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
一、选择题
1.新航路开辟后,阿姆斯特丹、威尼斯的商人可以用汇票购买商品,也可以把汇票存入银行,或兑换成现金,支票开始逐渐盛行起来。支票的盛行反映出新航路开辟后 ( )
A.商路中心的转移 B.契约规则的确立
C.价格革命的影响 D.贸易规模的扩大
2.有学者认为,明末以来,美洲的豆类、番茄、玉米、甘薯、辣椒等作物向中国、东南亚的广大地区传播,以其丰厚的产出和充足的营养支撑着众多的人口,打破了传统的粮食结构,引起“餐桌革命”。“餐桌革命”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世界市场的形成 B.亚洲人口的膨胀
C.商业革命的影响 D.工业革命的开展
3.下图为某同学制作的三角贸易示意图。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该贸易产生的最深远的影响是( )
A.导致了非洲人口的急剧下降
B.加快了美洲各地的开发速度
C.引发了全球人口的迁移热潮
D.增加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
4.以前,威尼斯商人从地中海沿岸一带收购香料,每年大约2 100吨。在直通印度的航路发现以后,每年仅运往葡萄牙首都里斯本的亚洲香料就剧增到7 000吨。材料反映了( )
A.新航路开辟以后国际分工形成
B.欧洲逐渐成为世界市场的中心
C.世界贸易规模正在不断地扩大
D.葡萄牙在殖民掠夺中地位凸显
5.某学者写道,“衰落是一个容易使人上当的词,因为它包含了两个相去甚远的概念:一是外部力量的减弱,一是内部力量的衰败。”拿16世纪的意大利来说,“在外部因素使其丧失了经济强国的地位之后,内部文化仍可达到巅峰”。这里所说的“外部因素”是指( )
A.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 B.价格革命的影响
C.商业革命的影响 D.商业战争的失利
6.近代早期欧洲的企业家组成私人公司,希望从商业贸易活动中获利。19世纪五六十年代,英法政府颁行股份公司法,股份公司迅速成为工业社会最普遍的企业组织形式。这表明( )
A.近代早期欧洲企业以股份制为主
B.股份制企业私有制属性逐步改变
C.政府立法推动垄断组织大量出现
D.生产力推动企业组织形式的变革
7.下表是法国货币图尔里佛中含银量的变化,对该现象的影响分析正确的是( )
时间 1541— 1550 1551— 1560 1561— 1570 1571— 1580 1581— 1590 1591— 1600
含银 量 50% 39% 11% 17% 18% 5%
A.使法国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
B.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C.实现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
D.推动了商业中心的转移
8.西班牙人在1513年抱怨:“今天一磅羊肉的价格在过去能买一整头羊;一磅蜡或油的价格顶得上过去的12磅。”这一现象产生的直接后果是( )
A.商业中心发生转移 B.商品种类急剧增长
C.资产阶级获益匪浅 D.各国联系日益紧密
9.16世纪末到19世纪初,马尼拉帆船贸易在浩渺的太平洋上开辟了一条“丝绸之路”。借此,中国的丝绸、瓷器等产品源源不断地输入拉丁美洲各地;反过来,美洲的作物如烟草、玉米、甘薯,以及墨西哥的银元等传播到中国。这条太平洋贸易航线的开辟( )
A.引起了菲律宾的价格革命
B.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促进了中国工商业市镇的发展
D.完成了美洲的资本原始积累
10.17世纪,荷兰商人从南非进口小麦,从印度进口玛瑙贝,从巴西进口蔗糖。小麦养活了国内消费者,于是更多的荷兰人成为商人、银行家和手工业者,从事农业的人越来越少。到18世纪,由于咖啡、茶、糖和烟草等大宗商品的出现,世界贸易变得更加错综复杂。这主要反映了( )
A.资本主义扩张手段发生变化
B.荷兰经济转型得以完成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日益扩大
D.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
11.1840年,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承担起向社会提供时间的服务。到1847年,几乎所有的英国铁路公司都采用了格林尼治时间。由于美国的铁路是在英国资本支持下建立的,1883年,在美国推动下,格林尼治经线被明确采用世界通用的本初子午线。这一标准时间的确立( )
A.是英美确立殖民霸权的体现
B.形成了联结世界经济的纽带
C.增强了垄断组织社会控制力
D.契合了全球商业贸易的要求
12.以前,威尼斯商人每年从地中海沿岸一带收购香料大约2100吨。在直通印度的航路开辟以后,每年仅运往葡萄牙首都里斯本的亚洲香料就剧增到7000吨。材料反映了( )
A.新航路开辟以后国际分工形成
B.欧洲逐渐成为世界市场的中心
C.当时世界贸易规模不断地扩大
D.葡萄牙在殖民掠夺中地位凸显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6—18世纪中外金与银的比价表。(比价提示:如1580年的中国,1两黄金=5.5两白银,即当时中国5.5两白银可兑换1两黄金)
年代 中国 英国 西班牙
1580 1∶5.5 1∶11.7 1∶12.12
1635 1∶10 1∶13 1∶13.13
1637 1∶13 1∶13.5 1∶13.13—15.45
——钱江《十六—十八世纪国际间白银
流动及其输入中国之考察》
根据材料,提炼16世纪晚期到17世纪中期中国金银比价发生变化的结论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结论准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
一、选择题
1.新航路开辟后,阿姆斯特丹、威尼斯的商人可以用汇票购买商品,也可以把汇票存入银行,或兑换成现金,支票开始逐渐盛行起来。支票的盛行反映出新航路开辟后 ( )
A.商路中心的转移 B.契约规则的确立
C.价格革命的影响 D.贸易规模的扩大
答案D
解析新航路开辟后地中海地区的城市商业受到冲击,商贸中心开始转移,但材料中并未体现这一点,故A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契约规则,故B项错误;价格革命是指黄金、白银等贵金属大量涌入欧洲,造成物价上涨,但材料未体现这一点,故C项错误;新航路开辟后,交易范围以及贸易规模扩大,需要更多的货币,当时使用的是贵金属,携带大量货币既不方便又不安全,支票开始兴盛,故D项正确。
2.有学者认为,明末以来,美洲的豆类、番茄、玉米、甘薯、辣椒等作物向中国、东南亚的广大地区传播,以其丰厚的产出和充足的营养支撑着众多的人口,打破了传统的粮食结构,引起“餐桌革命”。“餐桌革命”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世界市场的形成 B.亚洲人口的膨胀
C.商业革命的影响 D.工业革命的开展
答案C
解析材料主要说明美洲的作物传入亚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造成这一现象的是新航路开辟所引发的商业革命,故C项正确;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A项时间不符,故排除;材料中并没有提到人口膨胀的问题,故B项错误;明末大致是17世纪,工业革命是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时间不符,故D项排除。
3.下图为某同学制作的三角贸易示意图。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该贸易产生的最深远的影响是( )
A.导致了非洲人口的急剧下降
B.加快了美洲各地的开发速度
C.引发了全球人口的迁移热潮
D.增加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
答案D
解析欧洲通过三角贸易进行资本原始积累,极大地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开展,从而推动了欧洲文明整体的进步,因此增加欧洲资本原始积累为三角贸易最深远的影响,故D项正确。
4.以前,威尼斯商人从地中海沿岸一带收购香料,每年大约2 100吨。在直通印度的航路发现以后,每年仅运往葡萄牙首都里斯本的亚洲香料就剧增到7 000吨。材料反映了( )
A.新航路开辟以后国际分工形成
B.欧洲逐渐成为世界市场的中心
C.世界贸易规模正在不断地扩大
D.葡萄牙在殖民掠夺中地位凸显
答案C
解析新航路开辟后,威尼斯商人从原来在地中海一带收购香料,变成仅运往里斯本的亚洲香料数量就是以前的数倍,结合所学可知,这反映了世界贸易规模在不断扩大,C项正确;香料运输与国际分工无关,A项错误;更多香料运到欧洲不能说明世界市场的中心在欧洲,B项错误;香料交易不能体现殖民掠夺,D项错误。
5.某学者写道,“衰落是一个容易使人上当的词,因为它包含了两个相去甚远的概念:一是外部力量的减弱,一是内部力量的衰败。”拿16世纪的意大利来说,“在外部因素使其丧失了经济强国的地位之后,内部文化仍可达到巅峰”。这里所说的“外部因素”是指( )
A.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 B.价格革命的影响
C.商业革命的影响 D.商业战争的失利
答案C
解析新航路开辟使欧洲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丧失了优越的地理位置,开始衰落,这正是商业革命的表现,故C项正确;英国工业革命发生于18世纪中后期,与16世纪意大利的衰落无关,故A项错误;价格革命直接打击的是收取固定地租的欧洲封建地主,这不是使意大利丧失强国地位的重要因素,故B项错误;意大利当时处于分裂状态,没有发动商业战争,故D项错误。
6.近代早期欧洲的企业家组成私人公司,希望从商业贸易活动中获利。19世纪五六十年代,英法政府颁行股份公司法,股份公司迅速成为工业社会最普遍的企业组织形式。这表明( )
A.近代早期欧洲企业以股份制为主
B.股份制企业私有制属性逐步改变
C.政府立法推动垄断组织大量出现
D.生产力推动企业组织形式的变革
答案D
解析19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欧洲一些国家通过组建股份公司进行工业生产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和要求。因此材料反映的是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企业组织形式的变革,故D项正确。A项与材料中的“近代早期欧洲的企业家组成私人公司”不符,排除;股份制企业的私有制属性没有改变,排除B项;垄断组织大量出现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与材料中的时间信息不符,排除C项。
7.下表是法国货币图尔里佛中含银量的变化,对该现象的影响分析正确的是( )
时间 1541— 1550 1551— 1560 1561— 1570 1571— 1580 1581— 1590 1591— 1600
含银 量 50% 39% 11% 17% 18% 5%
A.使法国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
B.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C.实现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
D.推动了商业中心的转移
答案B
解析表格中法国货币图尔里佛中的含银量是逐渐降低的,这说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货币需求量大,只有减少其中的含银量才可以制造出更多的货币以满足市场的需求,故选B项。
8.西班牙人在1513年抱怨:“今天一磅羊肉的价格在过去能买一整头羊;一磅蜡或油的价格顶得上过去的12磅。”这一现象产生的直接后果是( )
A.商业中心发生转移 B.商品种类急剧增长
C.资产阶级获益匪浅 D.各国联系日益紧密
答案C
解析材料中说明的是通货膨胀现象,是新航路开辟引起的价格革命,价格革命摧毁了封建势力,有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增强了资产阶级的实力,故C项正确。
9.16世纪末到19世纪初,马尼拉帆船贸易在浩渺的太平洋上开辟了一条“丝绸之路”。借此,中国的丝绸、瓷器等产品源源不断地输入拉丁美洲各地;反过来,美洲的作物如烟草、玉米、甘薯,以及墨西哥的银元等传播到中国。这条太平洋贸易航线的开辟( )
A.引起了菲律宾的价格革命
B.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促进了中国工商业市镇的发展
D.完成了美洲的资本原始积累
答案C
解析“16世纪末到19世纪初”是中国明清时期,新航路开辟以后“丝绸、瓷器等产品源源不断地输入拉丁美洲各地;反过来,美洲的作物如烟草、玉米、甘薯,以及墨西哥的银元等传播到中国”丰富了中国的农作物品种,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和市镇的发展,故C项正确。发生价格革命的是西班牙等西欧殖民国家,菲律宾是殖民地,A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中国在19世纪中后期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完成“资本原始积累”的是欧洲国家,而不是美洲,D项错误。
10.17世纪,荷兰商人从南非进口小麦,从印度进口玛瑙贝,从巴西进口蔗糖。小麦养活了国内消费者,于是更多的荷兰人成为商人、银行家和手工业者,从事农业的人越来越少。到18世纪,由于咖啡、茶、糖和烟草等大宗商品的出现,世界贸易变得更加错综复杂。这主要反映了( )
A.资本主义扩张手段发生变化
B.荷兰经济转型得以完成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日益扩大
D.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
【答案】C 【解析】荷兰从亚非拉进口原料,大宗商品出现,世界贸易发展,这些都是世界市场扩大的表现,故C项正确;从材料看不出资本主义扩张手段有变化,排除A项;17、18世纪的荷兰重视贸易,材料没有涉及经济转型,排除B项;到20世纪初世界殖民体系才最终确立,排除D项。
11.1840年,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承担起向社会提供时间的服务。到1847年,几乎所有的英国铁路公司都采用了格林尼治时间。由于美国的铁路是在英国资本支持下建立的,1883年,在美国推动下,格林尼治经线被明确采用世界通用的本初子午线。这一标准时间的确立( )
A.是英美确立殖民霸权的体现
B.形成了联结世界经济的纽带
C.增强了垄断组织社会控制力
D.契合了全球商业贸易的要求
【答案】D 【解析】从“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承担起向社会提供时间的服务”到“几乎所有的英国铁路公司都采用了格林尼治时间”再到“格林尼治经线被明确采用为世界通用的本初子午线”,结合材料时间可知工业化的开展使全球联系日益紧密,需要统一的时间为全球商业贸易服务,故D项正确;英国在18世纪中期建立世界殖民霸权,排除A项;标准时间的确立只是为全球贸易和商业发展提供了便捷的交易条件,排除B项;英国铁路资本的社会控制力是标准时间确立的推动因素,而不是标准时间的确立增强了垄断组织的社会控制力,排除C项。
12.以前,威尼斯商人每年从地中海沿岸一带收购香料大约2100吨。在直通印度的航路开辟以后,每年仅运往葡萄牙首都里斯本的亚洲香料就剧增到7000吨。材料反映了( )
A.新航路开辟以后国际分工形成
B.欧洲逐渐成为世界市场的中心
C.当时世界贸易规模不断地扩大
D.葡萄牙在殖民掠夺中地位凸显
【答案】C 【解析】新航路开辟后,仅运往里斯本的亚洲香料数量就是以前威尼斯商人在地中海一带收购的数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世界贸易规模不断扩大,故C项正确;香料运输与国际分工无关,故A项错误;更多香料运到欧洲不能说明世界市场的中心在欧洲,故B项错误;香料交易不能体现殖民掠夺,故D项错误。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6—18世纪中外金与银的比价表。(比价提示:如1580年的中国,1两黄金=5.5两白银,即当时中国5.5两白银可兑换1两黄金)
年代 中国 英国 西班牙
1580 1∶5.5 1∶11.7 1∶12.12
1635 1∶10 1∶13 1∶13.13
1637 1∶13 1∶13.5 1∶13.13—15.45
——钱江《十六—十八世纪国际间白银
流动及其输入中国之考察》
根据材料,提炼16世纪晚期到17世纪中期中国金银比价发生变化的结论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结论准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参考答案示例
变化:16世纪晚期中国银价偏高,但到17世纪中期,银价下降到与西欧持平。
阐释:新航路开辟后,西欧人用美洲的白银购买中国的商品,使大量白银流入中国,刺激经济发展,与此同时,明朝商品经济空前繁荣,加之中国外贸长期处于出超地位,白银成为普遍流通货币,吸引白银大量流入中国。中国银价的贬值,使中国在对外贸易中的顺差更加明显。
解析根据图表可知1580年时中国银价偏高,至1637年时中国银价与西欧持平。提炼结论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释。阐释时要从原因和影响两个角度出发,联系世界和中国当时的形势进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