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水
苏轼
调
歌
头
课前导入
有人说,中国人随便拿起一本古人的诗集,抖一抖,叮叮当当地会掉下好多“月”字来。
见到明月就会引起人们的无限感慨,那么中秋的明月又会增添什么样的情愫呢?
如果在中秋团圆时节,你和亲人不能相聚,你会如何呢?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苏轼的《水调歌头》,看看它将围绕月亮向我们诉说什么。
目
品读诗歌
壹
知人论世
贰
写作背景
叁
赏析诗句
肆
课后任务
伍
录
学习目标
1.积累词人的相关文学常识,并能背诵本词。
2.把握词作中“月亮”的象征意义,并能从中体会词人复杂的人生感慨。
3.赞美词人兼具“仁、义、忠、悌”的高尚情操,引导当今青少年心中应有家国的人生价值观。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1037—1101),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弟苏辙同位于“唐宋八大家”之列。他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散文、诗、词、书、画等方面成就都很高。其词引领豪放一派,豪壮雄浑,其诗清新雄健。著有《东坡全集》。
作者介绍
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对人生充满深刻感悟
词:开创豪放派词风。大大扩充了词的题材
散文:纵横恣肆,是唐宋八大家的佼佼者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画: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湖州竹派”领袖人物
书法:是“宋代四大家”之首
美食:东坡酒、东坡饼、东坡羹、东坡肉等
建筑:主持修建苏堤
其他:军事、医药、水利等方面均有成就
旷 世 奇 才
写作背景
序言中,“中秋”“兼怀子由”,透露了写作本词的时间和目的。丙辰年(1076)中秋,当时41岁的苏轼任密州太守,政治上失意,苏轼的弟弟子由被贬谪到离苏轼数百公里的山东济南,兄弟六七年没有见面。望月思亲,心情抑郁惆怅。
字音正形
丙辰(chén)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què),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qióng)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zhuǎn)/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课文研读
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
直到天亮。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高兴兴地喝酒直到天亮,喝了个大醉,写下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
苏轼的弟弟苏辙,字子由。
课文研读
明月从何时才有?端起酒杯来询问青天。 不知道天上宫殿,今天晚上是哪年。 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返回月宫的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在月光下起舞,身影也随着舞动,归返月宫哪里比得上在人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端起酒杯。把:持,握。
宫殿。
回到天上去。
经受不住。
胜,受得住、经得住。
哪里比得上。
意思是诗人在月光下起舞,影子也随着舞动。
什么时候
今晚
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月中仙宫。
上片:写作者在天上人间的徘徊、矛盾。
课文研读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门窗上,照着不能入睡的人(指诗人自己)。月儿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但愿亲人能平安健康,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朱红色的楼阁。
动作名,不能入睡的人(指诗人自己)。
为什么。
雕花的门窗。
周全,齐全
本义指妇女姿态美好的样子,这里指月亮。
下片:写望月怀人,同时感念人生的离合无常。
整体感知
1.这首词的上、下片各写了什么内容?
望月
思圆
上片
下片
写景
抒情
整体感知
2.上片描写了哪些景物?
明月、青天、酒、“我”、
风、清影
实 写
宫阙、琼楼玉宇
虚 写
月圆中秋之时,词人把酒临风,形单影只,
想到月亮上嫦娥居住的宫阙、琼楼玉宇,
虽高大豪华,却住着同样孤独的人,
此情此景与词人是何等相似啊!
整体感知
3、这里可以看出词人当时怎样的心情?
孤寂
与“高处不胜寒”的嫦娥同是天涯沦落人
苦闷
整体感知
4、下片中作者此时的心情怎样 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旷达乐观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是自然规律。
没有离别的悲伤,哪来相逢的喜悦
更何况,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哪里月不圆,何处月无光。
即使天各一方,但我们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共享的是同一轮圆月。
整体感知
1.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作者开篇面对明月发出了什么样的疑问?蕴含了怎样的情感?
以问句开篇,点明饮酒赏月。把词人对宇宙和人生的疑惑写了出来,也显露出词人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
整体感知
2.“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请赏析“恐”字的表达效果。
炼字:
“恐”担心、害怕,刻画出了词人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表达了词人留恋人世,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整体感知
2.“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请从描写角度赏析。
描写:
心理描写,生动传神地写出作者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表达了词人留恋人世,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整体感知
3.如何理解“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诗人在月光下起舞,影子也随着舞动,与其飞往高寒的月宫,还不如留在人间。表现了词人孤独寂寞、自我排遣的乐观旷达以及对人间生活的热爱。
整体感知
4.赏析“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转”和“低”两个动词,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无眠”准确地表现了离别之人因不能团圆而难以入眠的情景。
整体感知
5.赏析“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运用环境描写,写出了月光移动的景象,暗示夜已深沉,渲染了静谧的氛围,烘托了诗人惆怅的心情。
整体感知
6.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两句是用反诘的语气、埋怨的口吻向月亮发问。这一问,转入了抒发怀人之情。表面好像是对月有怨怼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整体感知
7.如何理解“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人生的悲欢离合与月亮的阴晴圆缺一样,自古都是难以周全、圆满的,表达了词人乐观旷达的情怀。
整体感知
8.如何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直抒胸臆,作者希望人们能够永远健康平安,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美好月光,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怀念,对天下所有离别之人的美好祝福。
主旨归纳
苏轼就是这样一个心胸豁达、乐观积极的人。在苦闷矛盾中,问天问月问人生,最终以一种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这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课后小练
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上片主要抒发自己对政治的感慨,下片过渡到抒发对兄弟的怀念之情。
B.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只能表明词人对月上仙宫的无限向往。
C. “转朱阁,低绮户”写出月转过朱红色楼阁,低低地挂在窗户上的样子。
D. 这首词蕴含浓厚的人生哲学意味,即儒家“无人不自得”的哲学思想。
B
【解析】“我欲”“又恐”表现出词人虽然向往天上的生活,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B项“只能表明词人对月上仙宫的无限向往”表述有误。
课后小练
2.选出下列对苏轼《水调歌头》赏析有误的一项( )
A.“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开篇即问,表达作者对宇宙和人生的哲理思考。
B.“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写作者想象自己在月宫起舞的美好情景,胜似人间。
C.“无眠”,表现离别之人在月圆之夜因不能团圆而难以入眠,暗示了作者的忧伤。
D.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直接抒发作者对天下所有离别之人的美好祝愿。
B
【解析】ACD.正确;B.有误,“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的意思是:起身舞蹈玩赏着月光下自己清朗的影子,月宫哪里比得上在人间。故选: B.
课后小练
1.苏轼借明月来表达对人生美好祝愿的句子是: , 。
2.苏轼直接寄语远方弟弟唤起人类普遍情感体验的名句是: , 。
3. 词中写作者矛盾心情的句子是:
, , 。
4.词中蕴含“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的感慨的词句是: , 。
5.词中与“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达的情感相近的句子是: , 。
6.苏轼《水调歌头》中道尽了千载离人心愿的词句是: , 。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水
苏轼
调
歌
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