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练习(含答案) 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练习(含答案) 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8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8-13 15:42: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一、选择题
1.(2023·苏州模考)19世纪末20世纪初,有关德国间谍和德国统治欧洲的阴谋的众多书籍,如《1910年入侵英伦》《威廉来了:霍亨索伦王朝统治下的伦敦》在英国广受欢迎;描写德国战胜英国的《英格兰的报应》《德国未来100年》等小说也在德国畅销。据此可知(  )
A.军国主义思想控制社会舆论
B.英德矛盾成为世界主要矛盾
C.文化界对战争爆发负有责任
D.人们对局势发展持负面态度
2.(2023·徐州联考)1913年,德国某位军事作家在《德国与未来的战争》一书中写道:“在这方面我们必须十分清楚,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那样要对付如此多的困难和敌意……我们现在想要获得的东西必须用战争获取。”作者意在(  )
A.对德国对外政策表达不满
B.表达对德国国际处境的担忧
C.揭示国际关系危机的根源
D.极力宣扬军国主义思想
3.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说明当时世界局势的突出特点是(  )
A.英、法、俄和德、奥、意的利益不同
B.英德矛盾尖锐,各自寻找支持者
C.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日趋激烈
D.帝国主义为了各自利益相互勾结
4.(2023·南通调研)图一、图二所示分别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英美两国征兵海报宣传语“加入你祖国(英国)的军队”“我要你为国家入伍”。两国征兵参战的共同目的是(  )
图一     图二
A.转嫁国内经济危机
B.争夺欧洲大陆霸权
C.参与争夺世界霸权
D.维护世界和平民主
5.(2023·扬州调研)下面为1914—1916年美国同交战国双方贸易统计表(单位:美元)。
年份 同英、法、俄、意的年贸易额 增长指数(以1914年为100) 同德、奥匈的年贸易额 增长指数(以1914年为100)
1914 824 860 237 100.0 169 289 775 100.0
1915 1 991 747 493 241.0 11 878 153 7.0
1916 3 214 480 547 389.7 1 159 653 0.68
据此,有学者认为,当美国参战变得不可避免时,其选择的余地并不多。这表明一战期间(  )
A.美国与同盟国矛盾不可调和
B.经济利益影响美国政府决策
C.欧洲的经济逐渐被美国控制
D.欧洲经济优势地位依然牢固
6.1917年各国工人罢工此起彼伏,法国罢工人数增至29万,提出了“打倒战争”的口号;俄国3万人罢工,要求政治变革,被称为“二月革命”;1918年1月全德工人实行总罢工,要求增加粮食定量、建立民主政府等。材料表明(  )
A.工人阶级政治地位提高
B.国际工人运动走向联合
C.参战国的国内矛盾激化
D.战后和平主义思潮兴起
7.(2023·无锡质检)1918年1月,一种流感从美国爆发,随美军进入欧洲并波及亚洲和北非国家。到7月病毒发生变异,流感瘟疫在全球各地几乎同时爆发,死亡人数远超战争,这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原因之一。这反映的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是(  )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历史合力论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阶级斗争学说
8.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某位西方漫画家创作漫画《生日好,陛下》。画面中劳合·乔治、克里孟梭、威尔逊在凡尔赛宫镜厅,举杯向1914年6月28日刺杀斐迪南大公的普林西普的雕像致意:“向你致敬,向你致谢!”作者借这幅画(  )
A.讽刺英、法、美是战争的受益者
B.抨击普林西普行为的愚昧
C.表明协约国实力大于同盟国
D.暗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局
9.(2023·常州质检)在巴黎和会上,英、法、美、意等国领导人为了各自的利益进行了激烈的争吵,但在这次会议上他们也有共识。他们一致赞同(  )
A.恢复欧洲势力均衡 B.削弱并且肢解德国
C.公平解决战后问题 D.防止苏俄势力扩展
10.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研究某项政策时,列出了如下要点。该政策是(  )
A.委任统治 B.国家干预
C.绥靖政策 D.和平演变
11.(2023·江阴质检)国际关系体系理论把国际关系视为一个具有某种内部关联的体系,认为在一定时期内,国际社会中的组成单元按照一定的规则相互作用,最终在长期的互动中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关系结构。下列关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建立在错综复杂的矛盾基础上
B.是封建主义在欧洲大陆的复辟
C.它是现代国际治理体系的源头
D.欧洲失去对世界的影响和控制
12.《国际联盟盟约》规定,国际联盟主要机构形成决议时,每个会员国包括自治领都拥有平等的投票权和否决权。这一规定(  )
A.调和了列强之间的矛盾
B.保证了弱小国家的利益
C.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
D.制约了国联效能的发挥
二、非选择题
13.(2023·惠州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20年代国际关系大事年表(部分)
1920年 《凡尔赛条约》生效,在日内瓦成立国际联盟。倡导者美国没有加入
1921年底至1922年初 华盛顿会议召开,美、英、日、法、意五国签订了《限制海军军备条约》。会议期间,中国通过对日交涉收回了山东权益
1922年 墨索里尼在意大利建立法西斯独裁政权
1923年 德国要求延期赔款并减少支付额度,法国联合比利时出兵占领德国工业区鲁尔,酿成鲁尔危机
1924年 以美国银行家道威斯为首的委员会制定出关于德国赔款的计划,即“道威斯计划”,法德在赔款问题上的矛盾有所缓解
1925年 英、法、德等国在瑞士小城洛迦诺举行会议,签订了《洛迦诺公约》。德国对协约国展现和解姿态,恢复了大国地位。美国没有参与会议
1926年 德国加入国联,并任常任理事国
1927年 裁减海军军备会议召开,但没有达成一项协议
1928年 德国军国主义重新复活。美、法、德、英、意、日、比等15个国家在巴黎进行国际会议,经过反复谈判,签订了《关于废弃战争作为国家政策工具的一般条约》,又称《非战公约》
1929年 世界经济大危机爆发
——据刘德斌主编的《国际关系史》整理
根据材料,就20世纪20年代国际关系的一个方面或整体,提炼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观点合理,论证充分,史论结合。)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一、选择题
1.(2023·苏州模考)19世纪末20世纪初,有关德国间谍和德国统治欧洲的阴谋的众多书籍,如《1910年入侵英伦》《威廉来了:霍亨索伦王朝统治下的伦敦》在英国广受欢迎;描写德国战胜英国的《英格兰的报应》《德国未来100年》等小说也在德国畅销。据此可知(  )
A.军国主义思想控制社会舆论
B.英德矛盾成为世界主要矛盾
C.文化界对战争爆发负有责任
D.人们对局势发展持负面态度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有关德国间谍和德国统治欧洲的阴谋的众多书籍”和“描写德国战胜英国”的小说畅销,这说明文学创作对战争的爆发负有一定的责任,C项正确;军国主义思想控制社会舆论,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英德矛盾成为世界主要矛盾,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主要体现文化界与战争爆发的关系,没有体现人们对局势发展的态度,排除D项。
2.(2023·徐州联考)1913年,德国某位军事作家在《德国与未来的战争》一书中写道:“在这方面我们必须十分清楚,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那样要对付如此多的困难和敌意……我们现在想要获得的东西必须用战争获取。”作者意在(  )
A.对德国对外政策表达不满
B.表达对德国国际处境的担忧
C.揭示国际关系危机的根源
D.极力宣扬军国主义思想
答案 D
解析 据材料可知,德国打算通过武力和军事扩张来实现自己的霸权,故选D项;材料中作者对德国对外政策表达不满的目的是宣扬其侵略思想,推动德国对外扩张,排除A项;据材料可知,作者对一战前德国处境担忧的主要目的是宣扬其武力获取霸权的思想,排除B项;国际关系危机的根源是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C项。
3.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说明当时世界局势的突出特点是(  )
A.英、法、俄和德、奥、意的利益不同
B.英德矛盾尖锐,各自寻找支持者
C.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日趋激烈
D.帝国主义为了各自利益相互勾结
答案 C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说明当时世界局势的突出特点是帝国主义在全球范围内争夺殖民地和利益的矛盾,已经上升为军事对抗的白热化局面,故C项正确。
4.(2023·南通调研)图一、图二所示分别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英美两国征兵海报宣传语“加入你祖国(英国)的军队”“我要你为国家入伍”。两国征兵参战的共同目的是(  )
图一     图二
A.转嫁国内经济危机
B.争夺欧洲大陆霸权
C.参与争夺世界霸权
D.维护世界和平民主
答案 C
解析 一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英美两国参战是为了重新瓜分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故选C项;一战前,欧美没有爆发经济危机,排除A项;争夺欧洲大陆霸权不是美国参战的目的,排除B项;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不会维护世界和平民主,排除D项。
5.(2023·扬州调研)下面为1914—1916年美国同交战国双方贸易统计表(单位:美元)。
年份 同英、法、俄、意的年贸易额 增长指数(以1914年为100) 同德、奥匈的年贸易额 增长指数(以1914年为100)
1914 824 860 237 100.0 169 289 775 100.0
1915 1 991 747 493 241.0 11 878 153 7.0
1916 3 214 480 547 389.7 1 159 653 0.68
据此,有学者认为,当美国参战变得不可避免时,其选择的余地并不多。这表明一战期间(  )
A.美国与同盟国矛盾不可调和
B.经济利益影响美国政府决策
C.欧洲的经济逐渐被美国控制
D.欧洲经济优势地位依然牢固
答案 B
解析 从表中数据可以发现,从1914年到1916年,美国对协约国集团的贸易数量成倍增加,而对同盟国集团的贸易额急剧下降,最后趋近于断绝,所以最终美国站在了协约国一方参加世界大战,故选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与德、奥匈同为资本主义国家,没有根本的矛盾冲突,排除A项;表格内容只能反映美国与欧洲国家的贸易情况,无法反映欧洲国家的经济实力情况,排除C、D项。
6.1917年各国工人罢工此起彼伏,法国罢工人数增至29万,提出了“打倒战争”的口号;俄国3万人罢工,要求政治变革,被称为“二月革命”;1918年1月全德工人实行总罢工,要求增加粮食定量、建立民主政府等。材料表明(  )
A.工人阶级政治地位提高
B.国际工人运动走向联合
C.参战国的国内矛盾激化
D.战后和平主义思潮兴起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时间可知,此时为一战期间,材料中的罢工游行都发生在各国内部,表明各国的阶级矛盾激化,故选C项;材料只能反映工人的诉求,无法判断其政治地位,排除A项;材料可以看出各国工人的诉求不同,斗争的对象也不相同,不能体现国际工人运动联合的趋势,排除B项;“1917年”“1918年1月”战争尚未结束,不能说明战后的情形,排除D项。
7.(2023·无锡质检)1918年1月,一种流感从美国爆发,随美军进入欧洲并波及亚洲和北非国家。到7月病毒发生变异,流感瘟疫在全球各地几乎同时爆发,死亡人数远超战争,这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原因之一。这反映的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是(  )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历史合力论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阶级斗争学说
答案 B
解析 材料表明一战结束的原因有很多个,疫情只是其中之一,这里强调的是多种因素产生的共同影响,即历史合力论,故选B项;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强调的是某国内部的经济关系,和一战并无直接联系,排除A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哲学层面的概念,强调的是客观环境对社会意识的影响,一战不是意识内容,是实质性的战争和冲突,排除C项;阶级斗争强调的是国内矛盾,一战是国际纠纷,排除D项。
8.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某位西方漫画家创作漫画《生日好,陛下》。画面中劳合·乔治、克里孟梭、威尔逊在凡尔赛宫镜厅,举杯向1914年6月28日刺杀斐迪南大公的普林西普的雕像致意:“向你致敬,向你致谢!”作者借这幅画(  )
A.讽刺英、法、美是战争的受益者
B.抨击普林西普行为的愚昧
C.表明协约国实力大于同盟国
D.暗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局
答案 A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是一战的导火索,英、法、美是一战的战胜国,战后攫取了大量利益,因此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克里孟梭、美国总统威尔逊举杯相庆,A项正确;根据“向你致敬,向你致谢”可知并非抨击普林西普行为的愚昧,排除B项;材料的主旨并非表明协约国实力大于同盟国,排除C项;此时一战已经结束,排除D项。
9.(2023·常州质检)在巴黎和会上,英、法、美、意等国领导人为了各自的利益进行了激烈的争吵,但在这次会议上他们也有共识。他们一致赞同(  )
A.恢复欧洲势力均衡 B.削弱并且肢解德国
C.公平解决战后问题 D.防止苏俄势力扩展
答案 D
解析 苏俄建立了当时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造成威胁,于是各国都想防止苏俄势力的扩大,故选D项;巴黎和会是要重新划分欧洲的势力范围而不是恢复旧秩序,排除A项;巴黎和会上法国主张“削弱并且肢解德国”,遭到英国的反对,排除B项;“公平”的说法不客观,中国作为战胜国之一并未受到公平对待,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被转让给了日本,排除C项。
10.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研究某项政策时,列出了如下要点。该政策是(  )
A.委任统治 B.国家干预
C.绥靖政策 D.和平演变
答案 A
解析 根据《凡尔赛条约》的规定,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美等战胜国以“委任统治”的方式加以瓜分,貌似公正地避免了更大的国际冲突,体现出浓厚的大国政治和霸权主义色彩,故选A项;题干图片内容主要涉及政治层面,排除B项;绥靖政策与题干图片内容无关,排除C项;和平演变与题干图片内容无关,排除D项。
11.(2023·江阴质检)国际关系体系理论把国际关系视为一个具有某种内部关联的体系,认为在一定时期内,国际社会中的组成单元按照一定的规则相互作用,最终在长期的互动中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关系结构。下列关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建立在错综复杂的矛盾基础上
B.是封建主义在欧洲大陆的复辟
C.它是现代国际治理体系的源头
D.欧洲失去对世界的影响和控制
答案 A
解析 由材料可知大国力量的对比和变化直接影响国际格局的演变和国际规则的制定,这种相对稳定的关系结构不能永远持续下去,一战后战胜国按照力量对此的变化重新构建了国际秩序,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但是这一体系建立在错综复杂的矛盾基础上,故选A项;“复辟”不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和史实,排除B项;国际关系源自各个国家综合力量的对比,“国际治理体系”不存在源头一说,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国际关系体系,并未提及欧洲对世界的影响,排除D项。
12.《国际联盟盟约》规定,国际联盟主要机构形成决议时,每个会员国包括自治领都拥有平等的投票权和否决权。这一规定(  )
A.调和了列强之间的矛盾
B.保证了弱小国家的利益
C.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
D.制约了国联效能的发挥
答案 D
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国联在决策过程中的表决原则是“全体一致”原则,由于国家利益的不同,各国难以达成一致意见,显然国联的作用很难发挥,D正确。
二、非选择题
13.(2023·惠州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20年代国际关系大事年表(部分)
1920年 《凡尔赛条约》生效,在日内瓦成立国际联盟。倡导者美国没有加入
1921年底至1922年初 华盛顿会议召开,美、英、日、法、意五国签订了《限制海军军备条约》。会议期间,中国通过对日交涉收回了山东权益
1922年 墨索里尼在意大利建立法西斯独裁政权
1923年 德国要求延期赔款并减少支付额度,法国联合比利时出兵占领德国工业区鲁尔,酿成鲁尔危机
1924年 以美国银行家道威斯为首的委员会制定出关于德国赔款的计划,即“道威斯计划”,法德在赔款问题上的矛盾有所缓解
1925年 英、法、德等国在瑞士小城洛迦诺举行会议,签订了《洛迦诺公约》。德国对协约国展现和解姿态,恢复了大国地位。美国没有参与会议
1926年 德国加入国联,并任常任理事国
1927年 裁减海军军备会议召开,但没有达成一项协议
1928年 德国军国主义重新复活。美、法、德、英、意、日、比等15个国家在巴黎进行国际会议,经过反复谈判,签订了《关于废弃战争作为国家政策工具的一般条约》,又称《非战公约》
1929年 世界经济大危机爆发
——据刘德斌主编的《国际关系史》整理
根据材料,就20世纪20年代国际关系的一个方面或整体,提炼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观点合理,论证充分,史论结合。)
答案 示例一  观点:20世纪20年代欧美各国为维护和平进行了积极探索
阐述:一战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被战争破坏的国际秩序得以重建。为促进国际合作与实现集体安全,战胜国成立了国际联盟,缔造了世界上第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道威斯计划的实施和《洛迦诺公约》的签订,缓和了赔款问题引发的矛盾,有利于法德关系的改善。《非战公约》宣布废弃战争作为推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在国际法上确认侵略战争非法,具有进步意义。欧美各国的努力和探索,使20世纪20年代成为一个相对和平与繁荣的时期,同时也推动了国际法的发展。因此,不能因为20世纪30年代法西斯疯狂扩张和二战的爆发,就否定20世纪20年代的努力所取得的建设性成果。
示例二  观点:20世纪20年代的国际关系中潜伏着深刻的危机
阐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重建了国际秩序,欧美各国通过成立国联、实施道威斯计划、签订国际公约等举措缓和了矛盾冲突,使20世纪20年代的国际关系出现了相对稳定的局面。
但是,和平之下实则危机潜伏。德国人认为《凡尔赛条约》让其遭受不公正对待,因此怀有民族复仇情绪。意大利建立了法西斯独裁统治,纳粹主义在德国兴起,日本则开始了军部法西斯运动。由于国联形成决议需“全体一致”,《非战公约》也并未真正得到实行,因而难以遏制法西斯势力的扩张。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导致国际关系日趋恶化,国际秩序开始走向解体,世界由此进入动荡和战乱。
总之,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缺陷,使得20世纪20年代只有短暂而脆弱的和平,未能防止新的世界大战爆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