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选择性必修 3 《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5课 南亚、东亚与美洲文化
一、古代印度文化
1、地理位置:包括今天南亚次大陆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等广大地区。
印度处于东西方文明碰撞的边缘。
古代印度是甘蔗、芋头原产地
印度河流域哈拉帕文化的印章文字是印度早期文化的代表。
印度印章文字
印章文字符号还不能被释读。
大多刻在石头或陶土制成的印章上
印度的“印章文字”,与尼罗河流域的象形文字、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和黄河流域的甲骨文一起构成古代东方最早的四种文字类型。
吠陀时代(奴隶社会):
公元前1500-1000年,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婆罗门教和种姓制度形成。
距今4000多年前古印度哈拉帕文化时期:印章文字。
德里苏丹国(13-16世纪):突厥人在印度建立,以伊斯兰教为国教。
孔雀帝国(前322-前185),(奴隶社会),印度佛教兴盛。
笈多帝国(公元320-公元540)(封建社会),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编成。
笈多帝国(公元320-公元540)(封建社会):公元4世纪建立,
公元前3千纪,古代印度文明诞生。
复习纲要下5、6、24、25页古代印度文明
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凭借军事优势征服印度后,建立起一系列国家(处于奴隶社会),在印度建立了种姓制度。
雅利安人意为“出身高贵的人”,雅利安人称印度当地居民为黑矮人。
雅利安人征服印度
公元前326年,亚历山大大帝远征印度。
种姓制度实质是森严的等级制度。
维护印度种姓制度和等级制度,论证种姓制度存在的合理性(学习之窗)。
关联知识,纲要下第5页印度种姓制度
雅利安人的印度文化叫吠陀文化,他们在印度建立了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
婆罗门教的说教,为种姓制度提供了理论和宗教基础。
种姓制度的特征(纲要下第1课)
①贵贱分明、职业世袭、种姓内部通婚、法律地位不平等。
②低等级的人不能从事高等级的职业。
③法律、宗教地位不平等。
种姓制度激化了了印度社会矛盾,制造种族分离,维护社会不平等,延缓了印度社会发展进程。
宗教文化:
婆罗门教:
是印度古代宗教,以吠陀经为主要经典;因崇拜梵天及有婆罗门种姓担任祭司而得名,理论上的依据是吠陀四部经典。
文化成就
梵天:创造之神
毗湿奴:保护之神
湿婆:毁灭之神
印度教:
4世纪时,在古代婆罗门教的基础上兴起,发展为印度的主要宗教。印度教是由婆罗门教演化而来。
印度婆罗门教三大主神
佛教:
产生时间:公元前6世纪。
产生背景:印度社会矛盾尖锐,人们对种姓制度不满。
主张:提倡“众生平等”和忍耐顺从。
评价:
①否定种姓制度,倡导众生平等,具有进步意义。
②主张有利于社会稳定,维护奴隶主特权但会消磨、淡化人们反抗意识。
③对印度文学、艺术产生了深刻影响。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与佛教有关的谚语有哪些:
苦海无边,回头是案。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文学:诗歌总集“四吠陀”,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
艺术:多与宗教有关,佛塔、石柱、石窟。
数学:发明了包括0在内的十个数字符号,提出了按位计值的方法。(先进性、创新性)
文字:印章文字是古代印度早期文化的代表,梵文是古代印度最有代表性的文字,巴利文影响东南亚国家的文字发展。(印梵巴)
笈多帝国时期 :《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源自民间口头创作。
古印度佛教建筑桑奇大塔
古印度佛教建筑阿育王石柱
古印度文化的传播及影响
古印度伊斯兰教建筑泰姬陵。
①对东南亚:印度的佛教、文字语言、建筑艺术、思想以及风俗习惯等在东南亚产生了广泛影响。(文化交流)
②对中国: 佛教传入中国,对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文艺产生深刻影响。(选必3第2课)
③对西方:印度数字经阿拉伯人传到了西方,促进了数学发展。
古印度文化的传播及影响
柬埔寨吴哥窟
送子天王图
古代印度文化特点:多样性、包容性、宗教色彩浓厚、辐射性、先进性、创新性、深受种姓制度的影响。
印度文化宗教色彩浓厚,与其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古代印度灾害频繁使得人们对自然的崇拜和神的信仰特别强烈。
古代印度文化繁荣原因
①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
②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
③农耕经济的繁荣发展。
④古代印度人民的聪明才智和不断探索。
⑤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二、古代朝鲜与日本文化
1、古代朝鲜文化
生产力发展:公元前5世纪前后,朝鲜出现青铜器,后出现铁器。
科学成就:
①天文学:7世纪庆州瞻星台,东亚现存最古老的天文台
历史学:12世纪朝鲜现存最早的正史《三国史记》,15世纪《高丽史》仿照中国史书的编写体例
③文字:15世纪,在学习汉字基础上,创制朝鲜文字“谚文”。(选必3第10页)
④音乐舞蹈:源远流长,特色鲜明。
谚文是一种参考借鉴汉字方体形态的方块拼音文字。选必3第10页。
中朝文化交流:
⑴中国对朝鲜的影响:
①佛教、道教、儒学从中国传入朝鲜
②朝鲜的典章制度、文字、学术文化、风俗习惯等受中国影响。
(中央集权;三省六部、地方十道;土地国有;科举选官;建立学校教育制度,传播儒家文化和汉文学,中国儒家经典和辞章之学广为传播)
③学习中国汉字,创造本民族文字(谚文)
④仿照(中华文化的先进性)中国的史书体例编写历史,如《高丽史》
朝鲜谚文
⑵朝鲜文化对中国影响:朝鲜半岛的乐舞传入中国,丰富了中国人的精神生活。
互有影响,体现了文明的交流互(相互借鉴)。
2.古代日本文化
中国文化具有先进性
宗教
①神道:日本最初的宗教是神道教,表达了日本人对自然和宗教的热爱,崇拜风、闪电、河流、大树等。神道教在日本形成时间(公元5-8世纪)
天照大神
②7世纪,天皇制度形成,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天皇为巩固权力,自称是太阳神的后裔。
相关联知识:纲要下第4课
秦汉之际:中国冶铁和水稻种植技术传到日本。
646年 孝德天皇开始“大化改新”模仿中国隋唐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
10世纪日本中央集权制开始瓦解,庄园制度开始形成。
12世纪末:镰仓幕府建立,并从朝廷获得了镇压叛乱、征收赋税等权力。
17世纪:德川幕府面对世界变局,意图以锁国加强统治,抵制外来影响。
关联知识:纲要下第4课
日本、朝鲜中央集权制度建立时间:公元7世纪
日本遣唐使
646年,日本大化改新是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大化改新在日本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文学:诗歌集《万叶集》和小说《源氏物语》(作者为紫式部)享誉世界文坛。
建筑:法隆寺是日本古代建筑的代表。
28页学习聚焦:古代朝鲜和日本在吸收中华文化的基础上发展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③武士道:12世纪以后,随着武士阶层的崛起,神道融合了佛教等外来文化,逐渐形成了武士道,它在日本历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武士道”核心是忠、仁、勇。强调武士的责任和义务。
影响:
对日本民族性格的塑造与社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武士道在近代成为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扩张的工具,造成严重灾难。
古代日本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
文字:先是直接使用汉字,后来根据日本语言的发音,借用汉字的楷体笔画和草体,分别创制了字母片假名和平假名。
来自中国的制度、儒学、佛教等深刻影响了日本文化的发展。
艺术:大和绘和浮世绘都是极具特色的日本绘画艺术。
浮世绘(风俗画),兴起于日本江户时代。
大和绘:日本10世纪前后产生的民族绘画。以贵族的日常生活为题材,具有华丽的特征。
大和绘:
浮世绘
从大和绘到浮世绘变化实质反映了日本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不断壮大。
◎《神奈川冲浪里》
遣唐使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艺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鉴真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日本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日本在维护日本的传统文化基础上,对中国文化进行适合自己国情的学习和改造。
三、美洲印第安文化
纲要下第5课29、30页、31页
区域 文明 时间 国家形态
中美 玛雅文明 前2500年至16世纪 建立了众多城市国家
中美 阿兹特克文明 14世纪至16世纪 结构松散王国
南美 印加文明 13世纪至16世纪 统一大帝国
在中美洲、南美洲创造了玛雅文明、阿兹特克和印加文明。
玛雅创造之神伊查姆·纳
阿兹特克太阳神托纳提乌
玉米神
对玉米神的崇拜反映了玛雅人的农业以种植玉米为主。
宗教——多神崇拜
阿兹特克文明
玛雅文明
古代美洲人创造了灿烂的文明:
农业:独立培育出马铃薯、玉米、番茄、花生和南瓜等农作物。据统计,当今世界的植物食品中,约1/3的品种源自美洲。
文化区域 宗教 建筑 文字 其他
玛雅文明 多神崇拜 创造之神等 规模宏大的金字塔:祭祀的神庙,也观察天象 独特的文字 (图画+符号) 玛雅历(太阳历);
20进制;零的概念
阿兹特克文明 多神崇拜 太阳神 等 图画文字 铜器、陶器、石雕、木刻和金银首饰
印加文明 结绳记事 (没文字) 驿道和太阳庙;
麻醉剂和人体解剖;
太阳历和太阴历
玛雅象形文字
三大美洲文明在宗教上的的相同点。
多神崇拜,建造金字塔用于祭祀神灵、观察天象。
记事:印加记事
医学:印加使用麻醉剂,进行人体解剖
造成古代印第安文化衰亡的原因
①西方殖民者的侵略,西方殖民者对印第安文化的破坏。
②疾病、瘟疫等灾害。
③缺少与外界的沟通和交往,内部之间的交往有限。
文明具有多样性、统一性、传承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