D.只有斜面
(2)为了把这朵花剪得更好看,乐小新选择了以下两种不同的剪刀完成任务。
为了把花瓣的大致轮廓剪下来,乐小新应该使用剪刀    (填“A”或“B”,下同);为了剪出这朵花里面的细小的图案,乐小新应该使用剪刀    。
任务二:乐小新的爸爸需要将几箱重物搬进车里,并运送到山里的农场。
(3)任务二:乐小新的爸爸需要将几箱重物搬进车里,并运送到山里的农场。
乐小新爸爸把木板搭在后车厢形成斜面(如图),搬运重物时,____。
A.木板越长,越省力 B.木板越短,越费力
C.木板越长,越费力 D.木板越短,越省力
(4)汽车的方向盘与下列哪种工具原理相似?____。
A.核桃夹 B.水龙头 C.剪刀 D.菜刀
(5)乐小新爸爸在运输货物去农场路上,看到山上有一只猴子在模仿人类用石头砸树上掉落的核桃。从工具和技术角度来说,在这个过程中石头就是猴子的    (填“工具”或“技术”,下同),用石头“砸”是一种    。
(6)关于工具与技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____。
A.信息的交流和传播推动工具和技术的共同发展
B.工具和技术都是可以不断改变、不断进步的
C.所有的工具使用起来都省力方便
D.工具和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6.(2024六上·开化期末)乐小新成立了“奥斯特”实践小组,开展了研究电能和磁能转化的实验研究,请你帮助他们完成研究项目。
(1)请在图1和图2的括号中写出电磁铁的南北极。
(2)实践小组做了电磁铁的探究实验,小组探究的问题是: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有关吗?下面是他们小组的实验记录单。请你根据记录进行实验分析。
线圈匝数 电磁铁吸起的大头针数量(枚)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20匝 5 6 7 6
40匝 12 11 13 12
60匝 28 11 29 26
研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的关系时,需改变的条件是 ____。
A.线圈的粗细 B.电流大小 C.线圈的匝数 D.铁芯的粗细
(3)请你将记录单中异常的数据“圈”出来。
(4)实验中如果发现数据有问题,比较科学的做法是 ____。
A.直接修改数据
B.分析原因,重新实验获得新数据
C.向同学抄数据
D.根据自己的推理,编一个数据
(5)根据这组同学记录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放大镜
【解析】【分析】放大镜也叫凸透镜,放大镜是由镜架和镜片构成,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放大镜其实就是个凸透镜。装满水的透明圆柱形矿泉水瓶、爷爷的老花镜、下雨天,滴落的水滴都有放大作用,厚度为4厘米的正方形冰块没有放大作用。
2.【答案】B
【知识点】放大镜
【解析】【分析】在观察书本上的文字时,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其凸度有关, 凸度越大, 放大倍数越大, 但视野越小; 反之, 凸度越小, 放大倍数越小, 视野越大。 因此, 当一个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较大时, 其视野相对较小; 而当一个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较小时, 其视野相对较大。 图②放大倍数大,视野小。
3.【答案】A
【知识点】放大镜
【解析】【分析】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镋、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像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科科先一个放大镜对黄精叶片进行了观察,他能观察到黄精叶片的叶片上非常清晰的纹路,A是正确的选项;液泡、叶绿体、气孔需要借助显微镜观察。
4.【答案】A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简易显微镜
【解析】【分析】普通的光学显微镜是根据凸透镜的成像原理形成的,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就是目镜的放大倍数和物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所以选放大倍数最小的组合。显微镜!的放大倍数:10x5=50(倍),显微镜2的放大倍数:10x10=100(倍),显微镜3的放大倍数:15x5=75(倍),显微镜4的放大倍数:40x5=200(倍)。可见A符合题意。
5.【答案】C
【知识点】微生物;微生物与健康;食物的保存
【解析】【分析】微生物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如空气,水分和适宜的温度。有些微生物会导致我们生病或使食物发霉,如霉菌;霉变的食物对身体有害,保持干燥、高温可以防霉;人们利用一些微生物处理垃圾和污水。选项C符合题意。
6.【答案】C
【知识点】鸡蛋的内部结构和作用;地壳的组成
【解析】【分析】从地球的表面到地球核心,主要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地壳、地慢和地核,如果将地球比作一个熟鸡蛋,则蛋壳相当于地球的地壳,蛋白相当于地球的地蛋黄相当于地球的地核。
7.【答案】B
【知识点】太阳系
【解析】【分析】地球每时每刻都在自转,我们每天看到太阳东升西落的现象,实际上是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的结果。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天,大约24个小时。火星自转周期和地球的自转周期基本差不多,所以火星上昼夜交替的时间周期大约是24小时。
8.【答案】C
【知识点】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
【解析】【分析】“地心说”是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来的,他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是静止不动的;日月星辰都是围绕地球旋转,太阳每天环绕地球一周,每天做一次圆周运动,这样就形成了白天和黑夜。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是运动的,行星及周围天体都绕着太阳转。所以图①属于地心说示意图,图②属于日心说示意图。C符合题意。
9.【答案】D
【知识点】太阳的位置和方向;四季成因
【解析】【分析】地球上不同的地区,四季变化的规律是不一样的,当太阳的直射点照在斜向太阳的半球时,该半球是夏季,另外半球就是冬季。科科发现江山秋分节气时。昼夜等长,此时太阳直射点在赤道。
10.【答案】D
【知识点】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分析】地球绕太阳公转产生四季交替变化。动植物为了适应四季变化有适应性行为,北极狐季节性脱毛、刺猬冬眠、银杏树秋天落叶都与四季变化有关。公鸡早晨打鸣是受到早上光的刺激和体内生物钟的影响,与四季变化无关。
11.【答案】D
【知识点】印刷术
【解析】【分析】印刷术是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四大发明之一,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它开始于唐朝的雕版印刷术,经宋仁宗时代的毕昇改良、完善,产生了活字印刷术,书籍是人类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书籍制作技术的发展依次经历了手工抄写一雕版印刷一活字印刷,技术越来越先进方便。
12.【答案】C
【知识点】杠杆
【解析】【分析】轮轴是由轮和轴组成,能绕共同轴线轮与轴的简单机械,轮轴的实质是可以连续旋转杠杆,半径较大者是轮,半径较小的是轴。使用轮轴时,轴一定的情况下,轮越大越省力。读图可知,图中T字扳手利用的是轮轴原理,T字扳手的手柄相当于轮,手柄越长,相当于轮越大,轮越大越省力。故C选项正确。
13.【答案】B
【知识点】电磁铁的磁性
【解析】【分析】通电线圈会产生磁性,通电的线圈会使指南针的磁针发生偏转。因此,用线圈和指南针可以做成电流检测器,用废旧电池给线圈通电,如果指南针发生偏转,说明电池中有电,否则就没有电。故B选项正确。
14.【答案】C
【知识点】科技
【解析】【分析】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现代科技发展时分迅速,不仅提高的生产效率,而且为人类生活提供了极大方便,例如二维码图像识别技术的应用,为人们的信息交流提供方便。快递点递给科科妈妈一张回单,科科妈妈可以通过扫描回单上的二维码来了解快递的动态。二维码是一个静态的画面,扫描二维码时,使用的是图像识别技术。故C选项正确。
15.【答案】A
【知识点】杠杆
【解析】【分析】杠杆是一个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杆。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杠杆工作时,是围绕支点转动的。读图可知,用杠杆撬动大石头时,杠杆A点位置称为支点。故A选项正确。
16.【答案】A
【知识点】杠杆
【解析】【分析】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是一个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杆。杠杆包括支点、用力点、阻力点三个重要位置。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当阳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读图可知,图中A点是支点,B、C两点是用力点,B点到支点A的距离小于C点到A点的距离,在B点用的力大于在C点用的力。故A选项正确。
17.【答案】A
【知识点】各种形式的能量;能量的转化
【解析】【分析】能量有电能、热能、光能、声能等不同的形式。运动的物体也有能量,叫动能。能量还储存在燃料,食物和化学物质中,叫化学能。生活中能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电冰箱是将电能转化为热能的电器。电冰箱主要是用来制冷的,利用电能使电动机工作,最终将电能转化为热能,使冰箱内温度降低。故A选项正确。
18.【答案】C
【知识点】各种形式的能量;能量的转化
【解析】【分析】能量可以使物体运动或发生变化。能量有电能、热能、光能、声能等不同的形式。和运动有关的物体也有能量,叫机械能,能量还储存在燃料、食物和一些化学物质中,叫化学能。生活中能量的形式多种多样,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换。声音具有能量,是声能,商店里有一盏声控灯,利用声音能控制开关,说明声音具有能量,可以使开关发生变化。
19.【答案】A
【知识点】电动机
【解析】【分析】电动机是将电能转化为动能的机器。电动机包括外壳、转子、后盖三部分。外壳内有一对磁铁,转子上有铁芯、线圈、换向器,后盖上有电刷。在小电动机的各个部件中,换向器的作用是接通电流并转换电流的方向,故A选项符合题意。
20.【答案】B
【知识点】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化石燃料
【解析】【分析】其储量是有限的,不能在人类历史时期再生,或者不能循环使用的能源称为不可再生能源;能循环使用,或者在使用后会在短时间内重新形成的能源称为可再生能源。现在大多数的汽车、飞机的燃料都来源于石油。石油是几亿年前大量的低等生物经过长期、复杂的变化形成的,石油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石油燃烧对空气造成污染,不属于清洁能源。故B选项正确。
21.【答案】北京地区春分、秋分昼夜平分;夏至正午太阳仰角最大,影子最短;冬至正午太阳仰角最小,影子最长;夏至→秋分→冬至:影长逐渐变长;冬至→春分→夏至:影长逐渐变短;夏至白昼时间为15个小时,白昼时间最长;冬至白昼时间为9个小时,黑夜时间最长,春分和秋分白昼和黑夜的时间都是12个小时,所以夏至时白昼时间最长;冬至时白昼时间最短。
【知识点】太阳的位置和方向;日影与方向;影长的四季变化
【解析】【分析】分析题干可知,春分、秋分时日出和日落时间为6:00-18:00,白昼时长是12小时,夜晚也是12小时,昼夜平分。一年中物体影子的长短变化是由于太阳公转导致正午太阳高度角不同,夏季时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影子最短;而在冬季时正午太阳高度角小,影子最长;春分、秋分日影适中。所以正午的日影长度变化规律是从夏到冬,逐渐变长;从冬到夏,逐渐变短。
22.【答案】小明的说法对;西藏位于东六区,江山位于东八区,两个地方的时差是两个小时,所以江山晚上8:30,西藏处于晚上10:30,应该准备睡觉了。
【知识点】地球自转;昼夜交替
【解析】【分析】我国从西向东横跨5个时区,我国采用北京所在的东八时区的区时作为标准时间,称为北京时间,人们以地球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为24个时区,将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定为0度经线。从0度经线东180度属东经,向西180度属西经,经线每隔15度为一个时区,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就相差1小时。西藏位于东六区,江山位于东八区,两个地方的时差是两个小时,所以江山晚上8:30,西藏处于晚上10:30,应该准备睡觉了。
23.【答案】(1)D
(2)目镜
(3)C
(4)B
(5)C
(6)A
(7)D
【知识点】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制作显微标本;生物细胞;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简易显微镜
【解析】【分析】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动物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个体微小,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显微镜主要包括:目镜、物镜、镜筒、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载物台和反光镜等部件。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要经过擦、滴(清水)、取(薄而透明的材料)、展、盖、染吸的过程。显微镜观察时正确的方法是:用左眼观察,同时右眼睁开,便于边观察边作图。
(1)想要观察到水中草履虫,寻找的取水点可以是家门口的小池塘;居民区附近的水沟、稻田里的水,水流很急的小河中不适合取水,故选项D符合题意。
(2)图1中1号放大镜相当于光学显微镜目镜结构。若将其换成放大倍数更大的放大镜,视野中细胞数量将变少,细胞大小将变大。
(3)发展历程大致为:肉眼:小昆虫等;放大镋:放大几倍到几十倍,观察到一些物质的晶体,生物的一些较小的器官和组织;光学显微镜:放大几百倍,观察到生物的细胞、微生物、极少数细菌;电子显微镜:放大几百万倍,观察到细菌、病毒、物质的极小微粒——原子。所以人类观察世界物体的发展经历了:眼睛一放大镜一光学显微镜一电子显微镜故选项C符合题意。
(4)把培养液中水吸干,微生物会很快死亡;在培养液里放棉线可以限制微生物运动;多滴几滴培养液,微生物会运动速度更快一些;因此为了限制水中微生物的运动,便于观察,在培养液里放棉线可以限制微生物运动,故选项B符合题意。
(5)一般人习惯右手书写,因此观察时,用左眼观察,右眼便于记录作图。科科在使用显微镜时用左眼来观察显微镜中的图像(如图),这样观察的好处是方便一边观察一边记录,故选项C符合题意。
(6)读图3,根据对微生物的了解认识,在显微镜下,图3中所示的一种微小生物是草履虫,形状像一颗倒转得草鞋。故选项A符合题意。
(7)显微镜主要包括:目镜、物镜、镜筒、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载物台和反光镜等部件。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按正确顺序给下面洋葱表皮玻片标本的制作过程排序:④滴加液体→③放置表皮→①盖盖玻片→②染色,故选项D符合题意。
24.【答案】(1)B
(2)D
(3)
(4)C
(5)B
【知识点】昼夜交替;影长的四季变化;探索宇宙
【解析】【分析】(1)神十五乘组中等待了25年, 坚持了25年, 从未放弃的航天员是邓清明。 邓清明自1998年入选中国首批航天员以来, 一直坚守着飞天梦想, 经历了长达25年的漫长等待和不懈努力。 在这期间, 他多次作为备份航天员, 进行与主份航天员完全相同的训练, 从未放弃过自己的梦想。
(2)南仁东, 男, 满族, 吉林辽源人, 是中国天文学家、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 被誉为“人民科学家”。 他是FAST工程(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 的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 主要负责射电天体物理和射电天文技术与方法的研究。
(3)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由于地球是一个既不发光又不透明的球体,地球上就出现了昼夜之分,太阳在任何时候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照亮的一半就是昼半球,不能照亮的一半就是夜半球。
(4)在冬至日, 由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影响, 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 导致北半球的日照时间较短, 正午时分太阳高度角较小, 因此物体影子相对较长。 这一现象可以通过观察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来理解, 影子的长度随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 在夏至日, 太阳直射北半球, 当天正午时分物体影子最短; 而在冬至日, 由于太阳直射点南移, 导致北半球物体影子最长。 因此, 神舟十五号成功发射后的第23天, 即冬至日, 正午时分的物体影子是最长的。
(5)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且不透明的球体,同一瞬间阳光只能照亮半个球,被阳光照亮的半个地球是白昼,没有被阳光照亮的半个地球是黑夜,昼夜交替现象是地球自转形成的。
25.【答案】(1)C
(2)A;B
(3)A
(4)B
(5)工具;技术
(6)C
【知识点】生活中常见的工具;斜面;杠杆;剪刀
【解析】【分析】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碰到很多问题,工具就会帮助我们解决困难,工具用起来省时间省力气,工具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大家都要爱护它们。
(1)剪刀是一种组合工具,它具有斜面和杠杆的结构特点;锋利的刀刃和锥形的刀尖是斜面,刀刃和把手绕着中间的转轴转动,可以看作杠杆,故选项C符合题意。
(2)为了把花瓣的大致轮廓势下来,科科应该使用剪刀A,因为A剪刀刀头较大,不易剪出惊喜处;为了剪出这朵花里面的细小的图案,科科应该使用剪刀B,因为B剪刀刀头小,能剪出精细处。
(3)当使用木板搭在后车厢形成斜面来搬运重物时, 木板的长度对搬运的省力程度有直接影响。 根据物理学的原理, 当物体沿着斜面移动时, 如果斜面的倾斜角一定, 那么斜面的长度越长, 所需的力就越小, 即更省力。 这是因为长斜面减少了物体上升的高度, 使得搬运者可以用更小的力将物体推上去。 因此, 当木板越长时, 搬运重物所需的力就越小, 从而更省力。
(4)汽车的方向盘设计利用了轮轴的原理, 这是一种机械装置, 通过轮轴可以改变力的作用点和方向, 使得转动方向盘的操作更加便捷。 轮轴由一个轮和一个轴组成, 当施加在轮上的力和轴上的力不同时, 可以通过轮的转动来改变力的作用点和方向, 从而实现力的有效传递和操作简化。
(5)工具有很多的种类,不同种类的工具作用不一样,合理使用工具能够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工具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涵盖各方各面,工具的使用推动着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科科爸爸在运输货物去农场路上,看到山上的一只猴子在模仿人类用石头砸树上掉落的核桃。从工具和技术角度来说,在这个过程中石头就是猴子的工具,用石头“砸”是一种。
(6)信息的交流和传播推动工具和技术的共同发展,工具和技术都是可以不断改变、不断进步的,工具和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并不是所有的工具都能做到省力。
26.【答案】(1)
(2)C
(3)
(4)B
(5)电磁铁的线圈匝数越多,磁力越强
【知识点】磁铁的磁性;磁极与方向;电磁铁的磁性
【解析】【分析】电磁铁通电时有磁性,切断电流后磁性消失。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主要与线圈圈数、电流强度、铁芯粗细等因素有关。线圈圈数多,磁性强;导线中的电路强度越大,电磁铁的磁力越强;铁芯越粗,电磁铁的磁力越强。
(1)磁体两端磁性最强的区域称为磁极,一端称为北极(N极),一端称为南极(S极),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如下图所示,与指南针S极相吸的电磁铁钉尖部位的磁极是N极,与指南针S极相斥的电磁铁钉尖部位的磁极是S极。
(2)根据对比实验的基本要求,对比实验中变量只有一个,其他条件完全相同。在研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的关系时,控制的变量是线圈的匝数,线圈的粗细、电流的大小、铁芯的粗细等其他条件完全相同。
(3)图中偏离正常数值的是第二次实验中60匝的数据。
(4)A、实验中如果发现数据有问题,不能直接修改数据,故A错误;
B、如果发现数据有问题,应该分析原因,重新实验获得新数据,故B正确;
C、若发现数据有问题,也不能向同学抄数据,违背了科学精神,故C错误;
D、若发现数据有问题,根据自己的推理,编一个数据,也是错误的做法,故D错误;
(4)根据这组同学记录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的磁性越强。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