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人音版二年级下册第4课《我是人民小骑兵》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人音版二年级下册第4课《我是人民小骑兵》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6.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4-08-13 13:55: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我是人民小骑兵》
一、课时:1课时
二、教材分析
《我是人民小骑兵》是一首富有蒙古族特色的木琴独奏曲,由吴光锐、齐景全和王小平共同创作。这首乐曲采用复三部曲式结构,包括引子、A段(主题及其变化重复)、B段(变奏和华彩部分)以及A'段和尾声。音乐通过巧妙的力度变化,从ppp逐渐增强到ff,生动地描绘了一队小骑兵由远及近奔驰而来的场景。乐曲节奏鲜明,旋律优美,充分展现了蒙古族音乐的独特魅力。
三、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小朋友对音乐充满热情和好奇。他们喜欢生动有趣的音乐活动,能够简单感受音乐的情绪和表现力。然而,他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还不够系统,注意力持续时间相对较短。对少数民族文化有初步的认知和兴趣,但了解不深。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喜欢通过肢体动作来表达音乐,对模仿和创造性活动有浓厚的兴趣。
四、教学目标
1.审美感知:引导学生感受《我是人民小骑兵》中音乐的强弱变化和节奏特点,培养他们对音乐细节的敏感度。
2.艺术表现:指导学生用恰当的动作表现音乐的速度和力度变化,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能力。
3.创意实践:鼓励学生尝试创编与音乐相符的骑马动作,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4.文化理解:帮助学生了解蒙古族的基本风俗和音乐特点,增进对少数民族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并感受渐强、渐弱的音乐概念,体会强、弱、快、慢的变化如何在音乐中营造不同的情绪和氛围。
2.教学难点:通过细致的引导,让学生在听赏过程中感受进行曲的节奏特点,理解速度和力度的变化在音乐表现中的重要作用。
六、教学方法:
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包括欣赏法、讨论法、示范法、表演法和创编法。通过这些方法的灵活运用,旨在全方位激发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创造力。
七、教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视频和音频)
《我是人民小骑兵》音频文件
蒙古族文化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简单的节奏乐器(如小鼓、铃鼓等)
八、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小朋友,今天我们要一起踏上一段神奇的音乐之旅。让我们先来看一段有趣的视频。
(播放蒙古族小骑兵舞蹈视频片段)
教师:看完视频,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
学生1:我看到小朋友们穿着漂亮的蒙古族服装!
学生2:他们在跳舞,动作像是在骑马。
教师:很好的观察!这些小朋友来自哪里呢?他们为什么会跳这样的舞蹈呢?
学生3:他们可能来自草原,因为蒙古族人住在草原上。
教师:聪明!今天我们就要一起去认识蒙古族的文化和音乐。蒙古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他们主要生活在广阔的草原上。蒙古族人喜欢骑马,擅长骑射,他们的音乐和舞蹈也常常表现骑马的场景。
环节二:讲授新课
(一)感知
教师:现在,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聆听一段音乐。
(播放《我是人民小骑兵》音乐)
教师:睁开眼睛,告诉我你听到了什么?
学生4:我听到像马蹄声的节奏。
学生5:音乐开始时很轻,后来越来越响。
教师:非常棒!你们听得很仔细。这首曲子叫《我是人民小骑兵》,它描绘了小骑兵们骑马奔驰的场景。我们来试试用声音模仿骑马,好吗?
(教师示范用"得得得"的声音模仿马蹄声)
教师:跟我一起来,先轻轻地,像远处传来的马蹄声。
(学生跟随教师,轻声模仿)
教师:现在声音慢慢变大,就像骑兵们越来越近了。
(学生逐渐增大声音)
教师:太棒了!你们听,这不就像音乐中的变化吗?
(二)探究
教师:刚才我们用声音模仿了马蹄声从远到近的变化。在音乐中,我们把声音由弱变强叫做"渐强",由强变弱叫做"渐弱"。你们能想到生活中有什么声音是渐强或渐弱的吗?
学生6:汽车开过来的声音,越来越大。
学生7:火车开走后,声音越来越小。
教师:说得太好了!看来你们都很会观察生活中的声音变化。现在,让我们再听一遍《我是人民小骑兵》,这次我们用动作来表现音乐的强弱变化,好吗?
(三)示范
教师:当音乐很轻的时候,我们可以这样做。
(教师示范轻柔的骑马动作)
教师:当音乐变大时,我们的动作可以变得更有力。
(教师示范有力的骑马动作)
教师:现在轮到你们啦,谁来试试看?
(鼓励学生上台展示自己创编的骑马动作)
教师:太精彩了!每个人的动作都很有创意。我们一起来跟着音乐表演,好吗?
环节三:巩固延伸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表现得太棒了!现在,我们来学习一首蒙古族的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这首歌唱出了蒙古族人对草原的热爱。
(教师示范演唱歌曲)
教师:我们一起来学唱第一句:"骑上了我的小红马"。
(带领学生反复练习)
教师:现在我们边唱边做动作,想象自己骑在马背上,奔驰在辽阔的草原。
(学生跟随音乐,唱歌并表演)
九、小结拓展、布置作业
小结: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很多有趣的内容。我们认识了蒙古族的文化,学会了用声音和动作表现音乐的强弱变化,还学唱了一首蒙古族歌曲。你们觉得最有意思的是什么?
(鼓励学生分享感受)
作业:
教师:回家后,请你们把今天学到的歌曲唱给家人听,也可以教他们做骑马的动作。如果能找到更多关于蒙古族的有趣知识,下次上课时跟大家分享,好吗?
十、设计意图
(1)初步感知环节:通过生动的视频导入,激发学生对蒙古族文化的兴趣,为后续的音乐学习创造良好的情境。
(2)探究音乐环节:借助声音模仿和动作表演,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音乐中的强弱变化,提高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
(3)巩固延伸环节:通过歌唱和表演相结合的方式,加深学生对蒙古族音乐的理解和感受,培养他们的音乐表现能力。
十一、板书设计
《我是人民小骑兵》
1.蒙古族文化:草原、骑马、蒙古包
2.音乐特点:渐强、渐弱
3.创意表演:骑马动作
4.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
十二、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对音乐和少数民族文化的兴趣。学生们积极参与声音模仿和动作创编,展现了良好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创造力。在引导学生创编动作时,我注意到部分学生需要更具体的指导。未来可以考虑设计一些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互相学习,共同创作。此外,可以适当增加一些简单的乐理知识,如介绍基本的强弱记号,帮助学生建立更系统的音乐知识体系。在文化理解方面,学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未来可以考虑邀请家长或社区成员分享更多少数民族文化知识,丰富学生的文化视野。总的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教学目标,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展现了良好的学习热情和效果。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