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喜鹊钻篱笆》
一、课时:1课时
二、教材分析
《喜鹊钻篱笆》是一首源自贵州的彝族儿童游戏歌曲。这首歌曲采用五声宫调式,节奏为四二拍,结构为单乐段。歌词中充满了童趣,旋律欢快活泼,完美地捕捉了儿童游戏时无忧无虑、欢乐无比的心情。这首歌曲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彝族音乐的独特魅力,还能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知识,体验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三、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小朋友们正处于好奇心旺盛、活力充沛的年龄段。他们天性活泼,对音乐和游戏有着浓厚的兴趣。虽然对少数民族音乐可能还不太熟悉,但他们对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模仿能力强,但注意力持续时间较短。他们喜欢通过肢体活动来表达自己,这为我们将音乐学习与游戏、舞蹈相结合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四、教学目标
1.审美感知:引导学生感受彝族音乐的欢快节奏和独特风格,培养他们对少数民族音乐的审美能力。
2.艺术表现:指导学生准确演唱歌曲,能够用欢快的情绪和丰富的表情有感情地表现歌曲内容。
3.创意实践:鼓励学生结合歌曲进行游戏活动,学习并创造简单的彝族舞蹈动作,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4.文化理解:通过歌曲学习,让学生了解彝族文化和民俗,增强对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歌曲《喜鹊钻篱笆》的演唱技巧,能够用欢快的情绪和丰富的表情演唱这首歌曲。
2.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在演唱的同时,有序地进行相关的游戏活动,协调唱歌和动作。
六、教学方法:
欣赏法:通过音频和视频材料,让学生直观感受彝族音乐的特点。
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和舞蹈动作,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模仿对象。
游戏法:设计与歌曲内容相关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
练习法:通过反复练习,提高学生的演唱和舞蹈技能。
七、教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音乐和视频)
音响设备
彝族服饰道具(如有条件)
简易乐器(如铃鼓、三角铁等)
八、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微笑着走进教室,轻快地说:"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开始一段奇妙的音乐之旅啦!"
教师播放《掀起了你的盖头来》的音乐,带领学生一起律动。"让我们一起跟着音乐动起来,感受音乐的魅力!"教师边说边做出简单的舞蹈动作。
学生们跟随音乐和老师的动作,教室里洋溢着欢快的氛围。
音乐结束后,教师问道:"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我们刚才跳的是哪个民族的舞蹈吗?"
学生们七嘴八舌地回答。
教师点头微笑:"没错,这是维吾尔族的舞蹈。今天,我们要学习另一个少数民族的歌曲。这个民族住在青山绿水间,他们喜欢唱歌跳舞。你们猜猜是哪个民族呢?"
学生们开始猜测,气氛热烈。
教师:"好了,让我们一起来揭晓答案吧!"
环节二:讲授新课
(一)感知
教师:"让我们一起来听一首美妙的歌曲。"随即播放《喜鹊钻篱笆》的伴奏音乐。
"小朋友们,闭上眼睛,仔细听,想象一下这首歌曲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教师轻声引导。
音乐结束后,教师请几位同学分享他们的想象。
教师:"这首歌曲来自彝族。彝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居住在云南、四川、贵州等地。彝族人民热情好客,喜欢唱歌跳舞。"教师简要介绍彝族文化和风土人情,配以图片展示。
"现在,老师来为大家完整地演唱这首歌曲。"教师开始范唱《喜鹊钻篱笆》。
(二)探究
教师:"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歌曲。先从节奏开始,跟着老师一起读词语。"
教师带领学生随鼓点节奏读词:"阿西里西,阿西里西,喜鹊钻篱笆......"
"现在,我们来学唱歌词。老师唱一句,大家跟着唱一句。"教师开始分句教唱。
"很好!现在我们把整首歌曲完整地唱一遍。记住要用欢快的心情来唱哦!"全班齐唱,教师适时指导情感表达。
(三)示范
教师:"彝族有很多有趣的舞蹈动作,我们来学习几个简单的动作。"
教师示范彝族舞蹈基本动作,如摆手、踢腿等。"看,就像这样。大家跟着我一起做。"
学生跟随音乐模仿舞蹈动作,教师巡视指导。
环节三:巩固延伸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平时喜欢玩什么游戏呢?"
学生们热烈讨论自己喜欢的游戏。
教师:"太棒了!我们来玩一个游戏。边唱《喜鹊钻篱笆》,边做你们最喜欢的游戏动作。准备好了吗?"
学生们兴奋地开始游戏,教室里充满欢声笑语。
教师:"现在,我们分成小组,每组表演一次《喜鹊钻篱笆》,要把歌曲和舞蹈动作结合起来哦!"
学生分组表演,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九、小结拓展、布置作业
小结: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彝族歌曲《喜鹊钻篱笆》,感受到了欢快的节奏,学会了简单的舞蹈动作。小朋友们,你们觉得这首歌有什么特别之处?"
学生们踊跃发言,分享自己的感受。
教师总结:"是的,这首歌充满了欢乐和活力,就像彝族人民热情开朗的性格。通过这首歌,我们不仅学会了新的音乐知识,还了解了彝族的文化。"
作业:
教师:"回家后,请你们把今天学到的歌曲和舞蹈教给家人。明天上课时,我们一起分享你们的教学经历,看看谁当了最棒的'小老师'!"
十、设计意图
(1)初步感知环节:
通过律动引入和文化介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律动活动能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而彝族文化的介绍则为后续学习提供了背景知识,增强了学生的文化认同感。
(2)探究音乐环节:
采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掌握歌曲,体验音乐情感。从节奏读词到分句教唱,再到完整演唱,层层递进,让学生逐步掌握歌曲。同时,通过示范和模仿,学习简单的舞蹈动作,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3)巩固延伸环节:
通过游戏和表演,加深对歌曲的理解和记忆。将音乐学习与游戏相结合,不仅能巩固所学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分组表演则能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促进合作学习。
十一、板书设计
[板书图示]
《喜鹊钻篱笆》
│
├─彝族儿童游戏歌曲
│
├─特点:欢快、活泼
│
└─歌词:"阿西里西"、"求塘咪来喏啊"
十二、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充分考虑了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需求。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欢快的氛围中学习了彝族歌曲,不仅掌握了演唱技巧,还了解了彝族文化,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课堂导入环节的设计巧妙地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为后续学习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在讲授新课环节,采用了由浅入深的教学策略,从感知到探究再到示范,帮助学生逐步掌握歌曲。特别是将音乐学习与舞蹈动作相结合,既符合学生好动的天性,又加深了他们对音乐的理解。游戏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效果良好。学生们在游戏中自然而然地复习了歌曲,同时也培养了创造力和表现力。分组表演活动则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培养了他们的团队意识。在时间安排上还需要进一步优化。有些环节可能略显仓促,未来可以考虑适当延长课时或精简某些内容,以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得到充分的展开。此外,可以增加更多的文化元素,如介绍彝族的传统节日、服饰等,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少数民族文化的理解。在教学方法上,可以尝试引入更多的现代教育技术,如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彝族民俗视频,或者使用音乐软件进行互动教学,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教学效果。
总的来说,这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们在快乐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更加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音乐课堂上找到自己的舞台,享受音乐的魅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