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9张PPT)
第一单元 走进生命世界
1.自然界是由_____和_______组成的。有生命的物体叫______。生物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__。其中,植物约______多万种,包括______植物、______植物、______植物和______植物;动物约_____多万种,包括________动物和______动物;微生物主要有_____、_____和_____。
生物
非生物
生物
植物
动物
微生物
50
藻类
苔藓
蕨类
种子
150
无脊椎
脊椎
细菌
真菌
病毒
生物区别于非生物的基本特征
知识点1
2.生物共有的生命现象就是生物的特征,也是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包括以下几点:
(1)生物体有一定的结构,除______外,生物体都由______构成。
(2)生物体能够__________。
(3)生物体在生长过程中,能够从外界不断获得______和______,并把体内产生的______等排出体外(即具有新陈代谢作用)。
病毒
细胞
由小长大
物质
能量
废物
(4)生物体能通过产生____________使物种得以延续,亲子代间既有______现象,又有______现象。
(5)生物体对外界_____能作出一定的反应。
(6)生物体能______一定的环境,也能______环境。
自己的后代
遗传
变异
刺激
适应
影响
①病毒是生物,但是没有细胞结构。
②能“生长”和“运动”的物体不一定是生物,如钟乳石可以“生长”,机器人可以运动,但钟乳石和机器人都不是生物。
③不是所有的生物呼吸都是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如乳酸菌进行无氧呼吸。
④判断某一物体是否属于生物,应看其是否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仅具备一两个特征的不一定是生物。
粗
心
点
提
示
下列属于生物都具备的特征是( )
A.具有细胞结构
B.能繁殖后代
C.能进行反射活动
D.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B
典例
1
下列现象与生物特征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岸边的柳树长出嫩芽和新叶——生物能繁殖后代
B.鲸浮出水面时产生雾状水柱——生物能进行呼吸
C.树上的麻雀看到游人,拍打着翅膀飞走了——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盛开的桃花,有的粉似朝霞,有的白似雪花——生物具有变异现象
A
典例
2
1.小明和同学在沅江岸边游玩时,捡到了下列物体,其中属于生物的是( )
A.贝壳 B.鱼骨
C.螃蟹 D.小彩石
C
对
应
训
练
2.下列与生命现象无关的诗句是( )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D.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D
1.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
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称为_________。它分为两类:一类是_______因素,如光、水、温度、空气、土壤等;另一类是______因素,它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生态因素
非生物
生物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知识点2
2.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阳光、空气、温度、水等非生物因素影响着生物的生活和分布。
常见实例
阳光 朵朵葵花向太阳;山坡向阳面植物生长比背阴面好;藻类植物在不同深度海洋中的分层分布;鼠妇喜欢阴暗的地方;“一枝红杏出墙来”
温度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随海拔高度不同,植被类型不同;动物的冬眠;“春兰秋菊”
常见实例
空气 青藏高原空气稀薄,人体内红细胞增多;大雨过后,蚯蚓爬出地面呼吸;土壤板结,植物生长缓慢;草履虫分布在营养液表层
水 仙人掌的叶变成叶刺;沙漠中植物稀少;“雨露滋润禾苗壮”
3.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自然界的生物与生物之间形成了各种关系,生物间的关系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作关系等。
捕食关系
竞争关系
共生关系
寄生关系
概念 举例
捕食 关系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 羊吃草;七星瓢虫捕食蚜虫;狮子捕食斑马
概念 举例
竞争 关系 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而发生的竞争现象 大豆和杂草竞争营养物质、空间、阳光
共生 关系 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形成的相互依赖、彼此有利的关系 豆科植物的根与瘤菌
概念 举例
寄生 关系 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后者给前者提供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的关系 蛔虫寄生在人体内
合作 关系 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之间分工合作、互帮互助 蚂蚁合作搬运食物
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生物______一定的环境。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必须适应环境。如蚯蚓的______有助于它在洞穴中运动,身体表面的黏液有助于它在土壤中钻穴和呼吸。
(2)生物的生存也能______环境。如蚯蚓的钻穴和取食等活动会使土壤变得更加疏松和肥沃。
由此可见,生物与环境互相______,相互______。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非常密切。
适应
刚毛
影响
依赖
影响
蝴蝶多在白天活动,蝙蝠多在夜晚活动。造成这种生活习性差异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
A.空气 B.水分
C.阳光 D.温度
C
典例
3
3.有关生物与环境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雨露滋润禾苗壮”主要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B.“鱼儿离不开水”说明了生物依赖环境
C.“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主要体现了温度对生物的
影响
A
对
应
训
练
1.研究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的科学称为生物学。生物学与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医药事业、环境保护有着密切的关系。
2.人口剧增、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心血管疾病、癌症、艾滋病等问题的解决等都离不开生物学。
生命现象
生命活动规律
资源匮乏
环境污染
学习生物学的意义
知识点3
解决下列问题,与生物学发展没有关系的是( )
A.火箭发射
B.资源匮乏
C.环境污染
D.粮食短缺
A
典例
4
4.他证实了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被誉为“微生物学之父”。这位科学家是( )
A.列文·虎克 B.弗莱明
C.林奈 D.巴斯德
D
对
应
训
练
1.生命现象错综复杂,下列语句描述的现象与所体现的生物特征不相符的是( )
A.含羞草受震动合拢叶片——应激性
B.水螅“出芽”——由小长大
C.大熊猫每天进食大量竹子——新陈代谢
D.绝大多数生物用细胞作单位建造自己的生命大厦——有一定的结构
B
题型预测:
2.生物与环境关系密切。下列实例中不属于生物适应环境的是( )
A.瓶子树雨季贮水使其度过旱季
B.曼彻斯特工业污染区的桦尺蛾黑化
C.骆驼体温升高到40.7度才出汗
D.蚯蚓疏松土壤
D
3.蜂鸟每天要吸食与体重相等的蜜浆,这体现了生命的哪一基本特征? ( )
A.生物体有一定的结构
B.生物具有应激性
C.生物能够由小长大
D.生物具有新陈代谢现象
D
4.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十分密切。下列哪项不是生物适应环境的实例?
( )
A.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
B.牛的粪便使土壤更肥沃
C.雷鸟的羽毛在冬天呈白色,夏天变为灰色
D.生活在寒冷环境中的海豹,皮下脂肪很厚
B
5.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非常密切。下列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实例是( )
A.生在青草丛中的蝗虫呈绿色
B.枯叶蝶的形状很像枯叶
C.生在风口上的松树长成了旗形
D.炎热的夏天,大树下非常凉快
D
6.古诗云:“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反映了生物具有哪一基本特征? ( )
A.生物能进行呼吸
B.生物有变异的特征
C.生物都能繁殖
D.生物能排出体内的废物
C
7.“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青山”中植被丰富,能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这体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 )
A.生物影响环境
B.生物适应环境
C.环境影响生物
D.环境适应生物
A
8.“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生物的哪一基本特征? ( )
A.需要营养
B.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能生长和繁殖
D.能进行呼吸
C
9.在海洋深处,生存的植物种类非常少甚至没有,影响植物在此分布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
A.空气 B.阳光
C.温度 D.水
B
1.下列选项中,属于生物的是( )
A.钟乳石 B.机器人
C.电脑病毒 D.生石花
D
基
础
巩
固
2.“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里,下列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A.流水潺潺 B.春雨绵绵
C.阳光灿烂 D.绿草如茵
D
3.“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诗中的树、儿童、黄蝶、菜都是生物,下列不属于这些生物都具有的特征是( )
A.能进行呼吸作用
B.能进行光合作用
C.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D.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B
4.骆驼刺、梭梭等沙漠植物能够防风固沙、保持水土,这说明( )
A.生物能影响环境 B.生物能适应环境
C.环境能影响生物 D.环境能制约生物
5.企鹅能生活在南极,这体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 )
A.生物能适应环境 B.生物能影响环境
C.环境能影响生物 D.环境能适应生物
A
A
6.秋季枫叶变红,漫山红遍、层林尽染,影响叶片变红的非生物因素是( )
A.阳光 B.空气
C.温度 D.水分
C
7.下列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叙述,与其他三项不一致的是( )
A.打造公园使空气质量得到改善
B.浮水植物的气孔主要分布在叶的上表皮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有机农场通过饲养蚯蚓改善土质
B
8.下列哪项是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的一组对照实验条件( )
A.阴暗、明亮 B.潮湿、干燥
C.温暖、寒冷 D.食物多、食物少
9.下列现象不是生物学研究范畴的是( )
A.风雨雷电 B.月季开花
C.大雁南飞 D.身体长高
A
A
10.“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著名词句,试从生物学角度分析这一现象:
(1)春末夏初是青蛙繁殖的季节,这时池塘边会响起蛙鸣,但是寒冷的冬天我们很难听到。这是由于非生物因素________对生物的影响。
(2)蛙鸣是一种求偶行为,但当有人走近时蛙不再鸣叫,这能体现出生物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蛙鸣求偶后所产的卵,经过蝌蚪、幼蛙发育为成蛙,反映了生物能_____________的特征。
温度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生长和繁殖
(4)成蛙能捕食稻田里的害虫,使水稻免受虫害,这反映了生物的生活需要_______。
(5)由于某些原因稻田的水受到污染,使其中的水稻和青蛙无法生存,甚至死亡。这体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________________的关系。
营养
环境影响生物
1.下列词句中不含有生物的是( )
A.牧童骑黄牛 B.瀑布挂前川
C.乱花迷人眼 D.浅草没马蹄
B
能
力
提
升
2.珊瑚虫与藻类植物生活在一起,这些藻类从珊瑚虫排出的废物中获取营养物质,同时给珊瑚虫提供氧气,以上叙述不能体现生物的特征是( )
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生物能进行呼吸
C.生物能排出体内的废物
D.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
3.生活在高原地区的人,其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较多,出现此现象主要是下列哪种非生物因素造成的?( )
A.空气 B.水分 C.光照 D.温度
A
4.下列各项中都属于生物的一组是( )
①草 ②家鸽 ③珊瑚 ④熊猫烧香病毒 ⑤冬眠的蛇
⑥恐龙化石 ⑦蘑菇
A.①②⑤⑦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⑥ D.②⑤⑥⑦
A
5.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永远都适应生存的环境
B.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现象
C.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有一定限度的
D.生物适应环境则生存,否则死亡
A
6.迎客松都扎根在没有泥土的岩石缝里,而且它的根能够分泌酸性物质,使岩石分解,这体现了生物与环境怎样的关系?( )
A.生物影响生物 B.生物适应环境
C.生物影响环境 D.环境影响生物
C
7.人类对生物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凝聚着一代又一代科学家的心血。下列科学家与之科学成就不相符的是( )
A.罗伯特·胡克——发现细胞
B.弗莱明——发现细菌
C.王应睐——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D.屠呦呦——发现并提取青蒿素
B
8.鼠妇,又称潮虫、西瓜虫(见下图),它们经常躲在阴暗潮湿的地方,如石块的下面、花盆的底部,以及放置擦地墩布的角落。当人们移开花盆、搬开石块或挪开墩布后,鼠妇就会很快地爬到其他隐蔽的地方去。这是光在影响它们的生活吗?
现在提供鼠妇10只、硬纸盒、湿泥土、记录本、计时器、手电筒、黑纸板等实验材料,请你设计一个探究光照是否影响鼠妇分布的实验。
(1)实验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步骤:
①在硬纸盒内铺一层湿泥土,左半侧盖上黑纸板,右半侧______,并将硬纸盒置于手电筒的光照之下。
②在硬纸盒两侧中央各放入5只鼠妇,一段时间后观察______________,
并做好记录。
光是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
不盖
鼠妇的分布情况
(3)实验结束后,应将全部鼠妇放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进行生物研究除了本题涉及的实验法以外,还有其他许多方法,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适宜它们生活的自然环境中
观察法、调查法、比较法、文献法(任意填写一种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